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刘师卜 郑济凡 +3 位作者 张励 马利波 朵慧 刘梦琪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究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靶标和作用通路,为葛根用于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平台(TCMIP)、中药综合资源数据库(TCMID)、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 目的:探究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靶标和作用通路,为葛根用于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平台(TCMIP)、中药综合资源数据库(TCMID)、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等公共数据库和KEGG通路分析等网络药理学基本方法预测葛根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葛根主要活性成分靶点与肝损伤靶点具有交集,功能分析、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发现,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与雌激素受体1(ESR1),香豆雌酚、3′-甲氧基大豆黄素与PPARG与之间对接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中刺芒柄花素与ESR1之间作用力最强(-8.04 kcal/mol)。推断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机制与ESR1和PPARG介导的路径相关。结论:葛根治疗肝损伤可能通过ESR信号通路、PPAR-γ激活和调节靶基因转录等发挥调节肝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生理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性肝损伤和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葛根 肝损伤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清胸腺因子的大鼠围产期毒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杨玉 李荣光 +4 位作者 王丹 黄雅理 单纯 刘师卜 林飞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交配后的雌性SD大鼠,每组20只,从妊娠第15天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按0.88、1.75和3.50 mg/kg连续皮下注射给予血...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交配后的雌性SD大鼠,每组20只,从妊娠第15天至哺乳期结束,分别按0.88、1.75和3.50 mg/kg连续皮下注射给予血清胸腺因子,同时设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对照组,定期称取F0代雌鼠体质量、摄食量;F1代仔鼠确定出生存活率、哺乳期存活率,生理发育、新生反射达标天龄,训练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出生第12周后的仔鼠交配后的生殖行为,测定胚胎毒性各项指标。结果:注射血清胸腺因子后,溶剂对照组和受试药物各剂量组F0代妊娠鼠和哺乳鼠各周的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正常,仔鼠总量、性别比和出生存活率(96.3%~97.9%)和哺乳期存活率(97.7%~98.9%)基本一致;F1代仔鼠的哺乳期和离乳后仔鼠平均体质量增长和摄食量基本正常。溶剂对照组仔鼠的生理发育和新生反射时间点检查项目均为正常达标天龄,游泳适应时间(28.5±15.8)s,空间定位建立时间(134.9±44.1)s,暗室电击反射建立时间(4.9±3.1)s,建立记忆电击次数1.7±0.9;F1代性成熟大鼠溶剂对照组的同笼交配率100%,妊娠率90%,平均着床数10.6±2.1,平均活胎数10.2±1.9,死胎数3,畸形胎数1;以上指标受试药物各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变化,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溶剂对照组与血清胸腺因子3个剂量组的大鼠妊娠后期个体及F1代胚胎及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神经行为以及生殖能力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未见围产期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胸腺因子 大鼠 仔鼠 生长发育 生殖毒性
下载PDF
中国食品安全检查员监管制度构建探索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波 李雪 +3 位作者 刘师卜 肖平辉 宋元德 侯田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52-358,共7页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专业化监管手段的不足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升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专业化监管领域的有益经验和措施,提出构建中国食品...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专业化监管手段的不足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升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专业化监管领域的有益经验和措施,提出构建中国食品安全检查员的制度建议和具体措施,细化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的资质条件、检查内容、培训考核、监督管理等举措,以期逐步构建中国食品专业化监管制度,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查员 国际化 专业化 食品安全监管
下载PDF
神经酰胺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性死亡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露勇 张淼 +1 位作者 刘师卜 李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对胶质瘤细胞87-MG和U251自噬性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和流式细胞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神经酰胺刺激87-MG和U251细胞后细胞存活和凋亡的改变;电镜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自噬和JNK/c-Jun信号通路的改变,JNK...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对胶质瘤细胞87-MG和U251自噬性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和流式细胞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神经酰胺刺激87-MG和U251细胞后细胞存活和凋亡的改变;电镜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自噬和JNK/c-Jun信号通路的改变,JNK药理性抑制剂SP600125特异性抑制JNK通路,观察其对神经酰胺诱导自噬死亡的影响。结果神经酰胺刺激24 h后,87-MG和U251存活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相应的细胞死亡数目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但凋亡性死亡比例较低;神经酰胺刺激后镜下观察到的自噬小体计数,LC3B/LC3A和Beclin-1的表达以及JNK/c-Jun的磷酸化程度都增加(P<0.05)。