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有效成分对动物疫苗的免疫佐剂效果及相关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宏莹 王婧瑜 +7 位作者 崔珍珍 马青霞 汪婷婷 李健明 时坤 宫庆龙 杜锐 冷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0-397,共8页
佐剂作为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安全性及对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受到广泛重视。动物疫苗佐剂种类较多,包括铝佐剂、油乳佐剂和脂质体佐剂等。但由于可应用的佐剂有限,疫苗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佐剂成为新的研究... 佐剂作为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安全性及对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受到广泛重视。动物疫苗佐剂种类较多,包括铝佐剂、油乳佐剂和脂质体佐剂等。但由于可应用的佐剂有限,疫苗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佐剂成为新的研究热潮。中药具有易获取、毒性低和免疫活性强等特点,有潜力成为新型疫苗佐剂。笔者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佐剂活性、联合疫苗后的免疫调节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阐明中药有效成分作为动物疫苗佐剂的可能性及研究进展,为新型佐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动物疫苗 佐剂 作用机理
下载PDF
PCV3吉林野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Ca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2
作者 刘东旭 刘宏莹 +5 位作者 苏诺 葛桂阳 麻宝艺 盛陈艳 李东丽 刘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了研究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PCV3)野毒株遗传变异情况及其衣壳蛋白(Cap)的亚细胞定位特征,本试验对收集到的10株PCV3吉林野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A-Cap转染猪肺巨噬细胞(PAM);继而用本实... 为了研究吉林省猪圆环病毒3型(PCV3)野毒株遗传变异情况及其衣壳蛋白(Cap)的亚细胞定位特征,本试验对收集到的10株PCV3吉林野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A-Cap转染猪肺巨噬细胞(PAM);继而用本实验室已构建的兔源PCV3-Cap多克隆抗体,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Cap蛋白在PAM中的定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0株PCV3吉林野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株之间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8%~99.5%,处于PCV3a和PCV3b两个亚群;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仅中国参考株MF589102(2016年)、MH445396(2019年)和分离株JL-2在80~303 nt、840~1196 nt和1885~2001 nt处发生3处重组。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Cap蛋白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少部分定位于细胞质。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PCV3比较保守,没有出现较大变异,Cap蛋白在PAM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毒株 猪圆环病毒3型 CAP蛋白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药理作用及其联合兽用疫苗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姜楠 王铁成 +4 位作者 刘宏莹 李健明 时坤 冷雪 杜锐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3期87-89,共3页
近年来,随着对人参皂苷Rb1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促进机体代谢、抗衰老等功效,而且能较为显著地提高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这为当前人参皂苷Rb1作为中药佐剂应用于兽用疫苗提高疫苗品质、增强疫苗免疫效果、减少疫苗副作用提... 近年来,随着对人参皂苷Rb1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促进机体代谢、抗衰老等功效,而且能较为显著地提高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这为当前人参皂苷Rb1作为中药佐剂应用于兽用疫苗提高疫苗品质、增强疫苗免疫效果、减少疫苗副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人参皂苷Rb1药理作用及其联合兽用疫苗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人参皂苷Rb1后续疫苗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药理作用 兽用疫苗 应用
下载PDF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研究进展
4
作者 汪婷婷 马青霞 +7 位作者 刘宏莹 许立慧 刘莹玉 宫庆龙 李健明 时坤 冷雪 杜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54-3363,共10页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mink disease,AMD)是由水貂阿留申病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引起的水貂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深入开展对AMDV的研究对于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AMDV基因组全长约为4.8 kb,主要编码2种结构蛋白和... 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mink disease,AMD)是由水貂阿留申病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virus,AMDV)引起的水貂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深入开展对AMDV的研究对于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AMDV基因组全长约为4.8 kb,主要编码2种结构蛋白和3种非结构蛋白,它们在病毒复制、增殖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MDV的复制依赖于代谢活跃的细胞,对于幼貂,病毒感染肺泡Ⅱ型细胞会造成急性致死性肺炎,感染巨噬细胞则会引起成年水貂患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等慢性进行性疾病。笔者从AMDV侵入细胞的受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及病毒复制等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阐述。AMDV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目前,尚未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针对AMDV的商品化疫苗,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灭活疫苗、DNA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上有所进展;抗病毒的新方法,如筛选AMDV耐受貂,提高水貂免疫力和靶向适配体技术为AMD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从AMDV编码蛋白功能、病毒细胞嗜性与复制、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AMDV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AMDV安全有效疫苗和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AMDV) 分子蛋白 细胞嗜性 致病机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静滴黄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69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宏莹 徐春丽 孙怡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总结静滴黄芪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初步规律。方法:对国内10年来静滴黄芪注射液出现的69例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静滴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共51例,占73.91%);不同给药浓度、给药速度、给药... 