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小脑幕上胶质瘤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雷钟奇 刘家传 +4 位作者 王金标 温玉东 姚寅生 武孝刚 王春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分析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48例)与黄荧... 目的分析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48例)与黄荧光技术组(50例)。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黄荧光技术组采取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进行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肢体运动障碍、脑水肿及肺部感染),以及两组术前及术后的卡氏评分(KPS)。随访2年,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荧光技术组肿瘤完全切除率高于传统手术组(84.00%vs.58.33%),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12.86±2.68)d vs.(18.41±3.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肢体运动障碍、脑水肿及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黄荧光技术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80.24±13.35)分vs.(74.37±1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小脑幕上胶质瘤,可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对改善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幕上胶质瘤 荧光染色 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附56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家传 王金标 +5 位作者 张永明 周治民 张星 王春琳 杨燕燕 马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对56例颅咽管瘤病人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翼点和改良翼点入路34例,额下入路11例,胼胝体-透明膈间隙-穹隆间入路6例,前纵裂-终板联合额下入路5例。结果肿瘤全切... 目的探讨鞍区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对56例颅咽管瘤病人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翼点和改良翼点入路34例,额下入路11例,胼胝体-透明膈间隙-穹隆间入路6例,前纵裂-终板联合额下入路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57.1%),近全切除17例(30.4%),大部分切除7例(12.5%)。术后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尿崩症18例(32.1%),电解质紊乱26例(46.4%)。结论对颅咽管瘤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在直视下显露并全切除肿瘤;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悉鞍区的解剖关系并重视术中对下丘脑的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脂过氧化损害及茶多酚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家传 承基 +2 位作者 王芳 印红霞 杨贤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9-280,共2页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脂过氧化损害及茶多酚的作用①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刘家传刘承基②王芳②印红霞②杨贤强③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过氧化脂质;茶多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5蛛网膜下腔出血(SA...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脂过氧化损害及茶多酚的作用①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刘家传刘承基②王芳②印红霞②杨贤强③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过氧化脂质;茶多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过氧化脂质 茶多酚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家传 王金标 +3 位作者 周治民 张永明 张星 王春琳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分析及讨论高颈段肿瘤在不同病程期间临床表现和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5年间收治的26例高颈段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并对术前诊断,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髓外硬膜下肿... 目的分析及讨论高颈段肿瘤在不同病程期间临床表现和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5年间收治的26例高颈段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并对术前诊断,术中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髓外硬膜下肿瘤全切除18例;硬膜外2例,3例巨大哑铃状肿瘤分别行后正中和侧方入路全切除;髓内肿瘤3例,其中1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复发3例,1例为脊膜瘤术后45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另2例为髓内星形细胞瘤分别于术后第6及10个月复发(均行普通放疗);无手术死亡。结论后正中入路几乎适用于所有该部位肿瘤切除术,显微镜下切断齿状韧带、瘤内切除减压后分离肿瘤与脊髓界面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显微外科 治疗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下载PDF
脐静脉-门静脉再通在治疗创伤性脑积水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家传 疏龙飞 +6 位作者 王春琳 王金标 张星 张永明 马涛 杨艳艳 黄振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脐静脉-门静脉再通在创伤性脑积水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创伤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脐静脉-门静脉成功再通,经脐静脉行侧脑室-门静脉分流术,观察术后分流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总结... 目的探讨脐静脉-门静脉再通在创伤性脑积水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创伤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脐静脉-门静脉成功再通,经脐静脉行侧脑室-门静脉分流术,观察术后分流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术中12例病人脐静脉-门静脉成功再通,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随访10~18个月,复查头部CT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1例,余1例无变化。结论脐静脉-门静脉再通成功率高,经脐静脉行侧脑室-门静脉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创伤性 肝门静脉 脐静脉 再通
下载PDF
