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红丽 刘智荣 +1 位作者 赵淑芳 吴楠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2期205-208,213,共5页
目的 评估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病变筛查人员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样本1 637例,依次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E6/E7-mRNA和H... 目的 评估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病变筛查人员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样本1 637例,依次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基于TCT诊断结果,将宫颈病变者依年龄分为≤30、31~、41~、51~、≥61组;依据TBS分类标准,将宫颈病变者分为NILM组、ASC-US组、LSIL组、ASC-H组、HSIL组。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分析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结果 在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病变患者中,HPVE6/E7-mRNA检出率相对于HPV-DNA均有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LM组HPV-E6/E7-mRNA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HP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53,P<0.05);ASC-US、LSIL、ASC-H、HSIL组中,HPV-E6/E7-mR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HP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E6/E7-mRN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HPV-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V-E6/E7-mRNA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HPV-E6/E7-mRNA检测的参考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E6/E7-mRNA HPV-DNA 宫颈病变 早期筛查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北段断层泥中石英颗粒微形貌特征分析
2
作者 黄静宜 刘智荣 刘晓燕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207,共11页
断层泥被公认是记录断层滑动和活动时间的重要信息来源。观测沂沭断裂沿线石英微形貌特征推断断层活动期次及活动方式。沂沭断裂是郯庐断裂向北的延伸,断层泥较为发育。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在沂沭断裂北段的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 断层泥被公认是记录断层滑动和活动时间的重要信息来源。观测沂沭断裂沿线石英微形貌特征推断断层活动期次及活动方式。沂沭断裂是郯庐断裂向北的延伸,断层泥较为发育。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在沂沭断裂北段的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选取了4个剖面,对石英颗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光释光测年分析。结果表明,石英以中度溶蚀Ⅱ类和Ⅰb+Ⅰc型微形貌为主,也出现了Ⅲ型、Ⅳ型、Ⅰa型和Ru型,说明沂沭断裂北段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最近一次较强的运动发生在早-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来活动过,但不强烈。由断层泥中石英的撞擦特征、破裂特征和形态特征等统计得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以蠕滑及过渡型为主,黏滑较弱。研究结果可为监测研究区的断层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沂沭断裂带 石英 微形貌 断裂活动年代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智荣 王训练 +2 位作者 周洪瑞 邓宏文 洪顺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5,共9页
对准噶尔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认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又可... 对准噶尔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认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河口坝等微相类型。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除一些层位的辫状河道沉积物颗粒较粗外,主体沉积物以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为砂质辫状河三角洲。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划分原理,将三工河组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部中期基准面旋回又可划分为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上部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不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 下侏罗统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三工河组 基准面旋回
下载PDF
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智荣 沈军 +1 位作者 黄静宜 陈耀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7-1005,共9页
本文通过详细测量河北三河齐心庄一带第四纪剖面、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和粒度样品,分析该区地层形成年龄、沉积速率、各粒度样品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进而推断其沉积环境。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分为20层,沉积物以细砂... 本文通过详细测量河北三河齐心庄一带第四纪剖面、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和粒度样品,分析该区地层形成年龄、沉积速率、各粒度样品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进而推断其沉积环境。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分为20层,沉积物以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第2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2.23±1.32ka,第19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9.35±2.10ka,故实测剖面为晚更新世末期堆积,根据地层厚度及年龄测定结果测算出该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71cm/a。12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滚动组分较少,总体为能量相对不高的沉积环境。地层自下而上呈现明显的旋回性沉积特征,存在两种韵律沉积模式:"中砂-细砂-粉砂"和"粉砂-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形成于相对稳定的低水能条件下的河流环境,进一步可细分为河流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探讨华北北部平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潮白河下游的变迁历史、晚更新世末期的沉积速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实测剖面位于新夏垫断裂的下盘,本文测试结果对于研究新夏垫活断裂两盘的差异性活动和断裂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概率累积曲线 晚更新世 河流砂坝 泛滥平原
下载PDF
基于梯度下降法反演于田Mw7.1地震同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智荣 黄静宜 +2 位作者 白相东 洪顺英 陈耀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2,共5页
