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铝盐改性粉煤灰联合净化复合污染矿井水动态试验
1
作者 李喜林 李健 +2 位作者 孙璐 张雪娇 刘思初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3-712,共10页
为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污染超标问题,采用煤矸石(Coal Gangue,CG)与铝盐改性粉煤灰(Al-FA)做吸附剂,通过动态柱试验探究CG和Al-FA对F^(-)、Fe^(2+)、Mn^(2+)和COD去除效果的... 为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污染超标问题,采用煤矸石(Coal Gangue,CG)与铝盐改性粉煤灰(Al-FA)做吸附剂,通过动态柱试验探究CG和Al-FA对F^(-)、Fe^(2+)、Mn^(2+)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CG和Al-FA进行测试,以分析两种工业固废对复合污染矿井水的净化机理。试验结果显示:进水流速为4 mL/min,CG填充质量为200 g时,CG动态柱对Fe^(2+)和Mn^(2+)的吸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25.03 mg/g和11.73 mg/g;进水流速为4 mL/min,Al-FA填充质量为1000 g时,Al-FA动态柱对F^(-)和COD的吸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3.35 mg/g和14.22 mg/g。CG动态柱和Al-FA动态柱串联5 d时,对F^(-)、Fe^(2+)、Mn^(2+)和COD去除率皆高于95%。CG对F^(-)、Fe^(2+)和Mn^(2+)的去除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吸附、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吸附作用。Al-FA主要通过Al3^(+)水解产生的多核羟基络合物的吸附电中和絮凝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去除F^(-)和COD。CG与Al-FA的联合使用,达到了同步去除F^(-)、Fe^(2+)、Mn^(2+)和COD的目的。研究为净化矿区矿井水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矿井水 煤矸石 铝盐改性粉煤灰 动态试验
原文传递
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T细胞CD3ζ基因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思初 潘焕玉 +4 位作者 徐媛 李萡 杨力建 刘薇薇 陈嘉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99-1400,共2页
目的了解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信号传导分子CD3ζ基因表达水平,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免疫系统损害的机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10例铅接触工人、6例铅中毒工人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 目的了解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信号传导分子CD3ζ基因表达水平,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免疫系统损害的机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10例铅接触工人、6例铅中毒工人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3ζ基因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计算铅接触、铅中毒工人与正常人CD3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正常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外周血CD3ζ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3.01±2.11)、(11.4±13.3)和(2.42±3.01)。与正常人相比,铅接触工人外周血CD3ζ基因表达上升(P<0.05)。与铅接触工人相比,铅中毒工人CD3ζ基因表达下降(P<0.05)。结论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中外周血T细胞CD3ζ基因表达异常,提示机体接触铅后T细胞活化过程存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ζ 基因 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血T细胞Vβ基因谱系明显缺失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思初 李萡 +5 位作者 牛宇哲 刘薇薇 杨志前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分析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Vβ基因(TCR Vβ)谱系分布和克隆性特点,进一步了解铅接触后对T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分别检测6例职业铅接触工人和6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中各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阳性产物经... 目的:分析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Vβ基因(TCR Vβ)谱系分布和克隆性特点,进一步了解铅接触后对T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分别检测6例职业铅接触工人和6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中各TCR 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阳性产物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其CDR3长度以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所有健康体检者均可检测到24个Vβ亚家族并呈多克隆,而6例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表现明显的限制性利用,仅能检测到1~7个,并且多数所检测到的Vβ亚家族T细胞呈现为寡克隆或双克隆增殖,发生克隆性改变的亚家族主要集中在Vβ1和Vβ16。结论:职业铅接触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机体TCR Vβ谱系的利用和克隆性改变,可能与铅的免疫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 VΒ基因 基因扫描 T细胞克隆性
原文传递
