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德昭 黑子清 +4 位作者 池信锦 蔡陈 信芝 曾秀霞 马武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与丙泊酚复合应用的舒芬太尼TCI为0.5 ng/ml(SF组);芬太尼为2.5 ng/ml(F组)。观察麻醉期血液动力学改变、泵注丙...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与丙泊酚复合应用的舒芬太尼TCI为0.5 ng/ml(SF组);芬太尼为2.5 ng/ml(F组)。观察麻醉期血液动力学改变、泵注丙泊酚的入睡时间、BIS降至60的时间、停药后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OAA/S评分及术后24 h并发症。结果(1)F组麻醉诱导时的SBP、DBP低于SF组(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时HR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F组在手术开始时的SBP、DBP、MAP高于SF组(P<0.05);F组拔管期的SBP、DBP均高于SF组(P<0.05);(2)SF组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停止丙泊酚后306、0 min SF组的OAA/S评分低于F组(P<0.05);(3)SF组术后24 h躁动发生率、主诉需要阿片类药物少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TCI入睡快,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全凭静脉麻醉 舒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药效学 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丙泊酚 药效学 血液动力学改变 OAA/S评分 入睡时间 手术患者 麻醉诱导
下载PDF
恩丹西酮预防剖宫产产妇寒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德昭 黄品婕 +3 位作者 陈信芝 周少丽 黑子清 马武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00-1401,共2页
目的 研究恩丹西酮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预防作用 ,并与曲马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 9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 3组 :恩丹西酮组 (E组 ) ,曲马多组 (T组 ) ,对照组 (C组 ) ,每组 30例。麻醉前开放静脉通... 目的 研究恩丹西酮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预防作用 ,并与曲马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 9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 3组 :恩丹西酮组 (E组 ) ,曲马多组 (T组 ) ,对照组 (C组 ) ,每组 30例。麻醉前开放静脉通路 ,E组即给予恩丹西酮 8mg静脉注射 (用生理盐水稀释到 10ml) ,T组即给予曲马多 5 0mg静脉注射 (用生理盐水稀释到 10ml) ,C组即给予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观察记录产妇术中寒战发生的情况 ,并持续监测围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 ,测定麻醉阻滞平面 ,记录胎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 寒战发生率E组为 10 % ,T组为 6 7% ,C组为 33 3% ;E ,T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3组比较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组胎儿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E组 (3 3% )比C组 (2 0 % )和T组 (2 6 7% )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T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麻醉前预先静脉注射恩丹西酮 8mg与曲马多 5 0mg均有助于预防剖宫产产妇寒战 ,恩丹西酮还可明显降低术中恶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丹西酮 寒战 产妇 剖宫产 曲马多 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 观察记录 显著性 结论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德昭 黑子清 +4 位作者 陈信芝 罗晨芳 甘小亮 黎尚荣 罗刚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析肝移植围术期SvO2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vO2在无肝期前15min较术前增高(P<0.05),在无肝期30min较无肝期前15min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30min和术毕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均<0.05)。机体DO2、VO2在无肝期30min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在进入新肝期后均显著增高(P均<0.05);ERO2进入新肝期后显著增加(P<0.05)。SvO2在各时间点均与VO2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而与DO2、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均>0.05);SvO2术前与CO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时间点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持续监测SvO2对于改善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原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氧供 氧耗 心排血量 血流动力学 血氧代谢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德昭 黑子清 +3 位作者 罗刚健 黎尚荣 马武华 罗晨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 in、术毕、术后24h各采中心静脉血3m 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7.90)m 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m 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m in比较:术后24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肌/酶学 血液动力学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德昭 周少丽 +3 位作者 陈信芝 黄品婕 黑子清 马武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围麻醉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我院1990~2004年合并重症肝炎产妇行剖宫产术12例,ASAⅢ~Ⅳ级,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G组,6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6例)。收集资料包括两组产妇术前一般情况;...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围麻醉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我院1990~2004年合并重症肝炎产妇行剖宫产术12例,ASAⅢ~Ⅳ级,按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G组,6例),硬膜外麻醉组(E组,6例)。收集资料包括两组产妇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两组凝血物质使用及凝血功能的比较。术后母婴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术前的凝血功能比较,G组Plt值明显小于E组(P<0.05),PT、APTT则大于E组(P<0.05)。两组凝血物质使用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选择麻醉方式。