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昌孝院士书法作品欣赏
1
作者 刘昌孝 《中国科技奖励》 2013年第1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刘昌孝
下载PDF
刘昌孝院士:创新生物医药研发的再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昌孝 《广东科技》 2016年第17期49-53,共5页
2013年11月,在东莞市科协主办,东莞科技进修学院、东莞市工程师协会承办的生物医药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作了题为《创新药物研发战略的思考》演讲。他在报告中指出,目前药物的研发已进入制剂时代,药用辅料的作用不... 2013年11月,在东莞市科协主办,东莞科技进修学院、东莞市工程师协会承办的生物医药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作了题为《创新药物研发战略的思考》演讲。他在报告中指出,目前药物的研发已进入制剂时代,药用辅料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他也呼吁研究机构以及药企要重视药用辅料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物医药产业 药物研发 创新 药用辅料 东莞市 高峰论坛 研究机构
下载PDF
从抗癌新药研发历程认识药物创新研发的艰巨性(一)
3
作者 刘昌孝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521-532,F0002,共13页
自1960年以来,美国FDA推出的基础研究-发现-设计-临床前开发-临床研究等过程的新药研发的转化研究,这种“万里挑一”的转换研究模式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精准医学”概念和计划,希望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希望... 自1960年以来,美国FDA推出的基础研究-发现-设计-临床前开发-临床研究等过程的新药研发的转化研究,这种“万里挑一”的转换研究模式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精准医学”概念和计划,希望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希望将以基因为特点的大数据信息用于精准个体化药物治疗。“精准医学”作为医学的未来是人类医学的变革,长期目标是为实现多种疾病的治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基于精准医疗四要素中“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提出“精准药学”的概念,希望它在实现“精准医疗”中发挥作用,而且具有不同于“精准医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特征。“精准药物”治疗只有在实现“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医疗应用相关的“精准药物”才能提出“精准治疗方案”,才能实现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创新研究各个环节对新药研发均有影响,如:(1)靶点不一定能用于药物发现,有“活性”化合物不一定能成药;(2)动物疾病模型与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不一致性,不能预见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动物安全性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地预测药物的安全性;(4)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结果不具备显著的代表性;(5)新医药产品的出现还无可靠的评价的工具和标准;等等。基因组学告诉我们什么可能会发生,蛋白质组学告诉我们什么将要发生,代谢组学则告诉我们什么已经发生!因此基于组学量大的特点,精准地认识组学和用好组学,对于新药的研发和推进精准医疗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药物研发可以认为与健康人和患者的基因有关,更与疾病的病因、进程、环境、保健等有关,也与药物的多技术组合的成功有关,因此需要更广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去认识研发的难度和精准性。从目前的科学认识来看,真正“治愈”癌症任重道远,它不应局限于药物治疗,攻克癌症需要发现更有效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是强有力的治愈癌症之良策,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健康科普、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度的运动保健也十分重要。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寄希望于精准药物研发、精准诊断的发展和精准医疗的发展,通过大数据共享,能改变这类“75%无效”和“基本不靠谱”的局面。但是我们也认为对于癌症治疗的科学发展任重道远。药物仅仅是一种手段,对于癌症,有效药物是必要的,“没有药物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没有精准药物、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药物也不是万能的”。精准医学真实世界也很复杂。记住默克先生所说:在我们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把我们的最佳成果带给每一个人之前,我们决不能停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研究 精准医学 精准诊断 精准药学 抗癌药物
下载PDF
从抗癌新药研发历程认识药物创新研发的艰巨性(二)
4
作者 刘昌孝 《肿瘤药学》 2023年第6期649-656,共8页
(续前)5癌症临床治疗的挑战5.1金标准: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25种通过AA审批的药物适应证中,24种(96%)是基于响应率(response rate, RR)(或响应持续时间)获批的,其余1种(4%)是基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续前)5癌症临床治疗的挑战5.1金标准: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25种通过AA审批的药物适应证中,24种(96%)是基于响应率(response rate, RR)(或响应持续时间)获批的,其余1种(4%)是基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获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生活质量 响应率 抗癌新药 创新研发 无进展生存期 持续时间
下载PDF
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昌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6-687,共2页
发挥学会和所属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优势,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药理学会和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诞生正是我国实施药品法的1985年。在法规不健全的当时,药理学会各个专业委员会成员相当多为国家新药审评委员,参与... 发挥学会和所属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优势,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药理学会和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诞生正是我国实施药品法的1985年。在法规不健全的当时,药理学会各个专业委员会成员相当多为国家新药审评委员,参与各种技术指南的起草、制定和修改。这些活动对保证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研发质量作出过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动力学 新药审评 创新药物 药代动力学 临床前 学术优势 药物代谢研究 宋振玉 药品法 刘昌孝
