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妙青 卢建军 李文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 动态光散射法
下载PDF
O/W型微乳液对槲皮素增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妙青 韩卫华 +1 位作者 李海燕 卢建军 《山西化工》 2007年第3期1-3,12,共4页
考察了吐温-80/正丁醇/丁酸乙酯/水微乳液体系对水难溶性药物槲皮素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在以丁酸乙酯为油相的微乳液和其相应的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明显增大。同时随着载药微乳液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的粒径有增大趋势;而随着放置时... 考察了吐温-80/正丁醇/丁酸乙酯/水微乳液体系对水难溶性药物槲皮素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在以丁酸乙酯为油相的微乳液和其相应的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明显增大。同时随着载药微乳液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的粒径有增大趋势;而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粒径有减小的趋势。在对载药微乳液稳定性的考察中发现,载药微乳液在室温和低温下放置比较稳定,其外观性状和药物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型微乳液 槲皮素 增溶
下载PDF
非水乳液法制备结构不同的聚酰亚胺微球
3
作者 刘妙青 卢建军 +1 位作者 李兴南 黄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121,共5页
选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对苯二胺(PPD)及1,5-二氨基萘(NDA)3种二胺及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为单体,采用Pluronic-F127/N,N-二甲基甲酰胺、司班85/液体石蜡非水乳液聚合首先制得聚酰亚胺(PI)微球。利用红外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 选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对苯二胺(PPD)及1,5-二氨基萘(NDA)3种二胺及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为单体,采用Pluronic-F127/N,N-二甲基甲酰胺、司班85/液体石蜡非水乳液聚合首先制得聚酰亚胺(PI)微球。利用红外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粒径测试等对PI微球的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使用不同的二胺与二酐BTDA在非水乳液体系下均能成为PI微球,带有柔顺基团的二胺形成的PI微球其形貌良好,而且分布比较均一,平均粒径为20μm左右;而刚性较强的二胺合成微球其表面粗糙且形貌较差。产品仅经化学亚胺化处理亚胺化不完全,必须经进一步的热处理才能使完全亚胺化;亚胺化程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是呈S型。3种二胺ODA、PPD和NDA形成的PI微球的完全热亚胺化温度分别为300,330和3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乳液 聚酰亚胺微球 亚胺化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聚酰胺酸微粒子及其酰亚胺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卢建军 施君 +2 位作者 刘妙青 阎耀东 赵晓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8-561,共4页
利用沉淀聚合法,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丁酮(MEK)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液为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备了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PAA)。红外光谱表明,所得产物是聚酰胺酸。利用扫... 利用沉淀聚合法,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丁酮(MEK)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液为溶剂,在常温下,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备了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PAA)。红外光谱表明,所得产物是聚酰胺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混合溶剂的不同体积比对聚酰胺酸微粒子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EK与NMP的体积比为8:1时,聚酰胺酸微粒子的平均粒径最大,为5.89μm。试制了聚酰亚胺(PI)微粒子,对其进行了SEM、红外光谱分析及热重(TG)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法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微粒子
下载PDF
P(MAA-co-DMA)两性电解质微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申迎华 李晓琴 +3 位作者 刘慧敏 树学峰 刘妙青 张林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2,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物质的量比的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M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位与电导滴定...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单体物质的量比的聚两性电解质微凝胶P(MAA-co-DM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位与电导滴定、动态光散射(DLS)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AA-co-DMA)为两性聚合物,其实际组成与投料比一致;在低和高pH值范围,微凝胶粒子处于溶胀状态,在等电点(IEP)附近,粒子收缩,微观结构变得紧密,IEP值与理论预测值相比有所偏移;随着pH值的变化,微凝胶分散液透光率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聚合法 微凝胶 聚两性电解质 等电点
下载PDF
酚醛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慧娟 卢建军 +1 位作者 连丹丹 刘妙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6-240,共5页
酚醛树脂经纺丝成纤制得酚醛基初生纤维,原丝再经固化、碳化及活化制成一种高比表面积、孔径均匀、导电性能好的酚醛基活性炭纤维(PACF)。首先对酚醛树脂的合成、酚醛基初生纤维的制备方法作了简要概述,其中酚醛基初生纤维的制备方法主... 酚醛树脂经纺丝成纤制得酚醛基初生纤维,原丝再经固化、碳化及活化制成一种高比表面积、孔径均匀、导电性能好的酚醛基活性炭纤维(PACF)。首先对酚醛树脂的合成、酚醛基初生纤维的制备方法作了简要概述,其中酚醛基初生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湿法纺丝法、熔融纺丝法、静电纺丝法等;接着对碳化、活化过程进行了总结;对PACF的结构与性能、应用及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PACF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纤维 酚醛基活性炭纤维 碳化 活化 改性
原文传递
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侧链制备聚酰亚胺多孔微球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建军 李慧敏 刘妙青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363-2368,共6页
