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1
作者 刘就娣 张秀婷 +1 位作者 吴小燕 倪晓俊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择取81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择取81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ESSS评分、IL-6、IL-1β、TNF-α、MDA水平低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D活性、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丁苯酞注射液合用能降低ACI患者炎症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注射液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中药厚朴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作用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沛东 刘就娣 +5 位作者 邱斯奇 骆必伟 廖嘉玲 刁婉丽 刘小珊 蒋纪恺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49-15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厚朴提取物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MTT、Annex-inV、凋亡DNA Ladder等实验,观察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K562、HL-60和U937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和厚朴酚实验组对... 目的:研究中药厚朴提取物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MTT、Annex-inV、凋亡DNA Ladder等实验,观察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K562、HL-60和U937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和厚朴酚实验组对K562、HL-60和U937有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对K562、HL-60和U937有诱导凋亡作用;厚朴酚对HL-60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与和厚朴酚联合用药无协同作用。结论:和厚朴酚与厚朴酚对白血病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二者之间无联合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和厚朴酚 厚朴酚 白血病细胞
下载PDF
疏肝健脾法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就娣 林嘉隆 沈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5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97例NAFLD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9)和试验组(n=48)。对...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97例NAFLD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9)和试验组(n=48)。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12周后TC、LDL-C、TG水平均下降,HDL水平均上升,且试验组TC、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12周后ALT、GGT、AST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ALT、GGT、AS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有效调节NAFLD患者血脂,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疏肝健脾法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下载PDF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建军 吴小燕 +4 位作者 庞汉萱 史丽 刘就娣 倪晓俊 雷炳喜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880-1883,共4页
目的分析轻型缺血性卒中(MIS)患者在不同溶栓时间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急性期并发症和90 d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NIHSS基线评分≤5分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66例。按溶... 目的分析轻型缺血性卒中(MIS)患者在不同溶栓时间窗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急性期并发症和90 d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NIHSS基线评分≤5分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66例。按溶栓时间窗不同分为0~3 h和~4.5 h两组,观察并比较急性期出血转化、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变化及90 d的mRS评分。结果0~3 h组患者24 h NIHSS减分≥1分及24 h NIHSS恢复至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4.5 h组患者(67.1%vs 49.0%,P=0.020;27.1%vs 13.5%,P=0.028)。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0~1分)的比率为85.5%,症状性颅内出血比率为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90 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大血管病变(95%CI 0.133~0.860)、溶栓后出血转化(95%CI 0.020~0.556)。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好,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大血管闭塞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别嘌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建军 倪晓俊 +3 位作者 史丽 刘就娣 吴小燕 魏伟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814-816,共3页
目的观察别嘌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发病7 d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4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别嘌醇治疗,每两周测血... 目的观察别嘌醇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发病7 d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4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别嘌醇治疗,每两周测血清尿酸水平,调整别嘌醇剂量至尿酸水平降到357μmol/L(6 mg/d L)以下,分别于治疗30 d、90 d对两组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0 d、90 d血尿酸值较治疗前水平有明显降低,BI、MRS等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可能加重脑梗死病人的病情并影响预后,应尽早治疗;别嘌醇可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是安全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尿酸血症 别嘌醇 预后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别嘌呤醇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建军 倪晓俊 +3 位作者 史丽 刘就娣 吴小燕 魏伟民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4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别嘌呤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别嘌呤醇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呤醇 高尿酸血症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倪晓俊 钟璟仪 +2 位作者 刘就娣 郭建军 郑博文 《微循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54-57,6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出血,将其分为出血转化组(n=57)和未出血组(n=40),比较两...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和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出血,将其分为出血转化组(n=57)和未出血组(n=40),比较两组有关因素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VEGF水平对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在年龄、女性患者、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心脏病史、血清VEGF水平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有糖尿病病史(P=0.005)和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03)是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清VEGF水平预测脑梗死出血转化的最佳临界值为240pg/ml,敏感度为50%,特异度为93%。结论:血清VEGF水平对采用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出血转化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抗凝 抗血小板聚集 脑梗死 出血转化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建军 倪晓俊 +3 位作者 史丽 刘就娣 吴小燕 魏伟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和正常尿酸组(血清尿酸水平正常...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40例)和正常尿酸组(血清尿酸水平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1995年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观察和比较治疗前两组中重型、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率、伴发疾病发生率以及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高尿酸血症组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轻型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低于正常尿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高尿酸血症组患者伴发疾病(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血症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低于正常尿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呈相关性,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急性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建军 倪晓俊 +3 位作者 史丽 刘就娣 魏伟民 吴小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2期50-53,56,共5页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发病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30例,记录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住院14 d时病情变化和90 d预后...