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急性阑尾炎33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征吉 李仲荣 +1 位作者 梁振 赵艳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2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小儿 诊治分析 外科疾病 疾病治疗 病情发展 成人患者 临床诊治
下载PDF
小儿慢性胃扭转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征吉 张薇 方静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3期116-116,123,共2页
胃扭转是全胃或部分胃围绕系膜轴或器官轴旋转,引起呕吐、腹胀、腹痛等上消化道梗阻的症状。小儿慢性胃扭转为临床上少见疾病,其多表现为呕吐、腹胀,有时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我院小儿内、外科自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收... 胃扭转是全胃或部分胃围绕系膜轴或器官轴旋转,引起呕吐、腹胀、腹痛等上消化道梗阻的症状。小儿慢性胃扭转为临床上少见疾病,其多表现为呕吐、腹胀,有时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我院小儿内、外科自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收治小儿胃扭转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儿女,2个月15d,因反复吐奶2个半月伴排便困难半个月入院。患儿从生后3d起反复呕吐,多为进母乳后不久出现,非喷射性,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2个月前开始出现便秘,予开塞露后方可排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胃扭转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小儿环状胰腺伴空肠上段狭窄一例
3
作者 刘征吉 张华 李仲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16-416,共1页
患儿,女,2岁,因反复呕吐20个月入院.患儿生后4个月开始出现呕吐,非喷射性,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及咖啡样物,有酸臭味.发作时一般3~4 d1次,多则每天1次.发作间隙期进食基本正常.随年龄增大,发作呈加重与间歇期变短趋势.曾多次在外... 患儿,女,2岁,因反复呕吐20个月入院.患儿生后4个月开始出现呕吐,非喷射性,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及咖啡样物,有酸臭味.发作时一般3~4 d1次,多则每天1次.发作间隙期进食基本正常.随年龄增大,发作呈加重与间歇期变短趋势.曾多次在外院及本院儿内科住院,考虑为病毒性脑炎,经抗病毒及补液治疗后好转.至最近发作时进行钡餐造影,提示十二指肠梗阻,故以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营养不良收住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胰腺 空肠狭窄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小儿脾外伤10例
4
作者 刘征吉 罗春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0期160-160,共1页
目的探讨小儿脾外伤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适应症。方法对10例行非手术治疗的脾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儿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随访3~18个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非手术治疗小儿脾外伤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只... 目的探讨小儿脾外伤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和适应症。方法对10例行非手术治疗的脾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儿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随访3~18个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非手术治疗小儿脾外伤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做好中转手术准备,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脾外伤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大鼠肠神经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利斌 刘征吉 +2 位作者 李仲荣 李东 陈肖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大鼠肠神经干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胎龄20d的SD大鼠肠道,剥取含有肌间神经丛的外纵肌,并以胶原酶消化,获得单细胞悬液;接种单细胞悬液到改良的肠神经干细胞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常规培养,待神经... 目的:探索和建立大鼠肠神经干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胎龄20d的SD大鼠肠道,剥取含有肌间神经丛的外纵肌,并以胶原酶消化,获得单细胞悬液;接种单细胞悬液到改良的肠神经干细胞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常规培养,待神经球出现后进行免疫学鉴定,并观察培养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培养第2天有细胞集落形成,第10天左右出现肠神经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tin阳性,已分化的肠神经球免疫双染示TUJ-1、GFAP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肠神经干细胞分离与体外培养方法,为下一步肠神经干细胞的移植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肠与脑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飚 朱利斌 +2 位作者 刘征吉 夏立广 李仲荣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索肠神经干细胞(ENSCs)的增殖和分化特性,寻找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肠道神经元缺陷性疾病的合适干细胞源。方法采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和分离技术,对来自同一大鼠肠道及大脑的神经干细胞(CNS-NSCs)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神经球生长直接观察... 目的探索肠神经干细胞(ENSCs)的增殖和分化特性,寻找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肠道神经元缺陷性疾病的合适干细胞源。方法采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和分离技术,对来自同一大鼠肠道及大脑的神经干细胞(CNS-NSCs)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神经球生长直接观察法、CCK-8细胞增殖测定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比较研究两者的生长和增殖情况及成熟分化特性。结果与CNS-NSCs相比,ENSCs神经球增殖速度较慢;ENSCs神经球表面常有长突起,并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显示早期成熟分化的迹象;CCK-8法测得ENSCs的吸光度明显低于CNS-NSCs(P<0.05),提示其增殖速度慢于CNS-NSCs。流式细胞仪测得EN-SCs和CNS-NSCs的TUJ-1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2.3%和11.4%(P>0.05)、GFAP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1.7%和22.5%(P>0.05)、Nestin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0.8%和10.8%(P>0.05)。结论 ENSCs与CNS-NSCs具有类似的增殖、分化特性,但ENSCs增殖速度较慢,易于成熟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大鼠
下载PDF
EDNRB和EDN-3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巨结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春芬 於林军 +4 位作者 刘征吉 周学武 宋代强 潘志文 熊启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62-464,468,共4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内皮素受体B(EDNRB)和内皮素-3(EDN-3)基因的特征,探讨EDNRB及EDN-3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HD80例,健康无便秘史儿童70例作为对照。抽提外周血中DNA,PCR反应扩增EDNRB全部7...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内皮素受体B(EDNRB)和内皮素-3(EDN-3)基因的特征,探讨EDNRB及EDN-3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HD80例,健康无便秘史儿童70例作为对照。抽提外周血中DNA,PCR反应扩增EDNRB全部7个外显子和EDN-3基因2个外显子,SSCP分析外显子是否有突变,直接测序确定阳性标本基因突变方式。结果:5个病例在EDNRB第4个外显子上存在同义突变,突变方式均为碱基75487位点上G→A置换(Leu277→Leu),人群发生率为6.25%,正常对照无此改变;EDN-3上未检测到突变。结论:HD中可检测到EDNRB基因多态性改变。EDNRB可能是HD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EDN-3 基因
下载PDF