以3,5-二氨基苯甲酸与线性低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了接枝单体。以接枝单体、3,5-二氨基苯甲酸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在非水乳液体系中发生聚合反应,经过两步亚胺化及热处理得到了多孔聚酰亚胺微球。通... 以3,5-二氨基苯甲酸与线性低聚物聚乙二醇单甲醚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了接枝单体。以接枝单体、3,5-二氨基苯甲酸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在非水乳液体系中发生聚合反应,经过两步亚胺化及热处理得到了多孔聚酰亚胺微球。通过实验确定了接枝单体的最优反应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3,催化剂、携水剂的用量与醇的质量比分别为4%、130%,反应时间为6h。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单体在聚酰亚胺中浓度从20%~40%,粒径逐渐增大,粒径范围为9.5~15.7μm;而玻璃化温度从210℃降至178℃;同时在接枝单体浓度为40%时得到了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48cm3/g;通过控制热处理时气体压力可以控制孔结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 聚酰亚胺微球 接枝单体 相分离
下载PDF
两步亚胺化-再沉淀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粒子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建军 朱志君 +2 位作者 刘妙青 施君 阎耀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0,共3页
以再沉淀法为手段,经两步亚胺化的聚酰亚胺(PI)溶液为原料,在溶液体系下制备了PI纳米粒子,并对PI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形貌以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I粒子的粒径分布受到分散剂、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PI粒子在固含量为1%时,呈现... 以再沉淀法为手段,经两步亚胺化的聚酰亚胺(PI)溶液为原料,在溶液体系下制备了PI纳米粒子,并对PI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形貌以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I粒子的粒径分布受到分散剂、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PI粒子在固含量为1%时,呈现良好球形形貌;PI粒子由较纯的聚酰亚胺构成,在空气和氮气环境下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再沉淀法 纳米粒子
下载PDF
嵌段共聚物热分解制备多孔聚酰亚胺微球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峰 王丽 +3 位作者 林立 李晶晶 段俊平 刘妙青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2-426,共5页
在非水乳液体系中,以聚醚胺为热不稳定嵌段,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进行缩聚反应,所得产物经两步亚胺化形成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微球,其中聚酰亚胺为连续相,聚醚胺为分散相。在减压条件下对聚醚胺... 在非水乳液体系中,以聚醚胺为热不稳定嵌段,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进行缩聚反应,所得产物经两步亚胺化形成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微球,其中聚酰亚胺为连续相,聚醚胺为分散相。在减压条件下对聚醚胺进行热氧分解,制备具有大孔结构的聚酰亚胺微球。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分别采用红外、热重、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减压条件下聚醚胺在260℃分解10h即可除去,真空度为-0.03~-0.06MPa时可以得到孔径在几百纳米的多孔聚酰亚胺微球,相同分解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为2 070的聚醚胺比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的聚醚胺得到的孔结构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微球 非水乳液 聚酰亚胺 嵌段共聚物 微相分离
下载PDF
聚酰胺酸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建军 施君 +1 位作者 刘妙青 朱志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6,共2页
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丁酮为溶剂,合成了均苯型的聚酰胺酸(PAA)粒子。通过SEMI、R、TG、DSC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AA粒子具有较好的形貌和优良的性能。
关键词 聚酰胺酸 粒子 制备 表征
原文传递
聚酰亚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淑珍 卢建军 刘妙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55-57,68,共4页
阐述了PI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概述了PI纳米杂化材料的类型、特点、性能及应用领域,展望了聚酰亚胺/无机粒子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无机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 发展
下载PDF
再沉淀法制备聚酰亚胺粒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淑珍 卢建军 刘妙青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以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和N,N’-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通过再沉淀法制备了聚酰胺酯粒子,将其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粒子。简单分析了聚酰亚胺粒子的比表面积,并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产物聚酰亚胺粒子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酯 粒子 再沉淀法
下载PDF
聚酰亚胺微球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建军 陈黎 +2 位作者 刘妙青 施君 赵晓博 《山西化工》 2011年第4期18-23,共6页
介绍了目前已知的几类聚酰亚胺微球如聚酰亚胺实体微球、杂化微球、中空微球、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信息。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微球 形貌 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聚酰胺酸粒子亚胺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建军 赵晓博 +1 位作者 刘妙青 朱志君 《化工中间体》 2009年第9期43-45,共3页
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了均苯型的聚酰胺酸(PAA)粒子。并以乙酸酐/吡啶为脱水剂,对PAA粒子进行化学亚胺化和不同温度下进行热亚胺化处理。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示差热量扫描(DSC)探讨了PAA... 以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了均苯型的聚酰胺酸(PAA)粒子。并以乙酸酐/吡啶为脱水剂,对PAA粒子进行化学亚胺化和不同温度下进行热亚胺化处理。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示差热量扫描(DSC)探讨了PAA的亚胺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亚胺化 紫外光谱
下载PDF
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的合成及氯质量分数的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淑珍 卢建军 刘妙青 《化工中间体》 2008年第1期15-17,共3页
以氯化亚矾及均苯四甲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酰氯法合成了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并用容量法测定了氯质量分数。用熔点法、1HNMR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纯对位的均苯二甲酯二酰氯.