提前给予SP600125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活性后,可以阻断神经酰胺诱导的细胞自噬性死亡(P<0.05)。结论神经酰胺可诱导胶质瘤细胞87-MG和U251出现自噬性死亡,机制可能与JN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神经酰胺 自噬性死亡 JNK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鼠性别及血清保存条件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婷 刘师卜 +1 位作者 单纯 张露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326-330,313,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性别、血清样本放置条件及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编号后一次性取静脉血,放置30min后离心,每只鼠血清分成8份。首次(1h)检测后,所有血清至于-80℃冰箱保存,一份于1、2、4、7、11、23、40d时间点重复...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性别、血清样本放置条件及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编号后一次性取静脉血,放置30min后离心,每只鼠血清分成8份。首次(1h)检测后,所有血清至于-80℃冰箱保存,一份于1、2、4、7、11、23、40d时间点重复解冻、检测后复存于-80℃冰箱;其余七份分别于以上时间点单次解冻、检测后丢弃;检测项目均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UREA)、肌酐(CREA)、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糖(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雄性、雌性大鼠血清样本-80℃冰箱保存至40d 9个生化指标均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雌性大鼠血清样本保存-80℃在1d、2d、4d、7d 4个时间点重复解冻,部分生化指标逐步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解冻次数及保存时间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生化指标项数增加,第4次(7d)解冻后ALT、TP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5次(11d)解冻ALT、TG、TP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6次(23d)解冻ALT、CREA、TG、TP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次(40d)解冻ALT、AST、UREA、CREA、TG、GLU、TP、ALB指标结果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与1h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大鼠血清样本保存-80℃重复解冻1~5次9个生化指标均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次(23d)解冻TP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次(40d)解冻TG、TP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大鼠血清-80℃条件下保存40d以内单次解冻后测定以及在大鼠血清解冻3次以内对生化指标测定值无影响;但重复解冻4次以上部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且不同性别大鼠血清指标差异情况不同,血清样本放置条件及时间及解冻次数会对大鼠生化检测指标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性别 保存条件 生化检测 影响
下载PDF
大鼠经皮电阻试验在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飞亚 张露勇 +4 位作者 黄湘鹭 张扬 刘师卜 邢书霞 王钢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4812-481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经皮电阻试验在化妆品皮肤腐蚀性/刺激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依照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觃范》(2015版)中体外皮肤腐蚀性大鼠经皮电阻试验方法,分别以Wistar大鼠和SD大鼠对7种化学品和5种化妆品进行皮肤腐蚀性检测,考察该方... 目的探讨大鼠经皮电阻试验在化妆品皮肤腐蚀性/刺激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依照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觃范》(2015版)中体外皮肤腐蚀性大鼠经皮电阻试验方法,分别以Wistar大鼠和SD大鼠对7种化学品和5种化妆品进行皮肤腐蚀性检测,考察该方法在化妆品成品检验中的可行性。结果两品系大鼠经皮电阻试验判定7种化学品和5种化妆品结论一致,方法灱敏性100%,特异性75%,两品系大鼠判定结果均将异丙醇和十二烷基磺酸钠(20%)判定为假阳性。结论大鼠经皮电阻试验方法可用于化妆品及其原料皮肤腐蚀性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阻试验 皮肤腐蚀性 替代方法 化妆品
原文传递
两种增加骨密度功能保健食品的功效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露勇 刘婷 刘师卜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对2种以碳酸钙、氨基酸葡萄糖、硫酸软骨素为主要组分但不同配比的增加骨密度类保健食品的功效进行验证,从配方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浓度分别将氨糖软骨素片(0.33、0.67、2.00 g/kg)及骨密度... 目的对2种以碳酸钙、氨基酸葡萄糖、硫酸软骨素为主要组分但不同配比的增加骨密度类保健食品的功效进行验证,从配方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浓度分别将氨糖软骨素片(0.33、0.67、2.00 g/kg)及骨密度强化胶囊(0.25、0.5、1.5 g/kg)掺入饲料给予大鼠90 d,同时分别设置与30倍剂量组钙含量相同的碳酸钙对照组。测定大鼠体质量、股骨质量、股骨密度及股骨钙含量等指标,对比配方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股骨质量,增加骨密度胶囊10、30倍剂量组与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糖软骨素片30倍剂量组与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中点骨密度,增加骨密度胶囊30倍剂量组与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糖软骨素片30倍剂量组与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远心端骨密度,增加骨密度胶囊10、30倍剂量组与相应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糖软骨素片10、30倍剂量组与相应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钙含量,增加骨密度胶囊30倍剂量组与相应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糖软骨素片10倍、30倍剂量组与30倍碳酸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料钙含量,低钙饲料实测钙含量为1.2 mg/g。结论2种配方的保健食品均具有增加骨密度功效,氨糖软骨素片较增加骨密度胶囊配方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骨密度 氨基葡萄糖 硫酸软骨素
下载PDF