下载PDF
代谢组学与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昌孝 司端运 +2 位作者 万仁忠 林艳萍 许妍妍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2-88,共7页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特别是在药物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新药筛选、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物组学 模型研究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安全性 天然药物 中医药
下载PDF
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疫情防控药物研发 被引量:78
7
作者 刘昌孝 王玉丽 闫凤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93-102,共10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于2019年在武汉被发现。由于疫情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此次疫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将防控疫情发展当做当前头等大事。本文从对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于2019年在武汉被发现。由于疫情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此次疫情得到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将防控疫情发展当做当前头等大事。本文从对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发展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疫苗预防、治疗药物应用和治疗药物研发等进行综述评价。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的发展、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和加强重大疫情管理,作者基于有关认识提出有关强化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守正创新和加强科学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疫苗 抗病毒药物 公共卫生体系 疫情管理
下载PDF
奥拉西坦在大鼠和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昌孝 顾以保 李全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ORC)在大鼠和小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ORC浓度,在大鼠和小鼠进行其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排泄试验。结果:大鼠灌胃给ORC100,200和400mg·kg-1后...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ORC)在大鼠和小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ORC浓度,在大鼠和小鼠进行其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排泄试验。结果:大鼠灌胃给ORC100,200和400mg·kg-1后表明,本品po吸收速率快,达峰时间短,药物自血清消除较快。小鼠1次ig给药100mg·kg-1后,80%以上药物在给药后3h内由消化道消失;药物吸收后能分布到各种组织脏器,给药后36h累计尿排泄原形药物量约为药物剂量的80%;蛋白结合率低,平均结合率为105%。结论:奥拉西坦是一吸收快、消除快、主要以原形药物由尿排泄、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药物代谢动力学 蛋白结合率
下载PDF
诺司咪唑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昌孝 王瑞芝 +2 位作者 刘宁 李晶 程晓翔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观察诺司咪唑 (norstemizole)的抗过敏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在体和离体实验模型 ,观察诺司咪唑的抗过敏效应。结果 :诺司咪唑 10 -9~10 -8mol·L-1,能抑制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 ,IC50 为 4 .4 2× 10 ... 目的 :观察诺司咪唑 (norstemizole)的抗过敏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在体和离体实验模型 ,观察诺司咪唑的抗过敏效应。结果 :诺司咪唑 10 -9~10 -8mol·L-1,能抑制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 ,IC50 为 4 .4 2× 10 -9mol·L-1。豚鼠口服诺司咪唑 0 .1,0 .5和 1.0mg·kg-13个剂量 ,均可显著地抑制磷酸组胺所致的休克作用和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 (P <0 .0 1)。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PCA)模型中 ,能显著地抑制其皮肤过敏 ,抑制率分别为 2 3.6 % ,6 7.9%和 81.7%。结论 :诺司咪唑为第三代抗组胺药 ,在药效上优于母体化合物阿司咪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司咪唑 抗过敏 磷酸组胺 豚鼠离体回肠 通透性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正常、高血脂大鼠和模型肥鼠血脂和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昌孝 王瑞芝 李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动物血糖和血脂的作用。方法 :用正常SD大鼠观察吡格列酮对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用特制的饲料培养高血脂大鼠模型 ,来观察吡格列酮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采用新生Wist ar大鼠注射谷氨酸钠的方法 ,用特制的饲料培育成肥...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动物血糖和血脂的作用。方法 :用正常SD大鼠观察吡格列酮对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用特制的饲料培养高血脂大鼠模型 ,来观察吡格列酮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采用新生Wist ar大鼠注射谷氨酸钠的方法 ,用特制的饲料培育成肥鼠 ,观察吡格列酮对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正常SD大鼠口服吡格列酮 6,1 2和 2 4mg·kg- 1,能显著地降低血甘油三酯 ,对血糖没有明显的影响 ;给高血脂大鼠模型口服吡格列酮 ,能显著降低血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 ,对血糖作用不明显 ;给肥鼠模型口服吡格列酮能显著改善血脂和血糖。