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F-LF-VD-CC工艺生产车轮钢的N含量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上型 王建军 +6 位作者 周俐 刘宜强 范鼎东 史怀言 焦兴利 刘启龙 汪国才 《钢铁钒钛》 CAS 2007年第4期52-55,70,共5页
根据马钢车轮钢生产工艺规程,通过在线工业实验,测定了车轮钢精炼过程中钢液N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LF-VD-CC过程中钢液吸氮主要环节包括LF过程、钢包到中包过程和中包至结晶器过程。其中LF过程钢液吸N严重,平均吸N量达到28×... 根据马钢车轮钢生产工艺规程,通过在线工业实验,测定了车轮钢精炼过程中钢液N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LF-VD-CC过程中钢液吸氮主要环节包括LF过程、钢包到中包过程和中包至结晶器过程。其中LF过程钢液吸N严重,平均吸N量达到28×10^(-6),最大吸N量为50×10^(-6)。讨论了LF过程钢液吸N原因和抑制吸N的工艺措施。VD过程中钢液脱氮效果明显,平均脱氮率可达到30%左右,平均脱氮量为21×10^(-6)。分析了影响VD过程脱N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各参数的优化控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LF VD CC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测定高纯稀土中铁的含量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文 樊小伟 +3 位作者 郭才女 宋旭东 刘宜强 徐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3-409,共7页
针对四极杆ICP-MS法无法测定高纯稀土中的痕量杂质铁元素的问题,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分析方法。采用氧气反应池的串联质谱技术,经优化仪器参数,确定O_2流量为2.0 mL/min,基体进样浓度为3.00 g/L,以内标In校正;同... 针对四极杆ICP-MS法无法测定高纯稀土中的痕量杂质铁元素的问题,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分析方法。采用氧气反应池的串联质谱技术,经优化仪器参数,确定O_2流量为2.0 mL/min,基体进样浓度为3.00 g/L,以内标In校正;同时,选择丰度为91.68%的同位素^(56)Fe^+离子为分析目标,并计算出八级杆偏置负压V_(oct)=-10 eV时产生的质心碰撞能量E_(cm)高于^(56)Fe^(16)O^+反应焓ΔHr的3倍,提供的动能可确保利用O_2碰撞反应与^(56)Fe^+生成目标产物^(56)Fe^(16)O^+;再设置Q_1=56/Q_2=72,有效克服^(40)Ar^(16)O^+、^(40)Ca^(16)O^+、^(37)Cl^(18)OH^+等多原子离子的质谱干扰,并准确测定了15种高纯稀土氧化物以及Ce、Nd、Y、Pr-Nd 4种高纯稀土中痕量杂质Fe的含量。在选定的分析条件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9,方法检出限(L_0)为68μg/g,精密度(RSD,n=11)为2.1%~4.3%,回收率为95%~105%。本方法操作简便、环保,适合高纯稀土及其氧化物中痕量铁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高纯稀土 多原子离子干扰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对WC-Co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忠华 刘宜强 +2 位作者 余音宏 吴杰 吕健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8,共6页
采用喷雾转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末,再经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WC-Co耐磨涂层,并分别在N2和真空气氛中进行550、750、95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涂层物相、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气氛热处理涂层较N2气... 采用喷雾转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末,再经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制备WC-Co耐磨涂层,并分别在N2和真空气氛中进行550、750、95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涂层物相、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气氛热处理涂层较N2气氛热处理涂层的脱碳程度更低,且孔隙率也更低;真空热处理工艺可显著提高涂层硬度,改善涂层耐磨性,750℃真空热处理涂层磨损率可降至喷涂态涂层的47%,HV0.3硬度达到1 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 涂层 喷雾转化 超音速火焰喷涂 热处理 气氛 温度
原文传递
从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综合回收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平 邓攀 +3 位作者 刘宜强 夏侯斌 余音宏 陈星斌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研究了用硫酸从钨钴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浸出钴,考察了各因素对钴浸出和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至80%过200目筛的磨削废料用1mol/L硫酸浸出,在液固体积质量比1.5∶1、80℃条件下搅拌浸出3h,钴浸出率达95.6%;浸出液中加入亚硫酸钠还原... 研究了用硫酸从钨钴硬质合金磨削废料中浸出钴,考察了各因素对钴浸出和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至80%过200目筛的磨削废料用1mol/L硫酸浸出,在液固体积质量比1.5∶1、80℃条件下搅拌浸出3h,钴浸出率达95.6%;浸出液中加入亚硫酸钠还原铬,用双氧水氧化除铁,可得到钴质量浓度19.5g/L的钴净化液,有效实现钴的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浸出 回收
下载PDF
植物浸取剂原地浸出离子型稀土矿中试模拟 被引量:6
5
作者 夏侯斌 邓攀 +4 位作者 吴希 刘道斌 邱森 刘宜强 余音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2-59,共8页