目的:总结静滴黄芪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初步规律。方法:对国内10年来静滴黄芪注射液出现的69例不良反应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静滴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在用药过程中(共51例,占73.91%);不同给药浓度、给药速度、给药时间,以及合并或不合并用药,均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静滴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只要抢救及时,措施得当,愈后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药物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BVDV 1型和2型TaqMan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麻宝艺 盛陈艳 +6 位作者 刘宏莹 马青霞 汪婷婷 李健明 时坤 杜锐 冷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26-2335,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2型(BVDV2)的TaqMan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收录的95株BVDV1和BVDV25′-非编码区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含有BVDV1和BVDV2目的片段的阳性质粒,优化反应条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2型(BVDV2)的TaqMan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收录的95株BVDV1和BVDV25′-非编码区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含有BVDV1和BVDV2目的片段的阳性质粒,优化反应条件,构建标准曲线,进行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检测,并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采自吉林省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最适退火温度为57.0℃,最适引物浓度为0.5μmol/L,最适探针浓度为0.3μmol/L,BVDV1和BVDV2型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3.54X+37.36(R^(2)=0.990)和Y=-3.18X+35.95(R^(2)=0.997)。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均无特异性扩增,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3%,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总体阳性率为23.1%(36/156),其中BVDV1阳性率为17.9%(28/156),BVDV2阳性率为5.1%(8/156)。【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可同时快速、准确鉴别BVDV1和BVDV2的TaqMan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BVDV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探针
下载PDF
我院2020年1~10月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专项医嘱点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宏莹 孙爱华 +1 位作者 滕腾 罗巍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评价我院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使用情况,促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HIS系统随机抽取2020年1月~10月住院患者使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病例进行医嘱点评,总共100份。采取回顾性分析药物利用评价(DUE)方法评价,并对抗菌药... 目的评价我院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使用情况,促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HIS系统随机抽取2020年1月~10月住院患者使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病例进行医嘱点评,总共100份。采取回顾性分析药物利用评价(DUE)方法评价,并对抗菌药物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查100份病例,使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概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消化肾内分泌科,占比33.00%;骨科,占比28.00%;普外科,占比17.00%。通过HIS系统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不合理率为10%,不合理占比较高的前三个科室分别为呼吸科(33.33%)、消化肾内分泌(12.12%)、普外科(11.76%)。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类型有:无使用指征、药物遴选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不合理联用。结论我院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严重,需要采取抽查点评并持续干预改进等措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的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 专项医嘱点评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研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宏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91-92,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40例患者单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为观察组40例患... 目的 :探讨用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40例患者单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为观察组40例患者联用卡络磺钠和西咪替丁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的改善情况。结果 :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32/4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止血的时间[(23.75±3.59)h]短于对照组患者止血的时间[(31.63±4.6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231.37±28.43)×10~9/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212.75±34.5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卡络磺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缩短其止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络磺钠 西咪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
下载PDF
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艳 林宇琪 +1 位作者 刘宏莹 张伟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6期1-3,18,共4页
