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消落带岩体劣化影响的典型危岩岸坡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刘新荣 王浩 +3 位作者 郭雪岩 罗新飏 周小涵 许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3-576,共14页
三峡库区周期性水位升降引起的消落带岩体劣化对典型危岩岸坡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基于野外调研及地勘资料,采用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简称UDEC)研究了消落带劣化区形态对近水平层状高陡危岩岸坡的稳定... 三峡库区周期性水位升降引起的消落带岩体劣化对典型危岩岸坡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基于野外调研及地勘资料,采用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简称UDEC)研究了消落带劣化区形态对近水平层状高陡危岩岸坡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三峡库区巫山段的近水平层状危岩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严重,在不同消落带劣化区存在紧密层状、松散碎裂状、溶蚀凹腔状、含挤压碎裂带等典型消落带劣化区形态;含有第1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稳定性较好,危岩体位移较小,失稳模式为滑移破坏;含有第2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危岩体先向坡内偏移,其后随着消落带岩体支撑强度弱化向坡外倾倒破坏;含有第3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危岩体向坡外位移较大,失稳模式为倾倒破坏;含有第4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稳定性主要受挤压破碎带的力学性质控制,易产生沿破碎带切割面的旋转滑移破坏;通过对以上4种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增加防治加固措施,危岩体的变形位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岸坡 消落带劣化区形态 野外调研 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DEC) 数值模拟 劣化特征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寿命试验及数值模拟
2
作者 梁宁慧 毛金旺 +2 位作者 游秀菲 刘新荣 周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开展基准混凝土、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及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静载试验及不同应力水平(0.75、0.80、0.85)下的弯曲疲劳试验,建立弯曲疲劳寿命方程,并结合ABAQUS与FE-SAFE软件建立纤维混... 为研究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开展基准混凝土、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及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静载试验及不同应力水平(0.75、0.80、0.85)下的弯曲疲劳试验,建立弯曲疲劳寿命方程,并结合ABAQUS与FE-SAFE软件建立纤维混凝土梁的三点弯曲疲劳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尤其是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掺显著增强了混凝土基体的抗折、抗疲劳性能。双对数lgS-lgN疲劳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应力水平与疲劳寿命的相关性,使用lgS-lgN疲劳方程计算得到200万次循环荷载作用下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强度最高,为3.91 MPa。三组试件疲劳寿命的数值模型预测值均介于实测疲劳寿命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并接近于疲劳寿命平均值,该模型为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弯曲疲劳 疲劳寿命预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川西藏东地区隧道围岩有害气体孕育机制及逸出风险评价研究
3
作者 张吉禄 刘新荣 +5 位作者 周小涵 祁占锋 刘瀚之 刘煜宇 孙浩 吴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地层构造及岩石分布进行分析,明确区域内主要气藏类型及分布范围;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现场监测对评价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川西藏东地区岩层主要有害气体孕育类型包括岩浆岩脱气孕育气体、变质岩化学反应释放气体、沉积岩油气矿藏富集气体、金属矿伴生气体等;其中,岩浆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入侵通道形成的气囊内,变质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酸性岩浆岩与碳酸岩接触面以及金属矿附近,沉积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油气盖层内。2)岩石圈断裂对深部有害气体的赋存最有利,水热循环通过物质扩散和水力运移2种方式加速深部有害气体的运移,其中深大主断裂控制型水热循环模式影响最显著。3)基于川西藏东地区地层岩性及断裂构造特征,对CO_(2)、CH_(4)、SO_(2)及H_(2)S等主要有害气体的赋存区域进行划分。4)根据研究区域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水热分布特点,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根据隧道开挖高浓度有害气体逸出可能性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逸出风险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藏东地区 有害气体 隧道围岩 断裂构造 评价体系 赋存机制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节理峰前循环剪切疲劳损伤机理研究
4