分别以“散样重装”和保持矿体原样的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开展植物浸取剂浸出稀土的小试和“原地浸出”中试模拟试验。探讨了试验动力学,探索了植物浸取剂浓度和用量对浸出的影响,并对它的渗透性和浸取性能与硫酸铵为浸出剂时的进行了... 分别以“散样重装”和保持矿体原样的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开展植物浸取剂浸出稀土的小试和“原地浸出”中试模拟试验。探讨了试验动力学,探索了植物浸取剂浓度和用量对浸出的影响,并对它的渗透性和浸取性能与硫酸铵为浸出剂时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植物浸取剂浸出稀土过程的动力学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128.2 kg浓度为2%植物浸取剂浸出451 kg稀土矿是合适的;保持矿体原样的稀土矿渗透性较差,植物浸取剂的水平平均渗透速度、垂直平均渗透速度、浸出率分别为0.141 cm/min、0.213 cm/min、94.45%,均好于硫酸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离子型稀土矿 原地浸出 植物浸取剂
下载PDF
植物浸取剂浸取离子型稀土矿试验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夏侯斌 蒋小岗 +4 位作者 李平 朱红英 刘宜强 邓攀 邱森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43,共8页
采用植物浸取剂浸取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探索了植物浸取剂的浸取机理、适应性、环保性及浸取性能。结果表明,植物浸取剂浸取稀土的机理为离子交换;在液固质量比1∶2,浸取剂滴加速度20mL/min条件下,用浓度为2.0%植物浸取剂水溶液浸取5种... 采用植物浸取剂浸取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探索了植物浸取剂的浸取机理、适应性、环保性及浸取性能。结果表明,植物浸取剂浸取稀土的机理为离子交换;在液固质量比1∶2,浸取剂滴加速度20mL/min条件下,用浓度为2.0%植物浸取剂水溶液浸取5种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浸取率最高为98.97%,最低为95.65%,浸取剂、浸取液及上清液的pH值等14项环保指标值均低于GB 26451-2011限值;浸取渣的pH值等9项环保指标均低于GB 15618-2018限值,pH值、有机质含量高于原矿;在液固比为1∶2,浸取剂滴加速度20mL/min条件下,分别以2%植物浸取剂水溶液和2%硫酸铵水溶液浸取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植物浸取剂水溶液的,浸取率高于硫酸铵水溶液的出峰时间30min,峰值浓度8g/L以上,无拖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离子型稀土矿 浸取 植物浸取剂
下载PDF
真空冶金法回收WC-Co硬质合金废料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夏侯斌 李平 +3 位作者 朱红英 邓攀 余音宏 刘宜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4,52,共5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1 550~2 000℃、压力小于1.73Pa的条件下,采用真空冶金法可以从WC-Co硬质合金废料中分离WC硬质相和钴黏结相。随后,以钴含量为3%~15%的WC-Co硬质合金废料为原料进行了钴含量对钴挥发率、纯度以及对WC粉末... 通过热力学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1 550~2 000℃、压力小于1.73Pa的条件下,采用真空冶金法可以从WC-Co硬质合金废料中分离WC硬质相和钴黏结相。随后,以钴含量为3%~15%的WC-Co硬质合金废料为原料进行了钴含量对钴挥发率、纯度以及对WC粉末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钴挥发率随原料钴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钴含量为8%时钴挥发率达最大值86.63%;原料钴含量对金属钴的纯度无明显规律性影响,钴含量为12%时金属钴纯度达最大值99.95%。WC粉末的XRD谱显示,当原料钴含量为3%和15%时出现钴衍射峰,有钴残留,原料钴含量为5%、8%及12%时未出现钴衍射峰,各次试验均未出现W2C相,无明显脱碳;WC粉末的SEM形貌显示,粉末呈近球形,表面光滑,粒径为1~8μm。试验制得了合格WC粉末和金属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冶金 WC-Co硬质合金废料 碳化钨粉末 金属钴
下载PDF
草酸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镧粉体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博 刘宜强 +2 位作者 刘欣 蒋威 吴希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68,共3页
以工业生产萃取、分离及提纯过的稀土氯化镧溶液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备出D50小于10μm的超细氧化镧粉体,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分散剂种类、溶液pH对氧化镧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得样品的粒度分布,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 以工业生产萃取、分离及提纯过的稀土氯化镧溶液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备出D50小于10μm的超细氧化镧粉体,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分散剂种类、溶液pH对氧化镧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得样品的粒度分布,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2 h、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分散剂PEG2000,在酸性反应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的超细氧化镧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氧化镧 草酸
下载PDF
球墨铸铁铜渣模的研制
9
作者 罗飞扬 李安运 +1 位作者 孙仙源 刘宜强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7-1439,共3页
