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倩 张静月 +7 位作者 刘昀阁 左惠心 梁荣蓉 毛衍伟 张一敏 杨啸吟 罗欣 朱立贤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来自于葡萄和其他植物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作用,一直是多领域的研究热点。骨骼肌主要由肌纤维构成,肌纤维类型和组成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来自于葡萄和其他植物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作用,一直是多领域的研究热点。骨骼肌主要由肌纤维构成,肌纤维类型和组成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白藜芦醇对于骨骼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同时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分子逐渐被确定。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总结白藜芦醇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综述microRNA、AMPK/SIRT1/PGC-1α、脂联素及FoxO1信号通路在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今后靶向调控肌纤维类型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肌纤维类型转化 信号通路 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 Fox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无细胞上清液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安祺 杨慧轩 +5 位作者 姚现琦 董鹏程 朱立贤 罗欣 张一敏 刘昀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共8页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导致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无细胞上清液(cell free supernatant,CFS)作为抑制剂,探究B.subtilis CFS在抑制L.monocytogenes野生菌株118(以下简称No.118)生物被膜方面的作用和潜力。首先测定了B.subtilis CF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接着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了不同亚最小抑菌浓度下B.subtilis CFS对No.118的生物被膜抑制率,发现不同亚抑菌浓度下的CFS对No.118生物被膜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1/64 MIC时生物被膜抑制率仍可达到47%;同时B.subtilis CFS对No.118生物被膜代谢活性、自聚集率、表面疏水性、群集泳动能力和膜外聚合物分泌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在CFS作用下,No.118生物被膜结构和细胞分布的变化规律,经CFS处理后,No.118生物被膜结构松散,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综上,B.subtilis CFS可通过影响No.118生物被膜细胞的代谢活性、自聚集能力和群集泳动能力以及膜外聚合物的分泌来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对探究益生菌代谢产物作为生物被膜抑制剂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无细胞上清液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真空贴体包装对长期冰温贮藏牛肉货架展示期间肉色和货架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芊彤 段鑫鑫 +6 位作者 梁荣蓉 毛衍伟 刘昀阁 张新军 成海建 李俊玲 张一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冰温保鲜是一种新兴的食品贮藏技术,然而长期冰温贮藏后的牛肉存在货架展示期缩短、肉色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真空贴体包装对长期冰温贮藏后(0、2、8、16周)分切的牛排进行货架期展示(0~35 d)并监测货架展示期... 冰温保鲜是一种新兴的食品贮藏技术,然而长期冰温贮藏后的牛肉存在货架展示期缩短、肉色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真空贴体包装对长期冰温贮藏后(0、2、8、16周)分切的牛排进行货架期展示(0~35 d)并监测货架展示期间的品质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冰温贮藏0、2、8周,牛排的L^(*)、a^(*)、b^(*)值随着贮藏时间和展示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牛肉冰温贮藏时间的延长促进了展示期内高铁肌红蛋白的产生,降低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力,但脂肪氧化程度总体较低。长期冰温贮藏后期,牛肉在展示期内挥发性盐基氮增长较快,表明牛肉腐败速度加快。总体上,经过冰温贮藏0、2周的大块肉分切后可以真空贴体包装展示21 d,贮藏8周的大块肉分切后仅可以展示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冰温贮藏 货架期 肉色 真空贴体
下载PDF
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变化分析
4
作者 李叶 鲁文洁 +6 位作者 王海蓉 杨啸吟 刘昀阁 梁荣蓉 毛衍伟 张一敏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4-221,共8页
本研究分析宰后牛肉成熟14 d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牛肉品质间的关系。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方面,L*值随成熟时间延长而升高,a*值、b*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嫩度随成熟时间延长不断提高,剪切力与肌间线蛋白(Desmin)... 本研究分析宰后牛肉成熟14 d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牛肉品质间的关系。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方面,L*值随成熟时间延长而升高,a*值、b*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嫩度随成熟时间延长不断提高,剪切力与肌间线蛋白(Desmin)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保水性随成熟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贮藏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上升(P<0.05)。进一步对自噬相关蛋白进行研究,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Beclin-1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作为细胞自噬发生的标志性蛋白,其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12 h达到最大。调控自噬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酵母Atg1同源蛋白激酶(UNC-51 like kinase 1,ULK1)通路作为一条重要的能量代谢通路,在缺血缺氧环境下能够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AMPK、p-AMPKThr172、ULK1的蛋白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12 h达到最大,mTOR表达量则持续下降(P<0.05),说明细胞自噬在宰后0~12 h增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宰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牛肉的肉色呈负相关,与蒸煮损失、剪切力、Desmi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宰后牛肉成熟336h过程中可能通过AMPK-mTOR-ULK1通路激活细胞自噬进而对牛肉品质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宰后成熟 细胞自噬 品质
