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pula模型的多维地震动参数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刘明旭 姚国文 +4 位作者 彭刚辉 姜云木 喻宣瑞 宋安祥 靳红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96-3106,共11页
地震动常被拆解为两个水平向分量(x、y)和一个竖向分量(z)。为探寻Copula模型在多维地震动参数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可行性,从太平洋工程抗震研究中心选取1500组实测地震动,并从强度、持时和频谱3个方面筛选出12组地震动参数用于表征分析... 地震动常被拆解为两个水平向分量(x、y)和一个竖向分量(z)。为探寻Copula模型在多维地震动参数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可行性,从太平洋工程抗震研究中心选取1500组实测地震动,并从强度、持时和频谱3个方面筛选出12组地震动参数用于表征分析地震动不同向分量间的相关性。首先,计算得到u-v(u、v为地震动两个水平向分量和一个竖向分量中的任意两个分量,u、v=x,y,z)向分量间12组地震动参数的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Kendall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其次,结合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和贝叶斯信息准则(the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a,BIC)建立了12组地震动参数在x、y、z向分量上的最优概率模型。最后,利用BIC准则确定了u-v向分量间地震动参数的最优Copula函数,建立了u-v向分量间12组地震动参数的联合概率函数。结果表明:12组地震动参数相关性较好,但反应谱峰值对应周期参数在u-v向分量间的相关性和阿里亚斯强度参数在x-z向、y-z向分量间的相关性较低;通过Copula理论可以较为精准的建立u-v向分量间地震动参数的联合概率函数;在给定u向分量地震动参数条件下,得到的Copula条件均值和条件随机数能够用于v向分量地震动参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模型 多维地震动参数 相关系数 参数预测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IV协同受体CCR5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5 位作者 金磊 洪卫国 施红 雷周云 刘发军 张战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采集新疆维吾尔族血样 316份 ,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CCR5Δ32和CCR5m30 3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前者直接电泳 ,后者用HinCII酶切后电泳 ,进行基因分型。从中发现CCR5Δ32杂合子 2 2例 ,无突变纯合子 ,无CCR5m30 3突变。CCR5Δ32群... 采集新疆维吾尔族血样 316份 ,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CCR5Δ32和CCR5m30 3突变位点的DNA片段 ,前者直接电泳 ,后者用HinCII酶切后电泳 ,进行基因分型。从中发现CCR5Δ32杂合子 2 2例 ,无突变纯合子 ,无CCR5m30 3突变。CCR5Δ32群体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性别之间无差异。新疆维吾尔族人CCR5Δ32频率为 3.48% ,高于中国汉族人但低于欧洲高加索人 ,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少数民族接近 ,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由于CCR5Δ32突变杂合体可延缓AIDS发病进程 ,这一发现对于维吾尔族人的AIDS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协同受体 CCR5△32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艾滋病
下载PDF
维吾尔族人群CX_3CR1基因多态性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5 位作者 侯静 金磊 刘慧刚 雷周云 张战平 唐纯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5,共2页
HIV辅助受体CX3 CR1的 2 4 9I2 80M单倍型与AIDS病程加速有关 ,而CX3 CR1的SNP在我国尚无人研究。选择维吾尔族正常人标本 98份 ,HIV感染者血样 2 1份。采取PCR RFLP分析方法 ,分别用AclI和BsmBI确定 2 4 9和 2 80密码子是否发生基因突... HIV辅助受体CX3 CR1的 2 4 9I2 80M单倍型与AIDS病程加速有关 ,而CX3 CR1的SNP在我国尚无人研究。选择维吾尔族正常人标本 98份 ,HIV感染者血样 2 1份。采取PCR RFLP分析方法 ,分别用AclI和BsmBI确定 2 4 9和 2 80密码子是否发生基因突变。行列表 χ2 检验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 2 4 9I和 2 80M基因频率分别为 15 8%和 13 8% ,正常人与HIV感染者无差别 ,群体及性别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CX3 CR1基因 2 4 9I2 80M单倍型频率为 13 8% ,接近高加索人。CX3 CR1基因SNP与CCR5 Δ32之间无连锁关系 ,但CX3 CR1的 2 4 9I和 2 80M之间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 (P <0 0 5 )。由于 2 4 9I2 80M单倍型与AIDS病程加速相关 ,维吾尔族2 4 9I2 80M单倍型比例与高加索人接近 ,而且 2 4 9I和 2 80M之间连锁程度更高 ,这种现象在维吾尔族AIDS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协同受体 CX3CR1 基因多态性 维吾尔族 艾滋病 AIDS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GM-CSF和B7-1基因表达可提高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4 位作者 施明 雷周云 邱兆华 徐东平 吴祖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301-1303,共3页
