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婷作品
1
作者 刘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人物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技术对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阻控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婷 朱雯淅 +7 位作者 曹承进 王迪芳 都皓辰 李梦茁 黄民生 何岩 张亚婷 李心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156,共9页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在运行的两个周期(交替运行30 h,落干48 h)内,NH_(4)^(+)-N、NO_(3)^(-)-N、TN、PO_(4)^(3-)、TP和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47.0%、85.4%、56.4%、76.0%和65.5%,平均高出其余工况10.9%~18.8%,效果最优,性价比最高,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雨水径流污染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供水安全
下载PDF
基于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线上教学中的效果
3
作者 刘婷 刘铭 马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线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2018年—2022年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授课的所有研究生分为对照组(2018—2020年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45名研究生)和观察组(2021—2022年采...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线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我校2018年—2022年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授课的所有研究生分为对照组(2018—2020年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45名研究生)和观察组(2021—2022年采用基于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的48名研究生),授课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解记忆类、综合应用类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习效果中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及教学满意度调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BL的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教学可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曼外科病理学 CBL 半翻转课堂 考试成绩 学习效果
下载PDF
基于校办企业“美容美体按摩学”课程教学反思——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
4
作者 刘婷 谭雁裙 +2 位作者 曾红 吉思 覃小淘 《科技风》 2024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前,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校办企业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针对“美容美体按摩学”课程在校办企业教育教学的情况,文章从校办企业角度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反思,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学生进入美容... 目前,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校办企业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针对“美容美体按摩学”课程在校办企业教育教学的情况,文章从校办企业角度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反思,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学生进入美容美体行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人才培养 美容美体 校企协同育人
下载PDF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婷 署文杰 孙西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作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SSD)是指在卒中后首次出现或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在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作为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卒中复发和焦虑、认知能力下降等精神障碍的风险。目前西医治疗SSD主要是运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见效快的同时存在成瘾性、疗效不稳定等问题。中医药作为治疗SSD的一种有效手段,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西医联合治疗能够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章就近年文献中对SSD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论述,为临床SSD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中西医治疗 诊疗 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静脉滴-泵注双途径的PIVAS流程质控体系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刘婷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静脉滴-泵注双途径的PIVAS流程质控体系在保障成品输液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阐述静脉滴-泵注双途径的PIVAS流程质控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介绍该体系运行后,使不同给药途径下的医嘱审核与批次编排、标签打印与摆药贴签... 目的分析某院静脉滴-泵注双途径的PIVAS流程质控体系在保障成品输液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阐述静脉滴-泵注双途径的PIVAS流程质控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介绍该体系运行后,使不同给药途径下的医嘱审核与批次编排、标签打印与摆药贴签、药品仓内调配、成品复核与成品打包无菌配送等流程得到优化。结果该质控体系的运行使各环节拟差错明显降低,不合理医嘱比例持续降低,成品输液漏液率明显下降,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提高,从而有效保障成品输液高质量。结论静脉滴-泵注双途径的PIVAS流程质控体系既提高了成品输液质量,也体现了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静脉滴-泵注双途径 质量控制 成品输液
下载PDF
标准化改良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刘婷 钱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6-0089,共4页
探讨标准化改良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建立标准化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模式:包括建立二次分诊模式、改良四级分诊系统、二级分诊流程制度化、就诊前实验室检查,并在儿科门诊急诊中实施。结果 实施标准化四级急诊预... 探讨标准化改良预检分诊模式在儿科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建立标准化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模式:包括建立二次分诊模式、改良四级分诊系统、二级分诊流程制度化、就诊前实验室检查,并在儿科门诊急诊中实施。结果 实施标准化四级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患儿候诊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就诊平均候诊时间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改良预检分诊模式通过建立系统的分诊流程及制度,开展二次分诊及时评估和处理不同级别的患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调整潜在危重患儿,能更好保障患儿的安全。同时及时进行急诊分流,缩短就诊时间,很大程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保障了儿科门诊医疗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改良预检分诊 儿科急诊 分诊系统