作者 许彬 刘新荣 +4 位作者 周小涵 韩亚峰 刘俊 谢应坤 邓志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三峡库区频发微小地震下岩体节理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峰前循环剪切试验和PFC2D细观数值计算,研究了考虑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法向应力及循环剪切次数影响的软-硬互层岩体节理... 三峡库区频发微小地震下岩体节理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峰前循环剪切试验和PFC2D细观数值计算,研究了考虑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法向应力及循环剪切次数影响的软-硬互层岩体节理宏细观疲劳损伤机理。研究表明:①岩体节理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历经初始非线性压剪变形、近似线弹性压剪变形、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变形、应力缓升压剪变形、应力陡升压剪变形及应力脆性跌落压剪变形六个演化阶段。②岩体节理峰值(残余)剪切强度和疲劳剪切(法向)位移在相同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或法向应力下随循环剪切次增多而分别降低和增大;且其在相同循环剪切次数下随一阶起伏角或法向应力变大而分别增大和降低,而随含水率、剪切速率或剪切幅度变大则分别降低和增大。③宏细观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且岩体节理细观剪切疲劳损伤裂纹数量随剪切位移变化呈前期微增-陡增、中期缓增及后期陡增-缓增-陡增的发展特征,而其随循环剪切次数变化则呈前期陡增和后期缓增的发展特征。④岩体节理宏细观剪切疲劳损伤典型演化过程可概述为压密-起裂破坏、循环错动-贯通破坏及分离-啃断破坏3个渐进性发展阶段,且宏细观剪切疲劳损伤裂纹近似呈“倒U形”密集分布于岩体节理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岩体节理 峰前循环剪切试验 PFC2D细观数值计算 演化过程 疲劳损伤机理
原文传递
采动和降雨影响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破坏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新荣 冉乔 +2 位作者 熊飞 李滨 杨忠平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为阐明采动和降雨入渗条件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变形和破坏规律,以贵州省纳雍县普洒滑坡为例,通过块体离散元数值分析,探讨煤层开挖扰动和降雨入渗作用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着M10和M14煤层开采,山体上覆岩层... 为阐明采动和降雨入渗条件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变形和破坏规律,以贵州省纳雍县普洒滑坡为例,通过块体离散元数值分析,探讨煤层开挖扰动和降雨入渗作用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着M10和M14煤层开采,山体上覆岩层向采空区方向下移,新生裂隙向坡表发育。工作面上覆岩层裂隙带高度随采空区范围的增大而增加,M10和M14开采结束后,裂隙带分别发育至30倍和40倍采高,坡顶深大岩溶裂隙向坡下扩展。降雨入渗后,上覆岩层裂隙带与深大岩溶裂隙贯通,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深大岩溶裂隙向坡表扩展形成贯通滑动面,岩溶坡体发生崩滑破坏。研究发现,地下采动是普洒老鹰岩山体变形破坏的控制因素,后续降雨是山体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斜坡 裂隙 地下开采 降雨 离散元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马菁芸 刘新荣 《现代营销(下)》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对象,构建了产业协同集聚和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析框架。对各城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水平以及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算,并实证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和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影响关系... 本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对象,构建了产业协同集聚和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析框架。对各城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水平以及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算,并实证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和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大湾区内的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呈现倒U型关系,且主要受中高经济水平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影响;除肇庆市外,其余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年均值已越过转折点,表明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过程中由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要素拥挤效应负外部性超过规模效应正外部性,结果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大湾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显著作用于技术创新中的产出环节,对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本文以此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协同集聚 出口技术复杂度 技术创新
下载PDF
