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穿刺联合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曹德茂 段晓春 +1 位作者 刘振生 朱劲龙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联合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单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微创穿刺联合MMAE治疗)和对照组(28...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联合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单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微创穿刺联合MMAE治疗)和对照组(28例,采用微创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残余血肿吸收情况、再手术率以及Markwalder′s神经功能分级等。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肿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Markwalder′s神经功能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再手术病例。对照组有4例出现血肿复发,临床症状加重,需再次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两组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联合MMAE治疗CSDH患者可有效促进残余血肿吸收,降低再手术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 脑膜中动脉栓塞 预后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冬春季岩羊种群现状及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付宾 黄师梅 +9 位作者 谢建冲 梁军 苏云 王晓勤 王兆锭 徐建国 张继武 时光 滕丽微 刘振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829-5839,共11页
为调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岩羊(Pseudois nayaur alashanicus)的种群现状,通过样线法在2017、2018年冬季,2018、2019年春季进行了调查,利用R 4.0.3中的Distance 1.0.2对样线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估测保护区内岩羊的种群数量及... 为调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岩羊(Pseudois nayaur alashanicus)的种群现状,通过样线法在2017、2018年冬季,2018、2019年春季进行了调查,利用R 4.0.3中的Distance 1.0.2对样线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估测保护区内岩羊的种群数量及密度,分析其种群结构。结果显示,调查共观测到岩羊6299只,其中,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654(2230—3161)只(括号内为95%数量置信区间),种群密度为3.921(3.293—4.668)只/km2。与2003年同季节的调查数据对比发现,保护区内岩羊的种群数量在15年间增长迅速,岩羊的种群密度累计增长了约53.17%,年平均增长3.54%。岩羊集群形式:混合群(88.03%,80.95%)为岩羊冬、春最主要的集群形式,且混合群的数量冬季多于春季,独羊出现的次数最低(1.99%,2.86%),不同的集群类型在不同的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01);岩羊平均群大小:春季为(13.439±12.085)只,冬季为(9.011±8.610)只,调查季节中集群大小多为1—10只,岩羊的不同季节的群大小差异极显著(P<0.001)。种群成体与幼体比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范围为1.411—2.673,雌雄比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范围为0.934—1.469,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差异极显著(P<0.001)。集群类型、群大小及群组成的调查表明,不同季节间岩羊种群结构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岩羊 种群数量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贺兰山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彦珂 姚志诚 +4 位作者 赵唱 张致荣 陈俊达 滕丽微 刘振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50-3156,共7页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我国特有种,在贺兰山分布数量不足百头,对贺兰山马麝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是保护和恢复贺兰山马麝种群的前提和依据。2014—2016年通过样线法对贺兰山马麝的野外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确定了750个马麝出现位点,结...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我国特有种,在贺兰山分布数量不足百头,对贺兰山马麝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是保护和恢复贺兰山马麝种群的前提和依据。2014—2016年通过样线法对贺兰山马麝的野外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确定了750个马麝出现位点,结合13个环境因子变量,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划分贺兰山马麝适宜生境及不适宜生境的分布区,对贺兰山地区马麝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影响贺兰山马麝分布的环境因子中,针叶林、距水源距离、距护林点距离、海拔高度、距矿区距离和距道路距离六种环境因子影响较大;贺兰山地区适宜马麝分布的生境面积极小,仅占贺兰山地区总面积的3.27%,面积为120.24 km^(2),而不适宜生境面积为3555.72 km^(2)。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对模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预测水平达到优秀,可以为马麝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为保护和恢复马麝种群,建议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人为干扰,识别和建立马麝各适宜生境之间的生态廊道,加强对零散分布的潜在适宜生境区域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提升情感粒度的家居产品设计工具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雪琳 刘振生 +1 位作者 邹佳佩 万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为构建设计辅助工具以促进设计师在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过程中情感粒度的提升。