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稳式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攀攀 李彦 +3 位作者 刘啸 唐彦超 李梓赫 刘忠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自稳式人工椎体(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方法:遵循牛津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 目的:探讨自稳式人工椎体(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方法:遵循牛津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ng-term Follow-up)方法学原则,采用单臂探索型研究的方法,纳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单节段ACCF手术,术中植入3D打印自稳式AVB,术后规律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依据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测量数据评估融合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的平均年龄(57.2±10.2)岁,平均手术时间(76.1±23.1)min,中位出血量150(100,200)mL。术后无吞咽困难、血肿形成、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等并发症出现。至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13.2±2.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6.3±0.8,恢复率为85.9%。假体平均沉降距离为(1.2±1.1)mm,1例假体出现超出3 mm的严重沉降(9.1%)。颈椎前凸角度较术前显著改变(P=0.013)。至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均实现融合。结论:自稳式AVB在单节段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良好,融合率高,具有零切迹的优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体 自稳式 零切迹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MDT教学在进修医师脊柱肿瘤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强 周华 刘忠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教学在脊柱肿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进修的脊柱外科专业的32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在脊柱原发性肿瘤教学时采取MD...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教学在脊柱肿瘤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进修的脊柱外科专业的32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在脊柱原发性肿瘤教学时采取MDT教学,在脊柱转移瘤教学时采取传统查房方法教学。通过客观的考核、课堂体验调查,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考核结果表明,在判断肿瘤良恶性、制定手术方案以及术后是否需要放化疗或靶向治疗这3个问题上,两种教学方法下医师得分分别为(9.0±1.1)分、(9.2±0.7)分、(9.1±0.8)分以及(7.4±1.4)分、(7.2±1.1)分、(6.8±0.9)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表明,65.6%的医师认为MDT教学使其对脊柱肿瘤更感兴趣,71.9%的医师认为MDT教学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75.0%的医师认为MDT教学提高了其学习效率,87.5%的医师认为MDT教学增长了其脊柱肿瘤的相关知识。结论:采用MDT教学可以激发进修医师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脊柱肿瘤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诊疗 脊柱肿瘤 进修医师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的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3
作者 唐彦超 刘杉杉 +5 位作者 刘家诚 李浩正 周华 韦峰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科分期系统进行整块切除,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收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肿瘤学和手术学数据,依据并发症对康复过程的影响将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任何会显著改变患者的预期恢复过程的并发症,余为轻微并发症);依据既往手术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术组(n=67)和翻修组(n=23)。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累及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围术期并发症等上的区别,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整块切除手术,其中全椎切除77例,矢状切除12例,椎体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553.4min(210~1208min),术中失血1534.1mL(260~5500mL)。共65例(72.2%)患者发生129例次围术期并发症,其中21例(23.3%)患者发生29例严重并发症,2例(2.2%)患者死亡。翻修组比初术组的多节段受累更多(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38)。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联合入路(OR=14.778,P=0.001)、总失血量(OR=1.004,P=0.004)、分期手术(OR=5.250,P=0.008)、既往手术史(OR=2.946,P=0.043)、肿瘤累及节段数(OR=1.607,P=0.023)和腰椎肿瘤(OR=3.509,P=0.015)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联合入路(OR=6.375,P=0.036)是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胸腰椎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需要联合入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胸腰椎 整块切除 前柱重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播种机星齿球面盘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卢琦 刘立晶 +1 位作者 刘忠军 靳文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73,共10页