关键词 对位均苯二甲酸二甲酯 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
下载PDF
悬浮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粉体及其表征
16
作者 卢建军 杨淑珍 刘妙青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以均苯四甲酸酐、甲醇和氯化亚砜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P—PMDC),再以P—PM—DC和对苯二胺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热亚胺化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粉体。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搅拌速率对... 以均苯四甲酸酐、甲醇和氯化亚砜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P—PMDC),再以P—PM—DC和对苯二胺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热亚胺化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粉体。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搅拌速率对粉体粒径分布和形态的影响。并采用。HNMR、SEM、FT-IR、激光粒径分析仪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5℃和反应物浓度50mmol/L以及搅拌速率800r/min条件下,粉体产物的形貌为不规则形,平均粒径3.464um,大部分粒子分布在1~10um,聚酰亚胺粉体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聚酰胺酯 聚酰亚胺 粉体 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
下载PDF
单分散聚酰亚胺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17
作者 卢建军 阎耀东 刘妙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34,79,共3页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甲醇、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溶液为溶剂,进行缩聚反应合成聚酰亚胺(PI)的预聚体聚酰胺酸,经过两步法亚胺化得到PI粒子。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表明经过两步法亚胺化(...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甲醇、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溶液为溶剂,进行缩聚反应合成聚酰亚胺(PI)的预聚体聚酰胺酸,经过两步法亚胺化得到PI粒子。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表明经过两步法亚胺化(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才能使聚酰胺酸完全亚胺化;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当四氢呋喃/甲醇(THF/MeOH)比例为7∶3可得到粒径为5~10μm且分散性好的PI粒子;利用热失重分析(TGA)可知T5d为530℃,T10d在560℃,PI粒子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粒子 二步亚胺化 单分散
原文传递
再沉淀—热酰亚胺化法制备聚酰亚胺粒子
18
作者 杨淑珍 卢建军 刘妙青 《化工中间体》 2011年第9期54-56,共3页
以对位均苯二甲酯二酰氯和N,N′-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通过再沉淀法制备了聚酰胺酯粒子,再通过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粒子,并简单分析了聚酰胺酯的热亚胺化及其热稳定性。用TEM、sEM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聚酰胺酯 粒子 再沉淀-热亚胺化法 聚酰亚胺
下载PDF
膜乳化法原理及其制备单分散高分子微球的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志君 卢建军 刘妙青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2-326,共5页
介绍了膜乳化法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由膜乳化法制备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具备粒径均一、分布可控等特点;综述了由膜乳化法制备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在化妆品、生物医药、化工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膜乳化 高分子微球 单分散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静电纺丝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冀鹏翔 卢建军 +1 位作者 刘妙青 张志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186,共5页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首先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合成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PAA)溶液,静电纺丝制得PAA纳米纤维膜;然后程序升温热酰亚胺化获得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AA固含量、施加电压、接收距...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首先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合成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PAA)溶液,静电纺丝制得PAA纳米纤维膜;然后程序升温热酰亚胺化获得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膜。研究了PAA固含量、施加电压、接收距离、推注速度对纳米纤维膜形态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化学结构和结晶情况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对纤维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A固含量为15%(质量分数),施加电压为16kV,接收距离为21cm,推注速度为0.01mm/min时获得的纤维较好,PAA溶液的推注速度对电纺效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热酰亚胺化 聚酰亚胺 纳米纤维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