下载PDF
多能互补发电系统故障识别与测距方法
8
作者 刘婷 罗皓鹏 +2 位作者 王斌 吴凤娇 徐哲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5-2413,共9页
随着大量新能源的接入,使得多端柔性直流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 MMC-MTDC)故障特征愈加复杂,快速准确的故障识别与测距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风-光-储-蓄互补发... 随着大量新能源的接入,使得多端柔性直流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 MMC-MTDC)故障特征愈加复杂,快速准确的故障识别与测距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为此,提出了一种风-光-储-蓄互补发电站经柔性直流输电外送系统故障识别与测距方法。首先,搭建风-光-储-蓄互补发电站经柔直外送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Teager能量算子能量熵的新方法,利用测量点正负极Teager能量算子能量熵的比值构建故障选极及区段识别判据。接着,针对已识别的故障线路,提出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与Teager能量算子(teager energy operator, TEO)相结合的故障测距方法。最后,利用PSCAD/EMTDC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故障所在线路,所提测距方法能在故障发生2 ms时间窗内实现故障测距,误差率不超过2.55%,并具有较高的耐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系统 风-光-储-蓄互补发电站 Teager能量算子能量熵 故障识别 故障测距
下载PDF
山西省438名孕妇对未来子女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刘婷 王竞 +4 位作者 赵津宁 焦郭晋 郑佳明 李建涛 程景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了解孕妇对未来子女非免疫规划疫苗(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的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非EPI接种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妇幼保健院438名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独立... 目的了解孕妇对未来子女非免疫规划疫苗(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的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非EPI接种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妇幼保健院438名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社会经济因素、疫苗倾向和疫苗信息获取渠道对孕妇为未来子女接种非EPI意愿的影响,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孕妇对子女非EPI接种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接种意愿的影响。结果98.4%调查对象愿意为子女接种非EPI。与倾向于接种进口疫苗的群体相比,有接种国产疫苗倾向的群体(β=0.119)为子女接种非EPI的意愿更强,有接触媒体宣传较没有接触的群体子女非EPI接种意愿更强(β=0.099),有接触社区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宣传册和活动讲座的群体较没有接触的群体子女非EPI接种意愿更强(β=0.119)。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影响接种意愿强度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路径系数分别为0.73,0.13,0.12)。结论孕妇对未来子女非EPI的接种意愿水平较高。加强非EPI接种宣传教育,改变孕妇对非EPI的知觉行为控制和态度,能够帮助提高儿童非EPI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非免疫规划疫苗 接种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基于不同管电压的人工智能重建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惠庆桃 刘婷 +3 位作者 卿翔 李洁 王冠 马春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 目的:基于成年男性仿真胸部体模(PH-N1)CT扫描,探究不同管电压结合人工智能(AI)重建(CI)算法对胸部体模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512层超高端CT分为4种管电压对体模进行扫描,分别为70 kV、80 kV、100 kV和120 kV,对不同管电压的CT扫描图像采用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1 mm薄层图像,比较4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图像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标准偏差(SD)值,由两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诊断医师独立双盲的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目标组织的CT值、SD值差异。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4种不同管电压的CTDIvol和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617、3996.118,P<0.05)。在70 kV管电压下,10%、30%、50%、70%和90%CI算法重建的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267、53.327、14.873,P<0.05)。在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4种不同管电压下,主动脉、腹壁脂肪及竖棘肌的CT值随着管电压的降低,CT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899、2563.93、219.231,P<0.05)。两名诊断医师对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12~0.869)。结论:CI算法在70 kV管电压下90%权重的CI算法重建图像与80 kV、90 kV、120 kV图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图像具有良好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人工智能 重建算法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抑郁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戴敏 刘婷 +1 位作者 许潆月 王莎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36-440,共5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慢性身心疾病。在pSS中,抑郁比口眼干引起更多的个人和社会负担,抑郁症应作为pSS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pSS抑郁的患病率为8.33%~75.56%,其中女性,年龄在65~80岁,以及诊断干燥综合征后的第...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慢性身心疾病。在pSS中,抑郁比口眼干引起更多的个人和社会负担,抑郁症应作为pSS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pSS抑郁的患病率为8.33%~75.56%,其中女性,年龄在65~80岁,以及诊断干燥综合征后的第1年和第5年发生风险最高。pSS抑郁与pSS疾病本身免疫炎症、临床症状以及病人承受的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寻找与pSS抑郁发病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并阐明其介导抑郁发病的可能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抑郁常干扰pSS的治疗效果,早期诊治pSS抑郁对病人生活质量和疾病结局的改善至关重要。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利妥昔单抗在改善干燥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受累方面均有一定疗效,可能成为pSS抑郁病人的不错选择,但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撑。鉴于中医药在治疗pSS抑郁中的有效性和协同作用,临床治疗中可尽早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抑郁 利妥昔单抗 医学 中国传统 进展