针对V型挤压式覆土装置在黏土条件下作业不可靠,种沟闭合不严实,易造成种子“架空”和“晾种”的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一种星齿球面盘式覆土装置,提高播种机覆土质量。分析了星齿球面盘式覆土装置的作业原理,通过对覆土作业过程中土壤颗粒... 针对V型挤压式覆土装置在黏土条件下作业不可靠,种沟闭合不严实,易造成种子“架空”和“晾种”的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一种星齿球面盘式覆土装置,提高播种机覆土质量。分析了星齿球面盘式覆土装置的作业原理,通过对覆土作业过程中土壤颗粒的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影响覆土作业质量的主要结构参数,并对星齿球面覆土盘主要结构参数和安装参数进行了设计。借助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建立了土壤与覆土装置的互作模型,以星齿球面覆土盘安装倾角、安装间距、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以覆土量与覆土量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单因素与Box-Behnken试验,确定了星齿球面覆土盘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为安装倾角25.03°、安装间距196.66 mm、入土深度77.65 mm。取安装倾角25°、安装间距197 mm、入土深度77 mm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覆土量平均值为241.46 g,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5.12%,覆土量变异系数为3.71%,覆土均匀,作业质量好,覆土作业后种子播深满足农艺要求,星齿球面盘式覆土装置能有效改善播种机的覆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覆土装置 星齿球面盘 EDEM仿真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建设
5
作者 姬帅 刘忠军 +2 位作者 刘艳明 刘文婷 雒设计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材料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框架、内部关系进行梳理+融合、重构+革新,构建“工程实践训练+非技术教学+学科竞赛+‘双创’(创新创业)教育”组成的“四点一线”式新工科工程创新实践模式,探索在“... 新工科背景下,改革传统的材料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框架、内部关系进行梳理+融合、重构+革新,构建“工程实践训练+非技术教学+学科竞赛+‘双创’(创新创业)教育”组成的“四点一线”式新工科工程创新实践模式,探索在“理论基础学习+技能实践学习+综合创新训练+多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创新实践+专业竞赛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七层次之间采取“并联—串联”“平行—递进”“协调—统一”关系的综合研究型创新实践工程训练体系,有助于全面培养材料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材料类专业 创新型人才 创新实践 工程实践训练 实践教学 “双创”教育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华 王仁吉 +4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吴奉梁 党礌 韦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后3D打印人工椎体和钛网下沉率的差异,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前方椎体能否减少术后内植物的下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全脊椎切除术的24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 目的:通过比较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后3D打印人工椎体和钛网下沉率的差异,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前方椎体能否减少术后内植物的下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全脊椎切除术的24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颈椎前方椎体(3D椎体组)有9例,采用钛网重建(钛网组)有1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椎体CT值、手术信息(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内植物下沉等随访资料,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椎体CT值、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有8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有5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8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2例缺失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资料,两组3个月内植物下沉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有8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有4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2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9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两组12个月内植物下沉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的重度内植物下沉率(椎体高度下沉>3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死亡1例,7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死亡1例,失访1例,1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1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两组24个月内植物下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的重度内植物下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脊索瘤的全脊椎切除术中,3D打印人工椎体可提供可靠的即刻和中远期的颈椎稳定性,与钛网重建相比,能够减少术后内植物下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脊索瘤 全脊椎切除术 3D打印人工椎体 钛网 内植物下沉
下载PDF