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可能涉及多种基因.因此肝癌的基因治疗应针对多种基因,从多个环节控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GM-CSF 和 B7-1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已经在癌症治疗中有所应用.我们选择 B7-1,G... 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可能涉及多种基因.因此肝癌的基因治疗应针对多种基因,从多个环节控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GM-CSF 和 B7-1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已经在癌症治疗中有所应用.我们选择 B7-1,GM-CSF 和抑癌基因 p53为目的基因,构建了串联表达 B7-1,GM-CSF 和 p5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102;并用293细胞包装的 BB-102感染肝癌细胞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观察到癌细胞凋亡和增殖抑制.GM-CSF和 B7-1还使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得到提高,从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发挥更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这一结果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Adv-GFP 和 BB-102的构建、包装和滴定见文献[13].p53基因野生型肝癌细胞系 BEL-7402由本室培养,p53突变肝癌细胞系 HLE 由日本 Okayama 大学医学院 MasayoshiNamba 博士惠赠.GM-CSF 测定试剂盒和 FITC 标记抗人 B7-1mAb 均由深圳晶美公司提供,前者为 Endogen 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癌基因 基因疗法 腺病毒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LDL-R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3 位作者 金磊 雷周云 施红 刑利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17-218,共2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1],而我国是丙型肝炎的高发区[2-4].HCV感染者8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5-7],而且发生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显著提高[8,9].最近证实低密度脂蛋白受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可以识...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1],而我国是丙型肝炎的高发区[2-4].HCV感染者8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5-7],而且发生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显著提高[8,9].最近证实低密度脂蛋白受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可以识别和内化与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HCV[10-12],从而确定LDL-R为HCV受体[13-15].LDL-R主要分布于肝实质细胞,能够结合并内化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利用其中的胆固醇,从而参与胆固醇代谢,并调节血液胆固醇水平[1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LDL-R 基因频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化学交联的抗TNF和抗CALLA双功能抗体的制备及其导向功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旭 贺永怀 +1 位作者 沈倍奋 赵薇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41-344,共4页
本文探索了用抗 CALLA 和抗 TNF 的双功能抗体导向 TNF 杀伤 CALLA 阳性白血病细胞的可行性.用化学交联剂 SPDP 制备了抗 TNF 和抗 CALLA 抗体的交联物,经鉴定为双功能抗体;与 TNF 联合使用,在 CALLA 阳性白血病细胞系 nalm—6上进行体... 本文探索了用抗 CALLA 和抗 TNF 的双功能抗体导向 TNF 杀伤 CALLA 阳性白血病细胞的可行性.用化学交联剂 SPDP 制备了抗 TNF 和抗 CALLA 抗体的交联物,经鉴定为双功能抗体;与 TNF 联合使用,在 CALLA 阳性白血病细胞系 nalm—6上进行体外杀伤实验。MTT 比色法测定杀伤效果。我们发现经双功能抗体导向后,nalm—6细胞对 TNF 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抗体 肿瘤 血白病 免疫疗法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及其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陈菊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抗病毒免疫反应 HBV CTL 炎症因子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CCR5Δ32、CCR2b-64I和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和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5 位作者 金磊 洪卫国 施红 雷周云 张战平 杜清友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调查HIV-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A32、CCR2b-64I和SDF1-3A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方法 随机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和三者的相关性进行... 目的 调查HIV-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A32、CCR2b-64I和SDF1-3A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方法 随机采集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和三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CR5△32频率为3.48%,CCR2b-64I为19.45%,SDF1-3A为20.41%。三种突变等位基因群体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性别之间无差异;任何两个基因之间也未发现连锁性。结论 维吾尔族人的SDF1-3A基因突变频率接近于高加索人,CCR2b-64I基因频率则与汉族人相似,CCR5△32高于汉族人低于高加索人,与中亚地区少数民族接近。在维吾尔族人群中以上三种等位基因与艾滋病发病机制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艾滋病 维吾尔族
