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认知隐喻的高中化学抽象理论教学实践——以杂化轨道理论为例
1
作者 刘忠英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认知隐喻聚焦于隐喻生成机制和隐喻意义的推导机制,解释二者之间的取向性,可助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学习。教师要遵循抽象理论教学的程序,理解隐喻的作用机制和认知隐喻的思维建构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取出一般的概念、原... 认知隐喻聚焦于隐喻生成机制和隐喻意义的推导机制,解释二者之间的取向性,可助力学生对抽象理论的学习。教师要遵循抽象理论教学的程序,理解隐喻的作用机制和认知隐喻的思维建构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取出一般的概念、原理或规律,从而提升认知水平。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认知隐喻形成概念、建构模型、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开启新知、发展理论、应用理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模型认知素养,完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抽象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高中化学
下载PDF
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亚兵 冉乾松 +6 位作者 蒲璐璐 段学艺 王敏 戴宇樵 张拓 刘忠英 潘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 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等内部及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红茶品质特征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品质。目前常用的品质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新发酵技术、冷冻萎凋技术、外源酶技术以及光质。未来研究重点将是优化红茶适制品种培育、环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微生物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机制和加工设备智能化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红茶的滋味品质和推进红茶新研究进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滋味 影响因子 品质调控 光质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基于质谱技术的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化学成分系统分析和差异成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振 王文娟 +4 位作者 孙宏远 王美元 李翰林 刘舒 刘忠英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期47-57,共11页
目的:对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中所含的成分进行系统性分析,寻找并鉴别出3组甘草饮片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相对分子质量、串联质谱信息、质谱数据库,以及相关参考文献分... 目的:对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中所含的成分进行系统性分析,寻找并鉴别出3组甘草饮片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相对分子质量、串联质谱信息、质谱数据库,以及相关参考文献分析鉴定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性化合物,并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串联质谱信息和相关文献鉴定差异化合物。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差异性化合物中寻找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从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中初步推测了60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根据PCA、OPLS-DA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寻找到3个潜在质量标志物。结论:甘草饮片经炮制后成分含量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改变甘草的药性,潜在质量标志物可以为甘草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药效研究和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主成分分析 差异成分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潜在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响应曲面优化茶树花饮料发酵工艺
4
作者 周洁 刘忠英 +2 位作者 范静怡 周倩倩 崔继来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以茶树花为主要原料,发酵制作茶树花饮料并优化其发酵工艺。以感官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菌种、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茶树花发酵饮料的最佳发... 以茶树花为主要原料,发酵制作茶树花饮料并优化其发酵工艺。以感官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菌种、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茶树花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值1/54 g·mL^(-1)、加糖量6.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1.5 h时,得到的茶树花饮料茶香、花香、甜香最协调,苦涩味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饮料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降低,发酵饮料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发酵工艺 响应曲面法 DPPH抗氧化
下载PDF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5
作者 戴宇樵 罗学尹 +5 位作者 刘亚兵 李琴 刘忠英 张拓 潘科 龙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 目的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梅占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与夏秋梅占红茶相比,梅占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差异,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甜味响应值增加,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其中梅占灵芝菌茶中脯氨酸、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与苦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天冬氨酸、丙氨酸与涩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丙氨酸与鲜味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儿茶素与鲜味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的香气化合物作为关键香气差异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共得到48个,其中酮类6个,醛类9个,醇类15个,酯类7个,酸类化3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8个,共有8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40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结论在灵芝菌影响下,对夏秋梅占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此研究为夏秋茶的品质改善与多元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 电子舌 夏秋茶 梅占 香气
原文传递
中药刺五加叶中有效成分的几种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忠英 晏国全 +2 位作者 卜凤泉 丁兰 张寒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1-534,共4页
利用高压微波提取法、常压回流微波提取法、流动微波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刺五加中黄酮和皂苷类化合物,考察各种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微波提取法在压力为300kPa,完全提取的时间为10min; 常压回流微波提取... 利用高压微波提取法、常压回流微波提取法、流动微波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刺五加中黄酮和皂苷类化合物,考察各种提取方法提取效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微波提取法在压力为300kPa,完全提取的时间为10min; 常压回流微波提取法完全提取的时间为14min; 流动微波提取法完全提取的时间为10min; 索氏提取法需8h尚能完成。各种提取方法总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43. 7、48. 2、42. 7和34. 7mg/g;总皂苷的提取效率分别为60. 2、61. 5、59. 8和46. 5mg/g.。与索氏提取法比较,微波提取法提取黄酮和皂苷,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方法 刺五加 微波辅助 有效成分 中药 索氏提取法 提取效率 高压微波 提取时间 化合物 提取率 总黄酮 总皂苷 回流 常压 流动 缩短
下载PDF
五味子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成分差异研究
7
作者 李晓霞 刘忠英 +3 位作者 刘舒 孙严彤 刘晓 汪戎锦 《特产研究》 2023年第1期92-98,109,共8页
