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小贤 张浩 +2 位作者 孙剑 余学清 廖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转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转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TGF-β1(10μg/L)刺激组。用TGF-β1(10μg/L)刺激RPMCs不同时间,分别用RT-PCR方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E-钙黏素、Ⅰ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总RhoA的蛋白表达水平,活化的RhoA由膜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并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评估。结果:TGF-β1刺激RPMCs能导致E-钙黏素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α-SMA,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同时RhoA蛋白表达上调,呈时间依赖性。结论:TGF-β1诱导了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通过RhoA介导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RHOA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小贤 周红娟 +2 位作者 汪卫 于健宁 马纪林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转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加TGF-β1处理)及TGF-β1(10ng/ml)刺激组.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转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加TGF-β1处理)及TGF-β1(10ng/ml)刺激组.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处理后不同时点NADPH氧化酶亚单位p67phox、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素(E-cadherin)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刺激RPMCs能导致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67phox、α-SMA、CollagenⅠ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TGF-β1诱导了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NADPH氧化酶可能在其转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转分化 TGF—B NADPH 氧化酶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炎症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小贤 汪卫 +4 位作者 王圳 郑红霞 马纪林 于健宁 张雯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h后,采用RT-PCR检测TGF-β1(10ng/ml)刺激后0、3、6、12、24、48h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静止24h后,采用RT-PCR检测TGF-β1(10ng/ml)刺激后0、3、6、12、24、48h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Ⅰ型胶原(Collagen 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GF-β1(10ng/ml)刺激后0、4、12、24、48h Collagen I和PAI-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MCP-1和IL-6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处理6h后MCP-1、IL-6和PAI-1mRNA即开始逐渐升高,与0h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h后显著升高(均P<0.01);TGF-β1处理12h后Collagen I mRNA表达开始明显升高,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有显著升高(P<0.01);TGF-β1处理4h后IL-6表达水平升高(P<0.05),24h后显著升高(P<0.01);处理12h后MCP-1和PAI-1表达水平较0h明显升高(P<0.05),处理24h后Collagen I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GF-β1显著增加MCP-1、IL-6、Collagen I、PAI-1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炎症因子上调表达和ECM积聚导致腹膜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炎症因子 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在TGF-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小贤 周红娟 +4 位作者 汪卫 蔡龙 于健宁 马纪林 张雯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9期1555-1558,1565,共5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在TGF—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PMCs.静止24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10μmol/L)组(B组),TGF—β1(10μg/L)组(C组),TG...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在TGF—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PMCs.静止24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10μmol/L)组(B组),TGF—β1(10μg/L)组(C组),TGF—β1+DPI(10μmol/L)组(D组,DPI预处理1h)。观察NADPH氧化酶亚单位p67phox、活性氧(RO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素(E—cadherin)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的表达。用荧光染料(DCF)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ROS。分别用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p67phox、E—cadherin、α-SMA和Collagen 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显著增加了ROS的产生,刺激24h达到高峰;DPI可抑制TGF—β1诱导的ROS的产生;DPI可抑制TGF—β1诱导的NADPH氧化酶亚单位p67phox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与单纯TGF—β1刺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DPI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E—cadherin表达下调和α-SMA、CollagenⅠ表达的上调。结论依赖NADPH氧化酶的ROS介导了TGF—β1诱导的大鼠PMCs转分化,NADPH氧化酶可能是腹膜纤维化防治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氧化酶 腹膜间皮细胞 转分化 TGF—β
下载PDF
TGF-β_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OS和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的影响及黄芪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贤 周红娟 +3 位作者 蔡龙 马纪林 陶筱娟 于健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8-11,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活性氧(ROS)和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的影响及黄芪注射液(AGI)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至第二代,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AGI(2g/ml)组(B组),T... 目的:探讨TGF-β1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活性氧(ROS)和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的影响及黄芪注射液(AGI)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至第二代,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AGI(2g/ml)组(B组),TGF-β1(10ng/ml)组(C组),TGF-β1+AGI(2g/ml)组(D组,AGI预处理1h)。用荧光染料(DCF)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RT-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67phox的蛋白表达。结果:TGF-β1可显著增加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OS产生,刺激20min后,ROS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AGI可显著抑制TGF-β1刺激后ROS的产生(P<0.05);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经TGF-β1刺激后,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升,AGI可抑制TGF-β1诱导的p67ph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产生的ROS增加、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上调;AGI可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和活性ROS的产生,从而为AGI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TGF-β1活性氧 NADPH氧化酶 黄芪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一体化防治的理念与目标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小贤 张浩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229-231,共3页
