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1年山东省水稻生产变化分析
1
作者 信彩云 马惠 +2 位作者 董红云 刘奇华 赵庆雷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根据2000—2021年的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探讨山东省滨湖稻区、库灌稻区、沿黄稻区3大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的变化特征。数据表明,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稻谷总产量与全国相比,比重较小。山东水稻具有... 根据2000—2021年的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探讨山东省滨湖稻区、库灌稻区、沿黄稻区3大稻区近年来水稻生产的变化特征。数据表明,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稻谷总产量与全国相比,比重较小。山东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优势,近20多年一直高于全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平均水平,最高时是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的1.38倍。对3大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山东水稻生产在保持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稻米品质提升方面潜力巨大。可通过科学种植、改善水利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增强稻谷加工能力,延长稻米产业链,以推动山东水稻生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山东省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直播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刘奇华 尹秀波 +1 位作者 郑崇轲 孙召文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2期38-41,共4页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水稻氮肥高效减施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减少基肥氮损耗,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期探明氮肥后移对旱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的后移,直播稻穗长、一次枝梗数、穗实粒数、产量呈先增加后...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水稻氮肥高效减施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减少基肥氮损耗,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期探明氮肥后移对旱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的后移,直播稻穗长、一次枝梗数、穗实粒数、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基肥氮后移至1叶1心期施用,直播稻穗长、一次枝梗数、穗实粒数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8.50%、7.95%、11.00%和19.94%,伴随基肥氮继续后移,上述指标开始呈下降趋势;当氮后移至3叶1心期,上述指标降至最低水平。氮后移对株高、二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氮肥后移至1叶1心期施用能明显改善旱直播水稻农艺性状,提高产量,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氮肥高效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后移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减施对麦茬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瑜 赵庆雷 +3 位作者 信彩云 陈博聪 刘奇华 陈靖雨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为研究氮肥减施对麦茬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设置N0(不施氮)、N1(180kg·hm^(-2))、N2(210kg·hm^(-2))和N3(300kkg·hm^(-2))4个氮肥处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氮处理(N1~N3)中麦茬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贡献率、氮偏... 为研究氮肥减施对麦茬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设置N0(不施氮)、N1(180kg·hm^(-2))、N2(210kg·hm^(-2))和N3(300kkg·hm^(-2))4个氮肥处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氮处理(N1~N3)中麦茬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贡献率、氮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氮肥用量达300kg·hm^(-2)(N3)时,氮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产量比N2(210kg·hm^(-2))降低,说明过量施用氮肥不仅无益于产量的提高,而且会使氮肥利用下降、生态污染风险增加。平衡麦茬机插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施氮量为210kg·hm^(-2)在稳产增产基础上可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降低氮肥环境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麦茬机插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
下载PDF
长秧龄机插稻氮素利用特性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奇华 吴修 +4 位作者 陈博聪 马加清 高洁 张士永 陈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3-31,共9页
秧龄是决定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秧龄是其获取高产的基础。麦(油)稻两熟区,由于茬口安排紧、插秧机械作业繁重、不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机插秧苗未在适宜秧龄期移栽,超秧龄现象普遍存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威胁。该文旨在... 秧龄是决定机插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秧龄是其获取高产的基础。麦(油)稻两熟区,由于茬口安排紧、插秧机械作业繁重、不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机插秧苗未在适宜秧龄期移栽,超秧龄现象普遍存在,对机插稻产量构成威胁。该文旨在阐明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需求规律和利用效率。试验设置手栽稻为对照,系统研究了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植株氮素需求、吸收、转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秧龄机插稻生育期比手栽稻推迟4-13 d;孕穗至成熟期,中早熟品种氮素需求量小于手栽稻,中晚熟品种则大于手栽稻;孕穗至抽穗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与茎鞘的氮素输出量、输出率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长秧龄机插稻叶片氮素输出量、输出率、转换率升高;成熟期,穗部氮素吸收量降低。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稻株氮素需求量、孕穗至抽穗期茎鞘氮素输出量、输出率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最密切;叶片氮转换率与平均气温的关联性最紧密。长秧龄机插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与环境温度变化相关,生产中,可依据品种特性,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减少中早熟品种长秧龄机插稻穗肥的施用比例,在保证安全齐穗的前提下,适当增大中晚熟品种穗肥的施用比例,采取有效的农艺调控,提高稻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尽量弥补超秧龄所造成的产量损失。该研究可为长秧龄机插水稻的大田氮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氮素 温度 长秧龄 机插稻 利用特性
