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跟腱断裂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许鹤星 刘彦群 +5 位作者 方龙云 李安镇 秦向征 李红日 文吉 朴文田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急性跟腱断裂好发于30~40岁的运动爱好者,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认为功能康复在跟腱断裂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多数外科医生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首选保守治疗,但手术仍是急性跟腱断裂更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急性跟腱断裂治疗... 急性跟腱断裂好发于30~40岁的运动爱好者,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最佳治疗方案,认为功能康复在跟腱断裂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多数外科医生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首选保守治疗,但手术仍是急性跟腱断裂更可靠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急性跟腱断裂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跟腱断裂的原因、损伤机制及分型应力突然增加导致运动负荷升高是跟腱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约78%的患者发生在跑步、跳跃、打篮球等剧烈运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跟腱断裂 开放治疗 微创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pH值对柞蚕蛹粉凝胶特性及蛋白质热聚集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丁雨欣 佘雨洋 +3 位作者 王欣颖 刘彦群 孙京新 邵俊花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6,共13页
柞蚕蛹富含优质蛋白质,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的食品原料。采用质构仪、流变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不同pH值对柞蚕蛹粉凝胶特性及蛋白质分子热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时形成的柞蚕蛹粉凝胶网络较为连续和均匀,... 柞蚕蛹富含优质蛋白质,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的食品原料。采用质构仪、流变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不同pH值对柞蚕蛹粉凝胶特性及蛋白质分子热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时形成的柞蚕蛹粉凝胶网络较为连续和均匀,凝胶保水性最高(51.67%±0.79%,P<0.05);pH值为9时的柞蚕蛹粉有最低的临界凝胶质量分数(8%)、最高的凝胶硬度(41.67 N±3.37 N,P<0.05)和弹性(2.81 mm±0.07 mm,P<0.05)。柞蚕蛹粉凝胶的储能模量与蛋白质的溶解度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5),而与蛋白质的凝固率(R=-0.52)和表面疏水性(R=-0.77)呈显著负相关(P<0.05)。pH值为9时,蛋白质溶解度最高(62.13%±0.63%,P<0.05),表面疏水性最低(70.06μg±9.32μg,P<0.05),形成了更多的小尺寸热聚集物并增强了凝胶基质;而在pH值为5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28.96%±1.13%,P<0.05),表面疏水性最高(195.66μg±1.30μg,P<0.05),促使更多的大尺寸热聚集物形成并无序堆叠而削弱凝胶基质。研究旨在通过调节pH值控制柞蚕蛹粉中蛋白质的热聚集行为,进而获得理想质地和保水性的柞蚕蛹粉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蛹 蛋白质 凝胶特性 热诱导聚集 PH值 溶解性
下载PDF
九种绢丝昆虫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彦群 靳向东 +2 位作者 秦利 鲁成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4,共8页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 为探讨鳞翅目中绢丝昆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子进化特征,本研究测定了中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野生型和放养型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17条序列,对总共9种绢丝昆虫(2科3属)的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软件MEGA3.1进行碱基组成、变异位点的统计和分子进化分析,分别用类平均聚类法((UPGMA)、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最大简约法(MP)重建系统发生树。测定的中国柞蚕野生型的12SrRNA基因序列(427bp)与放养型"豫早1号"的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对齐后共鉴定80个变异位点,50个简约信息位点。碱基组成分析显示在科属间具有明显差异,AT含量蚕蛾科高于大蚕蛾科;在A和T碱基的使用上,大蚕蛾科偏好使用T,而蚕蛾科则偏好使用A。与动物中常见的以转换为主的碱基替换模式不同,所分析的9种昆虫中除桑蚕属内部为转换与颠换基本一致外,其余物种间均是颠换多于转换。进化分析支持柞蚕属、樗蚕属和桑蚕属的单系。基于UPGMA法的进化树支持琥珀蚕是柞蚕属的较原始类型,而NJ、ME和MP法则支持印度柞蚕是较原始的类型,因此,柞蚕属种间的进化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昆虫 蚕蛾科 大蚕蛾科 12S RRNA基因 碱基组成 替换模式 系统发生关系
原文传递
利用RAPD标记分析柞蚕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彦群 鲁成 +1 位作者 秦利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08-2614,共7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柞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柞蚕的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来自中国6个主要柞蚕产区的66个品种(系)和2个朝鲜的品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柞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柞蚕的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来自中国6个主要柞蚕产区的66个品种(系)和2个朝鲜的品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聚类图。结果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对68个柞蚕品种(系)共扩增出296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69条(90.88%)。品种间的成对遗传距离在0.120~0.324之间,主要集中在0.200~0.300之间,有99.05%的品种对的遗传距离小于0.300。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68个柞蚕品种(系)聚为6个类群,并表现出按目前所在地域(产地)聚类的特性。结论柞蚕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并且遗传聚类与其目前的地理分布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RAPD 遗传关系
下载PDF