首先界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为33种由产品激发的常见用户情感,并提出行为倾向、成分模式和核心主题作为提升情感粒度的三大特征元素及设计工具中的主要内... 为构建设计辅助工具以促进设计师在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过程中情感粒度的提升。首先界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为33种由产品激发的常见用户情感,并提出行为倾向、成分模式和核心主题作为提升情感粒度的三大特征元素及设计工具中的主要内容。然后阐述工具内容的开发过程,通过图文匹配实验、回顾式访谈和文献调研的方法,总结出每种情感特征元素的具体内容。其中,情感的核心主题是家居产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结论。最后选定卡片式设计工具,并对26名新手设计师和12名专家设计师分别开展家居产品概念设计对照试验以验证该工具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行为倾向、成分模式和核心主题都是准确唤起某一特定情感的价值路径,此工具能有效提升设计师的情感粒度,同时对家居产品情感化设计过程提供新的辅助视角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粒度 设计工具 家居产品设计 情感化设计
下载PDF
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和脑膜中动脉
5
作者 石延辉 刘振生 +3 位作者 戚庭月 侯弯弯 鞠萍 张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 观察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MXA)及脑膜中动脉(MM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半张口位和闭口位经颞下窝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其所示双侧MXA及MMA,测量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TA为... 目的 观察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MXA)及脑膜中动脉(MM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半张口位和闭口位经颞下窝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其所示双侧MXA及MMA,测量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TA为对照,评估超声探查MXA及MAA的价值。结果 半张口位超声对于MXA和MMA显示率分别为95.00%(76/80)和90.00%(72/80);而闭口位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5.00%(60/80)和60.00%(48/80)。半张口位与闭口位对于MXA和MMA的显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X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显著大于MMA,而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小于MMA(P均<0.05)。半张口位及闭口位CTA中,MXA显示率均为100.00%(80/80),MMA显示率均为95.00%(76/80);且半张口位超声与CTA对于MXA及和MMA的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显示76条MXA走行于翼外肌下头浅面,4条MXA走行于翼外肌下头深面并与同侧MMA伴行直至MMA进入棘孔,且均未被半张口位超声所显示。结论 半张口位超声可用于探查MXA和MMA,显示率均与CTA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脑膜中动脉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温度升高对丽斑麻蜥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胡秋语 朱倩 +3 位作者 崔文琦 韩兴志 滕丽微 刘振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全球变暖会造成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及灭绝、潜在生境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影响。爬行动物属于外温动物,对环境温度依赖性极强,全球变暖对爬行动物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对爬行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丽斑麻蜥Eremias ... 全球变暖会造成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及灭绝、潜在生境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影响。爬行动物属于外温动物,对环境温度依赖性极强,全球变暖对爬行动物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为进一步了解气候变暖对爬行动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为研究对象,模拟气候变暖的升温环境设置加温组和对照组,通过采血观察白细胞计数及肌内注射植物血凝素(PHA)测定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探索温度升高对爬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温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平均环境温差为6.04℃,泄殖腔温度上升4.33℃,差异均极显著;实验中加温组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肌内注射PHA后,肿胀反应在12 h时的效果最佳,加温组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且加温组肿胀反应达到峰值的应答时间短于对照组。本研究分析了温度升高对丽斑麻蜥免疫能力的影响,为今后气候变暖影响下的动物免疫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斑麻蜥 气候变暖 白细胞 植物血凝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圈养梅花鹿肠道菌群组成的性别差异
7
作者 史倍宁 赵耀 +5 位作者 林子涵 田佳欣 孙嘉 马雅雯 刘振生 滕丽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0-338,共9页