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Vγ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思初 潘焕玉 +5 位作者 李萡 杨力建 陈少华 刘薇薇 杨志前 李扬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了解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V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12例铅接触工人、8例铅中毒工人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CRVγ基因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 目的:了解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V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12例铅接触工人、8例铅中毒工人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CRVγ基因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铅接触、铅中毒工人与正常人的TCR VγⅠ、TCR VγⅡ和TCR VγⅢ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正常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外周血的TCR VγⅠ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0.79%、1.22%和0.96%;TCR VγⅡ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94%、1.26%和2.74%;TCR VγⅢ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43%和1.04%。与正常人相比,铅中毒工人的TCRVγⅡ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中外周血TCRVγ基因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Vγ基因 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2017年淋巴瘤研究新进展
5
作者 刘思初 李文瑜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1期13-15,共3页
异质性作为淋巴瘤的基本特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单一治疗手段伴随的复发是临床治疗面临的最常见问题。因此,2017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型靶向药物组合以及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同时,基于分子诊断为基础的分型、利用c... 异质性作为淋巴瘤的基本特性已得到广泛认同,单一治疗手段伴随的复发是临床治疗面临的最常见问题。因此,2017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型靶向药物组合以及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同时,基于分子诊断为基础的分型、利用cfDNA对淋巴瘤患者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也成为了2017年的亮点。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临床检测的基因表达谱以及基因测序等技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可以分为两种最常见的类型:50%GCB型(生发中心型)及30%ABC型(活化B细胞型)。GCB型和ABC型DLBCL可能依赖不同的分子发病机制。DLBCL患者的精准分型,对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2020年淋巴瘤研究新进展
6
作者 刘思初 李文瑜 《循证医学》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临床研究中取得令人欣喜的疗效,治疗模式也从单药摸索逐渐进化为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靶向药物、双免疫治疗手段。2020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显示,有更多的免疫组合疗法进一步拓展至一线。1霍奇金淋巴瘤...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临床研究中取得令人欣喜的疗效,治疗模式也从单药摸索逐渐进化为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靶向药物、双免疫治疗手段。2020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显示,有更多的免疫组合疗法进一步拓展至一线。1霍奇金淋巴瘤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BV)是靶向CD30单克隆抗体与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单甲基澳瑞他汀E(monomethyl auristatin E,MMAE)通过蛋白酶敏感的交联剂偶联而成的新型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2018年淋巴瘤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刘思初 李文瑜 《循证医学》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对免疫检查点及免疫治疗相关机制的不断深化认识,使免疫治疗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加速推进。2018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也大部分集中在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与化疗联合、双免疫治疗手段联合的临床试验,可以说,2018年是免疫治疗迎来机... 对免疫检查点及免疫治疗相关机制的不断深化认识,使免疫治疗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加速推进。2018年淋巴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也大部分集中在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与化疗联合、双免疫治疗手段联合的临床试验,可以说,2018年是免疫治疗迎来机遇的一年,重要的研究结果接踵而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职业苯接触工人外周血T-bet和GATA-3表达变化的特点 被引量:4
8
作者 曾可静 李萡 +9 位作者 牛宇哲 刘思初 陈少华 杨力建 左璨粲 孙润陆 梁赵佳 陈嘉榆 余卫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07-1810,共4页
目的:了解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GATA-3mRNA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20例正常人、25例职业苯接触工人和27例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和GATA-3 mRN... 目的:了解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GATA-3mRNA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20例正常人、25例职业苯接触工人和27例慢性苯中毒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和GATA-3 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职业接触苯工人组及慢性苯中毒工人组,多数样本表现为GATA-3表达上升和T-bet表达下降,而少数病人则表现为相反的模式。GATA-3在正常人的表达水平为0.39±0.22,与正常组对照比较职业接触苯工人组中有19例GATA-3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0.57±0.54),慢性苯中毒工人组中则有20例GATA-3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0.52±0.50)。此外,在职业接触苯工人组中发现6例GATA-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15±0.12,P<0.05),同样在慢性苯中毒工人组中也有7例GATA-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07±0.06,P<0.05)。T-bet在正常人的表达水平为2.15±1.45,与正常组对照比较职业接触苯工人组中有19例T-bet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1.91±1.49),慢性苯中毒工人组中T-bet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1.52±0.56)。此外,在职业接触苯工人组中也可发现6例T-bet表达水平显著上升(3.19±2.10,P<0.05)。结论:职业苯接触及慢性苯中毒影响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GATA-3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ET GATA-3 TH1/TH2