为研究枸杞中不同组分的降血糖效果,有效筛选枸杞中降血糖作用活性组分,使用醇水溶液提取枸杞粗粉,D101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再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四氧嘧啶造模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药理实验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 为研究枸杞中不同组分的降血糖效果,有效筛选枸杞中降血糖作用活性组分,使用醇水溶液提取枸杞粗粉,D101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再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四氧嘧啶造模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药理实验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分为药物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黄酮高剂量(103.2 mg/kg)降糖率为36.82%,盐酸二甲双胍降糖率为47.17%,说明黄酮高剂量降糖效果较为显著,且呈浓度依赖型,为枸杞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黄酮类化合物 降糖效果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巍 陈国龙 +1 位作者 龙配国 刘宏莹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GTT)工具在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实时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首先由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和药师每日应用设计的触发器对呼吸科的住院患者进行日常监测并确定触发器阳性病例,再由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GTT)工具在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实时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首先由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和药师每日应用设计的触发器对呼吸科的住院患者进行日常监测并确定触发器阳性病例,再由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和药师进行ADE的判定和分析,并将最终确定的ADE进行危害程度分级、汇总和上报。结果设计的触发器20项中有17项为阳性,触发器阳性率为85.00%。触发器阳性共计260例次,检出ADE 24例次,触发器阳性预测值为9.23%。纳入登记的病例205份,ADE检出率为11.71%(24/205),与呼吸科ADE自愿上报率(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1,P<0.01)。ADE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构成比79.17%)。患者原发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科常见病为主。涉及药品主要为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20个常见品种。ADE的危害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其中E级22例次,F级2例次。结论触发器设计合理,能够实时监测呼吸科ADE并检测到更多的ADE,可作为临床药师开展专科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与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事件 全面触发工具 触发器 实时监测
下载PDF
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探讨
11
作者 刘宏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40例患者联用顺铂和5-氟尿嘧啶进行治... 目的:探讨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40例患者联用顺铂和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为观察组40例患者联用顺铂和紫杉醇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其生存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缓解率为42.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缓解率为5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各项Ⅲ度、Ⅳ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生存的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紫杉醇 中晚期食管癌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
作者 刘宏莹 高泽琼 《齐鲁药事》 2006年第9期542-543,共2页
目的探讨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处方病例144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8.75%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有20种。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合理用药上有待改进。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儿科
下载PDF
优化后全面触发器实时监测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国龙 罗巍 +3 位作者 陈仕平 鄢忠强 李芙琼 刘宏莹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2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全面触发器对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的实时监测效能。方法―比较触发器优化前(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优化后(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触发器阳性病例及检出的ADE信息,计算触发器的阳...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全面触发器对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的实时监测效能。方法―比较触发器优化前(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优化后(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触发器阳性病例及检出的ADE信息,计算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PPV)。结果优化后触发器共11项,其中10项阳性(90.91%);触发器阳性194例次,检出ADE 32例次;11项触发器平均PPV为16.49%,显著高于优化前的9.23%(P<0.05);优化后检出的ADE总体特征无显著差异,年龄仍以60岁以上(75.01%)为主,ADE的伤害程度仍以轻度为主,其中E级31例次,F级1例次,ADE累及器官/系统仍以胃肠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与营荞障碍.皮肤及附件为主,优化后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各检出1例次;涉及的怀疑药品仍以呼吸科常用品种为主,共12类24个品种,总40频次。结论优化后触发器的ADE检测效能明显提升,且对呼吸科ADE总体特征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更高效地开展实时监测ADE和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但个别触发器仍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药品不良事件 实时监测 呼吸科 优化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智贵 刘宏莹 +1 位作者 高泽琼 田晓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9期187-188,共2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循环影响和复苏情况。方法腹部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男22例,女28例;年龄(45.6± 11.7)岁,体质量(53.4± 8.0)kg。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舒芬...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循环影响和复苏情况。方法腹部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男22例,女28例;年龄(45.6± 11.7)岁,体质量(53.4± 8.0)kg。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S组,n=25)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BR组,n=25)。应用TCI-Ⅰ型靶控注射泵,以血浆浓度为目标分别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术中根据临床需要间断推注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调整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于手术完毕时停药。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诱导后3 min BS组SBP、DBP、HR无明显改变,开始输注丙泊酚后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BR组SBP、DBP、HR下降明显(P<0.05),该组输注丙泊酚后用阿托品2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切皮及切皮后3 min、拔管后3 min SBP、DBP、HR无明显改变。停止输注丙泊酚至拔管时间BS组和BR组分别为(13± 2.3)min和(10.1± 2.6)min,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苏醒期BR组发生躁动6例,而BS组未发现。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均能较好用于麻醉诱导及维持,但就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复苏质量而言,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