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
1
作者 时福东 张世民 +5 位作者 靳蛟 吴冠男 马明 刘昱彰 张兆杰 莫靖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减压治疗的3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5~81(71.13±5.20)岁,病程...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减压治疗的3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65~81(71.13±5.20)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4.36±6.5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20(97.84±11.22)min。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17.29±5.56)个月。术后1、6、12个月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23例,良5例,可3例。1例患者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给予中药加营养神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术后2周恢复。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椎间孔镜技术在局麻下进行,操作时间短,在保证充分减压的同时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一个安全、有效的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 外科手术 内窥镜 椎间孔入路 老年人
下载PDF
硬膜外封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2 位作者 周卫 章永东 黎作旭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封闭 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下载PDF
椎间隙灌洗法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8 位作者 董福慧 周卫 李星 张禄堂 章永东 黎作旭 吴冠男 张兆杰 马明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手段。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0例采用椎间隙灌注冲洗法治疗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6...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手段。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0例采用椎间隙灌注冲洗法治疗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例,女9例;平均年龄63岁,感染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第6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腰腿痛加重、体温升高、伤口新鲜渗液及血炎性指标增高等,疗效评估则以伤口是否Ⅰ期愈合为主要标准。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年5个月。9例伤口Ⅰ期愈合,无复发,也无术后并发症出现,1例患者后续进行多次清创术,疗程共7个月,最后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伤口愈合,随访1.5年未复发。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尽早行手术清创及椎间隙灌注冲洗法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并能最终保留内固定,避免过多切除软组织及椎间隙深层置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 灌注 局部
下载PDF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PLIF手术1250例,对其中29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过程、术后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PLIF手术1250例,对其中29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过程、术后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9~82岁,平均61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12例,双节段14例,3节段3例。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最长为2年半,平均1年7个月。23例随访结果满意,受累肌力恢复到4~5级,3例患者随访效果较差,最终肌力为0~2级。术后恢复的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大部分2周之内即可有明显改善。结论:PLIF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神经根损伤 肌肉麻痹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分型与硬膜外注射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昱彰 周卫 张世民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2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以及不同CT分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类,回顾性分析1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男99例,女96例;年龄22~74岁。主要症状:腰痛,单侧下肢...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以及不同CT分型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类,回顾性分析1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男99例,女96例;年龄22~74岁。主要症状:腰痛,单侧下肢或双下肢的放射痛及皮肤痛觉减退,间歇性跛行等,均采用硬膜外注射术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根据MacNab改良标准,突出物位于Ⅰ层、1区、2区、1-2区及a域,优良率分别为95.4%、92.6%、90.0%、84.3%、94.4%,疗效优于其他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而对于按胡有谷的CT区域定位法分类,突出物位于Ⅰ层、1区、2区、1-2区及a域的患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注射 硬膜外
下载PDF
铍针松解法配合益筋方外洗治疗弹响指7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1 位作者 黎作旭 张兆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探讨铍针松解法配合益筋方外洗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人。治疗组的患者在完成铍针松解治疗后,再给予益筋方中药泡洗,而对照组采用的是局部得宝松封闭疗法。两组... 目的探讨铍针松解法配合益筋方外洗治疗弹响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人。治疗组的患者在完成铍针松解治疗后,再给予益筋方中药泡洗,而对照组采用的是局部得宝松封闭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后都要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定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疼痛指标总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经过14天治疗,两组患者VAS、PRI和PPI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69.0%(P<0.05),且治疗三月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8.4%)显著低于对照组(32.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铍针松解法配合益筋方外洗治疗弹响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响指 铍针松解 益筋方外洗 VAS评分 PRI评分 PPI评分 疗效对比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0期701-702,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马尾受压综合征 神经损伤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董福慧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2例,双节段6例,3节段1例。单纯三角肌无力及疼痛麻木7例,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同时无力及疼痛麻木2例。肌力0级1例,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7例肌力恢复到4~5级。术后恢复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3周之内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10.89±1.89,术后发生C_5神经根麻痹时8.92±1.91,末次随访时14.48±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节段,操作准确轻柔,控制术中椎间隙撑开的幅度及椎体次全切的宽度等是预防此并发症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内固定术 C5神经根损伤 肌肉麻痹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38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昱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3-613,共1页
关键词 指屈肌腱腱鞘炎 小针刀治疗 关节疼痛 弹响拇 弹响指 扳机指
下载PDF
针刀松解治疗多发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52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昱彰 张世民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7期2546-254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予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同时2组均配合术后功...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予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同时2组均配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1周后,判定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1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9.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治疗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封闭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伤 多发性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针刀松解疗法
下载PDF
伴有上交叉综合征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检查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马明 张世民 +6 位作者 章永东 黎作旭 吴冠男 张秀江 靳蛟 刘昱彰 张兆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伴有和不伴有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各20例,以及正常志愿者10例,予以颈椎侧位、前屈后伸位X线检查,观察颈椎夹... 目的:分析伴有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伴有和不伴有UCS的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各20例,以及正常志愿者10例,予以颈椎侧位、前屈后伸位X线检查,观察颈椎夹角、角位移、相邻椎体滑移。结果:UCS组颈椎夹角为(-0.40±9.64)°,明显小于正常组的(14.35±9.01)°(P<0.05)和非UCS组的(9.55±14.69)°(P<0.05)。UCS组上颈椎前屈后伸位角位移变化为(8.18±4.81)°,明显小于正常组的(12.14±3.48)°(P<0.05)和非UCS组的(12.34±5.65)°(P<0.05)。UCS组前屈位下颈椎椎体后缘滑移为15.41±2.21,明显大于正常组的13.26±2.42(P<0.05),同非UCS组的15.64±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UCS青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更倾向于变直或者反张,上颈椎屈伸活动受限,而下颈椎处于屈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上交叉综合征 青年期 X线
下载PDF