慢性肾脏疾病(CKD)近年来被视为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正在全球无情地蔓延,肾脏疾病业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病率在我国明显上升,且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相应增加。由于各类肾脏病的发病... 慢性肾脏疾病(CKD)近年来被视为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正在全球无情地蔓延,肾脏疾病业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病率在我国明显上升,且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相应增加。由于各类肾脏病的发病与进展机制甚为复杂,多年来其诊治问题一直是肾脏病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慢性肾脏病一体化防治是肾脏病专业领域中医疗工作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的精髓在于要重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重视循证医学在肾脏疾病领域中的应用。期望达到有效减少慢性肾脏病的患病人群、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降低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一体化防治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小G蛋白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7
作者 刘小贤 霍晓聪 张浩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上皮细胞在特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现象是肿瘤及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细胞生物学现象。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中的MAPK通路、RhoGTP酶/Rho激酶系统(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Src激酶、PI3激酶和Smad通... 上皮细胞在特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现象是肿瘤及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细胞生物学现象。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中的MAPK通路、RhoGTP酶/Rho激酶系统(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Src激酶、PI3激酶和Smad通路参与调控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可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虽已有初步研究,但尚所知甚少。本文就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Rock信号转导 转分化 上皮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失衡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马纪林 蔡龙 +5 位作者 施华萍 周红娟 刘小贤 汪卫 郑红霞 于健宁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比例,来探讨Treg/Th17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SLE患者(其中...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比例,来探讨Treg/Th17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组38例)及22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Th17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与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index,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和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LEDAI无相关性。CD4+CD25highT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率在活动组SLE中下降尤为明显(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说明两群细胞的失衡可能在SLE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视紫红质蛋白激酶抑制剂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轶群 张浩 +1 位作者 刘小贤 孙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6093-6096,共4页
背景:有实验证明,Rho/ROCK信号通路在转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视紫红质蛋白激酶抑制剂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2007-03/2008-03在中山... 背景:有实验证明,Rho/ROCK信号通路在转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视紫红质蛋白激酶抑制剂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观察,2007-03/2008-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只,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为德国Calbiochem公司产品。转化生长因子β1为美国R&D公司产品。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第2代细胞静止24h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组: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加入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10μmol/L。转化生长因子β1+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组:其中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10μmol/L)提前孵育2h进行干预处理后再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48h后收集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RT-PCR方法检测E-钙黏素、α-SMA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E-钙黏素、α-SMA和波形蛋白表达。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钙黏素明显下调,波形蛋白和α-SMA的表达明显上调;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能显著下调α-SMA和波形蛋白的表达(P<0.05),但不能上调E-钙黏素的表达。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够诱导腹膜间皮细胞的转分化;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能够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吡啶类化合物 腹膜间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纪林 刘小贤 +5 位作者 汪卫 郑红霞 蔡龙 施华萍 周红娟 于健宁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1787-1790,共4页
目的观察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 7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例初发SLE患者(活动组1 1例,非活动组5例)及1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high)Treg、Th17细胞占CD4^+的比例,... 目的观察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 7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例初发SLE患者(活动组1 1例,非活动组5例)及1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high)Treg、Th17细胞占CD4^+的比例,分析两种细胞的比率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初发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LEDAI无相关性(均P>0.05)。CD4^+CD25^(high)T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率在活动组患者下降尤为明显(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初发的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两群细胞的失衡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转分化为破骨样细胞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晓聪 张浩 +3 位作者 季迎 刘小贤 易斌 刘纪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63-1066,1072,共5页
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转分化的培养体系,并对所培养的破骨样细胞(OLC)进行鉴定。方法抽取RA患者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Cs,分别接种于玻片和骨磨片。随机分为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组(A... 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转分化的培养体系,并对所培养的破骨样细胞(OLC)进行鉴定。方法抽取RA患者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Cs,分别接种于玻片和骨磨片。随机分为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组(A组),加入25μg/LM-CSF;协同作用组(B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5、10、20、25、50μg/L)和25μg/LM-CSF。培养至4、12和20d时,取玻片行HE染色和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计数OLC,取骨磨片行甲苯胺兰染色检测OLC骨吸收活性。结果对OLC转分化的影响:各组细胞分别于4、12、20d染色,显示RANKL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诱导OLC形成(P<0.05)。对OLC骨吸收活性的影响:RANKL和M-CSF协同诱导骨磨片上吸收陷窝的形成,RANKL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增强OLC的吸收活性(P<0.05);单独M-CSF刺激不能形成骨吸收陷窝。结论RANKL和M-CSF可协同诱导RA患者PBMCs转分化为OLC,该培养方法稳定、有效,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破骨样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下载PDF
具有三自旋相互作用的横场中各向异性XY模型的协作参量
12
作者 刘小贤 钟鸣 陈波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讨论了具有三自旋相互作用的横场中各向异性XY模型的量子相变和量子纠缠.数值研究了协作参量在相变点附近的行为.发现协作参量可以很好地体现系统的量子相变.