下载PDF
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及控制:基于群体感应与第二信使关系
5
作者 袁旖旎 周广晖 +6 位作者 董鹏程 刘昀阁 朱立贤 韩广星 仝林 肖阳 张一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91-299,共9页
作为生鲜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对肉品质量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形成的生物被膜能够增强抗逆性,并发挥生物保护作用,从而使假单胞菌的消减更加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关于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的研究颇多,其中群体感应(quorum sen... 作为生鲜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对肉品质量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形成的生物被膜能够增强抗逆性,并发挥生物保护作用,从而使假单胞菌的消减更加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关于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的研究颇多,其中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和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osine monophosphate,c-di-GMP)对生物被膜的调控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并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调控关系。此外,相较于传统的生物被膜抑制策略,开发基于假单胞菌QS系统和c-di-GMP以及二者关系的抑制策略针对性更强且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综述QS系统和c-di-GMP信号分子的合成过程,并从QS系统、c-di-GMP以及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并总结针对QS系统和c-di-GMP的靶向抑制策略,旨在为食品工业中控制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系统 环二鸟苷酸 肉品安全
下载PDF
益生菌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武桐煊 杨慧轩 +2 位作者 胡安祺 刘昀阁 张一敏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3,共10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具有高度环境适应性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其在食品工业中持久性存留、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同时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清...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具有高度环境适应性的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其在食品工业中持久性存留、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宿主健康的微生物,同时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清除作用,逐渐被开发为一种生物保护策略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防控。然而,由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这种基于益生菌的生物保护策略应用及抑制生物膜机理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基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群体感应、泳动能力、疏水性、自聚集性、胞外聚合物生成等生物膜形成途径,详细总结益生菌保护策略在不同加工表面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肉品工业中的持久性存留和生物膜向肉品转移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生物抑菌策略进行讨论。最后,针对益生菌防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细菌信号交流机制做出展望,以期为在食品工业中设计更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生物膜 群体感应 肉品工业
下载PDF
pmrA影响酸胁迫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克慧 董鹏程 +5 位作者 刘昀阁 张一敏 毛衍伟 梁荣蓉 罗欣 朱立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pmrA基因对酸胁迫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株(WT)和pmrA基因缺失株(ΔpmrA)为研究对象,对其诱导耐酸能力、菌株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内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pH 5.4胁迫后Δ... 为探究pmrA基因对酸胁迫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株(WT)和pmrA基因缺失株(ΔpmrA)为研究对象,对其诱导耐酸能力、菌株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内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pH 5.4胁迫后ΔpmrA的诱导耐酸能力为WT的53.92%;生物膜培养至第4天,经酸胁迫(pH 5.4)后ΔpmrA的生物膜形成量仅为WT的54.68%;经酸胁迫后,ΔpmrA的泳动能力、疏水性分别为WT的35.20%,59.10%;ΔpmrA经酸胁迫后其生物膜代谢活性、胞外多糖和蛋白的生物合成量与未酸胁迫处理相比虽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仍显著低于酸胁迫后的WT(P<0.05),同时酸胁迫后pmrA基因缺失株生物膜的三维立体结构仍较为分散,且膜内活细胞数量显著低于WT。结论:pmrA基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酸能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pmrA基因 酸胁迫 生物膜 耐酸性 菌株特性
下载PDF
不同低温贮藏方式对牛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贾荣杰 王芊彤 +4 位作者 李继强 郝剑刚 韩永胜 刘昀阁 张一敏 《肉类研究》 2023年第8期35-40,共6页
低温贮藏是目前最常用的肉品保鲜方式,其贮藏温度对肉品品质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就常用的冷藏、冰温、微冻和冷冻等贮藏方式,对牛羊肉肉品保鲜效果进行论述。重点比较不同贮藏温度对牛羊肉肉色、保水性、嫩度、脂质氧化和微生物及货架... 低温贮藏是目前最常用的肉品保鲜方式,其贮藏温度对肉品品质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就常用的冷藏、冰温、微冻和冷冻等贮藏方式,对牛羊肉肉品保鲜效果进行论述。重点比较不同贮藏温度对牛羊肉肉色、保水性、嫩度、脂质氧化和微生物及货架期产生的差异,并探讨相关影响机制,以期对不同贮藏温度在肉类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温度 肉品品质 牛肉 羊肉 保鲜 货架期
下载PDF
