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因子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敏涓 董临江 +1 位作者 周立红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凝血因子Ⅶ又称稳定因子(stable factor)或血清凝血酶转化加速因子(serum prothrombin conversionaccelerator,SPCA)因其在肝脏中合成时需要维生索K的参与,故属于维生素依赖因子,FⅦ为一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50KD,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凝血因子Ⅶ又称稳定因子(stable factor)或血清凝血酶转化加速因子(serum prothrombin conversionaccelerator,SPCA)因其在肝脏中合成时需要维生索K的参与,故属于维生素依赖因子,FⅦ为一单链糖蛋白。分子量为50KD,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括在氨基末端区有11个Gla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Ⅶ 研究进展 血浆 凝血酶 外源性凝血途径 动脉血栓形成 低脂肪餐 组织因子 稳定因子 拨牙
下载PDF
华法林预防房颤病人血栓性疾病的抗凝强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敏涓 侯维宁 +4 位作者 刘毅华 刘丽 钟慧娟 潘锦汉 冯署平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2期61-62,共2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NR2.1~3.0。常规门诊随访,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年,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相比,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而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对照组(0.0%vs14%,P<0.01)。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INR1.5~2.0)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华法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CD40、CD40L、sCD40L的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敏涓 刘丽 罗承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42-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上CD40和其配体CD40L及血浆中游离型的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上CD40和其配体CD40L及血浆中游离型的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CD40L表达水平及血浆中sCD40L浓度,并与19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sCD40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67,P=0.006)。结论:CD40-CD40L通路可能与ACS的形成有关,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D40 CD40L SCD40L
下载PDF
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敏涓 刘泽霖 +1 位作者 周立红 谭获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这一新型抗凝蛋白在脑出血与脑梗塞中的表达,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这一新型抗凝蛋白在脑出血与脑梗塞中的表达,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脑出血( n=16)与脑梗塞( n=46)的 TFPI抗原与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有并发感染或并发糖尿病,高脂血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脑出血或脑梗塞患者出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 TFPI增高,提示感染对血管内皮的持续损伤与某些炎症因子能刺激其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组织因子抑制物 TFPI 病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AT-Ⅲ与PC、PS的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刘泽霖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对4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的抗原与活性(AT-Ⅲ:Ag、AF-Ⅲ:C)、蛋白C(PC)、总蛋白S(TPS)进行测定,发现该组患者血浆中抗凝血因子AT-Ⅲ:Ag、AF-Ⅲ:CPC:Ag与TPS四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 对4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中抗凝血酶Ⅲ的抗原与活性(AT-Ⅲ:Ag、AF-Ⅲ:C)、蛋白C(PC)、总蛋白S(TPS)进行测定,发现该组患者血浆中抗凝血因子AT-Ⅲ:Ag、AF-Ⅲ:CPC:Ag与TPS四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0.01,<0.05,提示AMI患者体内存在抗凝血因子降低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蛋白S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含量及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3期99-100,104,共3页
本文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糖尿病2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中TFPI抗原含量与活性进行了测定。白血病患者各为86.52±20.63ng/ml(P<0.001)与79.12±13.0u/ml(P>0.05),糖尿病患者各为183.58±29.0ng/ml(P<0.0... 本文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糖尿病2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中TFPI抗原含量与活性进行了测定。白血病患者各为86.52±20.63ng/ml(P<0.001)与79.12±13.0u/ml(P>0.05),糖尿病患者各为183.58±29.0ng/ml(P<0.001)与103.22±25.27u/ml(P<0.01)。初步认为白血病患者TFPI抗原含量降低可能有与亚急性DIC存在相关,而糖尿病患者TFPI抗原含量与活性均增高与常伴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糖尿病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下载PDF
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的凝血因子缺乏与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2 位作者 董临江 彭运生 刘泽霖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 血液凝固因子缺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关于DIC的定义、临床、实验室标准与其计分系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敏涓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2002年第2期85-86,共2页