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的剪切力学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新荣 曾夕 +3 位作者 许彬 周小涵 刘馨琳 王继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究一阶起伏角和法向应力对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规律,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对含不同一阶起伏角的锯齿节理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建立一个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估算公式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法向... 为探究一阶起伏角和法向应力对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及变形的影响规律,在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对含不同一阶起伏角的锯齿节理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建立一个贯通型锯齿状节理岩体剪切强度估算公式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法向应力作用下,根据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分为滑动型曲线、滑动-峰值型曲线和峰值型曲线3类,滑动型曲线和滑动-峰值型曲线可分为非线性缓慢上升阶段、线性陡升阶段“、上凸形”缓慢上升阶段、近似平直阶段和平直阶段,峰值型曲线可分为非线性缓慢上升阶段、线性陡升阶段、“微凸型”上升阶段、脆性跌落阶段和波动缓降阶段;根据起伏角的不同,锯齿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可概化为滑移破坏、爬坡破坏和爬坡啃断破坏,每种破坏模式下节理损伤演化过程均可分为3个阶段,即滑移破坏模式可分为压密阶段、克服摩擦阶段和滑移阶段,爬坡破坏模式可分为压密阶段、爬坡滑移阶段和塑性流动阶段,爬坡啃断破坏模式可分为压密爬坡阶段、爬坡啃断阶段和啃断滑移阶段;含不同一阶起伏角的锯齿节理岩体剪切强度均随法向应力和起伏角的增加而增大,其计算表达式仍然遵循M-C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节理 直剪试验 剪切力学行为 破坏模式 剪切强度
下载PDF
含Z型相交裂隙岩体剪切力学行为研究
8
作者 刘新荣 刘馨琳 +3 位作者 许彬 王子娟 曾夕 陈欣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2-1880,共9页
采用水刀切割加工灰岩原样,开展含Z型相交裂隙试样的室内直剪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剪应力-剪位移曲线,分析了预制裂隙倾角和法向应力对含Z型相交裂隙试样强度、变形及裂纹扩展的影响,并阐明了含Z型相交裂隙试样破坏演化机制。研究表明:①... 采用水刀切割加工灰岩原样,开展含Z型相交裂隙试样的室内直剪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剪应力-剪位移曲线,分析了预制裂隙倾角和法向应力对含Z型相交裂隙试样强度、变形及裂纹扩展的影响,并阐明了含Z型相交裂隙试样破坏演化机制。研究表明:①剪应力-剪位移曲线可分为预制裂隙(孔隙)压实阶段(初期下凹)、准线性变形阶段(中期线性波动)、峰前不稳定断裂发展阶段(后期上凸)及峰后强度残余阶段(陡降)4个变形破坏阶段;②相同裂隙倾角下裂隙岩体的峰值剪应力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增大(近线性),且相同法向压力下裂隙岩体的峰值剪应力随裂隙倾角增大而减小(趋势渐缓);③裂隙宏观损伤裂纹演化过程可分为初始压密弹性阶段、裂纹扩展增长阶段及贯通断裂破坏阶段,且其破坏模式包括拉伸破坏、剪切破坏及拉剪混合破坏(拉伸-剪切贯通和剪切-拉伸-剪切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型相交裂隙 直接剪切 力学特性 裂隙倾角 裂纹扩展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含消落带劣化岩体的危岩边坡动力累积损伤机制研究
9
作者 刘新荣 郭雪岩 +4 位作者 许彬 周小涵 曾夕 谢应坤 王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7-648,共12页
对消落带劣化岩体及水库诱发地震共同影响下三峡库区某典型危岩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100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探讨了含消落带劣化岩体的危岩边坡动力累积损伤—失稳破坏演化全过程及其动力响应规律。研究表明... 对消落带劣化岩体及水库诱发地震共同影响下三峡库区某典型危岩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100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探讨了含消落带劣化岩体的危岩边坡动力累积损伤—失稳破坏演化全过程及其动力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含消落带劣化岩体的危岩边坡动力累积损伤—失稳破坏全过程可归结为坡体内部损伤累积—裂隙发育—次级节理与深大裂隙贯通—失稳倾倒,同时伴随消落带岩体表层松动—掉落—破坏及内部出现渗流网—形成渗流通道—形成“凹腔”的复合破坏模式;随着地震动的持续,危岩体内部动力响应规律具有典型的“趋高”及“趋表”效应,危岩边坡表面累积位移不断增加,消落带处孔隙水压力整体增加,危岩边坡内部水平向及竖直向土压力在全阶段中整体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危岩边坡自振频率及阻尼比在全阶段整体呈减小和增加的趋势;在小震结束前阶段及强震阶段,危岩边坡损伤度曲线分别呈“S”型分布和指数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边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消落带劣化岩体 动力响应规律 累积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化学溶液和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Ⅰ/Ⅱ复合型断裂韧性劣化特性研究
10
作者 刘新荣 缪露莉 +1 位作者 袁文 周伟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48-2155,共8页
为研究化学溶液和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Ⅰ/Ⅱ复合型断裂韧性的劣化规律,先采用pH为7,9,4的保水溶液,对试件进行干湿循环试验(N=1,3,6,10),随后通过半圆弯曲法测试试件的Ⅰ/Ⅱ复合型断裂韧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N的增加,砂岩... 为研究化学溶液和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Ⅰ/Ⅱ复合型断裂韧性的劣化规律,先采用pH为7,9,4的保水溶液,对试件进行干湿循环试验(N=1,3,6,10),随后通过半圆弯曲法测试试件的Ⅰ/Ⅱ复合型断裂韧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干湿循环次数N的增加,砂岩断裂韧性逐渐劣化,且劣化速度逐渐减缓;化学溶液对断裂韧性的影响为:酸性>碱性>中性;Ⅱ型断裂韧度总劣化度小于Ⅰ型断裂韧度。随后,基于试验结果,发现最大切应力准则(MTS准则)在判别以Ⅱ型断裂为主的复合型裂纹时存在较大误差,而广义最大切应力准则(GMTS准则)则能较好的吻合试验结果。最后,基于GMTS判据,分析裂纹尖端参数的劣化特征:T应力的绝对值与临界极半径r_(c)随着断裂韧性总劣化度的增大而减小;试件的干湿状态对r_(c)影响微弱,印证了r_(c)是反映结构性质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断裂韧性 干湿循环 酸碱环境 广义最大切应力准则(GMTS准则) 劣化
原文传递
城市群金融集聚能缓解金融风险吗?
