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上游彩陶文化的结构和起源
1
作者 刘学堂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55-168,共14页
伊犁河上游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存,可以分为穷科克上层、加勒格斯哈音特、索墩布拉克型三个不同时代、区域的考古文化类型。伊犁河上游地区彩陶文化的兴起,与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彩陶文化的西渐有关。源于黄河流域东亚彩陶文化... 伊犁河上游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存,可以分为穷科克上层、加勒格斯哈音特、索墩布拉克型三个不同时代、区域的考古文化类型。伊犁河上游地区彩陶文化的兴起,与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彩陶文化的西渐有关。源于黄河流域东亚彩陶文化体系向西北传播到天山地区,构建了天山彩陶系统,形成了东亚的彩陶之路。伊犁河谷彩陶是天山彩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彩陶之路的最西路段。天山地区彩陶文化的原始居民,对西域的早期开发厥功甚伟,为汉代中原政府顺利实施经营西域的国策,并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形成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和深邃的历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上游 彩陶文化 黄河流域 彩陶之路 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gDNA提取方法和不同单孢的RAPD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学堂 郭金城 +3 位作者 张元恩 宋晓轩 孙君灵 李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选用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的菌系 Va( Verticillium alboatrum 的一个菌株) 和 Verticillium dahliae 的落叶型菌系 V D-8 , T9 及非落叶型菌系 Jy( 致病力较强的泾阳菌系) ,... 选用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的菌系 Va( Verticillium alboatrum 的一个菌株) 和 Verticillium dahliae 的落叶型菌系 V D-8 , T9 及非落叶型菌系 Jy( 致病力较强的泾阳菌系) ,以 Ke( 致病力较弱的库尔勒菌系) 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了 C T A B 和氯化苄2 种提取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 C T A B 法比氯化苄法提取的 D N A 片段长(50kb) ,纯度高( O D260/ O D280 = 156) ,且稳定、无污染,适合于常规分子生物学研究;该提取方法中 E D T A, Na Cl 和β巯基乙醇的最佳配比为10 m mol,14 mol 和2 % .利用提取的5 个菌系的g D N A 对 O P Y 及 O P B 两组引物进行了筛选,16 个引物可以扩增出多态性的谱带.利用引物对 Va 菌系的4 个单孢进行的 R A P D 分析,从分子水平证明了不同单孢之间发生变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DNA提取 单孢 RAPD分析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52
3
作者 刘学堂 宋晓轩 郭金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3,共8页
详述了棉花黄萎病菌从发展(1914年)至目前,在种、生理型、生理小种的鉴定,营养体亲和性,形态及变异,寄主范围,土壤分布及监测,致病机制,生理生化,同功酶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进展
下载PDF
中国主产棉区黄萎病菌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学堂 郭金城 +2 位作者 张元恩 宋晓轩 孙君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在提取我国12个省主产棉区26个菌系gDNA的基础上,采用OPY和OPB两组随机引物,对这些菌系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和聚类分析,40个引物中,12个引物扩增出满意的适合于分析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将26个菌系分为... 在提取我国12个省主产棉区26个菌系gDNA的基础上,采用OPY和OPB两组随机引物,对这些菌系的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和聚类分析,40个引物中,12个引物扩增出满意的适合于分析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将26个菌系分为A、B两个群,Va菌系(Verticiliumalboatrum)属于单独的A群,B群则包括了所有的大丽轮枝菌系(Verticiliumdahliae)。B群又分为Ba(Cs、Yc)及Bb两个亚群。Bb亚群下面分3个组,Bb1(AV2、AV3及Ly)、Bb2(Sa、Ji、Ke及Yc)和Bb3。Bb3是最大的一个组,包括供试的3个大丽轮枝菌落叶型的3个菌系(VD-8、T9、V44)和其他大部分非落叶型的菌系。不同的单孢之间RAPD分析的结果(引物OPY06检测出单孢之间2.06kb的差异条带)从分子水平证实了单孢间变异的发生。对河南安阳4个菌株单独聚类分析则表现出致病性测定与RAPD分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GDNA 提取 RAPD分析
下载PDF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研究初报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学堂 宋晓轩 +2 位作者 郭金城 孙君灵 张元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3-224,共2页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研究初报PreliminaryStudyontheGeneticAnalysisonCotonVerticiliumPathogen黄萎病菌是严重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系统侵染、抗逆...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研究初报PreliminaryStudyontheGeneticAnalysisonCotonVerticiliumPathogen黄萎病菌是严重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系统侵染、抗逆性强,极难防治。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学堂 李文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8,共10页
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 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部青铜技术东向的传播途径、方式与过程,同时随着史前"青铜之路"的开辟,自西向东传播的还有小麦和大麦的人工种植技术、羊和牛的驯养,它们共同构成了史前"青铜之路"研究的内容。史前"青铜之路"的形成和繁荣时期,正是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原文明的起源是多种因素碰撞交融与发展的结晶。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中亚的东西部及中原黄河流域考古新发现和科技考古的重要突破,学术界不断意识到中原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史前"青铜之路"繁荣有内在关系。史前"青铜之路"的研究,对探索中国早期文明起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明