本文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DIC科学标准化分会,集17篇建议稿与3次会议之总结,由Taylor JrFB(美国),Toh CH(英国)、Hoots WK(美国)、Wada H(日本)、Levi M(荷兰)等5位专家... 本文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DIC科学标准化分会,集17篇建议稿与3次会议之总结,由Taylor JrFB(美国),Toh CH(英国)、Hoots WK(美国)、Wada H(日本)、Levi M(荷兰)等5位专家撰写稿编译(from Thromb Haemost,2001,86:1327-1330,http//www.isth.org).由科学标准化委员会(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SSC)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 计分系统 定义 临床 实验室 标准
下载PDF
肝脏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董临江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3期106-107,共2页
目的:研究肝脏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20例,肝硬化10例,原发性肝癌15例,对照组30例,用Ecarin-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中全凝血酶原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PT用一期法测定。结果:所有患者PT延长... 目的:研究肝脏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20例,肝硬化10例,原发性肝癌15例,对照组30例,用Ecarin-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中全凝血酶原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PT用一期法测定。结果:所有患者PT延长,肝炎与肝硬化病人全凝血酶原量降低,肝癌病人增高;吸附后凝血酶原在肝癌病人增高显著,阳性为93.33%。结论:肝炎与肝硬化病人PT延长与全凝血酶原下降,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作为治疗监测。异常凝血酶原增高可用作原发性肝癌的筛选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病 血浆凝血酶原 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脓毒症与DIC的新见解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敏涓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Muller-Berghdus(1995)述及DIC的定义:“DIC为一种获得性综合征,其特征为血管内凝血活化致使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此过程中可伴有继发性纤溶活化和纤溶受抑。
关键词 脓毒症 DIC 血管内凝血 纤维蛋白 纤溶系统
下载PDF
肝素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敏涓 黄寿吾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1期35-38,共4页
凝血和血栓的研究新进展认为,凝血反应是组织因子(TF)通过外源凝血途径启动的,内源凝血途径的激活则有助于纤维蛋白凝块的稳定和增大。这些观点不仅更新了凝血瀑布反应的许多概念,而且进一步阐明了肝素抗凝血和抗血栓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肝素 机理研究 丝氨酸蛋白酶 内皮细胞 凝血酶原 内源凝血途径 组织因子 纤维蛋白原 凝血反应 纤维蛋白凝块
下载PDF
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抗凝血酶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1 位作者 刘卉 董临江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4期159-161,共3页
目的研究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抗凝血酶(AT)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AT:Ag采用免疫浊度法。AT: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急... 目的研究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抗凝血酶(AT)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AT:Ag采用免疫浊度法。AT: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急性中毒性肝炎1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48例,肝硬化50例,共132例肝病患者:TFPI:Ag与TFPI:A均高于正常值(P<0.05,P<0.01),仅失代偿期肝硬化TFPI:Ag降低(P<0.05)。AT:Ag除失代偿期肝硬化外,均接正常值。AT:A除慢性乙肝与肝硬化低于正常值外,其他组接近正常值。结论肝病患者TFPI上调,表明组织受损与炎症存在,而AT正常或降低,表明肝细胞合成AT减少。而失代偿期肝硬化除TFPI:A保持高水平外,其余多项指标均降低,表明肝组织毁损严重,抗凝蛋白合成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抗凝血酶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9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功能。方法: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采取计算机血动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妊娠(>20周)妇女40例,其测定值:①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为0.801± 0.190;②最大吸光度(A_(max))为0....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功能。方法: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采取计算机血动检测系统测定。结果:妊娠(>20周)妇女40例,其测定值:①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为0.801± 0.190;②最大吸光度(A_(max))为0.386±0.075;③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S)为454±85 mg/dl;④反应延滞时间(DT)为5±2sec;⑤纤维蛋白原功能与量的比值(FMPV/A_(max))为2.075。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上调,分子功能亢进,表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应采取防治血栓形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妊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高聪 《血栓与止血学》 1999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60例分为两组:①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正常组30例;②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增高组30例,分别比较其血浆中FⅦa、FⅦ:C、FⅦ:Ag与FⅦa/FⅦ...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对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60例分为两组:①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正常组30例;②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增高组30例,分别比较其血浆中FⅦa、FⅦ:C、FⅦ:Ag与FⅦa/FⅦ:Ag、FⅦ:C/FⅦ:Ag的水平。结果:血清胆固醇增高71%与三酰甘油增高137%时,FⅦa增高100%,FⅦ:C增高62%。结论:高脂血症中,当血清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增高时可使FⅦa与FⅦ:C增高,故降脂治疗可下调FⅦ水平,从而减缓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胆固醇 三酰甘油 凝血因子Ⅶ
