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佳钦 刘德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为提高水泵碰磨故障的诊断效率,以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轴流泵发生碰磨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其受到离心力、水体对叶轮的反作用力、碰撞摩擦力和各种激励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异常振动的振... 为提高水泵碰磨故障的诊断效率,以轴流泵在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情况下运行的碰磨振动特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轴流泵发生碰磨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其受到离心力、水体对叶轮的反作用力、碰撞摩擦力和各种激励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异常振动的振动特性,并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加以验证。得出了叶轮和泵壳间隙不足时,轴流泵的碰磨振动特性主要表现在频谱图中各整数倍频较为突出,奇数倍频和叶频的整数倍频相对其他频率更为突出,存在杂频和高频成分,当碰磨较为严重时,可以看到1/2倍频等分频成分等结论。研究成果在水泵振动特性研究和泵站故障诊断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碰磨 振动特性 频谱分析
下载PDF
邻近既有建筑大体积石方控制爆破技术
2
作者 刘德祥 《价值工程》 2024年第7期65-67,共3页
柳梧铁路DK29+820~+990段路堑石方开挖工程面临工期紧张的问题,同时,爆破开挖需毗邻众多既有房屋和其他构筑物,周边人口密集,安全防护难度大。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了精确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最大齐爆装药量,以降低爆破振动对周边... 柳梧铁路DK29+820~+990段路堑石方开挖工程面临工期紧张的问题,同时,爆破开挖需毗邻众多既有房屋和其他构筑物,周边人口密集,安全防护难度大。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了精确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最大齐爆装药量,以降低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采取了多项综合防护措施,如设置隔离墙、钢管排架防滚石和布鲁克网覆盖防飞石等,以降低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确保了爆破施工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差控制爆破 钢管排架防护 布鲁克网覆盖 隔离墙
下载PDF
刘德祥 藏石欣赏
3
作者 刘德祥 《宝藏》 2018年第6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黄蜡石 刘德祥 寻乌县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75
4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陆登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201,共7页
选取西北地区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0℃、≥10℃积温和<0℃负积温等指标,分析近43年气候变化特征。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积温,1987~2003年比1961~198... 选取西北地区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0℃、≥10℃积温和<0℃负积温等指标,分析近43年气候变化特征。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积温,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多),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最低气温的贡献;<0℃负积温明显减少;降水量西部增多、东部减少,分界线与黄河走向基本一致。西北地区西部呈暖湿变化趋势,东部呈暖干变化趋势,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负积温 月平均气温 气候变化 降水量 中国西北地区 冬作 越冬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异常研究 被引量:88
5
作者 刘德祥 白虎志 董安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5-803,共9页
选取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5个地面测站1961—2001年冰雹资料,分析了降雹的空间分布和年、日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冰雹与地形、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其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主要表现为干旱区、高原区等... 选取西北地区均匀分布的85个地面测站1961—2001年冰雹资料,分析了降雹的空间分布和年、日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冰雹与地形、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其自然正交函数分解(EOF),主要表现为干旱区、高原区等空间差异(LV)。旋转自然正交函数分解(REOF)表明,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了8个主要降雹异常类型区。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近41年来西北地区冰雹日数时间演变特征:北疆、南疆和秦岭南部年冰雹日数总体呈多雹—少雹—多雹趋势;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东北侧总体呈少雹—多雹—少雹趋势;天山、青藏高原东南部、河套南部总体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气候特征 降雹 异常 青藏高原 REOF 时间演变特征 南疆 北疆 南部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26
6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历年≥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历年≥0℃、≥10℃积温和<0℃负积温,深入研究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西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气候变暖 影响 农业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季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刘德祥 赵红岩 +1 位作者 董安祥 杨苏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6-812,共7页
采用≥0℃、≥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冬小麦、春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陇中旱作区<0℃负积温与冬小麦种植面积为显著正相关、与春小麦种植面积为显著负相关;≥0℃积温与河西灌溉区春小麦和陇东南旱作区冬小麦种... 采用≥0℃、≥10℃积温和<0℃负积温与冬小麦、春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陇中旱作区<0℃负积温与冬小麦种植面积为显著正相关、与春小麦种植面积为显著负相关;≥0℃积温与河西灌溉区春小麦和陇东南旱作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为较显著负相关;≥10℃积温与河西和河东玉米种植面积为显著正相关.气候变暖使陇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少;陇东南冬小麦和河西春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甘肃省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夏秋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气候变暖 作物种植结构 影响
下载PDF
102种中药水溶性提取物的抗诱变性筛选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德祥 殷学军 +2 位作者 王河川 周郁 张宇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41-46,共6页