为探究圈养梅花鹿(Cervus nippon)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性别差异,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0只圈养健康梅花鹿粪便中的细菌16S rRNA V3—V4区扩增子进行PCR扩增,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以性别作为分组因素,... 为探究圈养梅花鹿(Cervus nippon)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性别差异,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10只圈养健康梅花鹿粪便中的细菌16S rRNA V3—V4区扩增子进行PCR扩增,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以性别作为分组因素,分析雄、雌圈养梅花鹿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差异物种。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圈养梅花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雄性61.69%,雌性58.2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雄性27.40%,雌性31.19%);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雄性4.60%,雌性6.13%)和梭菌属(Clostridium_IV;雄性3.42%,雌性3.25%)。雄、雌圈养梅花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梅花鹿的肠道菌群组成相似度较高,且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STAMP和LEfSe分析表明,雌性圈养梅花鹿中起重要作用的菌群为拟杆菌门(LDA值>4,p<0.05)。研究表明,圈养梅花鹿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但雄、雌梅花鹿肠道中个别菌门、菌属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拟杆菌门受宿主性别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梅花鹿 圈养 性别
下载PDF
贺兰山区马鹿对冬季生境的选择性 被引量:61
8
作者 刘振生 曹丽荣 +2 位作者 翟昊 胡天华 王小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3-409,共7页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生境选择性做了研究。在选定的 2 5条样带上一共测定了 87个利用样方以及 5 0个任意样方的 14种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坡向、坡位、食物丰富度、乔木密度、灌木密度...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马鹿阿拉善亚种的生境选择性做了研究。在选定的 2 5条样带上一共测定了 87个利用样方以及 5 0个任意样方的 14种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优势乔木、坡向、坡位、食物丰富度、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度、海拔高度、雪深、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裸岩距离和隐蔽级 )。结果表明 ,马鹿对 4种生态因子有选择性 :①植被类型 :偏好利用山地草原带和山地针叶林带 ,避免选择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 ;②优势乔木 :偏好利用混合型的生境 ,避免选择杜松、油松和无树的生境 ;③坡向 :偏好位于阳坡的生境 ,避免利用阴坡 ;④坡位 :偏好位于下坡位的生境 ,避免选择上坡位和中坡位。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比较 ,发现马鹿的利用样方以灌木密度高、食物丰富、坡度小、接近水源、雪覆盖浅、远离裸岩和人为干扰为主要特征。对各种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 84 89% ,可以较好地反映马鹿的生境特征。第 1主成分反映出马鹿在选择生态因子方面与植被类型、乔木密度、灌木密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雪深、海拔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坡位 乔木 生态因子 生境选择 灌木 利用 植被类型 人为干扰 贺兰山
下载PDF
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焦彦昕 唐铁钰 +2 位作者 刘振 许笑天 刘振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 目的探究华法林、利伐沙班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127例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分为对照组(既未服用抗凝药,也未服用抗板药,n=52)、华法林组(n=36)、利伐沙班组(n=39)。收集入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受教育程度等临床资料,认知功能通过灵敏性更高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CA)量表来进行评估,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比较三组患者MoCA量表各子项评分及维生素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与华法林组相比,利伐沙班组的MoCA评分显著增加(P<0.05)。受教育程度和服用药物情况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相比,华法林组的视空间技能与执行能力分数和延迟回忆分数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利伐沙班组[0.380(0.355,0.398)、0.410(0.385,0.440)]相比,华法林组维生素K水平[0.338(0.325,0.345)]显著减少(P<0.05)。结论NVAF可通过采用抗凝治疗有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而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利伐沙班因其不影响维生素K的代谢较华法林具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认知功能 华法林 利伐沙班 维生素K
下载PDF
贺兰山岩羊冬春季取食生境的比较 被引量:28
10
作者 刘振生 王小明 +2 位作者 李志刚 崔多英 李新庆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0-589,共10页
2003年11~12月和2004年4~6月,在贺兰山设定了25条固定样线,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岩羊冬春季的取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对12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位于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 2003年11~12月和2004年4~6月,在贺兰山设定了25条固定样线,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岩羊冬春季的取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对12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位于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4~6m,灌木密度>5株、高度>1.3m,食物质量>50g,人为干扰距离<500m,距裸岩距离<2m的地方取食。而春季对11种取食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偏爱选择山地疏林草原带,优势乔木为灰榆,乔木密度<4株、高度<6m,灌木密度5~10株、高度1.3~1.7m,食物质量>100g,海拔高度<2000m,距水源距离<500m,隐蔽级50%~75%的地点。冬春季岩羊对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乔木密度、乔木高度、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坡向、坡度、距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4.493%,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优势乔木、乔木高度、乔木距离、灌木密度、灌木高度、海拔高度、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春季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达28.777%,其中绝对值较大的权系数出现在植被类型、乔木距离、灌木高度、灌木距离、食物丰富度、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随着北方地区冬春季食物数量和质量的剧烈变化,贺兰山岩羊对取食生境的利用对策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其他分布区的岩羊相比,贺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生境使其在取食生境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贺兰山 春季 冬季