下载PDF
纤维蛋白单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敏涓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2期81-84,共4页
近年来,许多学者均致力于研究一种比较简易的方法,检测高凝状态的早期诊断问题.报道较多,具有价值的是:可溶性纤维蛋白(soluble fibrin,sFb).现叙述如下.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单体 可溶性纤维蛋白 高凝状态 检测
下载PDF
眼镜蛇毒组份对体外血栓形成及红细胞电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敏涓 冯莹 +2 位作者 关东文 刘泽霖 余清声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9-31,共3页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眼镜蛇毒中的 A·J 组份能抑制体外血栓形成,加速红细胞电泳,从而使血粘度下降,血栓形成力减退。
关键词 体外血栓形成 血粘度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的结构、机能与调控以及异常纤维蛋白原临床的初步分析
17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4期165-167,共3页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即凝血因子Ⅰ,为凝血过程第三阶段中凝血酶作用的底物,Fbg经凝血酶的水解作用释放出HPA与FPB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经F的作用而聚合成纤维蛋白多聚体。
关键词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初步分析 纤维蛋白单体 遗传性 凝血酶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多聚体 二硫链 杂合子 纯合子
下载PDF
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
18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2 位作者 刘泽霖 谭获 陆东风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测定心绞痛(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测定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AP与AMI各20例,TFPI:Ag与对照组比... 目的:测定心绞痛(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测定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AP与AMI各20例,TFPI:Ag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TF-PI:则明显升高,AMI患者升高比AP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APP值<0.01,AMIP<0.001。AMI用链激酶(SK)溶栓治疗10例发现溶栓后TFPI:Ag与TFPI:A均有上调现象。结论:冠心病晚期因TFPI的消耗,TFPI:Ag的反馈性升高已不明显,但TFPI:A仍明呈代偿性增高。溶栓后TFPI上调,表明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后,心肌动力作用明显地增强,对TFPI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下载PDF
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测定284例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8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在心脑血管病、各类肝病、肾病、白血病、糖尿病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上述各类疾病患者血浆中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F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在心脑血管病、各类肝病、肾病、白血病、糖尿病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上述各类疾病患者血浆中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F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经统计学处理后作出客观评价。结果:心脑血管病(102例)、各类肝病(102例)、糖尿病(20例)及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20例)患者血浆的TFPI水平增高,肝硬化失代偿期 TFPI:Ag降低,TFPI:A增高;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20例)的患者血浆TFPI:Ag与TFPI:A均增高;本组中10例经血透治疗后TFPI:Ag明显下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并发性性或亚急性DIC)TFPI:Ag与TFPI:A下降。上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炎症、肿瘤以及组织损害(特别是血管)患者TFPI的过度表达,治疗使疾病缓解后,可见其逐渐下降,但合并DIC时,血浆中TFPI的水平可降至正常或明显减低,可能是由于血栓形成,TFPI的消耗过多所致。肝功能受损致使其代偿失调时,TFPI在血浆中的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 心脑血管病 肝病 肾病 白血病 糖尿病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血浆凝血因子Ⅶ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20
作者 刘敏涓 周立红 +1 位作者 董临江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测定20例NIDDM糖尿病病人血浆凝血因子Ⅶ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并计算FⅦa/FⅦ:Ag与FⅦ:C/FⅦ:Ag的相对比值。结果:患者FⅦa为2.8±1.... 目的:测定20例NIDDM糖尿病病人血浆凝血因子Ⅶ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FⅦ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FⅦ:Ag测定采用ELISA法;FⅦ:C采用一阶段凝固法。并计算FⅦa/FⅦ:Ag与FⅦ:C/FⅦ:Ag的相对比值。结果:患者FⅦa为2.8±1.0mg/ml,FⅦ:C为109±20%,FⅦ:Ag为75±18%,FⅦa/FⅦ:A为3.73,FⅦ:C/FⅦ:Ag为1.45,与对照组两组(健康成人、健康老年人)比较,除FⅦ:Ag外,其余数据均有增高差异呈显著性(P<0.01,P<0.05)。结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高凝状态,应采取防止血栓形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浆 凝血因子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