兔爆炸性颅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永明 刘家传 +4 位作者 杨艳艳 孙文江 汤宏 李兵仓 张良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颅脑爆炸伤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纸雷管与兔脑距离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600mgTNT当量纸雷管垂直悬吊于兔脑上方爆炸,距离分别为5.0、6.5、8.0cm。观察动物伤后存活情况与生存质量,颅脑损伤区病...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颅脑爆炸伤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纸雷管与兔脑距离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600mgTNT当量纸雷管垂直悬吊于兔脑上方爆炸,距离分别为5.0、6.5、8.0cm。观察动物伤后存活情况与生存质量,颅脑损伤区病理与MRI表现。结果5.0cm组兔伤后即刻死亡5只,3d内死亡4只,另1只存活7d以上。6.5cm组兔伤后发生癫疒间3只,肢体瘫痪1只,不能进食伤后4d死亡1只,余动物均存活7d以上;MRI示典型脑挫裂伤改变;病理示损伤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空泡样变、周围水肿、微血管破裂出血;电镜观察示损伤区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8.0cm组动物均存活,但病理及MRI检查未见典型颅脑损伤改变。结论600mgTNT当量纸雷管在垂直兔脑上方6.5cm处爆炸,可造成稳定的颅脑爆炸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爆炸伤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磊 刘家传 +5 位作者 杨艳艳 王金标 张永明 张星 王春琳 黄振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HPC)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挫伤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6)、创伤组(TBI组...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HPC)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挫伤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6)、创伤组(TBI组,n=48)和HPC组(n=48)。HPC组大鼠首先置于低压氧舱中进行HPC(50.47kPa,3 d,3 h/d),随后HPC组和TBI组分别采用改良自由落体打击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颅脑创伤后1、4、8、12h和1、3、7、14 d,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个时间点挫伤周围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变化。结果 TBI组与Con组比较,HIF-1α表达在伤后4、8、12 h和1、3 d均明显上升(P<0.05);VEGF表达在伤后4、8、12 h和1、3、7 d均明显上升(P<0.05)。HPC组与TBI组比较,HIF-1α和VEGF表达在伤后1 h逐渐上升,伤后4、8、12 h和1、3 d显著上升,直至伤后7 d(P<0.05)。结论 HPC可提高创伤性脑损伤对缺氧耐受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活化,发挥早期脑保护,其机制可能涉及HPC在创伤性脑损伤早期促进HIF-1α、VEGF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处理 颅脑损伤 HIF—1α VEGF 大鼠 脑组织
下载PDF
兔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高压氧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文江 刘家传 +3 位作者 张永明 杨艳艳 汤宏 黄振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兔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高压氧早期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0只,另两组各70只。非治疗组和治疗组均采用纸雷管爆炸制作兔颅脑爆炸伤模型,并对治... 目的研究兔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高压氧早期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0只,另两组各70只。非治疗组和治疗组均采用纸雷管爆炸制作兔颅脑爆炸伤模型,并对治疗组采用早期高压氧治疗。三组均采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测定AQP-4表达情况。结果非治疗组与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在伤后1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7 d后逐渐下降。在伤后6 h后各时间点,治疗组AQP-4的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明显下调(P<0.05)。非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与AQP-4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876 7,P<0.01)。结论兔颅脑爆炸伤后AQP-4表达可能与脑组织缺氧有关,而高压氧早期治疗可缓解脑组织缺氧引起的继发性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水通道蛋白-4 高压氧
下载PDF
法舒地尔辅助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血流动力学和脑脊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振山 张永明 +2 位作者 刘家传 张星 温玉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0期3104-3107,共4页
目的探究法舒地尔辅助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对脑血流动力学、脑脊液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动脉栓塞治疗并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0例)... 目的探究法舒地尔辅助尼莫地平治疗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对脑血流动力学、脑脊液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动脉栓塞治疗并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脑脊液S100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化烯醇化酶(NSE)水平,评估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统计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MCA与P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A及PCA平均血流速度均减低,且观察组减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脑脊液S100蛋白及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S100蛋白及血清NSE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GCS、Barthel指数及N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B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NF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5,P=0.038)。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栓塞 脑血管痉挛 血流动力学 脑脊液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50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金标 刘家传 +3 位作者 张永明 周治民 杨艳艳 马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1359-1360,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GCS评分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分级评估疗效:恢复良好49倒(32.7%),中残20例(13.3%),重残32例...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GCS评分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分级评估疗效:恢复良好49倒(32.7%),中残20例(13.3%),重残32例(21.3%),植物生存19例(12.7%),死亡30例(20.0%);术后易并发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组织膨出或坠出、远隔部位血肿和癫痫。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降低颅内压、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作用,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应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手术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爆炸伤兔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永明 漆松涛 +3 位作者 黄广龙 孟伟 刘家传 黄振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爆炸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颅脑损伤组(n=70)。