本研究比较五味子在不同炮制工艺下的挥发油成分含量差异,为建立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鉴别方法提供研究思路。采用气相色谱其中萜类化合物27种,约占总挥发油的70%以上,芳香族类化合物7种,脂肪族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3种以及酮类化合物6... 本研究比较五味子在不同炮制工艺下的挥发油成分含量差异,为建立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鉴别方法提供研究思路。采用气相色谱其中萜类化合物27种,约占总挥发油的70%以上,芳香族类化合物7种,脂肪族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3种以及酮类化合物6种。五味子、蒸五味子、盐五味子与蜜五味子挥发油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对五味子及其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为五味子及其炮制品发挥油的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挥发油 炮制品 GC-MS
下载PDF
刺五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提取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忠英 晏国全 +4 位作者 卜凤泉 孙晶 李敏晶 丁兰 张寒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 (MAE)提取刺五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正交实验 ,考察了微波提取条件(包括溶剂、微波辐射时间、提取压力和料液比 )对刺五加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剂为 5 0 %乙醇 ,提取压力为 70 0kPa ,提取时间为 1...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 (MAE)提取刺五加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通过正交实验 ,考察了微波提取条件(包括溶剂、微波辐射时间、提取压力和料液比 )对刺五加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剂为 5 0 %乙醇 ,提取压力为 70 0kPa ,提取时间为 10min ,料液比为 1∶2 0时 ,提取率最佳。与索氏提取法相比较 ,提取率可提高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辅助提取 中药有效成分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刺五加中黄酮类化合物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忠英 胡秀丽 +2 位作者 卜凤泉 丁兰 张寒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5,共5页
利用HPLC-UV和HPLC-ESI-MSn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传统中药刺五加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微波辅助常压和高压提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并考察了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对其化学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压力超过300kPa时芦丁开始失去一个芸香糖转化... 利用HPLC-UV和HPLC-ESI-MSn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传统中药刺五加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微波辅助常压和高压提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并考察了提取压力和提取时间对其化学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压力超过300kPa时芦丁开始失去一个芸香糖转化为槲皮素;随着微波照射时间的延长,金丝桃苷、芦丁、槲皮苷和槲皮素提取产率先增加,而后下降.提取压力越大,提取速率越快,分解的速度也越快,达到最高提取产率的时间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提取 刺五加 黄酮类化合物 化学变化
下载PDF
基于STFT与G函数相结合的短波DFH跳检测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忠英 张毅 姚富强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差分跳频利用频率的跳变携带信息 ,只要正确检测出每跳的频率 ,就可以恢复出信息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TFT的跳检测方法 ,并与G函数相结合来分析短波DFH信号在每跳时间间隔内的频率特性 ,以检测可能的跳频率 .仿真结果表明 ,在短波信道几... 差分跳频利用频率的跳变携带信息 ,只要正确检测出每跳的频率 ,就可以恢复出信息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TFT的跳检测方法 ,并与G函数相结合来分析短波DFH信号在每跳时间间隔内的频率特性 ,以检测可能的跳频率 .仿真结果表明 ,在短波信道几种可能的情况下 ,检测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傅立叶变换 STFT 差分跳频 DFH 跳检测 G函数
下载PDF
基于可加性模糊系统原理的差分跳频G函数算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忠英 万谦 姚富强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7-650,共4页
差分跳频是CHESS电台的核心技术 ,它主要归结于一种G函数算法 ,这种G函数集跳频图案、信息调制与解调于一体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可加性模糊系统的G函数算法 ,并对该算法产生的跳频图案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该算法产生的跳频图案... 差分跳频是CHESS电台的核心技术 ,它主要归结于一种G函数算法 ,这种G函数集跳频图案、信息调制与解调于一体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可加性模糊系统的G函数算法 ,并对该算法产生的跳频图案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该算法产生的跳频图案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均匀性 ,并具有对初始条件的鲁棒性 .同时 ,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函数算法 差分跳频 可加性模糊系统 CHESS电台
下载PDF
中药刺五加中总皂苷的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忠英 晏国全 +3 位作者 胡秀丽 刘景英 丁兰 张寒琦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中药刺五加中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方法: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中药刺五加中总皂苷。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提取条件(包括溶剂、微波辐射时间、提取压力和料液比)对刺五加中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最佳提取条件。... 目的:建立中药刺五加中总皂苷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方法: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中药刺五加中总皂苷。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提取条件(包括溶剂、微波辐射时间、提取压力和料液比)对刺五加中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在所选因素水平下,溶剂为70%乙醇、提取压力为700kPa、提取时间为10min、料液比为1:30时,刺五加中总皂苷提取效率最佳。与传统的索氏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效率可提高34%。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中药刺五加中总皂苷,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提取 总皂苷 刺五加
下载PDF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忠英 胡秀丽 +1 位作者 金贞燕 安汝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6-448,共3页
本文研究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生物样品中游离脂肪酸(FFA)的方法,用氯仿-正己烷-甲醇混合液萃取样品中FFA,用铜溶液与FFA形成“铜皂”,进入有机相,未反应的Cu^(2+)进入水相,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有机相中铜,间接求得游离脂肪酸含... 本文研究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生物样品中游离脂肪酸(FFA)的方法,用氯仿-正己烷-甲醇混合液萃取样品中FFA,用铜溶液与FFA形成“铜皂”,进入有机相,未反应的Cu^(2+)进入水相,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有机相中铜,间接求得游离脂肪酸含量。本法线性范围为10~100nmol,对血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59%,回收率为96%~102%。本法的测定结果与比色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脂肪酸
下载PDF
短波CHESS跳频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忠英 姚富强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5期35-39,共5页
以提高短波数据传输速率为主要目的的 CHESS系统及技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先介绍了 CHESS系统 ,对其核心技术——差分跳频的原理、相应 G函数跳频图案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检验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CHESS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差分跳频 G函数
下载PDF
短波DFH系统最高跳速的确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忠英 姚富强 曾兴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0-683,共4页
对制约短波高速DFH跳速的众多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短波信道群时延是确定短波高速跳频系统跳速的重要因素 ,它决定了在一定带宽条件下 ,DFH系统的最高跳速为 5 0 0 0跳 /秒 .