利用InSAR技术与ENVISAT ASAR雷达数据,获取了2008年3月21日于田7.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结合野外考察优化了于田地震三分段破裂模型;并基于梯度下降法反演获得了于田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式与深部滑动特征。结果表明:滑动分布集中位于断层面0... 利用InSAR技术与ENVISAT ASAR雷达数据,获取了2008年3月21日于田7.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结合野外考察优化了于田地震三分段破裂模型;并基于梯度下降法反演获得了于田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式与深部滑动特征。结果表明:滑动分布集中位于断层面0~14 km深部,最大滑动量位于中段F2深部2.05 km处,为5.47 m;北段F1为左旋与正断基本相当的倾滑破裂,而中段F2、南段F3-N/F3-S以正断为主、兼具一定左旋走滑分量;滑动量主要集中在中段与南段,北段滑动量较小,反演获得的地震矩Mo=5.16×1019N.m,相当于矩震级7.07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INSAR 梯度下降法 反演 滑动分布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丽江断裂形变监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智荣 黄静宜 +1 位作者 洪顺英 白相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323,407,共5页
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28景ENVISATASAR数据,运用小基线集干涉处理方法,提取并分析了丽江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形变速率。研究结果显示:(1)丽江断裂具左旋走滑形变特征;(2)年平均LOS向形变速率在3~5mm/a之间,与地... 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欧空局28景ENVISATASAR数据,运用小基线集干涉处理方法,提取并分析了丽江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形变速率。研究结果显示:(1)丽江断裂具左旋走滑形变特征;(2)年平均LOS向形变速率在3~5mm/a之间,与地质资料较吻合。该研究为丽江地区地震预测提供一种可靠的断裂带活动数据,但丽江断裂进入城区后受城市化活动影响,断裂形变与地面沉降信息共存,较难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丽江断裂 形变速率 LOS向
下载PDF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智荣 王龙飞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NHPLT均因...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NHPLT均因鼻腔出血入院。肿瘤均无包膜,但边界清楚,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短束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细胞质弱嗜酸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不明显。肿瘤间质富于血管,可见圆形的薄壁血管和鹿角样血管,血管周及间质可见玻璃样变。瘤细胞中vimentin、Cyclin D1和β-catenin均弥漫阳性。结论SNHPLT是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显示血管周肌样细胞表型少见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进行鉴别,生物学行为大多数表现惰性临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血管外皮瘤样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河北平原中部保定西伯章剖面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智荣 薛怀宇 王昌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1023,共13页
对河北平原中部保定西伯章厚20.74 m的剖面进行实测,系统采集粒度和光释光(OSL)样品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其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信息。光释光测年显示该剖面为102~8.69 ka的沉积,时代属于晚更新世到早全新世。岩性和粒度分析表明该剖面为曲... 对河北平原中部保定西伯章厚20.74 m的剖面进行实测,系统采集粒度和光释光(OSL)样品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其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信息。光释光测年显示该剖面为102~8.69 ka的沉积,时代属于晚更新世到早全新世。岩性和粒度分析表明该剖面为曲流河冲积沉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河道沉积和河漫滩沉积。河道沉积以含云母碎片的中粗砂为主,发育斜层理,频率曲线以正偏双峰频率曲线为主,分选中等到较差,概率累积曲线以跳跃组分为主的两段式为主。河漫滩沉积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含保存良好的腹足类化石和钙质结核,频率曲线以负偏双峰为主,分选差,概率累积曲线以悬浮组分占比大的两段式为主。C-M图显示该剖面以均匀悬浮沉积为主,属典型曲流河沉积。实测剖面与黄土剖面对比分析显示西伯章剖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下部20.74~16.14 m为末次间冰期晚期沉积,气候温暖湿润,以粉砂质沉积为主;中部16.14~3.18 m为末次冰期沉积,气候干冷,沉积物显示细—粗—细的特征,与末次冰期早冰阶—间冰阶—盛冰阶一一对应;上部3.18~0.2 m为冰后期沉积,与末次间冰期晚期沉积环境类似,以黏土和黏土质粉砂沉积为主。粒度成因分析揭示了河北平原中部保定凹陷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环境,粒度阶段性分布特征是晚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气候的物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晚第四纪 沉积粒度 环境变化 光释光测年
下载PDF
银川活动断层卫星遥感图像解译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智荣 黄静宜 白相东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7-25,共9页
采用对地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NVISAT ASAR)和光谱信息丰富的常规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7 ETM)作为主要数据源,综合了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的成像优势,利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突出了银川研究... 采用对地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NVISAT ASAR)和光谱信息丰富的常规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7 ETM)作为主要数据源,综合了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的成像优势,利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突出了银川研究区的活动断裂遥感影像特征。根据活动断层遥感解译标志,共解译出8条主要活动断层,分别为银川-平罗断裂、芦花台断裂、镇北堡断裂、黄河-灵武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带、黎家新庄-南泉子断裂、三关口断裂与青铜峡断裂,并对其影像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银川活动断裂的解译分析为该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活动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光学遥感 信息融合 活动断层 遥感解译
下载PDF
贵州南部泥盆系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智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14,共9页
贵州南部的泥盆系为一个大型的楔状体。从深水背景的广西南丹罗富剖面到古陆边缘的贵阳乌当剖面,泥盆系由13个层序变薄尖灭成5个层序,这是泥盆纪早期海侵尖灭与晚期海退尖灭的结果。研究区泥盆系由海侵碎屑岩岩系到清水台地碳酸盐岩岩... 贵州南部的泥盆系为一个大型的楔状体。从深水背景的广西南丹罗富剖面到古陆边缘的贵阳乌当剖面,泥盆系由13个层序变薄尖灭成5个层序,这是泥盆纪早期海侵尖灭与晚期海退尖灭的结果。研究区泥盆系由海侵碎屑岩岩系到清水台地碳酸盐岩岩系地层序列构成2个二级层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和三级层序均由其特殊的沉积相序列组成。研究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在年代地层与海平面变化框架内研究“相迁移”的良好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泥盆系 贵州南部
下载PDF
改进古生物史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智荣 黄静宜 +1 位作者 陆丽娜 于晓辉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9期159-159,共1页