下载PDF
下调PPP2R5C表达对Jurkat细胞GSK-3β、MDM2、pTEN、TP53通路相关调控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宇 黄欣 +4 位作者 刘思初 杨力建 陈少华 罗更新 李扬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RNA干扰下调PPP2R5C对Jurkat细胞中GSK-3β、MDM2、pTEN、TP53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PP2R5C-si RNA799转导Jurkat细胞,培养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 RNA后反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Aff...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RNA干扰下调PPP2R5C对Jurkat细胞中GSK-3β、MDM2、pTEN、TP53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PP2R5C-si RNA799转导Jurkat细胞,培养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 RNA后反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3’IVT杂交,以Affymetrix Gene Chip Scanner 3000扫描仪扫描得到原始图像数据,并应用Gene Spring GX 11.0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基因芯片分析GSK-3β、MDM2、pTEN、TP53信号通路相关的47个基因,发现全部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有22个,下调基因有25个。明显上调的基因有SNAI1、APC、CDKN1A、ATM、MDM2和pTEN,而明显下调的基因只有GSK-3β。结论下调Jurkat细胞PPP2R5C基因时,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性调节涉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GSK-3β、MDM2、pTEN和TP53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Jurka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2R5C基因 基因芯片 核转染 GSK-3Β MDM2 PTEN TP53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与R-CHOP方案一线治疗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或套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馨予 徐卫 刘思初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2期73-75,共3页
利妥昔单抗联合包含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的R—CHOP方案是目前治疗进展期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dolentnon.Hodgkin’slymphoma,iNHL)和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常用的一线方案。
关键词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BR方案 R-CHOP方案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2019年恶性淋巴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玲 陈林杰 +7 位作者 江新苗 庞迪文 陈菲莉 魏小娟 郭汉国 刘思初 梁湛丽 李文瑜 《循证医学》 2020年第1期21-28,共8页
在精准医学时代,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抗、双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e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治疗的发展,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疗效不断提升,患者获得生存期的延长。2019年淋巴瘤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 在精准医学时代,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抗、双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e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治疗的发展,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疗效不断提升,患者获得生存期的延长。2019年淋巴瘤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双靶向或多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双免疫治疗的联合。2019年是免疫治疗获得丰硕果实的一年,本文对2019年淋巴瘤大事件及重要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职业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TCR Vγ基因表达特点
12
作者 李萡 刘思初 +5 位作者 杨力建 陈少华 刘薇薇 陈嘉榆 余卫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35-2035,共1页
关键词 铅接触 TCR V 人外周血 基因表达 职业接触 抗原受体
下载PDF
下调PPP2R5C表达对Jurkat细胞TAL1相关调控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步分析
13
作者 陈宇 刘思初 +4 位作者 杨力建 陈少华 张涛 罗更新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5-349,共5页
目的:前期研究显示,下调PPP2R5C表达能抑制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RNA干扰下调PPP2R5C表达对Jurkat细胞中TAL1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PP2R5C-siRNA799转导Jurkat细胞,培养48 ... 目的:前期研究显示,下调PPP2R5C表达能抑制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RNA干扰下调PPP2R5C表达对Jurkat细胞中TAL1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PP2R5C-siRNA799转导Jurkat细胞,培养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3'IVT杂交,以Affymetrix Gene Chip Scanner 3000扫描仪扫描得到原始图像数据,并应用Gene spring GX 11.0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基因芯片分析的TAL1信号通路相关的26个基因全部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1个;明显上调表达的基因有GATA1、TCF4、XRCC6和TCF3,而明显下调表达的基因有SIN3A和RUNX1。结论:下调Jurkat细胞PPP2R5C基因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TAL1信号通路基因,从而抑制Jurka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2R5C基因 TAL1基因 JURKAT细胞