102种中药中有17种中药对黄曲霉菌素B_1诱发的回变菌落数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小鼠体内试验表明,甘草、柴胡、半枝莲和蛇床子对环磷酰胺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多染红细胞微核有明显的抑制诱裂性效应。
关键词 中药 水溶性提取物 抗诱变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2 位作者 薛万孝 张平兰 费晓玲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8,共10页
应用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活动积温和<0℃负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甘肃省气候变暖主要来... 应用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活动积温和<0℃负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甘肃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甘肃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活动积温 气候变暖 对农业的影响
下载PDF
甘肃省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德祥 孙兰东 宁惠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6,共6页
对全省80个站1961—2006年资料统计6—7月干热风次数,采用小波分析其演变周期,用相关方法研究干热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甘肃干热风可划分为最重区、较重区、最轻区和无干热风区;近46 a来全省和河西的干热风次数随时间的变化呈... 对全省80个站1961—2006年资料统计6—7月干热风次数,采用小波分析其演变周期,用相关方法研究干热风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甘肃干热风可划分为最重区、较重区、最轻区和无干热风区;近46 a来全省和河西的干热风次数随时间的变化呈增加趋势,小波分析显示出存在准6 a周期演变;干热风气象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在气候暖干时期干热风强度强,次数多,危害重,而在气候凉湿期强度弱,次数少,危害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风 分布特征 变化 气候变暖影响 甘肃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1 位作者 梁东升 宁惠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1-836,共6页
采用年平均气温与冬小麦、春小麦、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的相关分析得出:年平均气温与新疆冬小麦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西北干旱区大部地方春小麦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西北干旱区大部地方玉米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新疆和甘肃河西... 采用年平均气温与冬小麦、春小麦、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的相关分析得出:年平均气温与新疆冬小麦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西北干旱区大部地方春小麦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西北干旱区大部地方玉米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新疆和甘肃河西棉花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使喜凉的春小麦和冬小麦种植面积呈迅速减少趋势,喜温的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呈迅速扩大,夏秋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气候变暖 农作物种植结构 影响
下载PDF
甘肃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德祥 白虎志 +1 位作者 梁东升 宁惠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7,共6页
采用甘肃省6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4年3~10月日降水量,统计了历年3~10月的降水量,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日数和连阴雨次数;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干旱气象灾害对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雨量即小雨、中雨、大雨、暴... 采用甘肃省6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4年3~10月日降水量,统计了历年3~10月的降水量,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日数和连阴雨次数;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干旱气象灾害对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雨量即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日数和连阴雨次数都呈减少趋势;干旱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连阴雨次数、中雨日数与干旱面积和粮食减产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小雨和大雨次之;连阴雨次数和中雨日数减少,是造成干旱面积扩大、粮食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强度 干旱灾害 粮食产量 甘肃省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降水资源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邓振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9-185,共7页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降水量,深入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越冬作物生育期降水量、春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秋作物生育期降水量,1987~2003年与1961... 选取西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降水量,深入研究了西北地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越冬作物生育期降水量、春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和秋作物生育期降水量,1987~2003年与1961~1986年相比,西部增多,东部减少,分界线与黄河走向基本一致。西部呈增多变化趋势,洪水事件频数增多,可利用水资源略有增加,对农业的正面影响增大。东部呈减少变化趋势,干旱频繁发生,尤其是极端干旱事件频数增多,可利用降水资源更加紧缺,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增大。西北地区冬季降水普遍增多,对土壤保墒、作物安全越冬和春播有利;但是,牧区雪灾增多,影响牲畜安全过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资源变化 农业生产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德祥 汲平 +2 位作者 潘芳 王贞 江虹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调查。结果:TMD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调查。结果:TMD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MMPI测试结果显示,在MMPI十项临床量表中,患者组在其中的疑病(HS)、抑郁(D)、癔病(HY)、精神病态(PD)、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社会内-外向(SI)七项中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组有26例临床量表中的一项或多项得分高于常模分数,说明TMD患者的人格有偏离现象。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以及人格特征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心理学 焦虑 抑郁症 人格 TMD
