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黄浩佳 王雁珍 +1 位作者 刘少霓 林文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protein A,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于揭阳市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Lp-PLA2、SAA水平,比较不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患者的Lp-PLA2、SA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的Lp-PLA2、SA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正常组LpPLA2水平(248.41±25.46)μg/L、内膜增厚组(278.38±27.31)μg/L及斑块形成组(302.15±30.80)μg/L依次升高;内膜正常组SAA水平(52.12±15.46)mg/L、内膜增厚组(68.46±18.49)mg/L及斑块形成组(76.24±19.31)mg/L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2、3.165,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Lp-PLA2和SA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正相关,因此需根据患者Lp-PLA2和SAA水平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少霓 林楚生 +1 位作者 张焕 罗世炜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1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控制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糖控制良好(43例),B组为血糖控制不良(42例)。分析和...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控制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糖控制良好(43例),B组为血糖控制不良(42例)。分析和比较两组的血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最低收缩压、最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幅度较大,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9%、4.7%,显著低于B组的47.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控制 高血压糖尿病 脑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强化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少霓 林楚生 +2 位作者 卢晓航 张晓璇 许新炜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11期1501-1502,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 qd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 qd+硫酸氯吡格雷片75 mg qd。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脂水平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BI及HDL-C水平升高,研究组的NIHSS评分及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BI及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少霓 林楚生 +1 位作者 张晓璇 陈浩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用药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4例,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常规组(2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治...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用药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4例,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常规组(2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治疗,42例)和干预组(4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天,两组TC、TG、LDL-C水平相对治疗前均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HDL-C水平相对治疗前升高,但干预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14天,干预组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用药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颅脑动脉内膜斑块厚度,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大剂量 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少霓 林楚生 +1 位作者 张焕 罗世炜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14-01—2016-01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14-01—2016-01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头痛、口干、胃肠不适、肝功受损、肾功受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患者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 奥拉西坦 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少霓 林楚生 程卫杰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13期1685-1686,共2页
目的评价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目的评价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通 丁苯酞软胶囊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少霓 林楚生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7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对血脂、血清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对血脂、血清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抵抗素、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血清抵抗素、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DL-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清抵抗素和TNF-α水平从而防治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抵抗素 TNF-Α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的相关研究
8
作者 刘少霓 林楚生 卢晓航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6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清抵抗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40例女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接诊的4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已绝经。比较两组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血压、血糖...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清抵抗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40例女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接诊的4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已绝经。比较两组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血压、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抵抗素、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血清抵抗素与SBP、DBP、胰岛素、FBG、LDL-C、hs-CRP成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性、HDL-C成负相关(P<0.05);将抵抗素作为因变量,其余指标作为自变量,在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抵抗素和LDL-C、hs-CRP成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性、HDL-C成负相关(P<0.05)。结论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抵抗素水平呈明显升高表达,升高原因可能与体内炎症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绝经 女性 血清抵抗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卫杰 刘少霓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A-D)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每日2次口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A-D)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连续服用8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缓解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8周后内镜下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贝拉唑20 mg每日2次连续8周治疗方案较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标准方案,在RE症状缓解及内镜下疗效方面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质子泵抑制剂 雷贝拉唑剂量
下载PDF
疏血通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卫杰 刘少霓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34期4584-4585,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抗感染、应用制酸剂和胰酶抑制剂及对症治疗,疗程10 d。治...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抗感染、应用制酸剂和胰酶抑制剂及对症治疗,疗程10 d。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将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疗程10 d,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轻症患者5 d后症状和体征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中重症患者,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疏血通 疗效
下载PDF
阿替普酶治疗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林楚生 张焕 +4 位作者 刘少霓 蔡典潜 陈浩明 杨丽芝 黄浩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ACI)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0例ACI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30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ACI)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0例ACI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130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30例,给予常规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溶栓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治疗总有效率比未溶栓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心源性栓塞型(CE)及其他病因型(SOE)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中,预后良好患者的年龄、基线血糖值比预后不良患者低,发病到溶栓时间比预后不良患者短,有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发生率比预后不良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发病到溶栓时间、心房颤动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ACI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实现良好的疗效,但ACI不同病因分型患者的溶栓治疗疗效有所差异,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另外,年龄、心房颤动、发病到溶栓时间会影响ACI预后,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以上因素予以合适的干预,以实现更好的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12
作者 刘少霓 肖壮伟 庄伟端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1-304,共4页
失语是脑损害所致语言受损或丧失。卒中是失语的常见原因之一。无论是否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大部分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 失语是脑损害所致语言受损或丧失。卒中是失语的常见原因之一。无论是否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大部分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语言学研究中。文章对探讨卒中后失语恢复机制的fMRI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