中国柞蚕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彦群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 4个代表性的柞蚕品种河 41、四青、青黄 1号、杏黄和 3个家蚕品种大造、C10 8、75 32的 2 8个个体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具有极为丰富的DNA多态性 ;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种内 )的多态性...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 4个代表性的柞蚕品种河 41、四青、青黄 1号、杏黄和 3个家蚕品种大造、C10 8、75 32的 2 8个个体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具有极为丰富的DNA多态性 ;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种内 )的多态性为 80 7%,而同一品种个体间的多态性也达到 45 8%~ 49 4 %;同一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33~ 0 2 38,远大于家蚕的 0 0 0 8~ 0 0 81;不同品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 0 2 15~ 0 382 ,与家蚕相似。柞蚕的DNA多态性有 6 0 %来源于品种内的个体间 ,而来源于品种间的部分只占 40 %。UPGMA聚类时 ,柞蚕的各个体均能按品种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柞蚕 DNA多态性 RAPD 遗传距离 系统分类
下载PDF
酯酶活性与柞蚕部分经济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彦群 张金山 +4 位作者 秦利 张涛 石生林 王学英 鲁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9-432,共4页
幼虫消化液酯酶活性与中肠酯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消化液酯酶活性与全茧量、蛹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中肠酯酶活性和茧层率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卵的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呈高度正相关。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的强... 幼虫消化液酯酶活性与中肠酯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消化液酯酶活性与全茧量、蛹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中肠酯酶活性和茧层率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卵的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呈高度正相关。酯酶活性与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率的强弱表现也一致。因此 ,可以认为F1 代消化液酯酶和中肠酯酶活性的提高 ,是茧质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原因之一。酯酶活性可用来预测F1 代的茧质性状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酯酶 酶活性 经济性状 茧质
下载PDF
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7例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彦群 方今女 李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9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外固定治疗 胫骨骨折 锁定钢板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急诊手术
下载PDF
4种体色柞蚕品种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彦群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分别属于4种体色系统的13个柞蚕品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6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27条,占85.66%。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 ighbor-J...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分别属于4种体色系统的13个柞蚕品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6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27条,占85.66%。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 ighbor-Join ing法构建了聚类树状图。4种体色13个品种并没有按所属体色系统聚在一起,即品种的遗传聚类划分与体色之间的相关性不大,表明柞蚕体色并不能真实反映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体色 遗传关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不同柞蚕品种幼虫腹足趾钩数量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彦群 于守信 +3 位作者 李玉萍 张涛 秦利 高玉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527-529,共3页
调查4个柞蚕亲本原种、8个杂交种F1代的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方式为偏父遗传;杂种F1代表现杂种优势。同时对幼虫腹足趾钩数与... 调查4个柞蚕亲本原种、8个杂交种F1代的5龄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遗传方式为偏父遗传;杂种F1代表现杂种优势。同时对幼虫腹足趾钩数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做了分析,发现幼虫腹足趾钩数与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蛹期生命率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柞蚕幼虫双足趾钩数目可以作为一项生理(形态)指标,在柞蚕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及杂交组合的选配中用于预测产量及其它生命力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腹足趾钩数 杂种优势 经济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南京地区接触性皮炎常见致敏原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彦群 范卫新 赵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对1988年~1990年南京地区386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以芬兰斑试器(Finn-chamber)用欧洲标准抗原(ESA)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01例(52.1%)对ESA中1种或1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常见致敏原是硫酸镍(16.1%)、芳香类混合物(12.2%)... 对1988年~1990年南京地区386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以芬兰斑试器(Finn-chamber)用欧洲标准抗原(ESA)进行斑贴试验。结果201例(52.1%)对ESA中1种或1种以上抗原呈阳性反应。常见致敏原是硫酸镍(16.1%)、芳香类混合物(12.2%)、Carba混合物(6.7%)、对苯二胺(6.5%)、松香(60%)、甲醛(4.9%)、氯化钴(4.9%)、苯唑卡因(4.7%)、秘鲁香油(4.4%)、黑橡胶混合物(3.6%)、重铬酸钾(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抗原 斑贴试验 免疫
下载PDF