结论 :吡格列酮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在正常大鼠、高血脂大鼠和肥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肥鼠 血糖 高血脂 游离脂肪酸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抗感染药物的发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昌孝 王玉丽 伊秀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21世纪已产生三次冠状病毒事件,分别是2003年SARS、2015年MERS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性流行而危及世界,疫情形势让我们看到抗感染药物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本文从全球抗感染药物研发和产业现状入手,看到近年来全球抗感染药物呈现以下特... 21世纪已产生三次冠状病毒事件,分别是2003年SARS、2015年MERS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性流行而危及世界,疫情形势让我们看到抗感染药物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本文从全球抗感染药物研发和产业现状入手,看到近年来全球抗感染药物呈现以下特征:虽然抗病毒药物销路猛增,但目前尚无对冠状病毒感染有效药物,疫苗进展可待。而抗生素发展缓慢和细菌耐药形势严峻,世界关注创新抗感染药物的发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成为世界问题,结核病防控形势严峻和艾滋病防控任务繁重。我们需要分析新时代带来药物研发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医药创新研究开发。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促进生物医药发展新格局、进行大数据时代药物研发,重视创新研发的科学性,以研发安全有效的新产品来共筑传染性公共卫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创新发展 安全性 有效性 挑战 新型冠状病毒病
下载PDF
甘氨双唑钠在大鼠和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昌孝 魏广力 肖淑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 (CMNa)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HPLC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CMNa及其代谢物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小鼠体外转化试验表明血中 90minCMNa的转化率为 91 8% ,甲硝唑的生成率为 6 7 3 %。小鼠ivCMNa 5 7 3,171 9...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 (CMNa)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HPLC方法测定生物样品中CMNa及其代谢物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小鼠体外转化试验表明血中 90minCMNa的转化率为 91 8% ,甲硝唑的生成率为 6 7 3 %。小鼠ivCMNa 5 7 3,171 9和 5 15 7mg·kg-1后CMNa的T1/2 β约为 1 0min ,甲硝唑的T1/2 β约为 6 0min。大鼠ivCMNa 171 9mg·kg-1后 2min及 5minCMNa及甲硝唑在组织含量较高 ;药后从尿中排泄的CMNa和甲硝唑分别占给药总量的 8 4%和 16 7% ,从胆汁排泄分别占 11 5 %和 5 1% ,从粪排泄占 0 14%和0 0 3%。CMNa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14 2 %。结论 CMNa在体内迅速代谢为甲硝唑 ,原型药及代谢物的Cmax和AUC均与剂量正相关 ,二者主要经尿和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双唑钠 药代动力学 甲哨唑
下载PDF
小鼠注射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昌孝 陈拯民 +7 位作者 顾以保 蔡永明 高连用 曾勇 李全胜 张英起 赵宁 王增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研究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 TNFα)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 给小鼠按 10 ,2 0和 40μg·kg- 1 剂量 im nrh TNFα后 ,不同时间点采血 ,分离血清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 C)分离结合同位素法和酶联免疫法(EL I... 目的 研究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nrh TNFα)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 给小鼠按 10 ,2 0和 40μg·kg- 1 剂量 im nrh TNFα后 ,不同时间点采血 ,分离血清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 C)分离结合同位素法和酶联免疫法(EL ISA)测定血清中 nrh TNFα的浓度 .结果 小鼠 im后 ,nrh TNFα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约在 0 .5 h内达到最大血浓度 ,未降解的 nrh TNFα在体内的分布以肾脏最高 ,血液次之 ,其后为肺、肝 ,脑浓度最低 .消除半衰期 (T1 /2 )在 0 .6~ 1h.两种方法所得 Cmax和 AUC与剂量呈显著相关 .与 iv比较 ,im给药 nrh TNF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 0 .16 6 ,表明nrh TNFα在体内易代谢消除 .结论 阐明了 n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酶联免疫法 小鼠
下载PDF
马蔺子甲素和乙素的生物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昌孝 李全胜 高连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33-535,共3页
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马蔺子甲素和乙素的方法。以反相C18柱,乙睛-水(97:3)为流动相,紫外270nm检测,内标物为盐酸氟桂嗪。检测灵敏度为5ng/mL,回收率达75%以上,在10ng/mL~1000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 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马蔺子甲素和乙素的方法。以反相C18柱,乙睛-水(97:3)为流动相,紫外270nm检测,内标物为盐酸氟桂嗪。检测灵敏度为5ng/mL,回收率达75%以上,在10ng/mL~1000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体外和体内试验证明该测定方法能满足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蔺子 马蔺子甲素 马蔺子乙素 生物分析 HPLC
下载PDF
