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邻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含义
1
作者 刘庚 吴晶 +3 位作者 周聪 倪泰山 魏梦怡 王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33-4551,共19页
本文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邻区的42个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近震波形记录,获得了各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由于区域主压应力场以及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区快波偏振方向的空间... 本文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使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邻区的42个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近震波形记录,获得了各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结果.由于区域主压应力场以及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区快波偏振方向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以冕宁为界,安宁河北段石棉—冕宁段周边表现出NW-SE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华南地块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区域应力场对中上地壳各向异性起主要约束作用;安宁河南段冕宁—西昌段周边表现出差异性的局部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SW,与其他区域明显不同,揭示了该区具有局部构造特征和应力环境;则木河断裂带北段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与安宁河北段优势偏振方向一致,为NW-SE向,表明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的优势作用.安宁河北段的石棉—冕宁段附近台站,在康定MS6.4和石棉MS4.5地震前后,快波偏振方向均有变化,暗示中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受到地震应力积累与释放过程的影响.此外,位于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交界处的西昌地区(XC27台),既是构造交汇区,也是各向异性特征分段的边界,具有最大的慢波时间延迟,说明该区构造复杂、各向异性程度最强,值得关注;木里县(MLI台)、普格县(PGE台)、鲜水河断裂和龙门山断裂交汇处(HCP台)以及美姑县(XC36台)均具有较高的慢波时间延迟,且快波偏振方向与周围台站不同,考虑到这些台站位于断裂带交汇或分段的端部,亦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主压应力
下载PDF
经管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及实践路径研究
2
作者 龙海军 刘庚 《对外经贸》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课程思政是经管专业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思政元素、实践元素与保障体系等三个维度的系统梳理,经管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应从中国传统文化、国家战略、学术自信、学术道德等四个维度挖掘,实践路径则强调教师能力培养... 课程思政是经管专业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思政元素、实践元素与保障体系等三个维度的系统梳理,经管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应从中国传统文化、国家战略、学术自信、学术道德等四个维度挖掘,实践路径则强调教师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创新以及课程教材建设四个方面;对应实践路径,多维联动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内外协同保障思政育人资源,从而搭建起经管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管专业 研究生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实践路径 保障体系
下载PDF
新创企业成长:影响因素、成长路径与未来展望——基于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
3
作者 刘庚 龙海军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9-19,共11页
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新创企业成长研究遵循“要素-行为分析框架”和“行为规律/模式”两条研究思路。基于“要素-行为分析框架”,采用文献编码方式可提炼出包括外部环境、创业者个人特征等9个新创企业... 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新创企业成长研究遵循“要素-行为分析框架”和“行为规律/模式”两条研究思路。基于“要素-行为分析框架”,采用文献编码方式可提炼出包括外部环境、创业者个人特征等9个新创企业成长的核心影响因素;而基于“行为规律/模式”,则归纳出渐进式成长路径、跨越式成长路径和阶段式成长路径3条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新创企业可根据自身内外部条件和战略导向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创企业 影响因素 成长路径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基于珲春市国道(G331)的东北虎豹廊道区域识别
4
作者 周勇 苗润泽 +3 位作者 任毅 杨秀冬 黎勇 刘庚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珲春东北虎豹分布区国道(G331)对东北虎豹迁移的影响,运用电路理论及ArcGIS软件,根据东北虎豹栖息的生境类型划分生态源地,根据迁移特征选取土地利用、有蹄类距离和道路分布等8个主要阻力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构建综合... 为进一步了解吉林珲春东北虎豹分布区国道(G331)对东北虎豹迁移的影响,运用电路理论及ArcGIS软件,根据东北虎豹栖息的生境类型划分生态源地,根据迁移特征选取土地利用、有蹄类距离和道路分布等8个主要阻力因子,通过专家打分法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廊道设计模型(Linkage Mapper),研究了东北虎豹核心栖息地间潜在的生态廊道情况.结果表明:珲春东北虎豹分布区内,东北虎豹潜在生境廊道12条、夹点6个、障碍点7个.在8个主要阻力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森林郁闭度、有蹄类距离和坡度对综合阻力面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豹 生境廊道 Linkage Mapper 国道
下载PDF
基于水—能—粮关联关系的山西省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鹏飞 肖梦琳 +4 位作者 张兆瑞 戴燕燕 韩顺莉 刘庚 赵景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3,70,共10页