基于群体感应的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昀阁 罗欣 +6 位作者 董鹏程 朱立贤 毛衍伟 梁荣蓉 杨啸吟 韩广星 张一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03-310,共8页
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膜结构可以赋予细菌对消毒剂更强的耐受性,这使得如何有效清除其生物膜成为了食品加工业的难题。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毒力侵袭特性和应激响应等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概述了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特性... 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膜结构可以赋予细菌对消毒剂更强的耐受性,这使得如何有效清除其生物膜成为了食品加工业的难题。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毒力侵袭特性和应激响应等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概述了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特性,重点从群体感应(呋喃糖基硼酸二酯系统和寡肽自诱导因子系统)角度阐述了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并综述了当前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的可行方法及植物提取物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生物膜 群体感应系统 自诱导因子 植物提取物
下载PDF
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丽娜 刘昀阁 +6 位作者 张一敏 毛衍伟 梁荣蓉 杨啸吟 罗欣 董鹏程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18,共9页
研究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并从代谢活性、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生物膜的微观结构以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探究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机理。结果发现:乳酸和过氧乙酸的最小抑菌... 研究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并从代谢活性、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生物膜的微观结构以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探究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抑制机理。结果发现:乳酸和过氧乙酸的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分别为0.25%和0.0025%;通过活菌计数测定分析不同剂量乳酸和过氧乙酸对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抑制效果,发现在亚MIC(1/2 MIC和1/4 MIC)下乳酸和过氧乙酸的生物膜抑制作用较弱,而MIC下两种有机酸均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形成(P<0.05),2 MIC可完全抑制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形成;经MIC的乳酸和过氧乙酸处理后,大肠杆菌O157:H7生物膜的代谢活性分别降低了84.25%和43.49%,而胞外聚合物质量浓度显著减少(P<0.05);乳酸和过氧乙酸均有效抑制了大肠杆菌O157:H7的黏附相关基因(csgA、flhC)、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uxS、sdiA)、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csrA、adrB、adrA)以及双组分调控系统相关基因(phoQ、phoP、envZ、ompR)。综上所述,乳酸和过氧乙酸可以作为食品工业中有效的杀菌剂,降低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相关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生物膜 乳酸 过氧乙酸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酸胁迫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耐酸能力的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克慧 董鹏程 +5 位作者 刘昀阁 张一敏 毛衍伟 梁荣蓉 罗欣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66-174,共9页
目的:探究酸胁迫和非酸胁迫条件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转录组反应,分析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表达水平,阐明酸胁迫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耐酸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的相关代谢... 目的:探究酸胁迫和非酸胁迫条件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转录组反应,分析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表达水平,阐明酸胁迫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耐酸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的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酸胁迫处理,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DEGs,并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经酸胁迫后,共筛选到683个DEGs,其中上调343个,下调340个。其中涉及细胞运动、氨基酸代谢、细胞膜组成等通路上调能够使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适应酸环境;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通路上调能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快速适应酸环境提供更多的能量,与此同时,嘧啶代谢等能量代谢通路下调能够使鼠伤寒沙门氏菌降低能量消耗以维持上述的必需代谢过程;细菌应激调控相关通路上调赋予鼠伤寒沙门氏菌交叉保护抗性;鞭毛、外膜蛋白、脂多糖等毒力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增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毒力。real-time 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表达趋势一致。结论:酸胁迫显著提高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酸能力,其中与代谢和细胞过程相关的通路发挥主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菌的酸胁迫反应及更好地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酸胁迫 耐酸反应 转录组测序分析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感官分析在国内外牛肉食用品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肖晗 朱梦丹 +3 位作者 罗欣 毛衍伟 刘昀阁 张一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88,共6页