下载PDF
贺兰山岩羊不同年龄和性别昼间时间分配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51
11
作者 刘振生 王小明 +2 位作者 李志刚 崔多英 李新庆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0-357,共8页
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在每个月的11—20日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利用SJ1型电子事件记录器观察记录岩羊的取食、休息、运动、站立和其他行为。冬季每天的观察时间为8:00—17:00,春、秋季... 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在每个月的11—20日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利用SJ1型电子事件记录器观察记录岩羊的取食、休息、运动、站立和其他行为。冬季每天的观察时间为8:00—17:00,春、秋季为7:00—18:00,夏季为6:00—20:00。采用非参数估计中的2个相关样本的Wilcoxon检验、2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U检验和K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H检验对岩羊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岩羊行为的年时间分配,取食行为最高[(63.49±7.82)%];其次是休息[(19.32±6.79)%];运动和站立较低[分别占(8.03±0.91)%和(6.66±0.57)%];其他行为所占比例最低[(2.67±0.34)%];一年中7月取食行为最低,休息最高;而在2月取食最高,运动、站立和其他行为变化不大。②春夏秋3个季节的昼间取食行为均呈现2个(清晨和黄昏)明显高峰;冬季1天中取食均达到60%以上,其他行为明显高于另外3个季节。③不同年龄年取食行为:成体和亚成体>幼体;休息:成体和亚成体<幼体;运动和站立:幼体<成体和亚成体;亚成体的运动高于成体,而站立低于成体。④不同性别月取食行为:雄性在2月最高,其余月份均低于70%;而雌性虽然也是2月最高,但从11月—次年2月均超过70%;休息行为雌雄接近;运动行为雄性高于雌性。贺兰山岩羊的昼间时间分配与许多温带有蹄类动物一样,食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以及岩羊自身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理时期是决定其昼间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贺兰山
下载PDF
贺兰山岩羊冬季对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41
12
作者 刘振生 曹丽荣 +2 位作者 王小明 李涛 李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岩羊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 94个岩羊的卧息地 ,结果表明岩羊对优势乔木的利用有选择性 (x2 =17 0 1,df=5 ,P <0 0 5 ) ,偏好利用灰榆占优势的卧息地 ,避免选择油松和青... 20 0 3年 11~ 1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岩羊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 94个岩羊的卧息地 ,结果表明岩羊对优势乔木的利用有选择性 (x2 =17 0 1,df=5 ,P <0 0 5 ) ,偏好利用灰榆占优势的卧息地 ,避免选择油松和青海云杉占优势的卧息地 ;对坡向选择性利用 (x2 =30 6 9,df=2 ,P <0 0 5 ) ,偏好位于阳坡的卧息地 ,避免利用阴坡 ;对植被类型、坡位和风向的利用无选择性。对卧息地样方与在样带中随机设置的样方进行比较 ,发现卧息地具有乔木密度低、食物丰富度低、隐蔽程度高、接近水源、接近裸岩、风速低和雪覆盖浅等特征。贺兰山的岩羊经常选择岩洞作为卧息地 ,占总卧息地的 6 2 77%。对 5 9个岩洞和 35个非岩洞卧息地进行比较 ,表明岩洞卧息地的坡度大、隐蔽程度高、风速低、保温性好、食物丰富度低和无雪覆盖。岩羊通常选择较宽的、深度和高度适中的岩洞作为卧息地。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7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了 80 0 9% ,可以较好地反映岩羊卧息地的生境特征 ,第 1主成分中隐蔽级、风向、风速、距裸岩距离和雪深具有重要作用 ,其余 6个主成分中优势乔木、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 坡位 岩羊 利用 丰富度 冬季 坡向 贺兰山 生境 阴坡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贺兰山岩羊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11
13
作者 刘振生 高惠 +3 位作者 滕丽微 苏云 王晓勤 孔芳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243-7249,共7页
生境评价对物种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GIS空间技术的支持下,于2010年到2011年间,在贺兰山岩羊分布区采集其地理分布点数据以及环境变量数据,并运用MAXENT模型对贺兰山区域岩羊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 生境评价对物种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GIS空间技术的支持下,于2010年到2011年间,在贺兰山岩羊分布区采集其地理分布点数据以及环境变量数据,并运用MAXENT模型对贺兰山区域岩羊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岩羊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矿区、坡度、海拔和道路,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东坡(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西南部,而西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少量分布,适宜生境面积总和为1006.9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8%。岩羊偏爱于海拔1500—2300 m的山势陡峭地带,建议对矿区和道路这两种人为干扰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岩羊的生境质量,促进其种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Pseudois nayaur)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期的个体行为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振生 吴建平 +6 位作者 李晓民 滕丽微 王晓明 郭文利 齐智 姚宏伟 仇福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2-95,共4页