下载PDF
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
12
作者 崔宝玉 刘婷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加入合作社能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经测算,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为188亩,因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其次,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存在异质性,收入水平高、社会资本水平低和自有机械化水平低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更明显。再次,加入合作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来自内部服务获取机制和外部资源获取机制,且合作社所提供的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最后,耕地细碎化程度负向调节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其与合作社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 合作社 内部服务获取 外部资源获取 耕地细碎化程度
下载PDF
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王晓伟 李宁 +1 位作者 刘婷 王亚琦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37-539,543,共4页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DH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肿...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DH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患者体力状况(ECOG)评分,临床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ECOG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60个月和15.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以降低血清VEGF、β2-MG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TG-FTIR研究煤油共热解产物逸出行为
14
作者 周晓东 吴浩 +4 位作者 刘景梅 黄雪莉 刘婷 钟梅 马凤云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5,共11页
煤油共液化过程中煤与重油先发生共热解,而后加氢转化为小分子产品。因此,阐明重油对煤热解逸出产物的影响规律是调控共液化产物组成的重要热化学基础。本研究采用TG-FTIR对比研究塔河渣油(AR)和淖毛湖煤(NMH)单独热解及其共热解过程,... 煤油共液化过程中煤与重油先发生共热解,而后加氢转化为小分子产品。因此,阐明重油对煤热解逸出产物的影响规律是调控共液化产物组成的重要热化学基础。本研究采用TG-FTIR对比研究塔河渣油(AR)和淖毛湖煤(NMH)单独热解及其共热解过程,结合热解活化能计算,探索共热解过程中塔河渣油(AR)对淖毛湖煤(NMH)热解产物逸出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热解时AR先于NMH发生热解反应。两者1∶1(质量比)混合共热解时,相比于单独热解计算的理论值,最大失重峰温度前移7℃,失重率增加约3%,共热解平均活化能降低23.6 kJ/mol,表明AR率先热解会诱发NMH热解,降低热解反应能垒。TG-FTIR结果显示,AR产生的烷烃类自由基会与NMH热解产生的含氧自由基结合,形成醇、醚等烷基类含氧有机化合物,从而抑制煤中羧基转化为CO_(2)的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共液化反应过程中重油对煤液化产物组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渣油 淖毛湖煤 共热解 含氧官能团 诱导促进
下载PDF
堆肥过程氨气、硫化氢协同减排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松蓉 彭璧辉 +7 位作者 徐少奇 贾凯雪 刘婷 任莉 郑义 魏雨泉 徐道青 李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有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好氧堆肥技术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剧烈活动,有机质不断分解,往往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并释放到空气中,特别是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 有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好氧堆肥技术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剧烈活动,有机质不断分解,往往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并释放到空气中,特别是氨气(NH_(3))和硫化氢(H_(2)S),对人畜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有机固体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NH_(3)和H_(2)S的产生机制及转化途径,从内源参数控制(C/N、曝气量、初始含水率、初始pH)和外源物质添加(化学添加剂、物理添加剂、生物添加剂)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NH_(3)和H_(2)S的协同减排技术,并基于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已有研究表明,堆肥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需要协同考虑、整体优化,仅靠调控堆体内源参数发挥的作用有限,在优化内源参数的基础上,耦合外源物质添加,可进一步提高堆肥过程中NH3和H2S的减排效率,有助于推动好氧堆肥技术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NH_(3) H_(2)S 减排 有机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
下载PDF
CT动态容积灌注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评估其病理分型
16
作者 彭金成 明兵 +7 位作者 杨林 张仕勇 邹庆 兰茜琳 俞溪 刘婷 宋思思 黄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 观察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鉴别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增强CT组(n=67)或DVPCT组(n=6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资料,以及DVPCT组内胃印戒细胞癌(S... 目的 观察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鉴别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增强CT组(n=67)或DVPCT组(n=6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资料,以及DVPCT组内胃印戒细胞癌(SRCC)与胃腺癌的强化程度、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DVPCT时间-密度曲线(TDC)鉴别早期SRCC与腺癌的效能。结果 DVPCT组肿瘤检出率、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高于增强CT组(P均<0.05);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位置及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2例(52/60,86.67%)经DVPCT检出早期胃癌的患者中,SRCC 12例、腺癌39例、黏液腺癌1例;其中,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患者肿瘤强化程度、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峰值时间37.3 s为最佳截断值,DVPCT TDC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33%、84.62%、62.50%、94.29%、84.31%及0.895。结论 DVPCT检出早期胃癌效果优于常规增强CT;TDC可有效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印戒细胞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PPARA基因对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其多态性