关键词 DFH 短波跳频 群时延 跳频速率 抗跟踪干扰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性能的研究(Ⅱ)有否无纺布支撑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忠英 侯铮迟 +1 位作者 陆晓峰 李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8,共6页
选用3种分子量的PES作为制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作为添加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聚酯无纺布作为支撑材料,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超滤膜.通过超滤实验和爆破强度的测定研究了有否无纺布支撑对不同分子量PES超滤膜过滤... 选用3种分子量的PES作为制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作为添加剂,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聚酯无纺布作为支撑材料,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超滤膜.通过超滤实验和爆破强度的测定研究了有否无纺布支撑对不同分子量PES超滤膜过滤性能和抗压性能的影响.根据由凝胶色谱仪得到的PES分子量数据、由浊点滴定法得到的热力学相图以及由同心圆筒黏度计得到的铸膜液黏度数据,深入讨论了导致超滤膜性能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无纺布支撑与无支撑超滤膜相比,无纺布支撑的超滤膜过滤通量较高、截留率较低,其抗压强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分子量 超滤膜 无纺布
下载PDF
针刺镇痛与血浆亮啡肽、皮质醇含量及中医辨证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忠英 何莲芳 +1 位作者 吕燕燕 王妙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58-158,共1页
本文报导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病例中进行的观察。病例分为阳虚与非阳虚二组。针效用划表法表示。血浆亮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LEKLIS)与皮质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1.针刺镇痛效果与血浆LEKLIS水平的变化相关(n=48,r=0.403,P... 本文报导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病例中进行的观察。病例分为阳虚与非阳虚二组。针效用划表法表示。血浆亮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LEKLIS)与皮质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1.针刺镇痛效果与血浆LEKLIS水平的变化相关(n=48,r=0.403,P<0.01)。2.阳虚病例多数针效好,血浆LEKLIS含量增加(n=22,P<0.01);非阳虚组针效较差,血浆LEKLIS含量降低(n=26,P<0.05)。二组针效有显著差异(x^2=21.97,P<0.01)。3.二组病例的血浆皮质醇在针刺前后均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啡肽 针刺镇痛 中医辨证 醇含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 免疫活性物质 血浆皮质醇 慢性疼痛 针刺治疗 镇痛效果 病例 阳虚 针刺前 针效
下载PDF
新生大鼠磷脂酶C-γ1mRN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忠英 罗深秋 +2 位作者 邓凡 赵永忠 李西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早期各主要脏器磷脂酶C-γ1(PLCγ1,基因为PLCG1)的mRNA表达状况。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出生后1、3、5、7 d及2、3、5周等7个时期肝、肺、肾和脑等4种脏器共28例样本的PLCG1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早期各主要脏器磷脂酶C-γ1(PLCγ1,基因为PLCG1)的mRNA表达状况。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出生后1、3、5、7 d及2、3、5周等7个时期肝、肺、肾和脑等4种脏器共28例样本的PLCG1的表达变化,以看家基因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为内参照,同步逆转录PLCG1特异性片段和内参片段,以二者积分吸光度比值作为PLCG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肝、肺、肾和脑4种脏器组织PLCG1在出生后早期的不同时期均有较强表达,并且各时期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第1天肝脏组织中PLCG1几乎没有表达,第7天脑组织的表达最高;而在同一时期4种不同的组织间PLCG1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同种脏器组织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及在同一时期不同脏器组织之间PLCG1的差异性表达提示,PLCG1可能参与了大鼠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磷脂酶C-Γ1 基因表达 信号转导 大鼠
下载PDF
光纤CDMA系统中光编解码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忠英 万谦 张宝富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71,共6页
本文从影响光编解码器性能的诸多因素中首次给出了优化因子——最佳耦合系数的定义,并考虑实际应用推导了优化因子方程,其正确性得到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验证。
关键词 光编解码器 光纤通信 码分多址系统
下载PDF
基于频谱信号的频谱水印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忠英 许金勇 赵杭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将频谱水印技术用在用频设备频谱身份识别上,介绍了频谱水印技术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信号的频谱水印技术,将频谱水印技术用在频谱管理上,可为复杂电磁环境中用频设备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频谱水印技术 复杂电磁环境 电磁频谱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