下载PDF
102种中药水溶性提取物抗诱变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德祥 殷学军 +2 位作者 王河川 周郁 张宇红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17-117,共1页
为评价中药的抗诱变性,我们随机选取常用中药102种,以其水溶性提取物,通过Ames试验、活体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它们进行了抗诱变筛选。结果表明赤芍、甘草、花椒、半枝莲、大黄、玄参、艾叶、没药、柴... 为评价中药的抗诱变性,我们随机选取常用中药102种,以其水溶性提取物,通过Ames试验、活体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对它们进行了抗诱变筛选。结果表明赤芍、甘草、花椒、半枝莲、大黄、玄参、艾叶、没药、柴胡、丹参、胡椒、青蒿、钩藤、远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提取物 小鼠骨髓细胞 抗诱变性 AMES 红细胞微核 染色体畸变 抑制效应 曲霉菌素
下载PDF
颞颌关节病患者的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德祥 潘芳 +1 位作者 王贞 江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75-777,共3页
目的 :探讨颞颌关节病患者的应激反应特点和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颞颌关节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 3 0例进行调查 ,以肌电生物反馈仪测定在急性应激条件下两组被试的肌电水平。结果 :患者组所经历的正... 目的 :探讨颞颌关节病患者的应激反应特点和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颞颌关节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 3 0例进行调查 ,以肌电生物反馈仪测定在急性应激条件下两组被试的肌电水平。结果 :患者组所经历的正性生活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 (t =3 3 ) ,所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多于对照组 (t=3 9) ,差异有显著性 (t =3 3 ,P均 <0 0 1) ;患者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 (t=3 7) ,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 (t =3 2 )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患者组肌电变化值和肌电变化率高于对照组 (t =2 0 7,2 0 8,均P <0 0 5 ) ,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 =7 42 ,P <0 0 1)。结论 :颞颌关节病患者经历了较多的不良生活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对照组 颞颌关节病 应对方式 生活事件 肌电变化 肌电生物反馈 得分 显著性 结论
下载PDF
中国西北区东部伏秋异常干湿年环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白虎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5-874,共10页
对西北区东部典型伏秋干、湿年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得出典型伏秋干年500hPa高度场上西北区上空为正距平区,风矢量场表现为反气旋加强区,垂直速度为下沉运动区,比湿为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区(5°S~5°N,170°E~120°W)... 对西北区东部典型伏秋干、湿年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得出典型伏秋干年500hPa高度场上西北区上空为正距平区,风矢量场表现为反气旋加强区,垂直速度为下沉运动区,比湿为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区(5°S~5°N,170°E~120°W)海温为正距平区,黑潮区和西风漂流区海温均为正距平,白令海为正距平;而典型伏秋湿年则相反。表明西北区东部伏秋干年和湿年北半球500hPa环流、比湿、风矢量、垂直速度场和赤道海温场具有近乎相反的异常特征。这是形成西北地区东部伏秋干湿年的重要物理原因。这些结果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 伏秋干湿年 成因动力诊断
下载PDF
泵站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德祥 杨扬 +1 位作者 邹大江 高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数据采集是进行泵站现场测试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的针对旋浆式流速仪的泵站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在泵站现场测试中对流速、水位、压力、压差等量的实时采集。系统由工控机、光隔离脉冲记数定时接口卡,模入... 数据采集是进行泵站现场测试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的针对旋浆式流速仪的泵站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在泵站现场测试中对流速、水位、压力、压差等量的实时采集。系统由工控机、光隔离脉冲记数定时接口卡,模入接口卡等组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同时实现30个数字量和8个模拟量的实时采集,并且可方便的存入数据文件,以备与之配套的流量计算软件调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减少了测量误差,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旋桨式流速仪 ISA总线
下载PDF
甘肃省2001年干旱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德祥 朱炳瑗 +1 位作者 董安祥 瞿汶 《干旱气象》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利用甘肃省 6 3个气象台站建站至 2 0 0 1年的月和旬降水资料 ,对 2 0 0 1年前春旱和春末至夏季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对干旱的成因也进行了诊断分析 ,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利用甘肃省 6 3个气象台站建站至 2 0 0 1年的月和旬降水资料 ,对 2 0 0 1年前春旱和春末至夏季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对干旱的成因也进行了诊断分析 ,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2 0 0 1年河东干旱与 1 971年基本相似 ,河西与 1 96 5年基本相似。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近 70a所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干旱特征 成因 影响
下载PDF
甘肃2002年伏秋连旱的气候异常及成因诊断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瞿汶 《干旱气象》 2003年第4期27-31,共5页
针对甘肃2002年伏秋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和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为近50a所少见。伏秋连旱的成因主要是欧亚500hPa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比较强,贝加尔湖脊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印度半岛南支槽浅,亚洲大陆海... 针对甘肃2002年伏秋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和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为近50a所少见。伏秋连旱的成因主要是欧亚500hPa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比较强,贝加尔湖脊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印度半岛南支槽浅,亚洲大陆海平面气压场偏高,厄尔尼诺事件和海表温度异常共同作用所致。这些结果对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和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秋连旱 气候异常 环流 厄尔尼诺 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