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组发病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30例,记录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住院14 d时病情变化和90 d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病情严重程度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 d时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预后较好(OR=0.73,95%CI:-0.84^-0.13),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预后较差(OR=1.14,95%CI:0.67~1.85),脑梗死患者90 d时合并HUA(OR=1.03,95%CI:0.47~1.23)、吸烟(OR=1.27,95%CI:0.52~1.37)及入院时病情严重(OR=1.47,95%CI:0.82~1.59)预后均差。结论高尿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的影响可能不同,在发病时及14 d内可能起保护作用,而对于90 d则有不利影响,二级预防仍要降低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尿酸血症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短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晓俊 林嘉隆 +3 位作者 吴小燕 郭建军 刘就娣 郑博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9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BHS)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并发BHS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0)和RSGB组(n=42),常规组按照脑血管... 目的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BHS)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并发BHS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40)和RSGB组(n=42),常规组按照脑血管疾病临床指南治疗,RSG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SGB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M-MB)、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BHS发生时间、BHS缓解时间,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28 d、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CK、CM-MB、BNP、cTnT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RSGB组CK、CM-MB、BNP、cTnT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后BHS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GB组BHS缓解时间比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SGB组7 d、14 d NIHSS评分及28 d、90 d mRS评分均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GB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BHS患者中能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急性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尿酸水平及别嘌醇干预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建军 倪晓俊 +3 位作者 史丽 刘就娣 吴小燕 魏伟民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及别嘌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0例)和正常尿酸组(80例),均给予别嘌醇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及别嘌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0例)和正常尿酸组(80例),均给予别嘌醇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根据1995年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降低,但正常尿酸组尿酸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尿酸组相比,别嘌呤醇治疗后高尿酸血症组的总有效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相关,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脑梗死 别嘌醇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就娣 张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7-179,183,共4页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在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DNB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治疗方法繁多,包括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改善胆碱能神经突触传递、电刺激、导尿、手术及中医药等。近年来对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靶向基因治...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在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DNB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治疗方法繁多,包括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改善胆碱能神经突触传递、电刺激、导尿、手术及中医药等。近年来对神经营养因子及其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较多,但多数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膀胱治疗仪的出现,为DNB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各种治疗方法机制和疗效不同,且大多疗效不尽人意,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源性膀胱 治疗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就娣 倪晓俊 +1 位作者 林嘉隆 吴小燕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第11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88例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88例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颈动脉超声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m为(136.06±27.55)cm/s、Vd为(120.67±19.50)cm/s、Vs为(156.68±31.45)cm/s,高于对照组的(119.82±23.34)cm/s、(108.71±16.49)cm/s、(138.54±27.7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总动脉舒张期内径(Dd)、收缩期内径(Ds)及内-中膜厚度(IMT)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d为(6.70±0.34)mm、Ds为(7.42±0.42)mm、IMT为(728.99±37.62)μm,低于对照组的(6.91±0.38)mm、(7.74±0.49)mm、(761.41±45.5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是治疗ACI合并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糖尿病 依达拉奉 静脉溶栓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超声指标
原文传递
多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早期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倪晓俊 林嘉隆 +3 位作者 邱友燕 刘就娣 萧杰明 郭建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第22期102-102,共1页
目的通过对轻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病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有临床价值的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脑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法收集发病7天内住... 目的通过对轻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生化指标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病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有临床价值的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脑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法收集发病7天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0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轻、重型脑梗死,对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各指标之间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A、LDL、WBC是重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LDL、UA、WBC计数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脑梗死早期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尽早综合评估各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酸 血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