11
作者 刘新荣 刘警警 班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78,共12页
城市群的兴起使其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金融资源,而外围城市的相对金融风险不断攀升,形成了金融资源与金融风险在地理维度上的反向流动。基于银行微观数据和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城市群金融集聚与金融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城... 城市群的兴起使其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金融资源,而外围城市的相对金融风险不断攀升,形成了金融资源与金融风险在地理维度上的反向流动。基于银行微观数据和地级市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城市群金融集聚与金融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群金融集聚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但是金融在非城市群的集聚反而会增加金融风险;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会降低中心城市金融风险,但欠发达城市群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会加剧外围城市金融风险,而发达城市群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会降低外围城市金融风险;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一体化等因素有助于强化金融集聚对金融风险的降低效应。研究有助于从地理维度理解金融资源分布与金融风险的关系,为通过发展城市群、调节金融地理集中度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证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金融集聚 城市群 中心-外围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块石尺寸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忠平 李进 +2 位作者 刘浩宇 张益铭 刘新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5-97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 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的抗剪强度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为探究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含不同块石尺寸的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室内大型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界面的破坏模式受块石尺寸和法向压力的影响不显著,均表现为应变硬化特征;法向压力会削弱块石尺寸效应的影响;随块石尺寸增加,抗剪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φ、c)先增加后减少,既存在着正尺寸效应,又存在着负尺寸效应,尺寸效应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有限,整体在29°波动,而对表观黏聚力c影响较大;不同块石尺寸试样在不同法向压力作用下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剪缩行为,法向压力能够增强土石混合体的剪缩特性;土石混合体-基岩界面为薄弱的潜在滑移面,随着块石尺寸系数的增加,薄弱破坏面有向土石混合体内部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界面 尺寸效应 土石混合体 剪切力学特性
原文传递
多层浅埋煤层开采触发岩溶坡体动力崩滑机制研究
13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4 位作者 李滨 熊晨 刘新荣 李江山 刘小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33,共17页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提出了该类“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致灾特征、主控触发因素和动力成灾机制。结果表明:(1)该滑坡动力崩滑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陡坡体微地貌、“上硬下软”岩性组合、斜坡岩体结构和物理化学风化等主导因素和多层浅埋采空区、强降雨和采掘爆破振动等触发因素,其中前者的存在或长期作用较为明显地降低了原始坡体的稳定性,而后者的存在或短期作用急剧地劣化了坡体地质条件并最终触发了坡体的“临界崩滑”;(2)该滑坡在采空区和强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渐进变形”具有明显的“整体下座”和“顺时针旋转”特征,其中“整体下座”为“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典型特征,其为受区内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开采沉陷所致;(3)邻近坡体的采掘爆破振动最终触发该滑坡形成“临界崩滑”后,其后续动力响应可细化为“解体破碎→铲刮滑床→碎屑流动→堆积稳定”4个阶段。最后,基于分析驱动该滑坡各阶段动力响应的力学作用类型及其效应,即:坡体岩溶裂隙渗透压力、竖向和水平爆破振动应力、坡脚处剪切应力、采空区边界卸荷应力和采空区中冒落岩块压实过程产生的侧向膨胀应力等及其岩体破裂效应,系统提出了考虑其崩滑全程力学模式演变的动力崩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浅埋煤层开采 岩溶坡体 动力崩滑 普洒滑坡 主控触发因素
下载PDF
水动力-溶蚀作用下灰岩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
14
作者 杨忠平 向宫固 +2 位作者 赵茜 刘新荣 赵亚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5-1563,共9页