下载PDF
两个籼稻品种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奇华 蔡建 +2 位作者 刘敏 柴廷友 李天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7-330,共4页
以冈优527(杂交籼稻)和窄叶青8号(常规籼稻)为材料,研究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非垩白米相比,冈优527垩白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升高,最终黏度、消减值、回复值显著升高,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RVA谱... 以冈优527(杂交籼稻)和窄叶青8号(常规籼稻)为材料,研究垩白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与非垩白米相比,冈优527垩白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升高,最终黏度、消减值、回复值显著升高,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RVA谱的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窄叶青8号垩白米与非垩白米的上述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窄叶青8号垩白米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非垩白米,而冈优527垩白米的粗蛋白含量与非垩白米相比无显著变化。2个品种垩白米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赖氨酸含量与非垩白米间无显著差异,但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非垩白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垩白 蒸煮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淀粉黏滞性(RVA谱)
下载PDF
生育前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奇华 李天 张建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67-1172,共6页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前期(插秧至幼穗分化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遮光处理后,水稻剑叶面积明显增大,功能叶的碳、氮代谢水平提高;2个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受...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前期(插秧至幼穗分化期)遮光对水稻后期功能叶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遮光处理后,水稻剑叶面积明显增大,功能叶的碳、氮代谢水平提高;2个品种的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受到的影响不同,而蛋白质积累受到的影响均一致(即百分含量下降幅度增大);糙米率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精米率和垩白率极显著下降;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粒长、粒宽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变化,但蛋白质含量表现为下降趋势;2个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光 功能叶 碳代谢 氮代谢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对孕穗期弱光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奇华 蔡建 +1 位作者 李天 张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以3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弱光对水稻籽粒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用Richards方程拟合籽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孕穗期弱光处理后,籽粒终极生长量(A)有所降低,起始灌浆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 以3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弱光对水稻籽粒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用Richards方程拟合籽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孕穗期弱光处理后,籽粒终极生长量(A)有所降低,起始灌浆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的变化则因品种而异;糙米率、精米率显著下降,整精米率、垩白率、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因品种而异;精米率、糙米率与籽粒A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与籽粒的R0、Gmax、G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率与籽粒的G、R0、Gmax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弱光区,可以采用育种、栽培技术、化学控制等手段来改变与稻米品质密切相关的籽粒灌浆参数值,以减轻弱光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孕穗期 弱光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遮光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奇华 李天 +1 位作者 蔡建 张建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8期234-237,共4页
研究了生育前期与生育后期遮光50%(插秧至幼穗分化期、抽穗至成熟期)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的籽粒直链淀粉有着与对照相似的积累规律,而且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前期遮光有利于籽粒中... 研究了生育前期与生育后期遮光50%(插秧至幼穗分化期、抽穗至成熟期)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的籽粒直链淀粉有着与对照相似的积累规律,而且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前期遮光有利于籽粒中直链淀粉的积累,提高了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后期遮光则与之相反。前期遮光不利于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后期遮光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前期 生育后期 遮光 直链淀粉 蛋白质
下载PDF
水稻籽粒中的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与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奇华 蔡建 李天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1-1216,共6页
文章介绍水稻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在籽粒灌浆和制约稻米品质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它们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淀粉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氮磷肥减量施用对直播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奇华 马惠 +3 位作者 赵庆雷 隗茂增 谢先芝 周学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2-108,共7页
