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受体与受体生物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
作者 刘应兵 徐美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5年第Z1期56-61,共6页
本文在简介离子性、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受体离子性、代谢性效应分类的普遍性,受体调节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基本方式和钙离子在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及定量调节等问题作了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 NMDA受体 离子通道 酸受体 G蛋白 生物学研究 离子性 代谢性 中枢神经系统 MGLU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培养二十一世纪的神经科学家
2
作者 刘应兵 《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1994年第1期20-21,33,共3页
培养优秀的学科接班人是保持学科生命力的必要条件。虽然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但不少有识之士不断提出培养接班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Bloom F.E在《神经科学的趋势》(Trends in Neuroscience)上发表的“培养二十一世纪的神经... 培养优秀的学科接班人是保持学科生命力的必要条件。虽然神经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但不少有识之士不断提出培养接班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Bloom F.E在《神经科学的趋势》(Trends in Neuroscience)上发表的“培养二十一世纪的神经科学家”一文就是以此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 BLOOM 断层摄影 接班人 研究领域 正电子发射 疾病模型 基本技能 研究人员 21世纪
下载PDF
眼镜蛇神经毒素对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无阻遏作用及其对蛙终板受体作用机制的探讨
3
作者 刘应兵 徐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0年第Z1期45-45,共1页
中华眼镜蛇神经素(cobrotoxin CTX)是接头后神经肌肉传递阻断剂。本工作用电生理方法,以终板电位和肌细胞内动作电位为指标,观察了CTX对中华眼镜蛇接头传递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中华眼镜蛇的接头传递不受CTX的影响,最高浓度为800ug/ml,... 中华眼镜蛇神经素(cobrotoxin CTX)是接头后神经肌肉传递阻断剂。本工作用电生理方法,以终板电位和肌细胞内动作电位为指标,观察了CTX对中华眼镜蛇接头传递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中华眼镜蛇的接头传递不受CTX的影响,最高浓度为800ug/ml,而CTX阻断蛙接头传递的浓度小于0.8ug/ml。其它种属的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神经毒素 中华眼镜蛇 作用机制 保护接头 神经肌肉传递 动作电位 阻断作用 终板电位 电生理 运动终板
下载PDF
蛇α-神经毒素与乙酰胆碱受体
4
作者 刘应兵 徐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4期9-13,共5页
一、蛇α-神经毒素的理化性质迄今,从各种蛇粗毒中分离纯化出的神经毒素一般分为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类。突触后神经毒素,即α-神经毒素,作用特点是选择性地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接头传递。
关键词 α-神经毒素 乙酰胆碱受体 海蛇科 突触后神经毒素 神经肌肉接头 终板电位 眼镜蛇科 眼镜蛇毒 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
下载PDF
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LTP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朋芬 阴正勤 +2 位作者 刘应兵 王仕军 范惠民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699-703,共5页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 ,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 - 2 0mV ,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 ,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 - 2 0mV ,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 ,并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APV对LTP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视皮层LTP诱发率在生后 1周龄组最低 (3/ 14 ) ,2周龄组略微增加 (9/ 2 9) ,3周龄组最高 (11/ 19) ,4周龄组次之 (7/14 )。睁眼前后LTP诱发率差异显著 (P <0 .0 5 )。②APV处理组LTP诱发率 (4/ 33)显著低于非APV处理组(2 4 / 5 4) (P <0 .0 1)。但有 4例来自Ⅳ层水平联系的突触 ,APV不能阻断LTP诱发。结果提示 :①视皮层LTP反映了生理状态下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睁眼前视皮层大多数突触的可塑性处于潜伏状态 ,而睁眼后形觉刺激激发了视皮层突触的可塑性。②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低频刺激视皮层Ⅳ层伴随突触后去极化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性的。但视皮层Ⅳ层水平联系突触中存在不被 10 0 μmol/LAPV阻断的L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发育 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全细胞记录 LTP
下载PDF
与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相结合的生物素标记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1 位作者 阴正勤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在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同时 ,建立神经元的生物胞素标记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在电生理记录的同时 ,Biocytin通过记录电极尖端灌注到所记录的细胞内 ,标记成功后再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 目的 在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同时 ,建立神经元的生物胞素标记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在电生理记录的同时 ,Biocytin通过记录电极尖端灌注到所记录的细胞内 ,标记成功后再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 能观察视皮层同一细胞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及神经元之间的染色耦合。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细胞标记成功率高 ,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生物胞素标记技术 神经元 电生理学 组织学染色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在发育中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3 位作者 张莉 赵妍君 王蕾 胡志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素标... 为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的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实验观察了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与年龄的同步化程度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素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记录 4- 2 8d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PSCs)。共记录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 ,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中无反应型细胞数量 ,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细胞的输入阻抗有显著性差异。成功标记 2 3例神经元 ,不同年龄的神经元的形态学成熟度不同。低输入阻抗神经元在形态学上属成熟型 ,高输入阻抗神经元属幼稚型。该结果表明 ,大鼠在发育过程中 ,视皮层神经元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的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在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脑片 视皮层 生物素