芝麻素通过调节p38和NF-κB激活抑制肥大细胞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彦群 延光海 +1 位作者 秦向征 李良昌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肥大细胞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MC-1细胞,PMA和A23187体外诱导HMC-1细胞激活,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芝麻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及p38、NF-...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肥大细胞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MC-1细胞,PMA和A23187体外诱导HMC-1细胞激活,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芝麻素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及p38、NF-κB p65活化的影响。结果 PMA和A23187能激活HMC-1细胞,促进p38磷酸化和NF-κB p65核转位,提高TNF-α和IL-6合成和释放(P<0.05)。芝麻素高(100μg/L)、中(50μg/L)质量浓度明显抑制HMC-1细胞TNF-α、IL-6合成和释放,降低p38磷酸化,减少NF-κB p65核转位(P<0.05)。p38和NF-κB抑制剂都能明显抑制TNF-α、IL-6的合成和释放(P<0.05)。结论芝麻素通过调节p38和NF-κB激活抑制肥大细胞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芝麻素 P38 NF-κB
原文传递
柞蚕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彦群 秦利 +1 位作者 张涛 高玉章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8-120,共3页
从杂交种的利用、杂种优势的表现和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基础等
关键词 柞蚕 杂种优势 生理生化
下载PDF
柞蚕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彦群 秦利 +2 位作者 张涛 乔金霞 高玉章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分析了柞蚕 4个亲本、8个杂种F1代的五龄幼虫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重的相关性差 ,与蛹期生命率、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 分析了柞蚕 4个亲本、8个杂种F1代的五龄幼虫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消化液蛋白酶活性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重的相关性差 ,与蛹期生命率、收蚁结茧率、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杂种F1代的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杂种优势率与其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认为F1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的提高 ,是其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一个原因。F1代消化液蛋白酶活性强度 ,作为一个生化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消化液蛋白酶 经济性状 酶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彦群 方今女 +1 位作者 杨玉宝 李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固定术治疗 疗效观察 锁定钢板 钢板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 手术治疗 骨折患者
下载PDF
家蚕的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彦群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3-358,共6页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的养蚕业已有近7 000年的历史。关于家蚕的起源与进化不仅是蚕丝文化和蚕业发展历史溯源研究的焦点,也一直是蚕学界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家蚕的直接野生祖先来源...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的养蚕业已有近7 000年的历史。关于家蚕的起源与进化不仅是蚕丝文化和蚕业发展历史溯源研究的焦点,也一直是蚕学界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家蚕的直接野生祖先来源和起源地(驯化事件的发生地)。家蚕的野生祖先是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为学界早期的共识。近20多年又从染色体水平和DNA序列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而不是日本野桑蚕,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观点在学界也达成了共识。但是,家蚕的起源地仍存在单起源中心(在中国北方的某个地区驯化而来)和多起源中心(在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印度和越南等不同地区独立驯化而来)的争论,澄源正本尚缺乏遗传学证据。本文综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家蚕起源与进化的重要进展,根据动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最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扫描和大样本策略的家蚕起源与进化研究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野生祖先 起源地 线粒体基因组
原文传递
可逆轧机主电机的振动分析和抑制研究
16
作者 赵立本 姜东友 +3 位作者 张新涛 陈晓男 刘彦群 赵凯 《电机技术》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鼠笼型异步电动机转子磁势与振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可逆轧机主电机的实际振动数据,分析得到可逆轧机主电机的异常振动是由转子磁势与电机的定子主板外侧侧板共振引起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抑制振动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 可逆轧机 主电机 振动抑制
下载PDF
柞树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彦群 张涛 +2 位作者 秦利 高玉章 马彦辉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柞树 柞蚕 饲料资源 过氧化物同工酶 SDS-PAGF
下载PDF
倡导健康的医院文化 促进医德医风建设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彦群 乔月华 《中国医院》 2005年第3期48-48,共1页
探讨了健康的医院文化的概念、医院文化与医德医风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抓好医院文化建设。提出外层和内层文化相结合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医院制度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医院文化建设 医德医风建设 健康 医院制度 促进 关系 保障 倡导 相结合 内容
下载PDF
壳聚糖家兔眼刺激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彦群 刘凯 何静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家兔眼睛接触壳聚糖液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方法 按照国家颁发的眼刺激试验标准进行。结果  4只家兔给 1%壳聚糖液及 0 .5 %醋酸液后 6、2 4、4 8、72h至 7天 ,观察每只家兔的眼角膜、虹膜、结膜均无异常发现 ,眼刺激反应评分... 目的 观察家兔眼睛接触壳聚糖液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方法 按照国家颁发的眼刺激试验标准进行。结果  4只家兔给 1%壳聚糖液及 0 .5 %醋酸液后 6、2 4、4 8、72h至 7天 ,观察每只家兔的眼角膜、虹膜、结膜均无异常发现 ,眼刺激反应评分为 0 ,眼刺激程度评价为无刺激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家兔 眼刺激试验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