采用目标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研究了 4对野生丹顶鹤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结果表明 :丹顶鹤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静栖、警戒、游走、修饰、繁殖 (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丹顶鹤为保证繁殖成功而建立领域 ,在繁... 采用目标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研究了 4对野生丹顶鹤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结果表明 :丹顶鹤的行为类型主要有觅食、静栖、警戒、游走、修饰、繁殖 (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 )。丹顶鹤为保证繁殖成功而建立领域 ,在繁殖期的不同阶段 ,其行为存在一定的变化 :在产卵前期 ,觅食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 ;在孵化期 ,繁殖行为显示的强度最高 ,静栖行为显示的强度下降 ,警戒行为显示的强度则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繁殖期 个体行为 扎龙自然保护区 觅食行为 静栖行为 警戒行为 繁殖行为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振生 李枫 +2 位作者 滕丽微 刘丹 苏伟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 1999年和 2 0 0 0年的 1 1~ 1 2月期间共记录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1 6对东北虎的 1 693次交配事件 ,对其中 1 1 92次成功的交配事件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东北虎的交配行为谱 ,记录了 1 6种个体行为和 7种社会行为。东北虎的交配持续期为 (6 5 0± 2 5 0 )d ,不同繁殖对的交配次数差异很大 ,最少为 49次 ,最多可达 1 1 3次 ,交配成功率为 70 41 %。东北虎的交配高峰出现在 8∶0 0~ 1 0∶0 0时和 1 6∶0 0~ 1 8∶0 0时。交配成功的次数在第 3~ 5d达到高峰 ,失败的次数在开始交配时最高 ,以后则逐渐降低。在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的首次爬跨前东北虎需花费 (2 0 2 4± 1 2 85 )min的时间做准备 ,其后的各次爬跨与首次相似 ,只是花费时间大大缩短 ,且持续的时间相差很大 ,最短仅为 4 70s,最长则达 6 3 1min。交配后的休息过程同时也是下一次交配前的准备阶段。每次将雌、雄虎赶入小围栏内东北虎要连续进行 (9 40± 4 60 )次爬跨 ,整个交配过程持续 (1 2 67± 3 0 5 )min ,每次爬跨历时 (1 0 0 9± 5 4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交配行为 行为谱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交配持续期 交配次数
下载PDF
散放条件下春季梅花鹿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刘振生 吴建平 滕丽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2,共4页
From April to May in 1998, time budget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semi-free Cervus nippon were studied in Pingshan Wildlife Experimental Fa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zing behavior accounts the most for activity time... From April to May in 1998, time budget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semi-free Cervus nippon were studied in Pingshan Wildlife Experimental Fa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zing behavior accounts the most for activity time in spring, next for ruminating and bedding behaviors, and the least for alerting and moving behaviors. In a day, there are three grazing peaks (namely, 7∶00~10∶00, 12∶00~14∶00 and 16∶00~17∶00). The female spend more moving time than the maledo. The male spend more alert and bedding time than the female. C. nippong spend more grazing time in cloudy days than in fine and rainy days, whileC. nippon spends less alert and moving time in cloudy days. Sex and weather influence activity time budget of C. nippon.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s moving behaviors (F=10 09, P<0 01),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bedding (F=5 96, P<0 05) and alert (F=4 52, P<0 05) behaviors.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grazing (F=8 39, P<0 01) and alert (F=6 11, P<0 01) behaviors due to weather factor,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bedding (F=4 27, P<0 05) and moving (F=5 32, P<0 05)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放条件 春季 梅花鹿 行为 时间分配
下载PDF