下载PDF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涂娅莉 阴正勤 刘应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611,共2页
目的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膜片记录 ,即根据电极进入溶液中到获得全细胞膜片的过程中 ,测试方波脉冲的变化来寻找细胞。结果 能成功地进行视皮层全细胞记录。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所需仪器... 目的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膜片记录 ,即根据电极进入溶液中到获得全细胞膜片的过程中 ,测试方波脉冲的变化来寻找细胞。结果 能成功地进行视皮层全细胞记录。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所需仪器简单 ,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膜片钳 全细胞记录技术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吗啡成瘾脑电图系统初步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莉 赵妍君 +5 位作者 张益珍 涂娅莉 高朋芬 周华 徐建国 刘应兵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41-443,共3页
以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行为特性为指导系统观察脑电图变化并作数字化分析。结果表明 。
关键词 脑电图 吗啡成瘾 戒断 复发 大鼠
下载PDF
年龄和视觉经验对大鼠视皮层突触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朋芬 阴正勤 +2 位作者 刘应兵 王仕军 胡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20-192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索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和细胞机制.方法制备0~25 d龄大鼠视皮层脑片,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Ⅱ-Ⅲ层神经元的... 目的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Ⅱ-Ⅲ层神经元的电学特性变化及其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索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和细胞机制.方法制备0~25 d龄大鼠视皮层脑片,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Ⅱ-Ⅲ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 PSCs).结果①随着大鼠天龄增大,无反应型PSCs迅速减少,P0~5d组、P6~10d组与P11~25d组之间相差非常显著(P<0.01),而各组内无显著差异.多突触型PSCs随天龄增大逐渐增多.②细胞的静息电位、输入阻抗、PSCs峰值、10%~90%上升及下降时间、半波宽随大鼠天龄增大呈规律性变化,各组差异主要体现在P0~5d组与其它组之间(P<0.05),而P11~14d组与P15~25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视皮层细胞的静息电位、输入阻抗、PSCs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突触功能特性.②视皮层突触的形成是一个程序化过程,年龄和视觉经验共同参与突触成熟,但在正常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年龄可能是决定性因素,而睁眼后形觉刺激参与突触修饰、稳定和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发育 突触 全细胞记录 大鼠
下载PDF
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莉 周华 +1 位作者 唐玉红 刘应兵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96-298,共3页
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是解决临床预防和治疗药物成瘾的关键 ,至今仍不清楚。既往工作表明 ,学习记忆功能在物质成瘾的中枢机制中居于重要的中心环节。我们在总结既往物质成瘾研究工作基础上联系脑的高级功能 。
关键词 物质成瘾 高级功能 心理性成瘾 生理性成瘾 中枢机制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视觉依赖性突触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张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各层次神经元的被动膜学特性和突触传递特性 ,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 :依年龄将 5 7只 4~ 2 8d龄SD大鼠分为两组 :睁眼前组 (即 1,2周龄组 ) ;睁眼后组 (即 3,...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各层次神经元的被动膜学特性和突触传递特性 ,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 :依年龄将 5 7只 4~ 2 8d龄SD大鼠分为两组 :睁眼前组 (即 1,2周龄组 ) ;睁眼后组 (即 3,4周龄组 )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获得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0 .1~ 1.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PSCs)。 结果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三种类型。大鼠睁眼前无反应型细胞的百分率为 5 7.3% ,而睁眼后下降至 11.94 % (P <0 .0 0 1) ;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则由睁眼前的 12 .36 %上升至睁眼后的 31.34% (P <0 .0 5 )。出生后 1周内的细胞属于不成熟细胞 :阻抗高 (RN>1.0GΩ)、峰值低 (约 0 .87mA)、下降时间短 (约 0 .98ms)。 4周龄 (2 2~ 2 8d)的神经元则属于成熟型细胞 :阻抗低 (RN<310MΩ)、峰值高(约 6 6mA)、下降时间长 (约 2 2 5ms)。 1~ 3周龄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钳制电压为 -70mV时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神经元PSCs的波幅也逐渐增大。与Ⅳ层组相比 ,Ⅱ~Ⅲ层组神经元PSCs的峰值明显增高 (约 34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元 视觉依赖性突触反应 视皮层发育 膜片钳
下载PDF