麻醉处理的要点在于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改善凝血功能及尽量应用对肝功能损害少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重症肝炎 剖宫产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肝移植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德昭 黄品婕 +1 位作者 葛缅 黑子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移植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2年原位肝移植手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50例,年龄43-62岁,ASAⅡ~Ⅳ级,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罗格列酮组(R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25例。R组患者在麻醉诱...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移植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2年原位肝移植手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50例,年龄43-62岁,ASAⅡ~Ⅳ级,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罗格列酮组(R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每组25例。R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和术毕后分别将罗格列酮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1后经胃管注入;N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记录两组的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肺动态顺应性(Cdyn)、P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等呼吸力学和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出气冷凝液中TNF-a、IL-8、IL-10的含量和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R组术毕和术后24h的P(A-a)O2、PIP、Pmean、RI明显降低,Cdyn和OI明显升高(P〈0.05);呼出气冷凝液中TNF-a、IL-8均明显降低(P〈0.05),IL-10明显增高(P〈0.05)。R组术后7d内急性肺损伤(ALI)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患者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原位肝移植 肺保护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对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德昭 李晓芸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对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A组)与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患者在麻醉前和新肝开放1 h后分别静脉泵注盐酸氨溴索150 mg(1 h内泵完),C组在麻醉后...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对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组(A组)与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患者在麻醉前和新肝开放1 h后分别静脉泵注盐酸氨溴索150 mg(1 h内泵完),C组在麻醉后和新肝开放1 h后分别静脉泵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OI,RI)、呼吸力学指标(PIP,Pmean,Cdyn)、呼出气冷凝液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水平和术后7 d不良反应、肺部感染、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A组术毕和术后24 h的PIP,Pmean,RI明显降低,Cdyn,OI明显升高(P<0.05);呼出气冷凝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组术后7 d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7 d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静脉输注盐酸氨溴索有助于改善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原位肝移植 肺保护
下载PDF
外源性心肌球样细胞外囊泡Y RNA片段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德昭 罗小志 黄锋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肌球样细胞外囊泡Y RNA片段(EV-YF1)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MIRI组和EV-YF1组,每组6只。MIRI组与EV-YF1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10 min后夹闭主动脉,EV... 目的探讨心肌球样细胞外囊泡Y RNA片段(EV-YF1)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MIRI组和EV-YF1组,每组6只。MIRI组与EV-YF1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10 min后夹闭主动脉,EV-YF1组左心室心腔内注射EV-YF15μg,MIRI组左心室注射等体积不加入EV-YF1的DharmaFECT4。24 h后伊文思蓝/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IL-1β、IL-6、TNF-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I组可见明显梗死区域,心肌组织损伤明显,外周血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上调,心肌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升高,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TUNEL核染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与MIRI组相比,EV-YF1组小鼠MIRI后梗死面积比值缩小,心肌损伤减轻,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降低,心肌组织中IL-1β、IL-6、TNF-αmRNA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而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TUNEL核染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EV-YF1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心肌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EV-YF1
下载PDF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和肺动脉的病变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池信锦 黑子清 +4 位作者 庞红宇 金亦 葛缅 黄品婕 刘德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脉高压模型犬肺组织与肺动脉的病理学特点,从病理学角度初步探讨终末期肝硬化肝移植围术期急性肺高压和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正常家犬18只,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仅用于取肺组织和肺动脉标本)、对照组和门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在术毕后取右下肺动脉和肺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肺组织在经历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但以模型组改变更为显著。门脉高压症犬肺小动脉密度、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的肺血管发生了以中膜增厚、动脉管壁肥厚为主要特征的血管重构现象。【结论】模型组犬易发生急性肺高压及肺损伤的特殊的病理学改变与存在门脉高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急性肺损伤/病理学 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