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世民 周卫 +3 位作者 李星 张禄堂 刘昱彰 张兆杰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获得完整随访16例(A组),与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获得完整随访16例(A组),与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18例(B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17分法)评分改善率、轴性症状的产生及颈椎曲度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A组分别为(122.0±26.8)min、(153.0±46.7)ml、(59.4±11.6)%,B组分别为(119.0±28.6)min、(151.0±50.4)ml、(58.7±12.7)%,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为3例(18.75%),B组为6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前颈曲角度(17.9±5.2)°与术后的(18.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颈曲角度(18.1±6.3)°与术后的(16.3±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固定装置 椎板成形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世民 吴冠男 +6 位作者 靳蛟 刘昱彰 黎作旭 张兆杰 马明 种涛 章永东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2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70~85岁,平...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2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70~85岁,平均74.3岁。记录术前、术后1、12个月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110 min。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7±1.23、1.78±0.72、0.68±0.32,术前、术后1、12个月的ODI评分分别为32.48±10.03、19.53±3.55、5.15±1.02,术后2个时间点随访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给予保守治疗,术后3周恢复。1例肺气肿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无椎体或椎间隙感染、血管及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但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困难,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可能并发神经激惹及术后感觉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 老年人 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冠男 张世民 +4 位作者 刘昱彰 马明 靳蛟 黎作旭 张兆杰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8期718-722,共5页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下肢放射性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_(4,5)8例,L3,44例,L_(2,3)3例。按Lee标准将移位的髓核位于椎管内位置分为4个局域:Ⅰ区2例,Ⅱ区3例,Ⅲ区5例,Ⅳ区5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和JOA评分对患者腰腿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b功能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出血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4.8 min。住院时间3~4 d,平均3 d。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3个月,平均12.2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2±1.4、3.0±0.6、1.7±0.5。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76±3.32、23.61±2.14、24.82±3.43,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中需做椎板成形,局麻下施术患者可能神经刺激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世民 张兆杰 +2 位作者 刘昱彰 张禄堂 李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570-573,共4页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67.5岁。患者...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67.5岁。患者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共65个椎体,骨折部位T9-L4。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8.38±0.60)分下降至术后的(2.45±0.38)分,最终随访为(2.53±0.36)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14.64±1.30)mm,术后为(25.11±1.12)mm,末次随访为(23.16±1.14)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0.17±1.45)°,术后为(12.10±1.37)°,末次随访为(14.31±0.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世民 蒋位庄 +6 位作者 周卫 刘昱彰 张禄堂 李星 章永东 黎作旭 兰吉瑞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9期529-530,共2页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75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 (X线、CT、MRI及腰椎管造影 )变化特点。结果 经平均 30个月的随访 ,非手术治疗 2 9例 ,优良率 33 3% ,手术治疗 46例 ,... 探讨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75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 (X线、CT、MRI及腰椎管造影 )变化特点。结果 经平均 30个月的随访 ,非手术治疗 2 9例 ,优良率 33 3% ,手术治疗 46例 ,优良率 90 %。结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增生狭窄型腰椎间盘突出 ,突出的方式以破碎游离型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老年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浅谈整体观下颈性眩晕的五脏论治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兆杰 张世民 +7 位作者 章永东 吴冠男 刘昱彰 黎作旭 郝俊涛 张宇 马明 靳蛟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学从五脏论治颈性眩晕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从五脏理论论述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辨证用药。结果:颈性眩晕的发生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从五脏分型论治,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从五脏进... 目的:探讨中医学从五脏论治颈性眩晕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从五脏理论论述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辨证用药。结果:颈性眩晕的发生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从五脏分型论治,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从五脏进行论治,为颈性眩晕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 颈性眩晕 五脏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侧前方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世民 张兆杰 +2 位作者 刘昱彰 张禄堂 李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21~46岁,平均32.2岁。骨折节段:T113例,T126例,L17例,L25例。平均脊柱后凸角20.1°。骨折载荷分享评分平均7.8分。21例均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采用Frankel分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后凸角矫正、维持和内固定情况。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例出现胸膜损伤,2例出现动力性肠梗阻,1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2°,矫正率79%。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管腔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钛网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断裂及退出现象,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结论: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对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禄堂 李星 +5 位作者 张世民 章永东 周卫 黎作旭 刘昱彰 兰吉瑞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蒋氏分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方法 根据腰椎间盘各组成部分及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 ;从椎间盘到关节突关节 ,从软组织到骨结构 ,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的病理特点 ,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软骨板破裂、弹力、退变失稳... 目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蒋氏分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方法 根据腰椎间盘各组成部分及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 ;从椎间盘到关节突关节 ,从软组织到骨结构 ,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的病理特点 ,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软骨板破裂、弹力、退变失稳和增生狭窄四型。对 396例不同类型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 2 94例非手术治疗表明 ,弹力型优良率达 92 6 5 % ,增生狭窄型为 5 7 5 0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手术治疗 10 2例 ,优良率为 92 16 %。结论 弹力型大多数可通过非手术达到满意结果 ,增生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双侧与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世民 刘昱彰 +2 位作者 张兆杰 张禄堂 李星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05-2010-03,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32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30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按...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经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05-2010-03,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32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30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s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1周、1年时,两种穿刺方法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s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1周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伤椎前缘的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终随访两者疼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穿刺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是安全有效的;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椎体后凸Cobb角及早期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侧穿刺组优于单侧穿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穿刺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