下载PDF
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初论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学堂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6,共10页
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关注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学者很少。近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东西方人群就有了来往。西方的勒瓦娄哇技术东传和中国北方东谷坨石器技术的西传,拉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 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关注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学者很少。近年来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东西方人群就有了来往。西方的勒瓦娄哇技术东传和中国北方东谷坨石器技术的西传,拉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序幕。新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和交流应该更为频繁,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局面,目前只有一些不确定的线索。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在整个东西文化交流研究中具有特殊位置,它为我们深入理解早期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更为生动的实例和更为深邃的历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时代 东西文化交流 勒瓦娄哇技术 东谷坨石核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诱导抗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学堂 宋晓轩 +1 位作者 郭金城 孙君灵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8-128,共1页
棉花黄萎病诱导抗性研究初报PreliminaryStudyontheInducedResistanceofCottonVerticilliumWilt刘学堂,宋晓轩,郭金城,孙君灵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 棉花黄萎病诱导抗性研究初报PreliminaryStudyontheInducedResistanceofCottonVerticilliumWilt刘学堂,宋晓轩,郭金城,孙君灵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CottonResearch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性 诱导
下载PDF
新疆发现的铸铜石范及其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学堂 李溯源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8,共9页
新疆发现的铸铜石范大多属于青铜时代,以工具和武器范为主,这是欧亚草原西部很早就兴起的青铜器文化向东传播的结果。新疆铸铜石范的发现说明这类青铜器是当地制作,它们是研究新疆青铜文化和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珍贵材料。
关键词 新疆青铜时代 铸铜石范 东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亚古代民族文化中崇七习俗探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学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0-188,共9页
对数字七的崇拜,数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出现在内陆欧亚。中亚西亚地区起源和发展起来的三大世界宗教,以及欧亚地区许多民族的民间信仰中,崇拜七现象广泛存在,流传至今。欧亚地区有史以来,数字崇拜文化中以崇七习俗最为典型。广布中亚的... 对数字七的崇拜,数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出现在内陆欧亚。中亚西亚地区起源和发展起来的三大世界宗教,以及欧亚地区许多民族的民间信仰中,崇拜七现象广泛存在,流传至今。欧亚地区有史以来,数字崇拜文化中以崇七习俗最为典型。广布中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崇七习俗尤为盛行。通过梳理民族学材料、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探寻中亚伊斯兰教崇七现象的历史,可以看到,"七"最初作为数字崇拜的对象,根植于原始人类朴素的宇宙结构观和灵魂结构观,其影响颇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崇七习俗 历史文献中崇七记载 考古发现的崇七遗存 远古人类的灵魂结构观和宇宙结构观
下载PDF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学堂 李文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学科参与的科技考古,在推进史前欧亚人群迁徙与互动研究的进程、拓展欧亚史前族群形成与发展、史前原始宗教、艺术等研究的视野等方面意义重大。这些都为重构新疆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史前考古 小河墓地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逐年加重原因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学堂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6-7,共2页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有效的种子检疫与处理措施,缺乏抗病品种,缺乏化控措施和生物控制措施,棉花连作面积较大,棉杆还田增加菌量以及黄萎病本身的特点等。防治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物理防治,轮...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有效的种子检疫与处理措施,缺乏抗病品种,缺乏化控措施和生物控制措施,棉花连作面积较大,棉杆还田增加菌量以及黄萎病本身的特点等。防治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物理防治,轮作套种,加强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化萎缩病 防治
下载PDF
丝路沿线古代民族崇“七”习俗考说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学堂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3-17,共5页
新疆小河墓地发现许多与神秘数字"七"有关的遗迹现象,崇"七"习俗在中亚历史到现在许多民族中都存在,结合民族学材料可以看出,崇"七"文化习俗的流行,与新疆、中亚地区远古居民的宇宙结构观和灵魂结构观有... 新疆小河墓地发现许多与神秘数字"七"有关的遗迹现象,崇"七"习俗在中亚历史到现在许多民族中都存在,结合民族学材料可以看出,崇"七"文化习俗的流行,与新疆、中亚地区远古居民的宇宙结构观和灵魂结构观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数字“七” 宇宙结构观 灵魂结构观
下载PDF
甲基立枯灵防治苗病效果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学堂 李玉奎 李为 《江西棉花》 1994年第1期29-29,共1页