大鼠睁眼前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3 位作者 阴正勤 胡志安 赵妍君 张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获得 4~ 2 8dSprague Dawleg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记录...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 ,探讨视皮层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获得 4~ 2 8dSprague Dawleg (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记录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的变化。结果  (1)共记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 ,根据其电生理学特性可将神经元分为 3种类型 :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睁眼后无反应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而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2 )在同一刺激强度和钳制电压下 ,对视皮层神经元的输入阻抗和PSCs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①输入阻抗IR :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3周龄与 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②PSCs的峰值、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10 %~ 90 %上升时间、10 %~ 90 %下降时间、半波宽和潜伏期 :1周龄组与 2周龄、3周龄、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 ,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皮层 神经元 突触后电流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下载PDF
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 1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并比较树突的发育特征。结... 目的 探讨大鼠生后伏膈核细胞形态的发育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 1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分别进行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的细胞密度、细胞直径并比较树突的发育特征。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出生后 3 0d(PD3 0 )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出生后 0~ 15d(PD0~PD15 )呈下降趋势 ,之后基本不再变化。在发育过程中 ,主树突、次级树突和末梢树突的数目不断增多 ,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结论 出生后一段时期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差异非常显著 ,这一特征对理解伏膈核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膈核 发育 形态学 尼氏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樟柳碱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莉 周华 +1 位作者 涂亚莉 刘应兵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9,共3页
本研究采用高频刺激大鼠海马脑片Schafercolateral-CA1锥体细胞突触传递以诱导长时程增强效应(LTP),观察樟柳碱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柳碱能明显抑制该区LTP的形成,而对单刺激引起的场电位则没有影响,... 本研究采用高频刺激大鼠海马脑片Schafercolateral-CA1锥体细胞突触传递以诱导长时程增强效应(LTP),观察樟柳碱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柳碱能明显抑制该区LTP的形成,而对单刺激引起的场电位则没有影响,提示樟柳碱对LTP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导致记忆获得不良的细胞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柳碱 海马脑片 CA1E 长时程增强效应 记忆障碍 记忆 细胞机制 Alzheimer's病 AD
下载PDF
注重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华 唐玉红 刘应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S1期141-141,143,共2页
实验科学一直是医学科学的基础和推动医学科学发展的动力。实验科学对于高级医学人才无论是在技术、方法、知识掌握上 ,还是在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都是必不可少的。机能实验课 ,作为实验科学最直接、具体的反映 ,它对于学生在基础... 实验科学一直是医学科学的基础和推动医学科学发展的动力。实验科学对于高级医学人才无论是在技术、方法、知识掌握上 ,还是在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都是必不可少的。机能实验课 ,作为实验科学最直接、具体的反映 ,它对于学生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医学理论的深入理解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教学 创新
下载PDF
大鼠伏膈核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17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82-582,共1页
关键词 大鼠 伏膈核 形态学发育 研究 神经精神性疾病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研究
18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1 位作者 张莉 赵妍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0 1~ 1 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结果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 3种类型。大鼠睁眼后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显著增加。某些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有不同的突触反应 ;个别细胞在相同刺激强度下 ,多突触反应的曲线不同。双脉冲刺激视皮层神经元引起的时间整合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突触反应增强型、压抑型和无影响型 3种类型。结论 多突触反应的神经元可接受两个或多个延时不同的突触输入。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 ,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视觉刺激下 ,视觉依赖性突触的重新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脑片 视皮层 多突触反应
下载PDF
吗啡成瘾大鼠脑电图的频谱信号分析
19
作者 周明康 罗代升 +9 位作者 周颖恒 杨辉 何倩 李智 张莉 刘应兵 张益珍 徐建国 赵妍君 蒋维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年第2期32-33,共2页
在系统观察大鼠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脑电图时我们发现大鼠成瘾后脑电图有特殊改变,表现为波形、频率及幅度的变异。为了考察该变化的含义,我们将经过A/D转换记录与贮存于计算机内的大鼠脑电图信息依频率(H2)分为0-0.5、0.5-4、4-8、8-1... 在系统观察大鼠吗啡成瘾不同阶段脑电图时我们发现大鼠成瘾后脑电图有特殊改变,表现为波形、频率及幅度的变异。为了考察该变化的含义,我们将经过A/D转换记录与贮存于计算机内的大鼠脑电图信息依频率(H2)分为0-0.5、0.5-4、4-8、8-13、13-40、40-50等6个频段,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对大鼠脑电图各频段能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大鼠 吗啡成瘾 改变 观察 发现 变异 信息 阶段 系统观
下载PDF
大鼠伏膈核生后发育期形态学的变化
20
作者 赵妍君 王宗华 +2 位作者 刘应兵 阴正勤 王仕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PD3 0已基本接... 目的 :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 :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 ,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 :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至PD3 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 5呈下降趋势 ,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 :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伏膈核 生后发育期 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