叙事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负面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薇 刘征吉 +2 位作者 陈丽光 侯冬娇 朱淑芬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第3期56-60,共5页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负面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PICC专科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化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负面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PICC专科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化疗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前后的评分,对照组无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145.05±5.96),高于对照组(115.88±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叙事护理应用于肿瘤PICC置管患者,可明显矫正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改善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PICC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一体化正压留置针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薇 刘征吉 陈建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9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一体化正压留置针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急诊科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8 0例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其中观察组使用一体化... 目的观察一体化正压留置针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急诊科就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8 0例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其中观察组使用一体化正压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肝素帽留置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时间、输液速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体化正压留置针能保障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输液需求,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能避免医务人员针刺伤,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正压留置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输液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10
作者 於林军 罗春芬 +3 位作者 宋代强 刘征吉 周学武 单王永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98-1500,共3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法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D患儿分为开腹组(32例)、腹腔镜组(2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法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D患儿分为开腹组(32例)、腹腔镜组(2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禁食时间腹腔镜组为(36±7)h,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7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2)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肠粘连肠梗阻,而腹腔镜组未发生粘连肠梗阻.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法是治疗H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与开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下载PDF
合并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孕妇1例的术后护理
11
作者 张薇 刘征吉 +1 位作者 张伟萍 金冰青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7期76-77,共2页
支气管动脉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血管性疾病,为先天性发育畸形,是大咯血少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且难以控制的咯血,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血液淤积窒息而危及生命。孕妇是一特殊群体,机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一旦出现咯血极易进展... 支气管动脉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血管性疾病,为先天性发育畸形,是大咯血少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且难以控制的咯血,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因血液淤积窒息而危及生命。孕妇是一特殊群体,机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一旦出现咯血极易进展,继发感染、呼吸衰竭等。我院收治合并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的孕妇1例,经急诊支气管动脉出血栓塞治疗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 术后 护理
下载PDF
散发型儿童回肠血管畸形致肠梗阻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苏宝利 吴湘杰 +3 位作者 刘征吉 宋代强 於林军 罗春芬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23期47-48,共2页
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和脏器,多单发于体表,也可单发于内脏器官,亦可同时累及皮肤和内脏,称为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也称为Bean综合征。而发生于内脏器官的血管畸形多位于胃肠道,病理多为肠道黏膜下或肌层动静脉... 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和脏器,多单发于体表,也可单发于内脏器官,亦可同时累及皮肤和内脏,称为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也称为Bean综合征。而发生于内脏器官的血管畸形多位于胃肠道,病理多为肠道黏膜下或肌层动静脉及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迂曲,管壁变薄,管径增大,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1]。胃肠道血管畸形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成年患者常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贫血、周期性腹痛、胃肠道内镜检查时被发现,而儿童肠道血管畸形通常由于病程较短、临床症状隐匿、小儿隐瞒病史、检查不合作等原因较少被发现。我科近期收治因回肠血管畸形致肠梗阻患儿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血管畸形 肠梗阻 文献复习 胃肠道血管畸形 儿童 Bean综合征 散发型 内脏器官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於林军 罗春芬 +3 位作者 宋代强 刘征吉 单王永 刘昭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3月8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在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3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住...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3月8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在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3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呕吐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31.4±9.2)min vs.(30.5±10.5)min,t=0.407,P=0.687],术后进全奶时间[(23.4±6.4)h vs.(22.5±7.1)h,t=0.596,P=0.555],住院总费用[(8970±1430)元vs.(9130±1150)元,t=-0.569,P=0.572],术后呕吐比例[17.6%(6/34)vs.22.0%(11/50),χ2=0.238,P=0.6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8%(3/34)vs.8.0%(4/50),χ2=0.000,P=1.000]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长于腹腔镜组[(6.4±0.9)d vs.(3.5±0.5)d,t=19.330,P=0.000]。腹腔镜组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镜组出现2例幽门黏膜破裂,均中转行开腹手术,都发生在开展腹腔镜手术前15例内。结论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腔镜手术 疗效
下载PDF