甲基立枯灵防治苗病效果试验刘学堂,李玉奎,李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河南安阳:455112)目前,苗病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有的杀菌剂使用时间长,苗病对之已产生了不同程度抗性,防效逐渐降低。因而... 甲基立枯灵防治苗病效果试验刘学堂,李玉奎,李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河南安阳:455112)目前,苗病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现有的杀菌剂使用时间长,苗病对之已产生了不同程度抗性,防效逐渐降低。因而寻求新的、防效较好的杀菌剂取而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苗 病害 甲基立枯灵 防治
下载PDF
麦套春棉黄萎病发生、消长规律调查初报
15
作者 刘学堂 宋晓轩 +2 位作者 李玉奎 李为 杨希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69-71,共3页
1992~1993年,我们在河南省内黄县设点系统调查了纯作春棉、麦套春棉的黄萎病发生消长情况,结果表明,麦套春棉与纯作春棉相比,发生始期约迟3天,前期发展缓慢,7月20日前后形成第一发病高峰(与纯作春棉一致),以后发... 1992~1993年,我们在河南省内黄县设点系统调查了纯作春棉、麦套春棉的黄萎病发生消长情况,结果表明,麦套春棉与纯作春棉相比,发生始期约迟3天,前期发展缓慢,7月20日前后形成第一发病高峰(与纯作春棉一致),以后发展减缓,隐症期无或不明显,8月20~30日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套春棉 黄萎病 消长规律
下载PDF
黄腐酸盐拌种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
16
作者 刘学堂 李玉奎 李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19,共1页
黄腐酸盐拌种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刘学堂,李玉奎,李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重、时间长。兼之由土壤传播,难以防抬,一般造成产量损失20%左右(石磊岩,1990)。到... 黄腐酸盐拌种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刘学堂,李玉奎,李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重、时间长。兼之由土壤传播,难以防抬,一般造成产量损失20%左右(石磊岩,1990)。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有效的防治药剂及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黄腐酸盐 拌种 防治
下载PDF
四坝文化与青铜之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学堂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27,共7页
青铜技术与器物,自西亚文明出现,自西向东传播,绵延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2104年玉帛之路考察为基础,综述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四坝文化对于青铜之路的意义,兼及权杖头之路与喇叭状铜耳环等的文... 青铜技术与器物,自西亚文明出现,自西向东传播,绵延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以2104年玉帛之路考察为基础,综述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四坝文化对于青铜之路的意义,兼及权杖头之路与喇叭状铜耳环等的文化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之路 玉帛之路 权杖头 喇叭状铜耳环 四坝文化
下载PDF
史前中原文化因素向新疆天山地区的动态拓展
18
作者 刘学堂 侯明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8,共9页
20世纪末以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史前中原的文化因素自东向西传播,经黄河上游、河西走廊进入天山地区。史前中原文化因素的西向拓展,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其突出表现为彩陶艺术的东西向流布,学术界将中原史前彩陶文... 20世纪末以来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史前中原的文化因素自东向西传播,经黄河上游、河西走廊进入天山地区。史前中原文化因素的西向拓展,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其突出表现为彩陶艺术的东西向流布,学术界将中原史前彩陶文化西进的这一线路概括为"史前彩陶之路"。伴随着"史前彩陶之路"的开辟,是源于中国北方的粟黍类农作物以及黄河上游的衣饰文化的西向传播。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文化因素传播的背后是中国西北地区人群的东西向运动过程,是中国西北史前彩陶文化人群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结果,是史前黄河流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是黄河上游区域不同时期原始文化一波又一波东向西发展,继而对天山史前文化进行整合的历史缩影。史前黄河上游、河西走廊与西域文化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汉代中央政府统一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给新疆天山地区的史前文化打上了深深的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因素 西迁天山地区 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丝绸之路的史前基础
原文传递
几种生物制剂拌种防治棉花病害效果试验
19
作者 刘学堂 宋小轩 +1 位作者 李玉奎 李为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4年第4期184-184,共1页
几种生物制剂拌种防治棉花病害效果试验刘学堂,宋小轩,李玉奎,李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EFFICACYOFSEVERALBIOCONTROLAGENTSUSEDASSEEDDRESSERF... 几种生物制剂拌种防治棉花病害效果试验刘学堂,宋小轩,李玉奎,李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EFFICACYOFSEVERALBIOCONTROLAGENTSUSEDASSEEDDRESSERFORCONTROLLINGCO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芽孢杆菌制剂 拌种 害虫 防治
原文传递
齐家铜器西承东接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学堂 《丝绸之路》 2015年第13期37-44,共8页
齐家人群西向的扩张 马家窑文化谱系的马厂文化,在其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西北甘青地区的黄土塬上和河西走廊一带,崛起了两支文化源流各异、内涵区别井然的考古文化类型。一支在东,一支在西,一支是齐家文化,一支是四坝文化,年代略有错... 齐家人群西向的扩张 马家窑文化谱系的马厂文化,在其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西北甘青地区的黄土塬上和河西走廊一带,崛起了两支文化源流各异、内涵区别井然的考古文化类型。一支在东,一支在西,一支是齐家文化,一支是四坝文化,年代略有错落,东西遥向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厂文化 四坝文化 考古文化 黄土塬 马家窑文化 青铜文化 甘青地区 文化类型 梅建军 文化源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