颅脑损伤组采用纸雷管制作兔颅脑爆炸伤模型,对照组不行爆炸致伤。颅脑损伤组根据处死时间再分为伤后即刻、6h、12h、...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爆炸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颅脑损伤组(n=70)。颅脑损伤组采用纸雷管制作兔颅脑爆炸伤模型,对照组不行爆炸致伤。颅脑损伤组根据处死时间再分为伤后即刻、6h、12h、24h、3d、7d、14d等7组,每组10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观察各组兔脑组织病理变化及Cx43在皮质的表达。结果颅脑损伤组内各时间点Cx43表达差异显著(P<0.01),随时间推移,Cx43表达逐渐增加,伤后6h即可见表达增强,3d达到高峰,14d基本正常。颅脑损伤组各时间点Cx4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Cx43表达逐渐增加,其变化规律与颅脑损伤进展的时间框架相吻合,提示Cx43参与颅脑损伤的病理形成过程,在颅脑损伤早期发挥协同杀伤效应,加重继发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缝隙接合部 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HIF-1α及其H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磊 刘家传 +4 位作者 杨艳艳 王金标 张星 王春琳 周治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创伤组(n=48)和预处理组(n=48)。创伤组按照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创伤组(n=48)和预处理组(n=48)。创伤组按照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预处理组给予缺氧预处理后,同法造模。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伤后1 h、4 h、8 h、12 h和1 d、3 d、7 d、14 d挫伤周围脑组织HIF-1α、HO-1表达变化。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上调(P<0.05)。预处理组与创伤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1 h逐渐上调,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显著上调,直至伤后7 d(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增加颅脑损伤后挫伤区周围脑组织HIF-1α的表达,进而促进HO-1 m RNA及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缺氧预处理提高颅脑损伤对缺氧的适应性,减轻挫伤周围脑组织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红素氧合酶-1 大鼠
下载PDF
兔颅脑爆炸伤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Cyt C、Bax、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少年 刘家传 +3 位作者 王金标 张永明 杨艳艳 霍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治疗(HBOT)对兔颅脑爆炸伤后脑皮质细胞色素C(Cty C)、Bax、Bcl-2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创伤组(n=70)、HBOT组(n=70)。创伤组和HBOT组建立兔颅脑爆炸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行爆炸伤...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治疗(HBOT)对兔颅脑爆炸伤后脑皮质细胞色素C(Cty C)、Bax、Bcl-2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创伤组(n=70)、HBOT组(n=70)。创伤组和HBOT组建立兔颅脑爆炸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行爆炸伤。伤后1、6、12、24 h和3、7、14 d,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组兔脑皮质中Cyt C、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伤组伤后1 h即出现Cyt C表达上升,伤后12 h达高峰,伤后24 h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HBOT组Cyt C的表达在伤后早期较创伤组下降明显(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伤组Bax和Bc1-2的表达在伤后1、6、12、24 h和3 d均明显上调(均P<0.05);HBOT组Bax的表达在伤后早期较创伤组降低(P<0.05),Bc1-2的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颅脑爆炸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Bax表达,诱导Bc1-2表达上调从而阻止伤后早期线粒体释放Cyt 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高压氧治疗 BCL-2表达 新西兰大白兔 BAX表达 颅脑爆炸伤 CYTC 正常对照组 HBOT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大伟 刘家传 +5 位作者 杨艳艳 张永明 周治民 许少年 汤宏 温玉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45-247,252,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患者局部脑代谢、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57例t 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2)腰大池引流组:29例,自伤后第3 d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患者局部脑代谢、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57例t 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2)腰大池引流组:29例,自伤后第3 d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处理。另设10例交通事故外伤患者(头颅CT检查未见脑挫裂伤及脑出血)为对照组。3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0 d和治疗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且常规治疗组和腰大池引流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伤后第10 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腰大池引流组的MRS NAA/Cr、NAA/Cho增高,Cho/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腰大池引流组的CDR评分减低,GO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改善t SAH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代谢及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磁共振波谱分析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马涛 刘家传 +1 位作者 张永明 疏龙飞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939-194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60例,予以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60例,予以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脑脊液廓清时间短、临床症状缓解快、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组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引流 脑脊液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对颅脑外伤大鼠海马GADD34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光杰 刘家传 +5 位作者 王金标 杨艳艳 张星 王春琳 汤宏 徐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外伤大鼠海马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Con,n=8)组、缺氧预处理(HPC,n=8)组、颅脑外伤(TBI,n=96)组、缺氧预处理颅脑外伤(HPCT...