筛选化学过敏原的直接肽反应试验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培丽 刘师卜 +2 位作者 张会亮 李波 王钢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建立筛选化学过敏原的体外替代法——直接肽反应试验。方法:赖氨酸/半胱氨酸肽与受试化学物反应24 h,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肽损耗评价受试化学物的致敏性及其肽反应活性。结果:12种不同致敏级别化学物肽损耗率均值大于6.38%,为致敏阳... 目的:建立筛选化学过敏原的体外替代法——直接肽反应试验。方法:赖氨酸/半胱氨酸肽与受试化学物反应24 h,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肽损耗评价受试化学物的致敏性及其肽反应活性。结果:12种不同致敏级别化学物肽损耗率均值大于6.38%,为致敏阳性,反应活性不同;6种非致敏物肽损耗率均值小于6.38%,为致敏阴性,与LLNA致敏分类一致;致敏性未知的氯仿和苯肽损耗率均小于6.38%,为致敏阴性。结论:直接肽反应试验可较好地评价化学物的皮肤致敏性及致敏能力,该法简单、快速,适宜高通量筛选化学物致敏性,可推广应用于化学物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反应 过敏原 皮肤致敏性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罗氟司特片中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婷 张露勇 +1 位作者 刘师卜 张斗胜 《药学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322-326,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氟司特片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0.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罗氟司...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氟司特片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0.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罗氟司特及各杂质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结论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罗氟司特片中的有关物质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氟司特 片剂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一种芦荟成分为主保健食品通便功效的动物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露勇 刘婷 刘师卜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35-338,384,共5页
目的评价以芦荟全叶冻干粉、小麦膳食纤维、苹果醋粉等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通便功能。方法按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润肠通便功能检验方法开展实验。经口给予小鼠3.0、1.0、0.5 g/kg体质量(相当人体推荐量... 目的评价以芦荟全叶冻干粉、小麦膳食纤维、苹果醋粉等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通便功能。方法按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润肠通便功能检验方法开展实验。经口给予小鼠3.0、1.0、0.5 g/kg体质量(相当人体推荐量的30、10、5倍)剂量的受试物15 d,采用不同剂量的复方地芬诺酯制备肠蠕动抑制模型和便秘模型。测定肠蠕动抑制模型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便秘小鼠排便时间、排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结果各剂量组小鼠各周体质量、体质量增加值未见明显变化;受试物低、中剂量组的小肠推进速度、第一粒黑便排出时间、6 h排黑便粒数和黑便总重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物高剂量组的小肠墨汁推进率和墨汁推进转换值则有明显增加,第一粒黑便排出时间提前,6 h排黑便粒数和黑便总重量有明显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该受试物具有通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通便功能 芦荟
下载PDF
高温高压加热受试物对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的影响
11
作者 刘婷 刘师卜 +1 位作者 张杨 张露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2431-2438,共8页
目的研究高温高压加热灭菌对受试物进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并评价其致突变作用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推荐阳性物为研究对象,使用高压灭菌锅对阳性物进行加热灭菌处理。采用平板掺入法验证加热和未加热阳性物对... 目的研究高温高压加热灭菌对受试物进行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并评价其致突变作用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推荐阳性物为研究对象,使用高压灭菌锅对阳性物进行加热灭菌处理。采用平板掺入法验证加热和未加热阳性物对菌株的诱导回变效率。进一步将推荐阳性物等体积配制为混合阳性物后,将其掺入到一种以中药颗粒为主的保健食品中配制为模拟阳性受试物,考察浓度和加热2个条件下混合阳性物的诱导回变效率。结果加热会明显降低推荐的单一阳性物诱变活力,混合阳性物在以保健食品为基质中的结果也基本一致,但受到阳性物浓度和基质浓度的影响。结论高压灭菌易导致阳性物的诱导效率下降,对Ames试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保健食品的测试准确性具有影响;而开发新的前处理方法是避免上述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高温高压 致突变作用 影响
原文传递
肠道菌定植饮对调节小鼠和斑马鱼肠道菌群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婷 刘师卜 +2 位作者 郑济凡 张露勇 张斗胜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2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菌定植饮(DZY)对小鼠和斑马鱼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置DZY 3个剂量组0.41、0.82、2.46 g·kg^(-1)·BW,连续灌胃30 d,测定灌胃前后小鼠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使用C... 目的:探讨肠道菌定植饮(DZY)对小鼠和斑马鱼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置DZY 3个剂量组0.41、0.82、2.46 g·kg^(-1)·BW,连续灌胃30 d,测定灌胃前后小鼠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使用CM-DiI红色荧光标记青春双歧杆菌,DiO绿色荧光标记短乳杆菌;同时饲喂受精后5天(5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建立斑马鱼肠道菌群模型。将模型斑马鱼培养至6dpf,移除短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分别给予DZY(1000、2000、4000μg·mL^(-1))、阳性对照常欣卫口服液(8.30μg·mL^(-1)),并设置模型对照组。24 h后,每个实验组随机取10尾斑马鱼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分析肠道短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的荧光强度。结果:DZY对小鼠肠道中的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的数量,抑制了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给予1000、2000、4000μg·mL^(-1)DZY都能显著增加斑马鱼肠道中短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的数量。结论:DZY能够在抑制条件致病菌的同时,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定植饮 小鼠 斑马鱼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直接肽反应试验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梅承翰 庄慧敏 +2 位作者 刘师卜 牛厚菊 刘婷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6期556-559,共4页