过滤用金属多孔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凯 刘忠军 +1 位作者 姬帅 高博阳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金属多孔材料作为功能与结构兼具的一类新型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吸声、吸能、流体分布、换热、催化、过滤分离等领域,其中在过滤分离领域应用最为广泛。金属多孔材料在石油石化、精细化工、煤化工等领域可以实现不同流体的液–固、气–... 金属多孔材料作为功能与结构兼具的一类新型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吸声、吸能、流体分布、换热、催化、过滤分离等领域,其中在过滤分离领域应用最为广泛。金属多孔材料在石油石化、精细化工、煤化工等领域可以实现不同流体的液–固、气–固过滤分离,不同领域对所用金属多孔材料的材质及力学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过滤用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工艺已相对成熟,但对其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的表征研究较少,金属过滤元件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将直接关系到该类材料的使用效果和寿命。本文总结了近几年过滤用金属多孔材料力学性能及耐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类材料在腐蚀与力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过滤用金属多孔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多孔材料 过滤 分离 力学性能 腐蚀行为
下载PDF
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不同时期钛网下沉与上下位椎体CT值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周华 唐彦超 +4 位作者 翟书珩 胡攀攀 刘晓光 刘忠军 韦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测量腰椎肿瘤的上下位椎体的术前CT值,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组,判断分析术前CT值与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的钛网下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全脊椎切除钛网重建术的29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 目的:测量腰椎肿瘤的上下位椎体的术前CT值,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组,判断分析术前CT值与术后不同随访时期的钛网下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全脊椎切除钛网重建术的29例腰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2.4±14.5岁(23~69岁);随访时间121.2个月(48~175个月).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通过腰椎CT测量钛网的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的椎体间高度,将椎体间高度较出院时下降超过1mm纳入下沉组,未超过1mm纳入无下沉组.收集两组人数、性别、年龄(依照中位年龄分组)、肿瘤发生部位和术后是否辅助放疗等资料;测量肿瘤节段的上、下位腰椎椎体的术前CT值,并参照骨质疏松的CT值标准分为低CT值和正常CT值.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下沉组和无下沉组的临床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分析判断术前上下位椎体CT值在钛网下沉预测中的价值.结果:术后3个月钛网下沉组3例,无下沉组26例;术后6个月钛网下沉组11例,无下沉组18例;术后12个月钛网下沉组18例,无下沉组11例;术后24个月钛网下沉组22例,无下沉组7例.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钛网下沉组和无下沉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术后辅助放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钛网下沉组和无下沉组的上位椎体、下位椎体的低CT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钛网下沉组和无下沉组的下位椎体的低CT值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3个月和24个月,两组的上、下位椎体的低CT值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在0.7~0.9之间,术前上、下位椎体低CT值对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钛网下沉的预测准确性为中等.结论:术前肿瘤累及椎体的上下位椎体的低CT值可能与腰椎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重建钛网早期下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肿瘤 骨巨细胞瘤 CT值 全脊椎切除术 内置物下沉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降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国龙 陈卓 +3 位作者 施集 姜亮 刘忠军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2-609,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钛网(titanium mesh cages,TMC)沉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组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实施ACCF...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钛网(titanium mesh cages,TMC)沉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组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实施ACCF手术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52.4±10.1岁(34~76岁),随访时间26.6±12.5个月(6~42个月)。根据术后3个月时融合节段高度下降是否超过2.0mm将患者分为沉降组和未沉降组。在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椎体间撑开距离、融合节段高度;在术前颈椎CT上测量手术节段近端及远端椎体的CT值,评估骨质疏松情况,记录术前、末次随访的JOA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将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及有临床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钛网沉降的风险,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的原则寻找临界点。结果:58例患者(70.7%)发生了钛网沉降。沉降组与未沉降组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沉降组与未沉降组C2/C7 Cobb角及手术节段Cobb角术后1d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两组手术节段Cobb角及未沉降组C2/C7 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同时间点C2/C7 Cobb角及手术节段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沉降组术后椎间撑开距离明显大于未沉降组(3.82±1.93mm vs 2.37±1.98mm,P=0.003)。术后3个月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未沉降组显著大于沉降组(P<0.05)。两组术前近、远端椎体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近端364.6±102.2HU vs 389.2±102.3HU,P=0.325;远端305.2±82.4HU vs 341.1±84.6HU,P=0.086)。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442);两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9%vs 12.5%,P=0.4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间撑开距离的比值比1.496[95%置信区间(1.107,2.022),P=0.009];椎体间撑开距离预测钛网沉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椎体间撑开距离临界值为1.8mm。结论:ACCF术中椎体间过度撑开是钛网沉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椎体间撑开距离超过1.8mm显著增加钛网沉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术 钛网沉降 危险因素 椎体间撑开距离