下载PDF
酒石酸布托啡诺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晨芳 蔡瑁 +1 位作者 黑子清 刘德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2,90,共3页
目的:评价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疗效。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发生寒战的产妇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组(B组),哌替啶组(D组),对照组(生理氯化钠溶液组,C组)。所用药... 目的:评价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疗效。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发生寒战的产妇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组(B组),哌替啶组(D组),对照组(生理氯化钠溶液组,C组)。所用药物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 mL。发生寒战的产妇均在胎儿出生后给予治疗药物。观察给药后产妇寒战反应的变化、镇静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治疗寒战有效率B组(93%)、D组(97%)与对照组(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和D组镇静效果满意,均无恶心、呕吐发生;心动过速发生例数D组大于B组(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治疗剖宫产产妇麻醉后寒战效果确切,镇静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战 剖宫产术 酒石酸布托啡诺 哌替啶 麻醉
下载PDF
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脑电双频指数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少丽 刘德昭 +3 位作者 庞红宇 陈信芝 马武华 陈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常用静脉复合全麻围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血管反应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非心脑外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o)、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_b)、气管插管时(T_i)、气管插管后1 min(T_1)、2min(T_2)... 目的 探讨常用静脉复合全麻围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血管反应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45例ASAⅠ~Ⅱ级非心脑外科全麻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o)、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_b)、气管插管时(T_i)、气管插管后1 min(T_1)、2min(T_2)、3 min(T_3)、4min(T_4)及5 min(T_5),记录BIS、BP、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1)T_b BIS为57.6±9.8,诱导前基础T_o(86.0±9.4),T_i各项指标均较T_b增高,至T_5恢复;(2)围诱导期BP、HR和RPP的变化趋势与BIS一致;(3)术后随访未发现对插管操作有不良记忆的病例。结论 常用的静脉复合全麻,诱导方法和用药量尚不能消除气管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BIS对判断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变化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脑电双频指数 血液动力学 BIS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中肠道羟自由基、丙二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葛缅 池信锦 +2 位作者 刘德昭 蔡珺 黑子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3-726,共4页
目的: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自体模拟肝移植后不同时期肠道黏膜病理学变化及肠组织的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模型组(M组),模型组根据肝脏再灌注... 目的: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自体模拟肝移植后不同时期肠道黏膜病理学变化及肠组织的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模型组(M组),模型组根据肝脏再灌注时间,再分为再灌注2 h模型组(M1组)、再灌注4 h模型组(M2组)、再灌注8 h模型组(M3组)、再灌注16 h模型组(M4组)和再灌注24 h模型组(M5组)5个亚组。对照组在麻醉后只进行开腹和血管的分离,不进行肝脏的阻断和灌注;模型组则进行自体肝移植手术。分别在肝脏再灌注后2、4、8、16、24 h取肠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及.OH、MDA和T-AOC的变化。结果:(1)与S组相比,M组大鼠肠黏膜在肝脏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可见上皮下间隙的扩大,甚至出现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分离,再灌注8 h时最为显著,再灌注24 h开始修复;(2)与S组相比,M2、M3和M4组.OH水平明显升高(P<0.05),M1、M2、M3组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M1、M2、M3和M4组T-AOC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体原位肝移植可使大鼠肠黏膜.OH和MDA含量增加,T-AOC下降,肠道出现可逆性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羟自由基 丙二醛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术前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患者肝移植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生存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晓芸 罗刚健 +3 位作者 黎尚荣 关健强 刘德昭 黑子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的肝移植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生存状况。【方法】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在我院移植中心接受下腔静脉全阻断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3 d(术后早期)将根据AKI网络工作组有关急... 【目的】分析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的肝移植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及生存状况。【方法】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患者在我院移植中心接受下腔静脉全阻断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后3 d(术后早期)将根据AKI网络工作组有关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评估AKI发生和分期,并根据急性肾损伤情况将病人分为两组:急性肾损伤组(A组),非急性肾损伤组(C组),术后追踪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30 d、术后1、2和3年生存率。【结果】82例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肝病患者,除去2例再次移植者,共80例,出现急性肾损伤38例(A组),发生率为47.5%;未发生急性肾损伤42例(C组)。A组MELD大于18分和循环不稳定发生率高于C组(P<0.05);A组术后呼吸机时间和ICU停留时间高于C组(P<0.05);A组术后30 d、术后1年生存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低于C组(86.8%vs 100%,78.9%vs 95.2%s及71.1%vs 90.5%;P<0.05),术后3年生存率数值虽低但无统计差异(63.2%vs 81%,P>0.05)。