优化水、能源资源,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山西省为研究区,采用水足迹和能源消耗核算模型分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以水资源、能源、粮食等作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对主要农作物的种植... 优化水、能源资源,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山西省为研究区,采用水足迹和能源消耗核算模型分析主要农作物的耗水及耗能特点,以水资源、能源、粮食等作为约束条件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对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类农作物多年平均单产水足迹和能耗存在较大差异,大豆为极高耗水高耗能蓝水消耗型,谷子为高耗水极高耗能灰水消耗型,油料为高耗水高耗能灰水—蓝水消耗型,小麦为中等耗水中等耗能蓝水消耗型,玉米为低耗水低耗能蓝水—灰水消耗型,蔬菜为极低耗水极低耗能灰水—蓝水消耗型作物。优化后的种植结构方案中,玉米、谷子和油料种植面积比例下降,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比例提高,蔬菜种植比例变化不大。基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山西省作物种植结构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玉米、谷子、大豆和油料在全域内均有种植,小麦主要种植于晋南区和晋东南区的平川和丘陵区,蔬菜主要分布于地域条件及水热条件相对优越的盆地。在水—能—粮关联关系的基础上,优化后的种植结构符合山西省“十四五”农业现代化规划,整体方案具有趋于低耗能、低耗水、低污染等特点,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 水—能—粮 农作物 种植结构优化 多目标规划模型 能耗核算模型 耗水 耗能 水足迹
下载PDF
影响红松幼苗更新的微生境指标筛选与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桂香 刘庚 +2 位作者 于鑫 林玉梅 贾庆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5,49,共7页
在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东升林场红松(Pinus koraiensis)天然针阔混交林内设置100 m×100 m试验样地;在样地内,选择0.10、0.15、0.55、0.65、0.75不同郁闭度,以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为中心,设置20 m×20 m的标准样方9个,其中郁闭度0... 在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东升林场红松(Pinus koraiensis)天然针阔混交林内设置100 m×100 m试验样地;在样地内,选择0.10、0.15、0.55、0.65、0.75不同郁闭度,以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为中心,设置20 m×20 m的标准样方9个,其中郁闭度0.10、0.15的部分为林窗,林窗内共设置样方3个(郁闭度0.10的设置1个,郁闭度0.15的设置2个),其它每个等级郁闭度的设置样方2个。依据试验设计,测量红松幼苗的苗高及地径;以目标红松幼苗为中心、15 m距离为半径,测量区划范围内红松母树及阔叶伴生树种的数量、树高、胸径、冠幅、活冠长、幼苗与红松母树的距离、幼苗与伴生树种的距离。以影响红松幼苗生长微生境的8个影响因素(郁闭度、冠高比、高径比、树冠伸展度、树冠体积、冠距比、红松母树数量、阔叶伴生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影响红松幼苗更新的主要微生境指标,构建红松幼苗生长适宜微生境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郁闭度的增加红松幼苗更新数量有减少的趋势,且幼苗的高度及地径均有变小的趋势。幼苗的数量在不同郁闭度间差异显著,苗高和地径在低郁闭度时显著大于中、高郁闭度时。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红松幼苗生长环境的4个上层乔木指数,分别为冠层结构指数(U_(1):与母树冠高比呈负相关,与郁闭度、母树高径比呈正相关的影响红松幼苗生长的微生境指标)、母树树冠大小指数(U_(2):与母树树冠伸展度、母树树冠体积呈正相关的影响红松幼苗生长的微生境指标)、母树庇荫指数(U_(3):与母树冠距比呈正相关、与母树数量呈负相关的影响红松幼苗生长的微生境指标)、伴生指数(U_(4):与阔叶伴生指标呈负相关的影响红松幼苗生长的微生境指标)。按相关度对各指数重新进行权重分配,得到红松幼苗生长的微生境综合得分(U)评价模型U=0.350 U_(1)+0.234 U_(2)+0.219 U_(3)+0.196 U_(4)。运用系统聚类法将影响红松幼苗生长的微生境进行等级划分,将微生境划分为3个等级时,各指标在不同等级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4个指数与微生境等级间的相关关系,应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构建红松幼苗生长环境适宜度(H)评价模型H=1.941-1.721 U_(2)-2.628 U_(4)-2.736 U_(2)1-1.276 U_(2)4-2.372 U_(1) U_(2)+1.586 U_(1) U_(4)-3.222 U_(2) U_(3),模型决定系数为0.93、F=40.53、p<0.01,拟合程度较好;均方误差(MSE)值与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值均为0.03,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幼苗更新 微生境 指标评价体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7
作者 李永刚 黄雨佳 +2 位作者 刘庚 刘周周 吴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2,共5页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预测评估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有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预测评估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有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数据,并采用预测模型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和适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5项预测模型开发研究和3项预测模型效能验证研究。结论 风险预测模型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预测效能一般,且整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可基于大样本数据,构建低偏倚风险、高适用性的本土化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机械通气 通气时间 风险预测模型 偏倚风险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预测吉林东部山区原麝的适宜分布区
8
作者 刘炳莲 苗润泽 +4 位作者 陈旭升 马帅 杨雨佳 刘庚 朱洪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68份原麝位点数据及17份环境变量数据,选择Biomod2平台集成表现较好的单一模型形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原麝潜在适宜分布...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68份原麝位点数据及17份环境变量数据,选择Biomod2平台集成表现较好的单一模型形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及中心变化。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TSS=0.937,AUC=0.947)。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珲春市、汪清县和长白县;偏好最暖季度均温和最冷季度均温适中、海拔较高且距水源距离较近的落叶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适宜分布区收缩;分布中心呈先向西南后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本研究对未来加强生境保护及物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监测和评估我国原麝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迁移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麝 吉林省东部山区 组合模型 适宜分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计及小信号稳定的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同步诊断方法
9
作者 芮光辉 薛晓慧 +3 位作者 马晓琴 李炜东 于洋洋 刘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250-254,共5页