通过对铸渣机铜渣模工作状态分析,确定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热疲劳损伤和破坏,由此选择退火铁素体球墨铸铁QT400-15作为铜渣模材质;通过合理设计化学成分范围,并采用两种铸造工艺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经加强治炼、球化、孕育和热处理工艺控制... 通过对铸渣机铜渣模工作状态分析,确定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热疲劳损伤和破坏,由此选择退火铁素体球墨铸铁QT400-15作为铜渣模材质;通过合理设计化学成分范围,并采用两种铸造工艺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经加强治炼、球化、孕育和热处理工艺控制,研制了稀土镁球墨铸铁铜渣模,已在某有色金属冶炼厂装机使用,可消除早期开裂现象,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使用寿命提高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渣机 铜渣模 球墨铸铁 铸造工艺
原文传递
采用FeS-Na_2S系熔剂对钢液脱铜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上型 王建军 +2 位作者 周俐 刘宜强 刘合萍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2,共4页
测定了FeS-Na2S系熔剂组成及相关工艺因素对钢液脱铜率ηCu和增硫值Δ[S]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熔剂中FeS/Na2S配比按30/70、40/60、50/50、60/40、70/30的变化次序,其相应ηCu值不断增大,而其Δ[S]值依次降低。控制FeS/Na2S配比为70... 测定了FeS-Na2S系熔剂组成及相关工艺因素对钢液脱铜率ηCu和增硫值Δ[S]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熔剂中FeS/Na2S配比按30/70、40/60、50/50、60/40、70/30的变化次序,其相应ηCu值不断增大,而其Δ[S]值依次降低。控制FeS/Na2S配比为70/30时,可获得48%左右的脱铜率和最小Δ[S]值。添加BaO的熔剂组成为40%FeS-40%BaO-20%Na2S时,可达到提高熔剂脱铜能力和减少铁液增硫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Na2S系 钢液 脱铜
原文传递
离子液浸渍树脂对稀土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森 刘美玭 +4 位作者 蒋小岗 李平 夏侯斌 朱红英 刘宜强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中性磷萃取剂辛基-二苯基磷酸酯(ODP)在1-辛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OMIm][NTf_2])离子液体和甲苯溶液中对稀土的萃取能力;并将该中性磷萃取剂通过溶液浸渍的方式固定在XAD-7树脂中并用于水相中镥离子的吸... 研究了一种新型中性磷萃取剂辛基-二苯基磷酸酯(ODP)在1-辛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OMIm][NTf_2])离子液体和甲苯溶液中对稀土的萃取能力;并将该中性磷萃取剂通过溶液浸渍的方式固定在XAD-7树脂中并用于水相中镥离子的吸附分离。研究表明,在[OMIm][NTf_2]离子液体和甲苯环境中ODP对稀土表现出了不同的萃取能力;离子液浸渍树脂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很短,仅需十分钟,吸附过程与动力学二级反应模型相吻合;水相溶液的pH值对吸附量有显著影响,低酸度条件有利于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吸附 ODP 浸渍树脂
原文传递
大颗粒氧化镧粉体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博 刘宜强 +3 位作者 蒋威 夏侯斌 徐娜 刘欣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4,共6页
随着稀土新材料的发展,工业上对氧化镧的要求越来越高,除要具有高纯度以外,还表现在颗粒大小(大颗粒或超细,甚至纳米级)方面的要求。目前,对于氧化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米及以下,对于大颗粒的氧化镧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新功能材料技术... 随着稀土新材料的发展,工业上对氧化镧的要求越来越高,除要具有高纯度以外,还表现在颗粒大小(大颗粒或超细,甚至纳米级)方面的要求。目前,对于氧化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米及以下,对于大颗粒的氧化镧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新功能材料技术及产业蓬勃发展,粒径可控的稀土氧化物需求愈加广泛,特别是大尺寸、形貌均一性良好的稀土氧化物材料受到强烈关注。本文主要对大颗粒氧化镧制备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大颗粒氧化镧的市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 氧化镧 制备
原文传递
Ti(C,N)-TaC-Ni金属陶瓷真空烧结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变与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岳洋 杜勇 +4 位作者 吕健 刘宜强 谭凯铭 李亚军 王忠华 《硬质合金》 CAS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用热质联用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Ti(C,N)-5%TaC-50%Ni(质量分数,下同)和Ti(C,N)-10%TaC-50%Ni两种金属陶瓷的微观结构与性能随温度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白环与白芯在固相烧结阶段即开始形成,但二者的形成方... 用热质联用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Ti(C,N)-5%TaC-50%Ni(质量分数,下同)和Ti(C,N)-10%TaC-50%Ni两种金属陶瓷的微观结构与性能随温度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白环与白芯在固相烧结阶段即开始形成,但二者的形成方式不同。烧结态的白芯与白环都是在液相烧结的早期阶段通过溶解-析出最终形成的。灰环会优先在白芯与白环上形成,同时形成部分无环结构。Ti(C,N)在高温稳定性的迅速降低是灰环含Ti量高于白环的原因。添加质量分数为5%TaC的金属陶瓷硬度随烧结温度升高快速增加至7115 MPa,随后缓慢降低至679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Ti(C N) 模型合金 微观结构演化 TA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