【结论】术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的患者肝移植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仍然较高,并影响术后短期和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肝移植 生存率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或氯胺酮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晨芳 刘德昭 +1 位作者 高婉菱 黄品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1,1644,共3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咪唑安定)或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老年人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后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行气管插管全麻老年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氯胺酮(K组)。麻醉诱导开始时,两组分别静注咪唑安定0.05 mg...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咪唑安定)或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老年人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后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行气管插管全麻老年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氯胺酮(K组)。麻醉诱导开始时,两组分别静注咪唑安定0.05 mg/kg或氯胺酮0.5 mg/kg,再依次给予同样剂量的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辅助通气3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术后随访病人有无躁动、噩梦等精神方面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过程血压、心率组间总的变化比较没有差异(P>0.05),氯胺酮组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程度小于咪唑安定组(P<0.05)。M组、K组诱导期出现平均动脉压<60 mmHg分别有4例、1例,均可用麻黄素治疗,组间无差异(P<0.05)。苏醒期两组各有2例,3例患者出现轻度躁动,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第1、2天两组患者均无噩梦、幻觉等精神方面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较复合咪唑安定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苏醒后无更多躁动、噩梦、幻觉等精神方面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咪达唑仑 丙泊酚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老年人七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葛缅 黑子清 +2 位作者 池信锦 甘小亮 刘德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738-1740,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3岁,分为七氟醚组(Sev组)和丙泊酚组(Pro组),每组15例,分别予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3岁,分为七氟醚组(Sev组)和丙泊酚组(Pro组),每组15例,分别予4/七氟醚吸入及予3μg/mL丙泊酚靶控输注行麻醉诱导。监测诱导、插管过程及插管后的血液动力学及BIS变化。结果:Pro组病人意识消失快,但在入睡时、插管前、插管后2min及插管后3min血压下降较Sev组明显。Sev组病人意识消失时的BIS值较Pro组高。结论:对老年病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与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均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反应及切皮刺激,且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更短。而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率,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老年人 七氟醚 二异丙酚 麻醉诱导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晨芳 庞红宇 +2 位作者 黑子清 刘德昭 黄品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008-3010,共3页
目的通过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比,探讨丙泊酚TCI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TCI组(P组,n=15)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n=15)... 目的通过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比,探讨丙泊酚TCI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全麻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小儿,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TCI组(P组,n=15)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n=15)。P组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4μg/mL;S组吸入2.5%七氟醚。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以及手术开始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术毕停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的意识状态以及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P组麻醉诱导时的最低平均动脉压(MBP)低于S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较少;S组在手术开始后最高MBP高于P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毕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都较低,但P组患儿拔管后10min的OAAS评分高于S组。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丙泊酚 七氟醚 扁桃体摘除术 儿童
下载PDF
NO吸入对肝移植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iNOS、IL-1β及IL-6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晨芳 刘德昭 +1 位作者 张瑷兰 池信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肝移植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诱导型NO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与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M组)和NO...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肝移植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诱导型NO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与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M组)和NO吸入组(T组),每组8只。对照组开腹游离肝叶后即关腹,后两组行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对照组及自体原位肝移植组术后于室内吸空气,NO吸入组术后即放入特制的密封盒内(NO体积分数为20×10-6)。