中国西南地区溶蚀岩体分布广泛。岩溶作用下,结构面强度持续劣化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溶蚀作用下结构面的演化特征,揭示岩溶作用对灰岩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武隆鸡尾山溶蚀岩质坡体为例,采用室内结构面渗流溶... 中国西南地区溶蚀岩体分布广泛。岩溶作用下,结构面强度持续劣化是影响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溶蚀作用下结构面的演化特征,揭示岩溶作用对灰岩结构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武隆鸡尾山溶蚀岩质坡体为例,采用室内结构面渗流溶蚀试验和结构面直接剪切试验,并结合三维形貌光学扫描技术,阐明了水动力-溶蚀作用灰岩结构面的表观演化模式和剪切力学特性演化规律,揭示了水动力-溶蚀作用下结构面劣化机理。结果表明:灰岩结构面在化学溶蚀和物理冲蚀双重作用下,先后经历“点式选择性溶蚀—细槽线式稳定渗流溶蚀—优势管道流强烈溶蚀—壁面缓慢溶蚀”4个阶段;溶蚀过程中,灰岩结构面表面粗糙度指数和溶蚀率指标随时长增大而增大,并呈收敛趋势;直剪过程中,溶蚀结构面表现出初期锁固、后期剪摩阻滑的两阶段特征,且时间越长、应力水平越高,剪切硬化特征越显著;随溶蚀时间增长,结构面主要抗滑结构由刚性稳定微凸体发展为细微溶槽并最终演变为深大岩溶管道,其极限抗剪强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基于Barton公式建立了灰岩溶蚀结构面抗剪强度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结构面 剪切特性 强度预测模型 粗糙度 鸡尾山
原文传递
玄武岩-聚丙烯粗纤维混凝土管承载力试验研究
15
作者 梁宁慧 周侃 +2 位作者 兰菲 刘新荣 邓志云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为改善素混凝土管易开裂、延性差等缺陷,基于纤维混凝土良好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选用聚丙烯粗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设计了无纤维、单掺玄武岩纤维、单掺聚丙烯粗纤维及混掺玄武岩-聚丙烯粗纤维的四组混凝土管节,通过三点试验对比分析管节的... 为改善素混凝土管易开裂、延性差等缺陷,基于纤维混凝土良好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选用聚丙烯粗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设计了无纤维、单掺玄武岩纤维、单掺聚丙烯粗纤维及混掺玄武岩-聚丙烯粗纤维的四组混凝土管节,通过三点试验对比分析管节的开裂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和承载力,并建立纤维混凝土管节三点试验的数值模型,进一步探究聚丙烯粗纤维与玄武岩纤维对素混凝土管破坏形态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粗纤维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管的破坏形态,提高混凝土管节的抗裂性能与承载能力,相比于无纤维管节,混掺玄武岩-聚丙烯粗纤维管B2P4的承载力提升了46.26%,效果最佳。此外,各组管节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承载力误差控制在5%以内,表明模拟合理。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获得提升混凝土管节抗裂性能和承载力的玄武岩-聚丙烯粗纤维的最佳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聚丙烯粗纤维 素混凝土管 三点试验 承载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层生态环境监测中土壤样品采集技术分析
16
作者 刘新荣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5期173-175,共3页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本文基于生态环境监测重要性及土壤样品采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基层生态环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本文基于生态环境监测重要性及土壤样品采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基层生态环境监测中土壤样品采集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具体阐述其实践应用,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展望其未来的发展,以期提高土壤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生态环境监测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 实践应用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仰拱拆换结构变形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沛文 刘鎏 +2 位作者 周小涵 刘新荣 林彬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5-395,共11页
仰拱是隧道支护体系的关键构件,当运营隧道的仰拱结构因腐蚀等原因难以满足其受力要求时,就需对其进行拆换。为研究不同拆换工况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机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拆换工况进行模拟。基于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隧道,使用Midas... 仰拱是隧道支护体系的关键构件,当运营隧道的仰拱结构因腐蚀等原因难以满足其受力要求时,就需对其进行拆换。为研究不同拆换工况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机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拆换工况进行模拟。基于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隧道,使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拆换距离、拆换顺序等因素对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仰拱拆换造成隧道断面向内收缩,其中拱脚、拱顶、拱底的变形较大;单次跳槽拆换的影响范围为3倍单次拆换距离;应尽量选择能使新浇筑的仰拱尽早闭合成环的拆换方案,可以减小隧道因仰拱拆换产生的变形;在不同的拆换距离情况下,单次拆换距离越小,隧道结构的变形越小。在研究条件下,单次拆换距离在小于1.2D(D为隧道等效直径)时,隧道结构均处于稳定状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仰拱拆换 数值计算 结构变形 隧道病害
下载PDF