下载PDF
抗TNF和抗CALLA三体瘤的研制及其分泌抗体的初步纯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明旭 孙瑛勋 +2 位作者 王建安 沈倍奋 陈勇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3年第2期1-4,共4页
抗CALLA一次杂交瘤79经8-杂氮鸟嘌呤诱导,成为HAT敏感型细胞系79A,79D;与TNF免疫的脾细胞融合,经筛选鉴定得到了几株分泌抗CALLA和抗TNF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三体瘤。然后用羟基磷灰石柱对其中一株E6所分泌的抗体进行了初步纯化,与高压... 抗CALLA一次杂交瘤79经8-杂氮鸟嘌呤诱导,成为HAT敏感型细胞系79A,79D;与TNF免疫的脾细胞融合,经筛选鉴定得到了几株分泌抗CALLA和抗TNF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三体瘤。然后用羟基磷灰石柱对其中一株E6所分泌的抗体进行了初步纯化,与高压液相法相比,在普通常压色谱条件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抗原 肿瘤坏死因子 三体瘤
下载PDF
CCR5基因编码区894C缺失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7 位作者 洪卫国 王波 金磊 李京湘 韩华 孙敏 刘斌 牛宇欣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1期18-19,27,共3页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HIV协同受体CCR5编码区基因突变和SNP特点。方法PCR扩增CCR5编码区,PCR产物直接进行基因测定。结果 在50例标本中,发现一例CCR5X编码区894ΔC杂合子;采用反向经物进行验证,确定测序结果准确无误。该人缺失引起移码突...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HIV协同受体CCR5编码区基因突变和SNP特点。方法PCR扩增CCR5编码区,PCR产物直接进行基因测定。结果 在50例标本中,发现一例CCR5X编码区894ΔC杂合子;采用反向经物进行验证,确定测序结果准确无误。该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使CCR5C端减少了44个氨基酸。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894ΔC,该突变能导致CCR5受体结构和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5 DNA测序 基因突变 HIV 艾滋病
下载PDF
肝癌细胞中p53突变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53-55,共3页
p53蛋白和基因最早发现于1979年,曾经被认为是肿瘤抗原、原癌基因,直到1991年才确证为抑癌基因。p53的功能是监视基因组的完整性,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当细胞DNA遭受破坏时,p53通过p21使DNA复制终止,细胞停在G1期,从而使破坏的DNA得以修... p53蛋白和基因最早发现于1979年,曾经被认为是肿瘤抗原、原癌基因,直到1991年才确证为抑癌基因。p53的功能是监视基因组的完整性,维持细胞的正常增殖。当细胞DNA遭受破坏时,p53通过p21使DNA复制终止,细胞停在G1期,从而使破坏的DNA得以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启动程序死亡,引发细胞自杀。这样基因组DNA的改变就被消除,防止了癌症的发生。 如果p53发生突变,抑癌功能丧失,就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容易发生癌症。人类所有肿瘤中p53突变平均发生率为50%左右,HCC组织的p53突变率为16%~50%(平均30%),突变的种类和频率与HCC的诱发因素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p53研究的深入,p53突变检测在HC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P53突变 蛋白结构 检测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SDF1-β编码区新多态性位点初步研究
12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4 位作者 洪卫国 王波 金磊 雷周云 侯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5-306,共2页
为调查中国汉族人HIV 1相关基因SDF 1β的多态性特点 ,选择 4 5例健康汉族人 ,对SDF 1β编码区的 4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然后分别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 ,在编码区共发现 1个基因多态性 (SNP)位点 :192位G→T ,使赖氨酸变为... 为调查中国汉族人HIV 1相关基因SDF 1β的多态性特点 ,选择 4 5例健康汉族人 ,对SDF 1β编码区的 4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然后分别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 ,在编码区共发现 1个基因多态性 (SNP)位点 :192位G→T ,使赖氨酸变为天冬酰胺 ,突变频率为 8 9% ;1例单碱基缺失 :10 0位T缺失 (10 0ΔT) ,引起 34位氨基酸移码突变 ,到 5 9位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两者均为首次发现 ,其对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人 SDF1—β编码区 新多态性位点 研究
下载PDF
中国维吾尔族人群CX_3CR1基因SNP分析及其意义
13
作者 刘明旭 王福生 +4 位作者 侯静 金磊 雷周云 张战平 唐纯军 《肝脏》 2001年第S1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维吾尔族 畏兀儿 CX3CR1 SNP 单倍型 单元型 基因
下载PDF
pHSA导向α-干扰素制备及其抗肝炎病毒效果研究
14