本试验以常规粳稻圣稻19为材料,设置对照F0(N 350 kg/hm^(2),P_(2)O_(5)135 kg/hm^(2))、氮磷肥减施20%处理F1(N 280 kg/hm^(2),P_(2)O_(5)108 kg/hm^(2))、氮磷肥减施40%处理F2(N 210 kg/hm^(2),P_(2)O_(5)81 kg/hm^(2))、氮磷肥减施60... 本试验以常规粳稻圣稻19为材料,设置对照F0(N 350 kg/hm^(2),P_(2)O_(5)135 kg/hm^(2))、氮磷肥减施20%处理F1(N 280 kg/hm^(2),P_(2)O_(5)108 kg/hm^(2))、氮磷肥减施40%处理F2(N 210 kg/hm^(2),P_(2)O_(5)81 kg/hm^(2))、氮磷肥减施60%处理F3(N 140 kg/hm^(2),P_(2)O_(5)54 kg/hm^(2)),研究氮磷肥减量施用对直播稻强势粒与弱势粒灌浆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Richards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各处理直播稻强势、弱势粒的灌浆过程。各施肥处理直播稻强势粒与弱势粒的灌浆为异步灌浆。与常规施肥(F0)相比,减施氮磷肥提高籽粒终极生长量及籽粒灌浆过程的平均粒重;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20%氮磷肥增加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达最大灌浆速率的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88%、1.17%、4.66%,活跃灌浆期也比对照有所延长。减施20%氮磷肥处理的弱势粒达最大灌浆速率的粒重比对照提高19.05%,且弱势粒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及活跃灌浆期均比对照明显延长。减施氮磷肥20%、40%、60%均显著降低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减施20%氮磷肥对直播稻产量无显著影响,减施40%与60%氮磷肥显著降低直播稻产量。综之,各施肥处理对弱势粒籽粒灌浆的影响大于强势粒。与常规施肥(F0)相比,减施20%氮磷肥显著提高直播稻千粒重,虽然穗实粒数有所降低,但产量无显著变化,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肥 减量施用 直播稻 籽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对孕穗期弱光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奇华 李天 +1 位作者 蔡建 张建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0,共3页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遮光(遮光率50%)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与对照的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模拟,因此其积累过程可以大体分为2个阶段,即快速...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遮光(遮光率50%)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与对照的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模拟,因此其积累过程可以大体分为2个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变化相对平稳阶段;遮光的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化速率具有波动性,即时而高于对照,时而低于对照;遮光对2个品种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完全相反;成熟籽粒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7 86,表明孕穗期遮光可能会对稻米的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穗期 遮光 直链淀粉 蛋白质
下载PDF
水稻籽粒激素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奇华 吴修 +4 位作者 陈博聪 高洁 陈峰 任陈鉴 马加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06-1711,共6页
水稻籽粒激素含量甚微,却能有效调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籽粒中激素(IAA、GA1+4、Z、ZR、iPA、ABA、ETH)含量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各激素及其互作对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和调控机理进行综... 水稻籽粒激素含量甚微,却能有效调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籽粒中激素(IAA、GA1+4、Z、ZR、iPA、ABA、ETH)含量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各激素及其互作对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和调控机理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激素 产量 品质 调控效应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籽粒蔗糖及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天 刘奇华 +2 位作者 大杉立 山岸徹 佐佐木治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630,共5页
选用水稻品种越光和笹锦为材料,在开花后设置自然温度和高温两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蔗糖合酶、液泡型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型转化酶活性的差异。高温处理下,蔗糖合酶活性值大于转化酶活性... 选用水稻品种越光和笹锦为材料,在开花后设置自然温度和高温两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蔗糖合酶、液泡型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型转化酶活性的差异。高温处理下,蔗糖合酶活性值大于转化酶活性值,且与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蔗糖合酶在蔗糖的分解和淀粉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温下两品种籽粒的蔗糖含量明显增加,但分解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并未相应增加,表明高温有利于籽粒中蔗糖的积累,而不利于籽粒中蔗糖的分解。高温下蔗糖合酶、液泡型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型转化酶活性明显下降,表明蔗糖分解速率的下降与蔗糖合酶和转化酶活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蔗糖 蔗糖合酶 液泡型转化酶 细胞壁结合型转化酶 水稻 籽粒
下载PDF
引进粳稻品种品质性状的相关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柴廷友 周鹏飞 +3 位作者 刘敏 梁恒 刘奇华 李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通过对19个引进水稻品种的16个品质性状(包括RVA黏度谱)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低黏度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粒形因子与蒸煮食味品质因子... 通过对19个引进水稻品种的16个品质性状(包括RVA黏度谱)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低黏度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粒形因子与蒸煮食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62.159%;19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各具优秀品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水稻品种 品质性状 RVA值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红火蚁的生物学性状及防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建 刘奇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0期142-143,3,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红火蚁的识别、发生危害现状以及防控技术研究作相关论述,以期普及红火蚁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为人们识别防除红火蚁提供依据,并期望我国能进一步加强对其入境的检疫控制,并对我国的红火蚁发生危害区域进行普查,... 本文针对我国红火蚁的识别、发生危害现状以及防控技术研究作相关论述,以期普及红火蚁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为人们识别防除红火蚁提供依据,并期望我国能进一步加强对其入境的检疫控制,并对我国的红火蚁发生危害区域进行普查,制定科学的检疫、防治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危害 防控技术
下载PDF
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机制及抗病育种
16
作者 蔡建 刘奇华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101-103,114,共4页