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外伤大鼠海马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Con,n=8)组、缺氧预处理(HPC,n=8)组、颅脑外伤(TBI,n=96)组、缺氧预处理颅脑外伤(HPCT,n=96)组;TBI和HPCT组再根据不同处死时间分为1 h、3 h、6 h、12 h、24 h、3d、7 d、14 d八个亚组。大鼠颅脑外伤模型采用改良的自由落体装置制作,预先将大鼠在低压氧仓(-50.47 k Pa)内处理3 h/d,连续3 d制作缺氧预处理模型。采用改良Sugrwara法对大鼠伤后行为学评估;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GADD34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神经元细胞。结果海马中GADD34 mRNA和蛋白伤后1 h即有表达,3~12 h呈上升趋势,伤后24 h达高峰,3~14 d呈下降趋势,TBI与Con组,HPCT与HP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各指标进行比较,Con和H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HPCT组中伤后行为学评估得分及GADD34的表达较TBI组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降低颅脑外伤大鼠海马行为学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GADD34的表达,降低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缺氧预处理 GADD34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皮质内质网应激蛋白P-eIF2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光杰 刘家传 +5 位作者 王金标 杨艳艳 张星 王春琳 汤宏 徐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对颅脑损伤大鼠皮质内质网应激蛋白P-e 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HPC组(n=8)、外伤组(TBI,n=96)、HPC+TBI组(HPCT,n=96)。采用改良Feeney’s法制作颅脑损...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对颅脑损伤大鼠皮质内质网应激蛋白P-e IF2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HPC组(n=8)、外伤组(TBI,n=96)、HPC+TBI组(HPCT,n=96)。采用改良Feeney’s法制作颅脑损伤大鼠模型,提前在低压氧舱内对大鼠处理3 d(-50 k Pa、3 h/d)。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挫伤区周围皮质P-e IF2α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元细胞。结果 P-e IF2α蛋白于颅脑损伤后3 h开始增加,6~12 h逐渐升高,1 d达高峰,3~14 d逐渐恢复;HPCT组与TBI组比较,伤后6 h^7 d P-e IF2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组、HPCT组伤后6 h可见凋亡细胞表达,12 h^1 d上升,3 d达高峰,7~14 d逐渐恢复;HPCT组与TBI组比较,伤后12 h^7 d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C可选择性抑制颅脑损伤大鼠皮质P-e IF2α蛋白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损伤,降低细胞凋亡率,维持神经元细胞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缺氧预处理 内质网应激 大鼠
下载PDF
大鼠颅脑爆炸伤后脑皮质自噬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宏 刘家传 +4 位作者 张永明 杨艳艳 孙文江 张良潮 李兵仓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颅脑爆炸伤后脑皮质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24)。实验组采用600mgTNT电雷管在大鼠头部正上方12cm处爆炸,以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对照组不行爆炸致伤。伤后6h... 目的研究大鼠颅脑爆炸伤后脑皮质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24)。实验组采用600mgTNT电雷管在大鼠头部正上方12cm处爆炸,以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对照组不行爆炸致伤。伤后6h、24h、3d、7d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皮质中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Beclin-1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脑皮质中Beclin-1在伤后6h表达上升,伤后3d达高峰,伤后7d表达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颅脑爆炸伤后,脑皮质中Beclin-1表达呈波峰状,提示自噬现象在颅脑爆炸伤后增强,且可能参与颅脑爆炸伤神经元损伤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自噬 大脑皮质 大鼠
下载PDF
实验性兔颅脑爆炸伤后高压氧治疗作用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艳艳 刘家传 +5 位作者 张永明 孙文江 汤宏 黄振山 李兵仓 张良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爆炸伤时脑局部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采用600 mg TNT当量纸雷管在兔脑上方6.5 cm垂直距离爆炸以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对照...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爆炸伤时脑局部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组和高压氧治疗组。采用600 mg TNT当量纸雷管在兔脑上方6.5 cm垂直距离爆炸以建立颅脑爆炸伤模型。对照组无损伤,创伤组爆炸伤后不进行任何治疗,高压氧治疗组于伤后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爆炸伤后各组兔的生理改变,采用MRS计算并分析各组不同时相点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的比值,分析比较各组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兔颅脑爆炸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组兔NAA/Cr比值伤后24 h明显下降(P〈0.05),7 d后有所回升,14 d后再次下降(P〈0.05);高压氧治疗组NAA/Cr比值下降较创伤组延迟,且幅度小。创伤组Cho/Cr比值伤后12 h明显升高,24 h下降,伤后3~14 d逐渐升高;高压氧治疗组Cho/Cr比值较创伤组升高,但7 d后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高压氧治疗组损伤或治疗1 h~7 d后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高压氧可改善局部神经元代谢,抑制脑水肿,增强局部胶质细胞增生修复。伤后7 d内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压氧 磁共振波谱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同期应用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金标 张永明 +2 位作者 刘家传 周治民 武孝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09-410,共2页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同时实施颅骨修补术,对照组首先实施脑室腹腔... 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同时实施颅骨修补术,对照组首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3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比较2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伤残良好率为50%,对照组为20.83%;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为5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33.33%;观察组没有患者死亡,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进行较分期进行对于脑外伤患者效果更好,能够减轻伤残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补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