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毛泽东反官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新宪
吴旭坦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0-82,共3页
-
文摘
加强与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就必须有效地克服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反对官僚主义方面 ,毛泽东同志曾作过积极的探索 ,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过激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成份。学习与研究毛泽东同志有关反官僚主义的论述 。
-
关键词
毛泽东
反官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人民主权
-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261.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政策浅析
- 2
-
-
作者
刘新宪
-
机构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
-
出处
《经济视野》
2020年第14期75-75,共1页
-
文摘
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中,积极引进了绩效酬劳的新理念,对原有的薪酬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希望通过有效的革新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更好地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措施。
-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薪酬制度
改革措施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我走出来了吗?——正常哀伤反应与病理性哀伤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刘新宪
王建平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
出处
《心理与健康》
2019年第12期90-92,共3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16ZDA233)的支持
-
文摘
失去唯一的儿子几年后,他说:“别人都说我放下了,走出来了。是的,我的生活还在继续,我的孙女还要依靠我,我的老伴更加需要我,同时我还组织志愿者和社工等为其他同命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帮助。可是我仍然会感觉很痛,有时甚至痛不欲生,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换来能够见到儿子,哪怕只有3分钟。我这是放下了吗?走出来了吗?”失去亲人后,悲痛,是非常正常的哀伤反应,这些反应会因人而异,非常多样,非常个人化。尽管如此,其中一些人而且是多数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还会流泪,还感觉很痛,但工作可以继续,生活照常进行;但有些人则不行,会出现严重的哀伤反应。
-
关键词
因人而异
个人化
病理性
感觉
志愿者
生活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医院绩效考核的局限与发展及现状分析
- 4
-
-
作者
刘新宪
-
机构
湖南省湘潭市中医医院
-
出处
《人力资源管理》
2018年第8期118-118,共1页
-
文摘
绩效考核工作是医院经济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医院的绩效考核对有效地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医疗行业有其固有的特殊性,所以医院在真正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受到很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很成功的确定量化的指标,导致医院无法顺利开展绩效考核,笔者作为基层卫生单位实际考核操作者,本着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对医院绩效考核的局限与发展及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
关键词
医院
绩效考核
局限性
发展及现状
-
分类号
F239.45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丧子后婚姻危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建议
- 5
-
-
作者
刘新宪
王建平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
出处
《心理与健康》
2018年第12期22-24,共3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16ZDA233)的支持
-
文摘
据统计,在美国有近46%的夫妻在失去孩子后会经历婚姻危机。但婚姻危机并不一定会导致离婚,它很大程度取决于哀伤父母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离婚将是一个不幸的结果,并导致严重的第二次伤害。而对那些失去唯一孩子的失独父母来说,他们的婚姻会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就此主题展开讨论。
-
关键词
婚姻危机
心理分析
孩子
-
分类号
R395.1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
-
题名解析“延长哀伤障碍”
- 6
-
-
作者
刘新宪
王建平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
出处
《心理与健康》
2019年第3期20-23,共4页
-
文摘
失去亲人后,人们会非常难过悲伤,甚至痛不欲生,觉得生活从此失去了意义;脑海中时常闪现出逝者的身影,非常渴望再次见到逝者,有时还真的'看到'或'听到'了逝者,转瞬间什么也没有,痛苦万分。无法继续工作,无法继续原来的生活,这种情况有些人甚至持续多年。
-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患者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
-
题名丧子哀伤,男女有别
- 7
-
-
作者
刘新宪
王建平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
出处
《心理与健康》
2019年第5期22-23,共2页
-
文摘
失去孩子,尤其是失去唯一的孩子,父母会极度哀伤和痛苦。这是人的正常反应。但人们通常有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那就是父母承受了相同的打击,他们的哀伤反应方式和应对机制也应该相同。事实上每个人的哀伤反应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此外男女因性别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哀伤反应特征。本文将讨论如何认识理解男性和女性对哀伤反应、应对机制的一些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哀伤疗愈建议。
-
关键词
性别差异
-
分类号
B842.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