概述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于SCN的抗性机制和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抗病育种相关的展望。旨在对研究进展作一综合论述,以期为大豆抗SCN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抗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肥调控措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庆雷 马惠 +2 位作者 刘奇华 信彩云 孙召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为了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肥调控措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稻谷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后氮肥运筹和不同水层管理措施下水稻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稻谷产量构成特征。结果表明,相同的水层管理条件下... 为了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肥调控措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稻谷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后氮肥运筹和不同水层管理措施下水稻养分吸收、干物质积累及稻谷产量构成特征。结果表明,相同的水层管理条件下水稻吸氮量随基施氮肥量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以基施氮肥量为40%时水稻吸氮量最高;氮肥施用比例对水稻磷、钾吸收无显著影响。相同的氮肥施用比例下,插秧后适时晾田显著提高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以泡田后15 d晾田的效果最好。相同的水层管理措施下水稻干物质积累量随基施氮肥量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基施氮肥量为40%时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相同的氮肥施用比例下,泡田后15 d晾田显著提高了水稻干物质的积累量。相同的水层管理措施下,水稻有效穗数随基施氮肥量的提高而增大,穗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稻谷产量随基施氮肥量的增大而提高,至基施氮肥量为40%时最高,随后减小;相同的氮肥施用比例下,泡田后15 d晾田使稻谷产量各构成指标更加协调合理: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稻谷产量,同时降低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因此,黄淮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后最佳的氮肥施用方法为氮肥分基肥、返青肥、分蘖肥和穗肥4次施用,施肥量为施N 276 kg·hm^(-2),施用比例为4.0∶1.8∶2.1∶2.1;最佳的水层管理措施为泡田后15 d晾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晾田 干物质积累 稻谷产量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短日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奇华 周学标 +2 位作者 杨连群 李天 杜本怀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1-725,共5页
选用奶皇后(粳稻)、星丰(籼稻)为材料,通过人为控制短日照长度,设置13 h、12 h、11 h日长,探讨灌浆期短日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短日照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含量达最大值的天数明显缩短,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增加,直链淀粉含... 选用奶皇后(粳稻)、星丰(籼稻)为材料,通过人为控制短日照长度,设置13 h、12 h、11 h日长,探讨灌浆期短日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短日照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含量达最大值的天数明显缩短,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值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显著降低,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粒型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显示:日照长度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r=0.744 4),与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依次为-0.913 8、-0.927 6和-0.733 5)。灌浆期短日照使稻米外观、加工、食味品质下降,营养品质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期 短日照 稻米 品质
下载PDF
日本粳稻在四川雅安的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奇华 周学标 +2 位作者 杨连群 李天 孙公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7-543,共7页
为发掘优质稻种,在四川雅安地区对日本引进的粳稻品种进行了2年的引种试验,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研究各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金南風在雅安的生育期比在日本明显缩短,其余品种变化不大;垩白率、整精米率... 为发掘优质稻种,在四川雅安地区对日本引进的粳稻品种进行了2年的引种试验,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研究各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金南風在雅安的生育期比在日本明显缩短,其余品种变化不大;垩白率、整精米率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异系数较大,粒长、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的变异较小;各品质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粒长、最低粘度、蛋白质含量、精米率、整精米率、消减值、长宽比是支配稻米品质的主要性状;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每类材料都具有各自的品质特征;各品种的加工品质(糙米率与精米率)、外观品质(垩白率)和蒸煮食味品质均优于对照;各材料的糙米率与垩白率达国家优质米1级标准,大部分材料的整精米率与直链淀粉含量达优质米2级标准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 日本粳稻 引种 品质
下载PDF
孕穗期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奇华 孙召文 +1 位作者 信彩云 马加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33-1839,共7页
为探明硅对高温逆境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圣稻1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增温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叶面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相比,施硅显著提高了高温逆境下水稻叶片干物质输出量、输出... 为探明硅对高温逆境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圣稻1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增温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叶面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硅相比,施硅显著提高了高温逆境下水稻叶片干物质输出量、输出率、转化率,对茎鞘干物质的输出转化无显著影响;减弱了自然温度下水稻叶片干物质的转化率。高温或自然温度下,施硅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库容量;高温逆境下,施硅显著增加了水稻结实率与产量,但显著降低了千粒重;自然温度下,显著提高了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施硅后叶片输出转化效率与结实率的增加是弥补高温下水稻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水稻耐热栽培调控技术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水稻 干物质转运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