关键词 横场中各向异性XY模型 三自旋相互作用 量子相变 量子纠缠 协作参量
下载PDF
李杨理论在非平衡相变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小贤 崔云康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10,共5页
研究了李-杨相变理论在沙粒分离的urn模型非平衡系统中的应用.有效配分函数写成有效逸度z的多项式.在热力学极限下,有效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z复平面的单位圆上;在实际控制参数复平面中,零点会聚于模型的二级相变点.进一步验证了李-杨平... 研究了李-杨相变理论在沙粒分离的urn模型非平衡系统中的应用.有效配分函数写成有效逸度z的多项式.在热力学极限下,有效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z复平面的单位圆上;在实际控制参数复平面中,零点会聚于模型的二级相变点.进一步验证了李-杨平衡相变理论在非平衡相变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杨理论 配分函数 逸度 urn模型 非平衡系统
下载PDF
一维量子XX-ZZ模型的量子相变
14
作者 钟鸣 刘小贤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2,共5页
讨论了一维量子XX-ZZ模型的量子相变类型,数值研究了协作参量、保真度在相变点附近的行为和李-杨零点的分布情况.发现系统同时存在一级和二级相变,对应的保真度行为和李杨零点分布有所区别,但协作参量只能标识二级相变,不能显示一级相变.
关键词 量子XX—ZZ模型 量子相变 协作参量 保真度 李-杨零点
下载PDF
李-杨相变理论在2-urn模型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小贤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9,共4页
 讨论了李杨相变理论在沙粒分离的 2-urn模型非平衡系统中的应用.虽不能得到配分函数,但能够得到一个有效配分函数,并把它写成一个有效逸度z的多项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在热力学极限下,有效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z复平面的单位圆上;在实...  讨论了李杨相变理论在沙粒分离的 2-urn模型非平衡系统中的应用.虽不能得到配分函数,但能够得到一个有效配分函数,并把它写成一个有效逸度z的多项式,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在热力学极限下,有效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z复平面的单位圆上;在实际控制参数复平面中,零点会聚于模型的相变点.进一步验证了李-杨理论在非平衡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杨理论 配分函数 2-um模型 非平衡系统
下载PDF
大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加强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例
16
作者 刘小贤 卫蓉蓉 唐春红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9-92,共4页
随着高考的改革,各地考生高中物理基础不一致,研究高中和大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颇具意义。以84名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前后测、练习题及课堂授课的针对性教学模式进行大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研究。研究表明,发挥形成性评价诊断学情、教情... 随着高考的改革,各地考生高中物理基础不一致,研究高中和大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颇具意义。以84名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前后测、练习题及课堂授课的针对性教学模式进行大中物理衔接的教学研究。研究表明,发挥形成性评价诊断学情、教情和改进,有利于大中物理教学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大中衔接 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教学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图像分割研究
17
作者 刘卫华 刘小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9期8-9,共2页
图像分割时,传统分类方法直接在图像上操作,会出现的数据高维特性表现差,分类效果差等问题,提出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应用于图像分割,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经典的... 图像分割时,传统分类方法直接在图像上操作,会出现的数据高维特性表现差,分类效果差等问题,提出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应用于图像分割,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经典的二分类与多分类问题的测试及彩色实物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LS-SVM能综合使用图像多种特征,能够准确实现对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分割,且分割速度比一般的支持向量机提高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彩色图像 图像分割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具有DM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XY模型的保真度
18
作者 刘小贤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9,共5页
采用保真度和保真率的方法研究了具有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XY模型的量子相变.数值研究了保真度和保真率在量子相变点附近的行为,结果表明采用保真度和保真率方法研究该模型的量子相变切实可行.
关键词 各向异性XY模型 DM相互作用 量子相变 保真度 保真率
下载PDF
中药蜡疗联合生物灯照射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亚飞 傅根莲 +1 位作者 许敏霞 刘小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2期1063-1065,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关节疼痛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RA属中医“痹证”范畴,因其病程长、...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关节疼痛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RA属中医“痹证”范畴,因其病程长、难以治愈,故有“顽痹”、“尪痹”之称。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中药蜡疗膏联合生物灯照射的方法,治疗活动期RA患者,取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蜡疗 生物灯照射
下载PDF
章鱼行为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小贤 田涛 +5 位作者 王舒奕 杨军 吴忠鑫 高东奎 李晓钰 刘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6期92-97,120,共7页
章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快、食物转化指数高、繁殖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章鱼消费量的提高,导致章鱼资源不断减少。近年来,为恢复章鱼资源,保障章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们开... 章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快、食物转化指数高、繁殖率高等优点。但是由于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章鱼消费量的提高,导致章鱼资源不断减少。近年来,为恢复章鱼资源,保障章鱼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人们开展了资源养护、增殖放流及人工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综述了章鱼摄食、繁殖及其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对章鱼各类行为的理论研究以及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章鱼资源养护与增殖以及今后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鱼 行为 资源养护 规模化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