因受到电表内部小信号稳定性的干扰,故障诊断准确性较低,提出一种计及小信号稳定的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同步诊断方法。根据智能电表中RS-485通信芯片的结构电路,分析智能电表通信过程,建立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分析树,利用网络层有向图的形式... 因受到电表内部小信号稳定性的干扰,故障诊断准确性较低,提出一种计及小信号稳定的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同步诊断方法。根据智能电表中RS-485通信芯片的结构电路,分析智能电表通信过程,建立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分析树,利用网络层有向图的形式分析智能电表故障通信连接情况,同步诊断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对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同步诊断中涉及到的小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噪声,优化智能电表通信故障同步诊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学习率一定的情况下,设计方法的损失值较低,诊断准确率更高;在学习率改变的情况下,设计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在0.005时达到最高。智能电表通信故障诊断过程同步性得到保证,可为智能电表的智能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信号 电表通信故障 故障树 通信连接 学习率
下载PDF
某焦化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的三维空间插值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庚 毕如田 +2 位作者 权腾 李发生 郭观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76-2883,共8页
为准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在3维条件下的污染分布范围和受污染土方量,选择我国某焦化污染场地苯并(a)芘分布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Krig-3D、IDW-Shepard、IDW-(Franke/Nielson)以及Nearest Neighbor 4种3维插值方法对界定污染范... 为准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在3维条件下的污染分布范围和受污染土方量,选择我国某焦化污染场地苯并(a)芘分布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Krig-3D、IDW-Shepard、IDW-(Franke/Nielson)以及Nearest Neighbor 4种3维插值方法对界定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3维插值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交叉验证结果显示Krig-3D插值模型插值精度最高,插值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场地实际污染情况。通过修复目标对比确定进一步表明,基于4种插值模型计算所得的污染土壤土方量分别为8.51×105、5.62×105、7.12×105、1.09×106m3,选择合理的插值模型将对预测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分析污染范围和修复治理过程土方量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污染场地 多环芳烃 地层建模 三维插值
下载PDF
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庚 林玉梅 +4 位作者 张立民 冯博 唐桂财 任军 王梓默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39,共4页
为了解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提高利用价值,以9个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其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规律,分析了不同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差异性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各品种(系)平欧杂种榛... 为了解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提高利用价值,以9个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其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规律,分析了不同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差异性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各品种(系)平欧杂种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单果质量、果仁质量、横径、纵径、侧径、果壳厚度、出仁率等指标之间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缺陷果仁率的差异最为明显,变异系数高达41.29%;坚果单果质量、坚果三径与出仁率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小。"82-11"坚果单果质量最大,为2.67 g;"84-254"果仁质量最大,为1.49 g;"84-254"出仁率最高,为61.64%。相关分析表明:坚果质量与果仁质量、果壳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出仁率与这些指标均存在负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9个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划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包括"84-254"、"B-21"、"85-127"、"82-11"、"81-21"、"85-28"等6个品种(系),坚果经济性状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坚果 果仁 经济性状 抗寒
下载PDF
不同三维模型对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土壤Pb空间分布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庚 王尚义 +3 位作者 牛俊杰 张朝 赵鑫 郭观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57-3163,共7页
为准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中污染物三维分布范围和受污染土壤土方量并提供相关技术方法和思路,以某典型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为例,对比研究了不同三维插值模型(三维克里格、反距离加权、最邻近点)在不同水平垂直向异性系数设置,对土壤铅污... 为准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中污染物三维分布范围和受污染土壤土方量并提供相关技术方法和思路,以某典型铅酸蓄电池污染场地为例,对比研究了不同三维插值模型(三维克里格、反距离加权、最邻近点)在不同水平垂直向异性系数设置,对土壤铅污染评价和污染边界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模型预测的精度不同,随着水平垂直比值增大,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有增大趋势;通过对比修复目标表明,反距离加权统计的受污染土方量最大,其次是三维克里格和最邻近点,统计值相差约为13%;从污染评价结果和预测精度来看,三维克里格模型和反距离加权要优于最邻近点,选择适宜的模型和合理的参数设置对准确界定污染边界和降低不确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三维插值 污染评价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污灌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庚 牛俊杰 +1 位作者 王玲 赵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22-1629,共8页