下载PDF
驱铅治疗后铅中毒患者CD3γ和CD3δ及CD3ε链mRNA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理杏 肖彦凯 +5 位作者 刘思初 李萡 杨志前 张伊利 刘薇薇 李扬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了解驱铅治疗后铅中毒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分子CD3γ、CD3δ、CD3ε链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9例健康人及16例铅中毒患者临床上进行驱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以... 目的了解驱铅治疗后铅中毒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分子CD3γ、CD3δ、CD3ε链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9例健康人及16例铅中毒患者临床上进行驱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以β2微球蛋白(β2M)基因为内参基因,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健康人和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后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相关性。结果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后CD3γ链m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差异;驱铅治疗前后CD3δ链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驱铅治疗后CD3δ链mRNA水平较治疗前更低;驱铅治疗前CD3ε链m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显著升高,驱铅治疗后CD3ε链mRNA水平有所恢复。健康人中CD3γ链与CD3δ链、CD3γ链与CD3ε链、CD3δ链与CD3ε链均无相关性;铅中毒患者驱铅治疗前CD3γ链与CD3δ链,CD3γ链与CD3ε链,CD3δ链与CD3ε链均呈显著正相关,驱铅治疗后仅CD3δ链与CD3ε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铅中毒患者CD3γ、CD3δ、CD3ε链mRNA水平呈不同趋势的改变,提示铅中毒后对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影响并且在不同基因之间存在差异;驱铅治疗后体内铅负荷降低,CD3δ链表达水平仍然与健康人不同,说明驱铅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仍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CD3γ链 CD3δ链 CD3ε链 MRNA水平
原文传递
RNA干扰下调PPP2R5C对T-ALL TCR Vβ亚家族分布和克隆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艳 陈宇 +5 位作者 周玲玲 刘思初 杨力建 陈少华 罗更新 李扬秋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基于前期利用靶向PPP2R5C基因的小干扰RNA(PPP2R5C-siRNA)抑制白血病T细胞增殖的结果,进一步了解PPP2R5C-siRNA对T-ALL样本中TCR Vβ亚家族基因谱系及其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利用PPP2R5C-siRNA转染2例初发未治疗T-ALL病人外周血单... 目的:基于前期利用靶向PPP2R5C基因的小干扰RNA(PPP2R5C-siRNA)抑制白血病T细胞增殖的结果,进一步了解PPP2R5C-siRNA对T-ALL样本中TCR Vβ亚家族基因谱系及其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利用PPP2R5C-siRNA转染2例初发未治疗T-AL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设无关序列对照组(SC)和空白对照组(NC);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PP2R5C基因表达水平.利用RT-PCR扩增各组样本中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了解其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结果:PPP2R5C-siRNA处理后明显下调PBMC中PPP2R5C基因表达水平.2例初发T-ALL外周血中分别可检测到10和17个Vβ亚家族,多数Vβ亚家族T细胞为多克隆性,病例1中Vβ9和Vβ17为寡克隆性,而病例2中,Vβ14和Vβ16呈寡克隆性;经过RNA干扰处理后,TCR Vβ亚家族表达率降低,仅检测到3和4个Vβ亚家族,分别为Vβ2,Vβ3,Vβ16和Vβ17.其中2个Vβ家族的寡克隆性模式发生改变,病例1中,Vβ17转为多克隆,而病例2中,Vβ16也转变为多克隆.结论:RNA干扰下调白血病T细胞PPP2R5C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TCR Vβ亚家族T细胞增殖和克隆模式变化,对正常T细胞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2R5C基因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受体VΒ基因 T细胞克隆性
下载PDF
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汉国 陈菲莉 +8 位作者 张芬 罗东兰 魏小娟 黄玲 江新苗 刘思初 梁湛丽 刘艳辉 李文瑜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4期236-240,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患者的疗效和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探讨患者的疗效和主要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一线治疗方案均为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5例患者未接受挽救治疗,二线治疗方案有DICE、GDP、DHAP、CEPP、来那度胺以及GA101,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距首次复发)为1.7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中位总生存时间(距首次复发)为7.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25.9%。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时国际预后指数高、大病灶、B症状对患者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有3名患者获得>30个月的长期生存,2名患者均使用新的靶向药物。