牛肉的食用品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决定牛肉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感官评价是评定牛肉食用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直观反映产品品质是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肉制品加工及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 牛肉的食用品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决定牛肉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感官评价是评定牛肉食用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直观反映产品品质是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肉制品加工及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口味偏好、饮食文化、消费习惯各不相同,感官评价的数据经常有很大的波动,具有较强的人文效应。因此,该文在概述感官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综述感官分析在国内外牛肉食用品质研究中的应用,以此为我国牛肉感官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分析 牛肉 肉制品 食用品质 肉类标准
下载PDF
牛肉源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菌株致腐能力差异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若煜 罗欣 +5 位作者 朱立贤 刘昀阁 陈雪 郝剑刚 黄鑫 张一敏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为探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存在差异的牛肉源假单胞菌对冷鲜牛肉的致腐能力,该研究首先通过酶活性的测定共筛出7株产酶能力差异较大的假单胞菌株,其中荧光假单胞菌(PP3413、PP754、PL1415)3株、恶臭假单胞菌(P011)1株、草假单胞菌(PL347)... 为探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存在差异的牛肉源假单胞菌对冷鲜牛肉的致腐能力,该研究首先通过酶活性的测定共筛出7株产酶能力差异较大的假单胞菌株,其中荧光假单胞菌(PP3413、PP754、PL1415)3株、恶臭假单胞菌(P011)1株、草假单胞菌(PL347)1株、Pseudomonas salomonii(PP1438)1株、Pseudomonas libanensis(PL1459)1株。在无菌冷鲜牛肉中回归污染以上菌株,发现贮藏末期(8 d)接种荧光假单胞菌(PP3413、PP754和PL1415)的样品中假单胞菌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值均较高(分别为8.97~9.65 log CFU/g、20.35~25.02 mg/100 g)。而接种PL347(脂肪酶活性最强)的样品其假单胞菌数(6.25 log CFU/g)和TVB-N值(13.95 mg/100 g)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此外,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PP754(25.02 mg/100 g)、PP3413(22.06 mg/100 g)的TVB-N值高于产脂肪酶能力较强的PL1459(21.80 mg/100 g)、PL1415(20.35 mg/100 g)。综上所述,荧光假单胞菌的产酶能力和腐败能力较强,且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假单胞菌其腐败能力可能优于产脂肪酶能力较强的菌株,但假单胞菌对冷鲜牛肉的致腐能力与其产酶能力的具体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假单胞菌 蛋白酶 脂肪酶 致腐能力
下载PDF
牛胴体盆骨吊挂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的变化
14
作者 李睿 罗欣 +3 位作者 毛衍伟 朱立贤 张一敏 刘昀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7,共5页
为研究宰后盆骨吊挂技术在快速提高中国黄牛牛肉嫩度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是否起显著作用,选取6头品种、年龄和活体重量相近的鲁西黄牛与西门塔尔杂交牛,屠宰后将左半胴体进行跟腱吊挂,右半胴体进行盆骨吊挂。分别放在4℃中成熟至宰后96 h... 为研究宰后盆骨吊挂技术在快速提高中国黄牛牛肉嫩度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是否起显著作用,选取6头品种、年龄和活体重量相近的鲁西黄牛与西门塔尔杂交牛,屠宰后将左半胴体进行跟腱吊挂,右半胴体进行盆骨吊挂。分别放在4℃中成熟至宰后96 h,取宰后0,48及96 h的肉样分别测定钙激活酶系统中μ-calpain及mcalpain的活性等指标。研究发现,和传统跟腱吊挂相比,盆骨吊挂处理组中的钙激活酶活性普遍较低。盆骨吊挂和传统跟腱吊挂处理组的牛背最长肌中μ-calpain的活性在宰后48 h与宰后0 h相比分别下降了15.4%和15.5%,宰后96 h与宰后0 h相比分别下降了85.5%和87.0%;m-calpain在宰后48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0 h的85.4%和85.8%,在宰后96 h的活性分别为宰后0 h的18.0%和13.0%。因此,盆骨吊挂技术在快速提高牛肉嫩度过程中钙激活酶系统没有起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激活酶活性 盆骨吊挂 跟腱吊挂 嫩度
下载PDF
中国畜禽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性的系统回顾及荟萃分析
15
作者 张皓琪 董鹏程 +6 位作者 朱立贤 刘昀阁 毛衍伟 罗欣 韩广星 郝剑刚 张一敏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0-1128,共9页
目的为明确我国畜禽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特性,本文通过荟萃(Meta)分析对我国畜禽源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与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为我国畜禽肉生产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在PubMe... 目的为明确我国畜禽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特性,本文通过荟萃(Meta)分析对我国畜禽源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与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为我国畜禽肉生产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平台通过输入关键检索词检索2001—2022年发表的有关我国畜禽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的文献,之后利用Stata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中、英文研究文献277篇,总样本数据为110066例,单增李斯特菌的合并检出率为7.2%(95%CI:6.4%~8.0%)。不同区域的亚组分析发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不同时间的亚组分析发现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熟肉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2.9%,95%CI:2.4%~3.5%)远低于生肉(10.7%,95%CI:9.5%~12.0%);生肉中鸡肉的检出率为11.0%(95%CI:8.3%~14.0%)与猪肉的检出率10.9%(95%CI:7.9%~14.2%)略高于其他种类的生肉。结论我国畜禽源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依然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畜禽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流行性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