原文传递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椎间盘突出的短期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泽祥 杨易远 +7 位作者 陈卓 屈若木 韦峰 刘忠军 刘晓光 于淼 吴云霞 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3个月时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伴后纵韧带...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3个月时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伴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共纳入67例患者,男44例,女23例;年龄31~78岁(56.5±9.9岁)。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颈椎矢状面MRI T1加权像上测量各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术前椎间盘突出≥2.0mm定义为较大椎间盘突出;术后3个月时突出大小较术前变化≤0.5mm定义为无明显变化,>0.5mm定义缩小或增大,统计缩小、无明显变化和增大的椎间盘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较大椎间盘突出大小。结果:共测量335个椎间盘,术前314个椎间盘存在突出,C2/357个,C3/464个,C4/566个,C5/665个,C6/762个;中位突出大小为2.09(1.43,2.69)mm。其中163个突出≥2.0mm,C2/39个,C3/442个,C4/538个,C5/641个,C6/733个。术后3个月时313个椎间盘存在突出,中位突出大小为1.97(1.35,2.76)mm。314个术前存在突出的椎间盘中,83个(26.4%)椎间盘突出较术前缩小,175个(55.7%)无明显变化,56个(17.8%)增大。其中163个术前突出≥2.0mm的椎间盘术后3个月时54个(33.1%)椎间盘突出缩小,86个(52.8%)无明显变化,23个(14.1%)增大;C2/3、C3/4、C4/5、C5/6、C6/7较大椎间盘突出缩小、无明显变化和增大的患者分别为2、5、14、19、14例,5、28、20、19、14例和2、9、4、3、5例,其中C2/3、C3/4节段椎间盘突出大小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4/5、C5/6、C6/7节段椎间盘突出大小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缩小(P<0.05)。3例(4.5%)患者因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术后突出增大,症状缓解不明显而行二期颈前路手术。结论:多节段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3个月内较大椎间盘突出程度可发生变化,约1/3的椎间盘突出可发生缩小,多见于C4/5、C5/6、C6/7节段;椎间盘突出增大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互作离散元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琦 刘芳建 +2 位作者 刘立晶 刘忠军 刘云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57,共12页
针对研究播种机覆土装置作业过程中种沟土壤及种子微观运动规律时,缺乏准确可靠的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三者互作离散元模型的问题,以含水率为(15.7±0.25)%的黏土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软件对相关参数及模型进行标定。建立覆土装置... 针对研究播种机覆土装置作业过程中种沟土壤及种子微观运动规律时,缺乏准确可靠的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三者互作离散元模型的问题,以含水率为(15.7±0.25)%的黏土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软件对相关参数及模型进行标定。建立覆土装置与种沟土壤互作模型,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以覆土作业牵引阻力为响应值,筛选出对牵引阻力影响敏感的参数为土壤-土壤滚动摩擦因数、土壤-65Mn静摩擦因数、临界法向应力、临界切向应力,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各敏感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得出土壤-土壤滚动摩擦因数、土壤-65Mn静摩擦因数、临界法向应力、临界切向应力分别为0.15、0.31、18.45 kPa、18.58 kPa。以大豆种子为例,建立了种沟土壤与种子互作离散元模型,以种沟土壤与大豆种子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为试验因素,以仿真堆积角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得出各试验因素取值分别为0.57、0.33、0.08。建立了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三者互作离散元模型,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牵引阻力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22%,堆积角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61%,覆土厚度和种子粒距变异系数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4.89%、5.90%,均较小,所建立的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三者互作离散元模型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沟土壤 覆土装置 离散元法 互作模型 参数标定
下载PDF
林果机械振动采摘理论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靳文停 赵金辉 +3 位作者 庄腾飞 刘忠军 杨学军 刘立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4-160,共17页