结论原发耐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差,难以从常规挽救化疗中得到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耐药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同步去除地下水中氟、铁和锰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喜林 刘思初 +5 位作者 吴美林 高梦晴 谷庆 刘思源 李嘉宁 王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为解决含氟、铁和锰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羟基磷灰石,运用单因素轮转法找到最佳吸附性能参数,建立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方程,采用SEM、EDS、XRD和FTIR微观表征方法分析吸附机理,并对羟基磷灰石... 为解决含氟、铁和锰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羟基磷灰石,运用单因素轮转法找到最佳吸附性能参数,建立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方程,采用SEM、EDS、XRD和FTIR微观表征方法分析吸附机理,并对羟基磷灰石的再生循环性及实际应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4 g/L、反应时间150 min、反应温度35℃,此时,对试验水样中F^(-)、Fe^(2+)、Mn^(2+)的去除率分别为84.6%、99.9%和99.8%,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羟基磷灰石对氟、铁和锰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且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熵增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羟基磷灰石通过物理吸附、表面络合反应和离子交换作用可以实现对地下水中F^(-)、Fe^(2+)以及Mn^(2+)的同步吸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同步吸附 表面络合 离子交换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和替莫唑胺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8
作者 庞迪文 陈菲莉 +6 位作者 郭汉国 江新苗 魏小娟 刘思初 黄玲 梁湛丽 李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替莫唑胺(TMZ)与利妥昔单抗(R)联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患者6-8个周期的MTX(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替莫唑胺(TMZ)与利妥昔单抗(R)联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患者6-8个周期的MTX(3.5 g/m^(2))进行诱导治疗,再给予12个周期的TMZ(150 mg/m^(2))进行维持治疗。诱导治疗前一天,根据患者经济情况,给予R 375 mg/m^(2)。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接受HD-MTX+TMZ治疗的患者以及HD-MTX+TMZ+R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HD-MTX+TMZ组1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7.3和34.7个月;HD-MTX+TMZ+R组2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6.7个月和未达到。此外,接受TMZ维持治疗和只进行积极监测的患者之间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在诱导期所有患者均出现1-2级恶心和呕吐,而在巩固治疗期,所有患者未观察到3/4级毒性。结论:HD-MTX+TMZ+R联合治疗PCNSL患者的近期疗效确切,有效性尚可,毒副反应比较轻微,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甲氨蝶呤 替莫唑胺 利妥昔单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疗效
原文传递
青少年危险行为与母亲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国香 荆春霞 +7 位作者 杨光 刘思初 马慧璇 潘焕玉 张睿 张一鸣 韩波 张铮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影响,提出恰当的母亲教养方式,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方法采用改编的父母亲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编的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表,对84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存在性别差... 目的探讨母亲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影响,提出恰当的母亲教养方式,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方法采用改编的父母亲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自编的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表,对84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危险行为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母亲对不同性别子女采取的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男孩多采取过干涉过保护(t=5.05,P<0.01)、拒绝否认(t=2.99,P<0.001)和惩罚严厉(t=4.07,P<0.01)和教养方式;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亲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不同,主要表现在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上(F=13.25,P<0.01),文化程度高的母亲偏向于情感温暖和理解型的教养方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男生和高年级是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危险性因素,而母亲的学历高是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母亲应采取恰当的教养方式,既不溺爱也不严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 教育 方法 母亲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国香 荆春霞 +8 位作者 杨光 王声湧 陈婷婷 付芹芹 刘思初 马慧璇 潘焕玉 张睿 张一鸣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 目的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2χ=9.58,P=0.002);自评学习成绩不同等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4.51,P=0.001);有自我伤害行为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自我伤害行为者(2χ=39.12,P=0.001);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母亲更多采用过干涉过保护(t=2.52,P=0.013)和拒绝否认(t=3.33,P=0.001)的教养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OR=1.109)是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教养方式 高中生 自杀意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