17
作者 付玲娟 史金平 +7 位作者 张全伟 刘婷 赵德宝 马维华 马海蛟 孟泉禄 唐致雄 成述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研究PPARA对绵羊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寻找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分子标记,以小尾寒羊(STH)和萨寒杂交(STH×SFK)F1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肉品质,利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比较2个绵羊群体背最长肌组织学结构... 为研究PPARA对绵羊肌内脂肪(IMF)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寻找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分子标记,以小尾寒羊(STH)和萨寒杂交(STH×SFK)F1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肉品质,利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比较2个绵羊群体背最长肌组织学结构及脂滴分布;利用qRT-PCR和WB技术检测PPARA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在不同群体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PARA基因与肌内脂肪的相关性;Sanger测序技术检测PPARA基因SNP位点以评估其作为绵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遗传标记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剪切力和失水率极显著高于萨寒杂交,但是pH值极显著低于萨寒杂交,大理石花纹评分小尾寒羊低于萨寒杂交群体;组织学染色显示,小尾寒羊肌纤维较粗,排列紧密,肌内脂肪在肌纤维间隙集中分布;萨寒杂交肌纤维较细且结构松散,肌内脂肪在肌细胞间及肌纤维间隙均匀、广泛分布,含量更高;PPARA mRNA表达量小尾寒羊群体显著高于萨寒杂交群体,PPARA蛋白表达量小尾寒羊群体极显著高于萨寒杂交群体;相关性分析显示,PPARA基因表达量与绵羊脂滴面积比及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剪切力和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大理石花纹评分弱相关;Sanger测序结果分析显示,2个绵羊群体PPARA基因第2内含子T49885C、T50007C、G50013A、G50835A、G50942A及G51154C位置上发生碱基突变,但小尾寒羊群体未检测到C49885T突变。SNP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SNP位点群体纯合度均大于杂合度,在群体中处于中低度多态;除G50835A突变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其余SNPs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基础稳定。研究认为,PPARA基因对绵羊肌内脂肪沉积具有重要影响,可作为绵羊肌内脂肪性状选择的潜在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肌内脂肪 PPARA 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苜蓿干草粒度饲料对羔羊体外发酵特征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8
作者 沈振峰 王静 +6 位作者 徐建风 孔令莹 康静 刘婷 郑琛 王新基 徐国延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14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度苜蓿干草饲料对羔羊体外发酵特征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苜蓿干草制备为6种不同粒度,分别为1.00、2.36、3.35、4.75、8.00 mm和12.50 mm,苜蓿干草作为饲粮中纤维的唯一来源。根据不同粒度分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粒度苜蓿干草饲料对羔羊体外发酵特征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苜蓿干草制备为6种不同粒度,分别为1.00、2.36、3.35、4.75、8.00 mm和12.50 mm,苜蓿干草作为饲粮中纤维的唯一来源。根据不同粒度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利用体外人工瘤胃Rusitec-s型模拟装置进行48 h发酵后,测定饲粮中营养物质降解率、体外发酵参数和发酵液中6种微生物的数量。结果显示:随着苜蓿干草粒度增加,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显著降低(P<0.05),分别较1.00 mm组降低了1.8%、3.85%、5.80%、15.01%和12.09%;与其他组相比,粒度为2.36 mm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丁酸摩尔比、异戊酸摩尔比、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succinogene)和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ale)数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发酵液pH、NH3-N浓度及总产甲烷菌数量(Total methanogens)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粒度为2.36 mm的苜蓿干草饲料对3月龄羔羊瘤胃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苜蓿干草 体外发酵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猪源和犬源ELF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比较研究
19
作者 高翠翠 喻娇 +8 位作者 唐青海 侯鑫军 刘婷 全飞杨 刘建行 赵婷芳 赵铖 朱钰英 危艳武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猪E74样因子4(sELF4)和犬E74样因子4(cELF4)的亚细胞定位,为深入开展二者功能研究提供依据。利用PCR截短扩增sELF4和cELF4,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17个sELF4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和13个cELF4重组真核表达...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猪E74样因子4(sELF4)和犬E74样因子4(cELF4)的亚细胞定位,为深入开展二者功能研究提供依据。利用PCR截短扩增sELF4和cELF4,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17个sELF4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和13个cELF4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Hoechst33342染色,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亚细胞定位,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结果表明,sELF4和cELF4蛋白全长均定位在细胞核中,sELF4 196~291 aa(586~873 bp)之间有可能存在两个细胞质核定位信号肽,cELF4的核定位信号肽分布在203~291 aa(607~873 bp),cELF4 292~663 aa(874~1 992 bp)、sELF4 292~662 aa(874~1 989 bp)在细胞中发生聚集现象。cELF4与sELF4氨基酸序列在第169~303位氨基酸之间均高度保守,其他区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上,sELF4蛋白全长和cELF4蛋白全长均定位在细胞核中,截短表达的羧基端功能区有聚集现象,二者的核定位信号肽分布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ELF4蛋白 犬ELF4蛋白 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