中国是林果起源地之一,采摘是林果产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机械化采摘是实现代替人工作业进行林果快速收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代化农业发展驱动下的必然走向。机械振动采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林果采摘机械的工作性能主要由振动... 中国是林果起源地之一,采摘是林果产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机械化采摘是实现代替人工作业进行林果快速收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代化农业发展驱动下的必然走向。机械振动采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林果采摘机械的工作性能主要由振动效果决定。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类林果机械振动采摘装备的研究分析,归纳出影响振动采摘的因素、果树三维重构与等效模型、果实振动脱落特性以及振动能量传递与耗散等4大关键机械振动采摘理论,并阐明了各理论目前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林果机械化采摘装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林果机械式采摘机的适用范围、工作原理及分类,总结了典型振动式及接触式采摘机的机型和技术参数,指出了各机型应用作业产生的实际问题。结合林果产业应用场景和发展要求,分析了中国林果机械化采摘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缓慢是制约林果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提出了未来林果机械化采摘的技术重点是高效、精准、低损收获,最终为实现林果自动化、智能化采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 机械化采摘 采摘机 振动理论
下载PDF
玉米高速精量播种机正压气流辅助吹送导种装置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瑞 刘云强 +1 位作者 刘忠军 刘立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6-166,共11页
玉米播种机高速、精量作业时,投种点高,种子因剧烈碰撞,而导致粒距均匀性差,为此基于文丘里原理,设计一种利用正压气流辅助输种的导种装置,确定了导种装置的主要结构和关键参数。分析了气流辅助输种,实现“零速投种”的机理。采用DEM-CF... 玉米播种机高速、精量作业时,投种点高,种子因剧烈碰撞,而导致粒距均匀性差,为此基于文丘里原理,设计一种利用正压气流辅助输种的导种装置,确定了导种装置的主要结构和关键参数。分析了气流辅助输种,实现“零速投种”的机理。采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模拟导种装置的工作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气流场、种子的出射速度,确定进气室收缩角为70°、进气室收缩段长度为8.2 mm。利用排种器性能测试平台进行速度匹配试验、弹跳试验、作业性能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为8~16 km/h、粒距为20~25 cm时,合格指数不小于85.7%;粒距变异系数不大于15.8%。与重力式导种管相比,作业速度越高,正压气流辅助导种装置的优良作业性能越突出,作业速度为16 km/h时,粒距合格指数增加13.6个百分点,粒距变异系数减少7.4个百分点,满足高速条件下精量输种的要求,有利于提升高速精量播种机整体作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播种机 高速精量 导种装置 气流辅助 DEM-CFD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谷城县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14
作者 徐娟 刘忠军 +1 位作者 刘继明 郭壮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5期105-107,共3页
从高粱生长特性及其用途入手,介绍谷城县高粱产业的生态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及品种优势,分析该地区高粱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高粱产业的发展对策,对后续谷城县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谷城县 高粱 发展对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的手术效果及生存期相关因素研究
15
作者 张有余 韦峰 +6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吴奉梁 党礌 周华 李彦 胡攀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0-307,共8页
目的:探索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患者4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1±7.6岁,平均病程为4.3±4.4个月(1~24... 目的:探索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患者4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0.1±7.6岁,平均病程为4.3±4.4个月(1~24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E级25例,D级17例,C级1例,B级2例。术前伴有内脏转移10例,伴有其他骨转移1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肿瘤切除组和姑息减压组,肿瘤切除组包括肿瘤减灭术和全脊椎切除术。统计手术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终点组(已去世)和随访组(仍存活),记录随访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评估及随访前半年内的影像学复查结果。通过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期并获得生存曲线。将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以上,末次随访时仍有30例患者存活(随访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6.7±31.6个月,手术后的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84.4%,术后2年生存率为78.6%,术后3年生存率为70.2%。随访组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的NR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0±2.4分(1~10分)和2.9±2.7分(0~8分),19例患者与术前相比疼痛明显缓解(NRS评分降低3分以上)。术前和随访时的KPS评分平均值分别为71.3±14.3分(30~90分)和70.0±12.2分(40~90分)。29例患者随访时的Frankel分级为D级以上,其中6例获得改善,14例保持不变。单因素分析中颈椎转移(P=0.040)、内脏转移(P=0.018)、术后放疗(P=0.027)和术后靶向治疗(P=0.018)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切除组的患者预后优于姑息减压组,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后局部放疗和全身靶向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肾透明细胞癌脊柱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疼痛,保护神经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脊柱转移瘤 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3 位作者 马庆军 刘晓光 于泽生 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术出血平均80ml,18例获10~4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满意,除1例出现术后植骨块移位外,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经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手术技术,适合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部分颈椎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颈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微创