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振生 王小明 +1 位作者 李志刚 崔多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77-4285,共9页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痕迹检验法对贺兰山岩羊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岩羊偏好的取食地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地形为平滑起伏的坡、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矮...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痕迹检验法对贺兰山岩羊夏季取食和卧息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岩羊偏好的取食地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地形为平滑起伏的坡、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矮小稀疏且距离远,接近低矮但密度较大的灌木,食物较多,位于<30°和>35°半阴半阳坡的下坡位,接近水源,人为干扰距离500~1 000 m,距裸岩2~5 m,隐蔽级25%~75%;夏季岩羊偏好的卧息地具有位于海拔高度1 600~2 000 m和>3 000 m的山地疏林草原带及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地形为明显断裂的坡和悬崖,以灰榆和山杨为优势乔木或无树,乔木和灌木均矮小稀疏且距离较远,食物较少,位于>35°阴坡的上坡位,接近水源,人为干扰距离远,接近裸岩,隐蔽程度低。岩羊的取食和卧息生境在乔木高度和距水源距离上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余生态因子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取食生境相比,岩羊选择的卧息生境具有乔木稀疏且距离较远、灌木较少、低矮且距离较远、食物丰富度低、坡度大、远离人为干扰、接近裸岩和隐蔽程度低的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食物丰富度、灌木高度、距水源距离、隐蔽级、灌木密度、灌木距离、乔木高度和乔木距离8个生态因子可以区分取食样方与任意样方,正确判别率为85.8%;而区分卧息样方与任意样方时,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距裸岩距离、人为干扰距离、食物丰富度、灌木密度和灌木距离共7个生态因子发挥作用,正确判别率为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取食生境 卧息生境 逐步判别分析 贺兰山
下载PDF
圈养条件下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及活动规律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振生 王小明 曹丽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3,51,共4页
2003年12月在西宁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岩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8.65±9.84)%、取食(35.27±8.72)%、运动(23.55±5.36)... 2003年12月在西宁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9只岩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8.65±9.84)%、取食(35.27±8.72)%、运动(23.55±5.36)%、反刍(17.47±4.07)%、其它(2.77±0.30)%(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冬季,岩羊在一天内的卧息有3个高峰期(8:00~9:00、12:00~15:00和17:00~18:00);取食有2个高峰期(9:00~12:00和15:00~18:00).上述2种行为在一天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8:00~10:00和15:00~18:00时发生较多.反刍有2个高峰期(11:00~14:00和17:00~18:00).岩羊的取食和反刍具有相似的规律,但反刍高峰的出现时间较取食延迟了1 h左右.其它行为在一天中发生的较为随机.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对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圈养 行为 活动规律
下载PDF
贺兰山蓝马鸡越冬期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振生 曹丽荣 +2 位作者 李志刚 李涛 王小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20 0 3年 1 1~ 1 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蓝马鸡 (Crossoptilonauritum)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 2 5条样带上的 62个蓝马鸡栖息地利用样方和 5 0个任意样方的 1 3个生态因子 ,结果表明 ,蓝马鸡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带 ,避... 20 0 3年 1 1~ 1 2月 ,在贺兰山采用样带法对蓝马鸡 (Crossoptilonauritum)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定了 2 5条样带上的 62个蓝马鸡栖息地利用样方和 5 0个任意样方的 1 3个生态因子 ,结果表明 ,蓝马鸡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带 ,避免选择山地草原带、山地疏林草原带、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 ;偏好利用油松和青海云杉占优势的生境 ,避免选择山杨、杜松占优势和无树的生境 ;偏好阳坡和阴坡 ,避免利用半阳坡和半阴坡。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Mann WhiteyU检验 ,发现利用样方以乔木密度高、灌木密度高、坡度大、隐蔽程度高、雪覆盖浅、高海拔为主要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 ,隐蔽级、灌木密度、乔木密度、距水源距离和坡度具有重要作用 ,由这 5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正确区分的概率达到 91 7%。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主要与食物条件和隐蔽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栖息地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越冬期 贺兰山
下载PDF
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活动时间的分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振生 李枫 +1 位作者 滕丽微 周晓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9-393,共5页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 10只半散放东北虎 (5雌 5雄 )全年的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 (37 5 3% )和休息(32 45 % )行为较多 ,站立 (6 2 4% )...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在黑龙江东北虎林园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 10只半散放东北虎 (5雌 5雄 )全年的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 (37 5 3% )和休息(32 45 % )行为较多 ,站立 (6 2 4% )、摄食 (10 13% )、社会 (8 36 % )和其他 (5 2 9% ,包括饮水、排遗、修饰等 )行为较少 ;②不同季节的活动规律相似 ,运动、摄食、站立和社会行为在上午和下午各有 1个高峰期 ,休息在中午有 1个高峰期 ,运动和社会行为在夏、冬季明显比春、秋季增多。将上述结果与笼养和野生东北虎的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散放东北虎 行为活动时间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