作者 刘明旭 李莉 +4 位作者 张新全 张文瑾 蔡光明 魏振满 陈菊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4,共2页
观察多聚人血白蛋白(pHSA)导向α-干扰素(α-IFN)的体内外抗病毒效果。方法:以戊二醛聚合的pHSA作栽体,合成了导向肝脏干扰素(pHSA-IFN)。体外测定其保护肝细胞和非肝细胞抗病毒感染的效果.同时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志愿者的临床治疗。结... 观察多聚人血白蛋白(pHSA)导向α-干扰素(α-IFN)的体内外抗病毒效果。方法:以戊二醛聚合的pHSA作栽体,合成了导向肝脏干扰素(pHSA-IFN)。体外测定其保护肝细胞和非肝细胞抗病毒感染的效果.同时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志愿者的临床治疗。结果:pHSA-IFN对肝细胞的保护活力高出其对非肝细胞的保护活力4~5倍;肝炎病人治疗有效率(HBeAg或HRV-DNA转阴)达60%,高于一般干扰素(30%)。结论:pHSA-IFN确有肝脏导向作用,不会产生免疫排斥,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多聚人血白蛋白 慢性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大庆市221例泌尿生殖道炎症的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15
作者 刘明旭 石豪 张凤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大庆地区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221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76例... 目的分析大庆地区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221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76例,其中解脲脲原体(Uu)为65例、人型支原体(Mh)4例、Uu+Mh混合感染7例,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好,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在泌尿生殖道炎症中,支原体感染阳性率29.4%,对于Uu感染首选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炎症 支原体感染 药敏分析
下载PDF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280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刘明旭 潘建玲 张凤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2期2764-2764,共1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方法选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80例,正常对照组17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糖尿病组HbAlc含量明显增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正常对照组比较r=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及监控中的意义。方法选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80例,正常对照组17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糖尿病组HbAlc含量明显增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正常对照组比较r=0.8519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聚白蛋白导向α-干扰素制备及其导向功能研究
17
作者 刘明旭 李莉 +3 位作者 张新全 张文瑾 蔡光明 魏振满 《抗感染药学》 2002年第2期8-9,共2页
目的 观察多聚人血白蛋白(pHSA)导向α-干扰素(α-IFN)的体内外抗病毒效果。方法 以戊二醛聚合的pHSA作载体,合成了pHSA导向肝脏干扰素(pHSA-IFN)。体外测定其对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和非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体内试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结果... 目的 观察多聚人血白蛋白(pHSA)导向α-干扰素(α-IFN)的体内外抗病毒效果。方法 以戊二醛聚合的pHSA作载体,合成了pHSA导向肝脏干扰素(pHSA-IFN)。体外测定其对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和非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体内试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结果pHSA-IFN对肝细胞保护活力比对非肝细胞提高了4-5倍,肝炎病人治疗有效率(HBeAg或HBV-DNA转阴)达60%以上。结论pHSA-IFN确有导向肝细胞和肝脏的作用,也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多聚人血白蛋白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CIK细胞体内外抗肝癌细胞作用 被引量:47
18
作者 杜清友 刘明旭 +4 位作者 王福生 雷周云 孙文兵 陈菊梅 吴祖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5-327,330,共4页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CIK(cytokine inducedkiller)细胞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正常人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分别分离获得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加入细胞因子 ,体外诱导成CIK...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CIK(cytokine inducedkiller)细胞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正常人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分别分离获得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加入细胞因子 ,体外诱导成CIK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 ,并与正常人的CIK细胞作对比。