手术结束后8 h行肺脏病理检查,测定肺组织干湿质量比(W/D),并检测iNOS、IL-1β、IL-6水平。【结果】①C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M组肺组织炎症损伤明显,T组肺组织炎症损伤较M组明显减轻。②M组肺组织W/D明显高于对照组,T组则低于M组,但仍高于对照组。③M组iNOS活性及蛋白表达、IL-1β、IL-6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T组则较M组降低,但仍高于C组。【结论】肝移植术后NO吸入可抑制肺组织iNOS活性及蛋白表达,降低IL-1β、IL-6水平,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干湿质量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肺损伤 一氧化氮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瑞芬太尼致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叶柏波 刘德昭 +1 位作者 沈宁 甘小亮 《现代医院》 2011年第10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患者,ASA分级I~II级,年龄20~4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加巴喷丁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在术前2 h口服加巴喷丁1 200 mg,C组术前2 h口服安慰...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患者,ASA分级I~II级,年龄20~40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加巴喷丁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在术前2 h口服加巴喷丁1 200 mg,C组术前2 h口服安慰剂。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均靶控静脉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并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别记录两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恢复室观察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术中的平均BIS值;Ramsay镇静评分;患者意识恢复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两组术后均进行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PCIA),镇痛泵背景剂量均设置为空白,分别记录术后PCA泵中芬太尼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静脉麻醉药物用量(丙泊酚、瑞芬太尼)、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G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比C组明显降低(p<0.05),意识恢复时VAS评分比C组明显降低(p<0.05);③G组患者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的PCA泵芬太尼用量比C组显著减少(p<0.05);④两组术后24 h的头痛、恶心、呕吐、寒战、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G组躁动发生率比C组显著降低(p<0.05),但头晕发生率比C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术前应用加巴喷丁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瑞芬太尼 术后痛觉过敏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评估小容量复苏时感染性休克大鼠心功能及腹主动脉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晨芳 刘德昭 +2 位作者 陈景晖 庞红宇 黑子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923,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早期小容量复苏对大鼠感染性休克引起的心功能和腹主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根据复苏所用液体种类随机分为5组(每组n=6),正常组(N组)、内毒素休克组(LPS,E组)、7.5%高渗氯化钠组(LPS+HSS,...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早期小容量复苏对大鼠感染性休克引起的心功能和腹主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30只根据复苏所用液体种类随机分为5组(每组n=6),正常组(N组)、内毒素休克组(LPS,E组)、7.5%高渗氯化钠组(LPS+HSS,HSS组)、羟乙基沪粉液130/0.4(万汶)组(LPS+HES,HE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霍姆)组(LPS+HSH,HSH组)。各组在静注LPS(1mg/kg)30min后予小容量复苏(4mL/kg)干预。分别在LPS给药前、给药后30min及复苏后10、30、60min等5个时间点进行心脏、腹主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记录血压、心率等变化。复苏60min处死大鼠,取心脏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①感染性休克大鼠心率明显增快(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缩小(P〈0.01),血压降低(P〈0.01),左室射』n1分数(LVEF)先是增强后明显减弱(P〈0.01),主动脉E/A值无明显改变;经三种液体分别复苏后,心率明显下降(P〈0.01),血压明显回升(P〈0.01),LVDd增大(P〈0.01),LVEF逐渐恢复,其中HSH组改善循环效果最明显。②感染性休克大鼠腹主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max)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明显下降,阻力系数(RI)明显增大(P〈0.05);复苏后Vmax及Vmin明显增大,RI下降(P〈0.05)。③5组的心脏石蜡切片HE染色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不同液体早期小容量复苏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功能明显下降,腹主动脉血流减慢,阻力增大,小容量复苏能增加血容量,改善心功能;腹主动脉血流加快,阻力减小。HSH的复苏效果最好,其次是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容量复苏 心脏 腹主动脉 超声多普勒
下载PDF
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辉 刘德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60岁,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普瑞巴林组(P组)和安慰剂对照组(C组)。P组在术前2h口服普...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5~60岁,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普瑞巴林组(P组)和安慰剂对照组(C组)。P组在术前2h口服普瑞巴林150mg,C组术前2h口服安慰剂作为对照。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室观察时间、术中平均BIS值;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患者意识恢复时的数字疼痛评分(NRS);麻醉药物用量;术后PCA芬太尼用量;并发症。结果:(1)两组术中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P组的Ramsay镇静评分(1.71±0.51)比C组(2.53±0.47)明显降低(P<0.05),意识恢复时NRS评分(2.86±0.88)比C组(6.23±1.03)明显降低(P<0.05);(3)P组患者术后1h(114.28±43.59)、2h(158.65±58.72)、4h(213.81±62.45)、8h(341.08±94.47)的PCA泵芬太尼用量比C组1h(185.93±49.77)、2h(225.64±60.85)、4h(285.49±59.14)、8h(395.44±87.99)显著减少(P<0.05);(4)P组术后24h的头晕发生率(25%)比C组(10%)明显增高(P<0.05),躁动发生率(7.5%)则比C组(37.5%)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瑞芬太尼 术后痛觉过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