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昌孝 顾以保 应允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7-291,共5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布洛芬缓释胶囊(Fenbid)和普通市售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并分析了生物利用度与体外溶出度的相关性。在5位受试者一次口服900mg药物后,Fenbid的半衰期比市售片长,前者为4.875h,后者... 本文比较研究了布洛芬缓释胶囊(Fenbid)和普通市售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并分析了生物利用度与体外溶出度的相关性。在5位受试者一次口服900mg药物后,Fenbid的半衰期比市售片长,前者为4.875h,后者为2.236h,Fenbid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50%。在10位受试者连续给药,测定谷浓度,Fenbid的谷浓度变化范围小(9.3~13.5μg/ml),而市售片的变化范围大(2.7~17.3μg/ml)。结果表明Fenbid具有较理想的缓释特性。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性分析证明Fen-bid的AUC与溶出度显示良好的相关性(r=0.9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健康、疾病和药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2
16
作者 刘昌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人体微生态的稳态中,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生理功能具有上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许多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于药物治疗合理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正视...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人体微生态的稳态中,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生理功能具有上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许多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于药物治疗合理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正视存在人体的细菌的有益性和有害性、肠道菌群与健康和寿命、肠道菌群与疾病以及药物作用的影响等4方面分析和讨论。肠道菌群与不同类型药物的关系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分别讨论免疫治疗、化学药物、抗生素和中药的相关问题,希望为认识药物治疗过程、科学合理用药、认识药物作用机制、新药研究开发等研究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健康 疾病 药物 免疫治疗 化学药物 抗生素 中药
下载PDF
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71
17
作者 刘昌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1-605,共5页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 ,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物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 ,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物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组织损伤。代谢物组学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要一部分 ,其应用涵盖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实验和作用机制研究。因此 ,在模型识别和确证、药物筛选、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现代中药研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物组学 新药研究开发 药物筛选 药物安全性 中药
下载PDF
当代抗生素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57
18
作者 刘昌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回顾了曲折的抗生素发展历史要点,看到了抗生素耐药性对新药发展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在后抗生素时代为新药和抗生素耐药研究所做出的贡献。面对21世纪抗生素发展的挑战,作者思考后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研究予以重视:一是重视抗菌药... 本文回顾了曲折的抗生素发展历史要点,看到了抗生素耐药性对新药发展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在后抗生素时代为新药和抗生素耐药研究所做出的贡献。面对21世纪抗生素发展的挑战,作者思考后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研究予以重视:一是重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二是重视新一代抗菌药物的新靶标研究,三是重视新抗生素发现和开发的策略;同时建议利用世界和我国的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开展一些耐药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从中发现一些微生物在耐药过程中的基因变化,为抗生素合理应用和新抗生素研发提供新的靶标、增加新的研究途径;还希望在实施这些发展策略时,政府、社会、学界和产业界,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不同的激励机制下,希望21世纪抗生素研究开发和应用获得可喜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研究开发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新靶标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被引量:89
19
作者 刘昌孝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5-401,共7页
关键词 中药 药代动力学 代谢物组学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全球关注:重视抗生素发展与耐药风险的对策 被引量:60
20
作者 刘昌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目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十分严重,抗生素耐药性正在对全球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构成威胁。因此全球关注和重视抗生素发展与耐药风险的对策已经成为共识的世界大事。本文结合全球关注的社会(包括国...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目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十分严重,抗生素耐药性正在对全球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构成威胁。因此全球关注和重视抗生素发展与耐药风险的对策已经成为共识的世界大事。本文结合全球关注的社会(包括国际组织、政府、企业、学术团体、公众、医护和患者)重视抗生素的发展和耐药性的对策的现状,从抗生素发展与风险并存、新抗生素研发受阻和全球抗生素滥用与耐药问题亟需解决3方面予以阐述。同时关注质量创新理念的发展,认识从"质量源于检验"到"质量源于设计"革命在质量提高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开发 合理应用 耐药性 质量 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