用51Cr释放法 ,测定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杀伤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BEL 740 2 ,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 ,并与LAK、PBMC细胞相对比。结果 :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力强 ,至培养 2 8天时达到最大增殖倍数 30 0多 ,表型分析结果表明 ,CD3+ CD5 6 + 双阳性细胞得到了大量的扩增 ,其含量由原来的 0 2 3%上升到第 2 1天的 17 8%。体外实验表明 ,肝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自体原代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自体的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 ,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 ,其抑瘤率可达84 7% ,高于LAK细胞的 5 2 8%及PBMC的 37 1%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肝癌细胞活性 ,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上肝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肝癌细胞 免疫活性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中与艾滋病相关的CCR5△32、CCR2b-64I、SDF1-3′A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叶峻杰 王福生 +3 位作者 彭林 金磊 丁明 刘明旭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5-659,共5页
为了调查HIV 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32、CCR2b 64I、SDF1 3′A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此课题以101例傣族和113例景颇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PCR、PCR 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为了调查HIV 1感染相关的等位基因CCR5△32、CCR2b 64I、SDF1 3′A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景颇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此课题以101例傣族和113例景颇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PCR、PCR 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进行检测,计算突变基因频率;并对其群体分布、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中未发现CCR5△32等位基因突变;傣族CCR2b 64I、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2130和0.2030,景颇族CCR2b 6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0.1637和0.1770;与中国汉族人群相比较,傣族和景颇族中SDF1 3′A突变频率较低(P值分别为0.0322和0.0021);两个民族的CCR2b 6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群体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在性别之间分布无显著差异。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的CCR2b 64I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与汉族人相似,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比汉族人低,此两种突变基因在艾滋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未发现CCR5△32基因突变,中国傣族景颇族人群对HIV 1感染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景颇族 基因多态性 趋化因子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下载PDF
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杜清友 王福生 +6 位作者 徐东平 刘洪 雷周云 刘明旭 王业东 陈菊梅 吴祖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观察人体 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 IFN-γ,IL-1,IL-2,CD3 mAb... 目的观察人体 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 IFN-γ,IL-1,IL-2,CD3 mAb)培养诱导成 CIK 细胞和 LAK 细胞,观察不同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做细胞表型动态分析,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与 LAK 细胞作对比,用 MTT 法测定并比较不同效应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结果 CIK 细胞在培养14d 后开始大量增殖且在含人血清的培养基中增殖数量最多,可达500多倍,经表型分析表明,CIK 细胞属于异质细胞群,在培养过程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绝对数量获得了大量增殖,至56d 时可占细胞总数的51.26%,是 CIK 主要的效应细胞;实验表明,CIK 细胞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明显优于 LAK 细胞。结论 CIK 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有可能应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免疫活性 CIK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