污灌区农田土壤可能受到多环芳烃(PAHs)的严重污染.本文以山西省黎城污灌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农田土壤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水平、组成特征以及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总含量范围为16.03—1320.95 ng·... 污灌区农田土壤可能受到多环芳烃(PAHs)的严重污染.本文以山西省黎城污灌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农田土壤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水平、组成特征以及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污灌区农田土壤中PAHs总含量范围为16.03—1320.95 ng·g^(-1),平均值为226.74 ng·g^(-1).土壤中PAHs以4—6环的PAHs为主,占总量的61%.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有40%的样品受到污染,其中重度、中度和轻微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2.9%、2.9%和34.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已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从污染评价结果以及与山西省内其它区域农田土壤多环芳烃含量比较来看,研究区土壤已经受到PAHs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未来环境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污染评价 污灌区
原文传递
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区域地壳剪切波分裂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庚 高原 石玉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6-2337,共12页
本文分析了陕西区域地震台网2006年1月到2015年7月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秦岭造山带及两侧区域17个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结果显示,剪切波分裂参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鄂尔多斯内部和... 本文分析了陕西区域地震台网2006年1月到2015年7月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秦岭造山带及两侧区域17个台站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结果显示,剪切波分裂参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鄂尔多斯内部和渭河盆地的台站表现出NE-SW和NEE-SWW向的快波偏振方向,与华北地块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鄂尔多斯西南部,处于多个地块过渡区,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该区快波偏振方向较为复杂,反映了该区复杂的区域构造;南秦岭以勉略缝合带为界,北部为秦岭微板块,南部为扬子地块北缘.秦岭微板块地区台站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WW-SEE向,与华南地块应力方向一致;扬子地块北缘地区台站表现出NE-SW向的快波优势偏振方向,可能受到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张的影响.本文得到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与秦岭造山带被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分割的构造划分方案一致.研究区内,扬子地块北缘地区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最大,可能反映该区各向异性强于其他区域.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区域应力场特征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主压应力 构造 断裂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的分异性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庚 牛俊杰 +2 位作者 朱炜歆 史建伟 梁海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定量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深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性特征,选择晋西北岢岚县为目标研究区域,对撂荒地、柠条林、小叶杨林3种林型4—7月份0—600cm深度剖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4个... 为定量研究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深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异性特征,选择晋西北岢岚县为目标研究区域,对撂荒地、柠条林、小叶杨林3种林型4—7月份0—600cm深度剖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种植被4个月份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在3.34%~17.19%之间。在0—2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在200—600cm深度土层范围内,撂荒地、柠条林土壤含水量分别有升高和轻缓降低趋势,小叶杨林有先轻缓降低再轻缓升高趋势。(2)土壤含水量在4个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月份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总体分布差异性也都不同。(3)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值大多集中在0~30%之间,个别土层深度变异系数值超过50%,表明土壤水含量总体上具有结构稳定性,但存在局部较强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区 空间异质性 生态重建
下载PDF
长春市高新北区绿地土壤质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庚 任军 +2 位作者 胡长群 章林 张义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长春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状况,揭示绿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高新北区为例,按照绿地划分方法,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利用类型,对高新北区公园绿地和交通绿地土壤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和交通绿地土壤容重均偏高,多数... 为进一步了解长春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状况,揭示绿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高新北区为例,按照绿地划分方法,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利用类型,对高新北区公园绿地和交通绿地土壤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和交通绿地土壤容重均偏高,多数土壤有碱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处于偏低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对水解氮、速效磷的含量影响较大,对速效钾的影响较小.