原文传递
胸腰椎三种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4 位作者 陈仲强 蔡钦林 刘晓光 马庆军 王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力学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 ,并对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带锁钢板(Anteriorthoraco lumbarlockingplate,ATLP)及AO圆棒内固定系统 (VentroFix)三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总结 36例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 目的 :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力学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 ,并对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带锁钢板(Anteriorthoraco lumbarlockingplate,ATLP)及AO圆棒内固定系统 (VentroFix)三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总结 36例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 (包括Kaneda 16例 ,ATLP 14例及VentroFix 6例 )治疗骨折、肿瘤及椎间盘病变的治疗经验。结果 :36例中 31例获 3~ 79个月完整随访 ,治疗效果满意 ,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合并症。结论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在某些脊柱骨折、肿瘤或椎间盘病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三种内固定技术的比较结果显示 ,ATLP及VentroFix具有组装简便、省时及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内固定 胸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肿瘤
原文传递
用链烷烃作为内源指示剂测定绵羊的消化率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忠军 苏凤艳 +2 位作者 卫功庆 鞠贵春 N.P.McMeniman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8-99,共2页
6只阉公绵羊喂给再生长 3周的黑麦草 45 0 g ,用全收粪法测得的干物质消化率为 80 5 % ,用 31碳(C31)和 33碳 (C33)的链烷烃作为内源指示剂估测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 81 5 %和 79 6 %。用C31估测的消化率高于C33(P =0 0 31) ,但用该... 6只阉公绵羊喂给再生长 3周的黑麦草 45 0 g ,用全收粪法测得的干物质消化率为 80 5 % ,用 31碳(C31)和 33碳 (C33)的链烷烃作为内源指示剂估测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 81 5 %和 79 6 %。用C31估测的消化率高于C33(P =0 0 31) ,但用该两种链烷烃估测的消化率与用全收粪法测得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烷烃 黑麦草 绵羊 消化率 内源指示剂
下载PDF
寰枢椎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1 位作者 马庆军 刘晓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 :探讨寰枢椎肿瘤手术显露与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和方法 ,以及枕颈内固定技术。方法 :对 19例经手术治疗的寰枢椎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中 16例获平均 32个月完整随访 ,其中 12例未见肿瘤复发 ,1例术后死于呼吸道痰液梗... 目的 :探讨寰枢椎肿瘤手术显露与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和方法 ,以及枕颈内固定技术。方法 :对 19例经手术治疗的寰枢椎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中 16例获平均 32个月完整随访 ,其中 12例未见肿瘤复发 ,1例术后死于呼吸道痰液梗阻 ,1例肿瘤复发放弃治疗 ,2例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 17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 ,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 1.6级。结论 :寰枢椎肿瘤尽管治疗困难 ,但经合理的手术显露与根治性切除 ,仍可能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脊椎肿瘤 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指夹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忠军 刘立晶 +2 位作者 杨学军 赵郑斌 刘晓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6,共6页
该文为解决北方地区播种时秸秆量大各地区种植模式差异大,传统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适应性差、作业效率低、开沟器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指夹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分析和确定了施肥开沟器、拨草轮、玉米免耕播种单元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 该文为解决北方地区播种时秸秆量大各地区种植模式差异大,传统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适应性差、作业效率低、开沟器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指夹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分析和确定了施肥开沟器、拨草轮、玉米免耕播种单元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田间试验表明采用渐开线式齿形拨草轮能有效的将杂草、秸秆拨离苗带,有效防止开沟器堵塞和种子播在秸秆上的现象。在9 km/h的作业速度下,机具播种深度合格率92%,粒距变异系数9.6%,漏播指数2.5%,重播指数4.5%。一次能完成开沟深施肥、拨草整理苗带、单粒精密播种、覆土、镇压覆土作业,土壤搅动小,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作物 播种机 开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