经脐单部位利用幽门凿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王永 苏宝利 +2 位作者 宋代强 刘征吉 於林军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1676-1678,共3页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利用幽门凿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91例,其中2005年10月至2011年1月使用传... 目的比较经脐单部位利用幽门凿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91例,其中2005年10月至2011年1月使用传统三孔腹腔镜治疗50例(传统腹腔镜组),2011年2月至2019年6月使用经脐单部位利用幽门凿腹腔镜治疗41例(经脐单部位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术后呕吐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术后呕吐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腹腔镜组患儿术中发生幽门黏膜破裂2例,均中转行开腹手术;经脐单部位组患儿术后10 d发生脐部切口感染1例,予以换药好转。传统腹腔镜组患儿左右腹壁切口瘢痕仍清晰可见,经脐单部位组患儿脐部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部位利用幽门凿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治疗同样安全有效,并且术后腹部切口更加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经脐单部位 腹腔镜 幽门凿
下载PDF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於林军 苏宝利 +6 位作者 黎胜苗 罗春芬 宋代强 单王永 刘征吉 许嘉川 叶彬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台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应用幽门切开刀治疗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8例(幽门刀组)以及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应用幽门凿手术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台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应用幽门切开刀治疗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8例(幽门刀组)以及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应用幽门凿手术治疗的患儿30例(幽门凿组)的病历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幽门刀组相比,幽门凿组手术时间较短[(21.2±3.9)minvs.(36.8±7.3)min,t=-10.048,P<0.001],并发症较少[幽门凿组1例vs.幽门刀组7例,χ~2=4.041,P=0.044]。幽门刀组2例幽门黏膜破裂(均中转开腹行黏膜修补术),5例幽门浆膜撕裂,幽门凿组1例幽门浆膜撕裂。所有病例随访1年,生长发育均良好。结论: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中,应用幽门凿比幽门刀效率更高,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肥厚性幽门狭窄 幽门凿
下载PDF
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与SOX10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16
作者 罗春芬 黎胜苗 +3 位作者 潘志文 许嘉川 刘征吉 於林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患者SOX10基因多态性与H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HD患者外周血标本95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无便秘史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SOX10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患者SOX10基因多态性与H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散发性HD患者外周血标本95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无便秘史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SOX10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结果:直接测序发现SOX10基因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这些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联分析未发现SOX10基因的4个SNP位点与HD的发病风险相关。结论:SOX10基因的4个SNPs位点与散发HD的发病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SOX10基因可能不是散发性HD患者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0基因 先天性巨结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电凝系膜法在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征吉 罗春芬 张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S0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电凝系膜在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病例,术中均应用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结果7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无相关并发症.结论电凝处理阑尾系膜在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是安... 目的探讨电凝系膜在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病例,术中均应用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结果7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血,无相关并发症.结论电凝处理阑尾系膜在儿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电凝系膜法
原文传递
大鼠肠神经于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利斌 刘征吉 +2 位作者 王爱和 李仲荣 陈肖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122,共1页
肠神经元发育缺陷或损伤常导致胃肠动力异常性疾病,较常见有先天性巨结肠、责门失弛缓症、假性肠梗阻等,目前多采用对症手术治疗。我们通过改良的肠神经干细胞(ENSCs)培养液及方法,试图建立完善的ENSCs提取和体外培养体系。
关键词 胃肠动力异常 神经于细胞 体外 鉴定 养和 大鼠 先天性巨结肠 责门失弛缓症
原文传递
经脐双trocar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学武 单王永 +1 位作者 宋代强 刘征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和普及,腹腔镜已经成为小儿外科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自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我科采用经脐双trocar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明显,术后远期效果理想,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腹股沟斜疝 小儿外科 手术治疗 应用 2009年 美容效果
原文传递
外用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春芬 黎胜苗 +6 位作者 苏宝利 刘昭蓉 於林军 单王永 宋代强 刘征吉 叶彬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评价外用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对109例浅表婴幼儿血管瘤根据家属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89例和观察组20例。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瘤体部位、瘤... 目的评价外用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对109例浅表婴幼儿血管瘤根据家属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89例和观察组20例。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瘤体部位、瘤体大小、颜色、质地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等。由3名具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对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3个月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价。疗效评定分为三级,I级(无效),Ⅱ级(控制生长),Ⅲ级(促进消退),有效率表示Ⅱ级和Ⅲ级病例数的总和占总体的百分比,消退率表示Ⅲ级病例数占总体的百分比。结果治疗组在涂药1周后大部分患儿可见瘤体颜色开始变暗、质地变软;涂药3个月时,Ⅲ级患儿达51例,其中完全消退或仅残留毛细血管扩张的有10例,Ⅱ级31例,I级7例。总体有效率为92.1%,消退率为57.3%。治疗3个月后患儿年龄6个月以内组和6个月以上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6%和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退率分别为65.1%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观察组在3个月后I级13例(65%),Ⅱ级6例(30%),Ⅲ级1例(5%),有效率和消退率分别为35%和5%,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噻吗洛尔对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治疗6个月以内增生期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吗洛尔 血管瘤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