在管理上,应加强绿地植被土壤养分供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庚 常宇锋 +5 位作者 朱宏旭 杨勇 郭云飞 耿学峰 卢清玉 张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年龄≥75岁),随机分为A组(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n=77)...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分析。方法入选156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年龄≥75岁),随机分为A组(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n=77)和B组(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n=79)。比较两组手术后的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即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猝死及出血发生情况(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结果 A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及消化道出血发生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格瑞洛与普通肝素联合氯吡格雷相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可降低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降低心绞痛发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替格瑞洛 介入治疗 安全性 普通肝素 氯吡格雷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30~38周龄产蛋鸡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庚 武书庚 +4 位作者 计峰 张海军 岳洪源 高玉鹏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47-145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4个剂量-反应试验,研究30~38周龄产蛋鸡对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色氨酸(Trp)和苏氨酸(Thr)4种必需氨基酸(AA)的需要量及其比例。每个试验均采用360只海兰灰产蛋鸡,设5个处理,分别采食5个AA梯度水平的试验饲粮,每个... 本试验旨在通过4个剂量-反应试验,研究30~38周龄产蛋鸡对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色氨酸(Trp)和苏氨酸(Thr)4种必需氨基酸(AA)的需要量及其比例。每个试验均采用360只海兰灰产蛋鸡,设5个处理,分别采食5个AA梯度水平的试验饲粮,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采用蛋公鸡回肠食糜法测定饲料原料的标准回肠可消化(SID)值。试验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海兰灰产蛋鸡的产蛋率、蛋重、日产蛋量和料蛋比与SIDLys、SID Met、SID Trp和SID Thr的摄入水平均有较好的折线回归关系;以日产蛋量为自变量(x),AA摄入水平为依变量(Y)分别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SID Lys=51.60-0.041 6(682.5-x),R2=0.96;YSID Met=51.43-0.085(314.1-x),R2=0.95;YSID Trp=51.17-0.155 4(163.0-x),R2=0.97;YSID Thr=52.85-0.057 6(499.5-x),R2=0.93。在饲粮粗蛋白质12.8%的条件下,以日产蛋量为参照指标确定的30~38周龄产蛋鸡的SID Lys、SID Met、SID Trp和SID Thr需要量分别为684、313、171和506 mg/(只.d)。以日产蛋量为指标建立的30~38周龄产蛋鸡理想SID AA模式为:Lys∶Met∶Trp∶Thr=100∶46∶2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蛋鸡 理想氨基酸模式 日产蛋量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庚 牛俊杰 +1 位作者 朱炜歆 王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定量评价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为科学指导该区域合理配置植被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处晋西北的五寨县为目标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 [目的]定量评价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为科学指导该区域合理配置植被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处晋西北的五寨县为目标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杨林(Populus simonii)、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进行计算。[结果]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相对亏缺现象,小叶杨林和柠条林在0—200cm有轻微土壤水分亏缺,小叶杨林在200—600cm深度内没有土壤水分亏缺,柠条林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油松林在0—200cm土层深度内,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有所降低;3种林地的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16,-0.12和0.31,油松林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高于另外2种林地;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以轻度和中度干层为主,油松林在浅层土壤有重度土壤干层发育。[结论]晋西北黄土丘陵区3种人工林地中,油松林土壤水分亏缺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人工林地 土壤水分亏缺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乌苏里蝮蛇无冬眠和冬眠饲养的生长发育规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庚 常素慧 +5 位作者 张香东 葛志勇 张云捷 孙蕾 郭芸 朱洪强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为了解乌苏里蝮蛇在无冬眠和冬眠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乌苏里蝮蛇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冬眠组环境温度3~7℃,相对湿度30%~50%,无冬眠组人工控制环境温度21.5~24.5℃,相对湿度45%~70%,并提供正常的食物和水源,同时测量每组体... 为了解乌苏里蝮蛇在无冬眠和冬眠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乌苏里蝮蛇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冬眠组环境温度3~7℃,相对湿度30%~50%,无冬眠组人工控制环境温度21.5~24.5℃,相对湿度45%~70%,并提供正常的食物和水源,同时测量每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的变化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冬眠组体重、体长、肥满度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和雌性乌苏里蝮蛇无冬眠组体重、体长比较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蝮蛇 无冬眠 冬眠 生长发育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