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人类最常见的免疫毒性疾病之一.据估计15%~20%的人会对一到多个市场中的化学品皮肤过敏.支持皮肤致敏过程并最终导致ACD的关键机理事件已被阐释清楚.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zat... 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人类最常见的免疫毒性疾病之一.据估计15%~20%的人会对一到多个市场中的化学品皮肤过敏.支持皮肤致敏过程并最终导致ACD的关键机理事件已被阐释清楚.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报告中将其定义为有害结局通路(adverseoutcomepathway,A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ATITIS 试验 反应 接触性皮炎 合作发展 皮肤致敏 皮肤过敏 免疫毒性
下载PDF
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梅承翰 谭红 +3 位作者 杨鸿波 陈蓓蓓 刘师卜 刘婷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3-397,402,共6页
概述并比较分析了直接肽反应试验(DPRA)、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KerationSens^TM、人细胞系激发试验(h-CLAT)和重组人表皮致敏试验等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各替代方法的整合研究情况,提出了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的发... 概述并比较分析了直接肽反应试验(DPRA)、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KerationSens^TM、人细胞系激发试验(h-CLAT)和重组人表皮致敏试验等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各替代方法的整合研究情况,提出了皮肤致敏试验替代方法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致敏 替代方法 进展 整合
下载PDF
利清颗粒辅助降低大鼠血尿酸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胡培丽 郑济凡 +5 位作者 刘师卜 张露勇 刘婷 马利波 张励 李波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建立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模型,研究利清颗粒辅助降血尿酸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灌胃氧嗪酸钾造模7 d后检测血清尿酸(SUA)。根据SUA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 【目的】建立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模型,研究利清颗粒辅助降血尿酸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灌胃氧嗪酸钾造模7 d后检测血清尿酸(SUA)。根据SUA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各组上午继续灌胃氧嗪酸钾,下午分别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0 mg·kg^(-1)苯溴马隆(按体重计)和利清颗粒0.6、1.2、2.4 g·kg^(-1)(按体重计)。溶剂对照组上、下午均给予同体积0.5%CMC‑Na混悬液。给予受试物32、45 d后,检测大鼠SUA、肌酐(CR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模型组造模7 d后SUA为(218±23)μmol·L^(-1),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给予受试物32 d后各剂量组SUA未见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CREA显著降低(P<0.05)。给予受试物45 d后各剂量组SUA均显著降低(P<0.01),CREA、ALT及AST较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清颗粒对HUA模型大鼠具有辅助降血尿酸作用,未见相关肝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利清颗粒 氧嗪酸钾 苯溴马隆 大鼠 肝功能 肾功能
原文传递
锌离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婷 宋丹青 +3 位作者 张露勇 胡培丽 刘师卜 左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2-897,共6页
观察锌离子螯合剂N-二硫氨基甲酸(DEDTC)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随机将2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组及DEDTC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 观察锌离子螯合剂N-二硫氨基甲酸(DEDTC)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随机将2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组及DEDTC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和24 h时处死大鼠并取材。借助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Newport Green(NG)染色法观察缺血半暗带区域锌离子的变化情况;以酶标记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组织中TNF-α和IL-6的浓度;最后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对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DEDTC显著减小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以上结果表明,DEDT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N-二硫氨基甲酸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中药微乳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师卜 潘五九 +1 位作者 张林 李轶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第1期56-57,共2页
微乳是一种制备简单、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粒径小于100nm的特殊乳状液,作为药物载体,能够提高药物贮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且增加疗效。本文综述了微乳机理、处方筛选、制备技术及中药微乳制剂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微乳 中药 处方 制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