考虑贯通型结构面强度震动退化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许彬 刘新荣 +4 位作者 周小涵 梁越 钟祖良 刘俊 邓志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19-2431,2470,共14页
考虑结构面抗剪强度震动退化效应对分析与评价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岩石动力试验获取了多因素影响的结构面强度震动退化系数方程,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和动态矢量法原理,以UDEC程序作为计算引擎,采用其内置Fish语言编程实... 考虑结构面抗剪强度震动退化效应对分析与评价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岩石动力试验获取了多因素影响的结构面强度震动退化系数方程,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和动态矢量法原理,以UDEC程序作为计算引擎,采用其内置Fish语言编程实时刷新结构面强度特性参数和捕获任意地震历时时刻边坡地震惯性力,并以最小平均安全系数法求解边坡最终动力稳定性评价指标值,从而提出了一种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退化的边坡动力稳定性系数动态算法。研究表明:结构面强度震动退化系数是取决于岩块间循环剪切次数、循环剪切幅度及相对运动速度响应值的动态变量;将该算法应用于含贯通型平直状结构面边坡动力稳定性算例中,其分析结果表明,动力作用时程内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退化的边坡动力稳定性系数较未考虑该效应时的系数衰减更为明显,即前者计算结果更符合一般性自然规律,亦即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结构面最小强度震动退化系数随动力激励时程变化近似呈负指数函数形式逐渐衰减,且当结构面初始黏聚力(内摩擦角)越大、而坡角(层面倾角)或动荷载幅值(频率)越小时,地震历时过程中边坡最小动力稳定性系数越大,此时边坡最终动力稳定性相对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强度震动退化 数值实现 边坡动力稳定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FoxM1靶向肽9R-P49对L929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常苗 项坤 +5 位作者 何佳萌 梁安平 花欣怡 刘新荣 江育虹 茆灿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6,47,共7页
为探究9R-P49多肽对FoxM1的作用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的调控机制,采用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AO/EB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细胞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增殖;使用PyMOL分子对接软件预测P49多肽与FoxM1-DBD的潜在结... 为探究9R-P49多肽对FoxM1的作用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的调控机制,采用CCK-8检测细胞抑制率、AO/EB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细胞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增殖;使用PyMOL分子对接软件预测P49多肽与FoxM1-DBD的潜在结合位点;采用0、30.0和60.0μg/mL的9R-P49多肽处理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FoxM1蛋白的表达,最后通过RNA转录组分析差异基因及相关通路。结果表明:在L929细胞中9R-P49下调FoxM1蛋白的表达,同时,9R-P49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P49多肽与FoxM1-DBD上的Arg 297、Ser 290和Asp 293位点存在潜在结合;给药处理后转录组差异基因GO分类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单一组织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等,KEGG分类主要富集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和新陈代谢等通路。在成纤维L929细胞中9R-P49能够通过调控FoxM1表达抑制L929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R-P49 FOXM1 纤维化 转录组 多肽
下载PDF
直刺三阴交联合艾灸关元预防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临床研究
20
作者 彭荣军 廖彩虹 刘新荣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直刺三阴交联合艾灸关元穴预防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66例,分为2组,各33例。对2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术后排尿情况、膀胱痉挛程度分级、最大尿流率、疼痛程度、症状评分、...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直刺三阴交联合艾灸关元穴预防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66例,分为2组,各33例。对2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情况、术后排尿情况、膀胱痉挛程度分级、最大尿流率、疼痛程度、症状评分、膀胱状况、情绪状态、生活质量、遵医行为、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穴位干预组患者的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膀胱痉挛程度分级、VAS评分、IPSS评分、OABSS评分、PPBC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情绪稳定、合理饮食、功能锻炼遵医率均高于常规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直刺三阴交联合艾灸关元穴预防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术后膀胱痉挛 直刺三阴交 艾灸关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