就目前古生物地史学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作者从课前准备阶段、授课阶段和课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以期提高古生物地史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古生物学 教学效果 改进方法
下载PDF
对“普通地质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的体会——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智荣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9期114-114,116,共2页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又称为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入门实践课程。作者根据防灾科技学院实习现状,从实习内容、师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本校地质认识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又称为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入门实践课程。作者根据防灾科技学院实习现状,从实习内容、师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本校地质认识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对于完善我校基础教学、提升学生对地质学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地质人才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地质学 地质认识实习 专业基础课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 被引量:33
13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邓军 初汉民 刘智荣 张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 Ma;SQ1至SQ25)中的SQ1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 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三级层序 石炭系 层序地层格架 海平面变化 二叠纪 石炭纪 生物礁 深水盆地 碳酸盐岩地层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泥盆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 被引量:21
14
作者 梅冥相 曾萍 +4 位作者 初汉明 刘智荣 李东海 孟庆芬 易定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6-554,共9页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泥盆系包括下部的海侵碎屑岩系、中部的混合沉积地层和上部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3个三级沉积层序和两个二级构造层序。不同阶段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及其空间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岩相古地理背景,...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泥盆系包括下部的海侵碎屑岩系、中部的混合沉积地层和上部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3个三级沉积层序和两个二级构造层序。不同阶段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及其空间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形成了一个受海平面变化和区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的沉积盆地充填序列;同时也反映出研究区域三级海平面变化与欧美地区相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古地理背景 泥盆纪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
下载PDF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微指状叠层石及其对1250Ma±叠层石衰减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27
15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1 位作者 孟庆芬 刘智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95-509,共15页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度超过3000,m的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在该序列中潮下相叠层石生物层、凝块石生物丘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潟湖相白云质泥页岩一起构成若干个环潮坪型米级旋回——"雾迷山旋回层"。在雾迷...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度超过3000,m的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在该序列中潮下相叠层石生物层、凝块石生物丘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潟湖相白云质泥页岩一起构成若干个环潮坪型米级旋回——"雾迷山旋回层"。在雾迷山组下部发育微指状叠层石,并被古生物学家定义为"Pseudogymnosolen mo-panyuensis-Scuphus-Yangzhuang columnaris"组合,即假裸枝叠层石科叠层石,沉积学家将其解释为元古代文石(灰华)海底沉淀物所构成的叠层石,代表从太古代海底结壳状文石沉淀物组成的叠层石到新元古代碎屑结构相的泥晶碳酸盐岩叠层石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因此,雾迷山组巨厚的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记录了元古代文石(灰华)海底沉淀物所构成的特殊的叠层石大规模消亡的层位,为研究前寒武纪以叠层石为代表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所经历的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演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指状叠层石 叠层石衰减事件 雾迷山组 中元古界 天津蓟县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33
16
作者 周洪瑞 王训练 +1 位作者 刘智荣 邓宏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通过野外沉积特征研究将其确定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相、亚相、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类似曲流河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通过野外沉积特征研究将其确定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相、亚相、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类似曲流河三角洲的层序结构和微相类型,但两者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与曲流河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不仅沉积物的粒度较粗,而且辫状河道沉积较发育,河道间洪泛平原沉积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也可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根据野外露头的追索研究,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从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看,辫状河三角洲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体具有分布较稳定、展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上三叠统 黄山街组 辫状河三角洲
下载PDF
前寒武纪与微生物席相关的粉砂岩岩墙——以天津蓟县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为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1 位作者 孟庆芬 刘智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50,共14页
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下部的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 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下部的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层内呈弯弯曲曲的粉砂岩岩墙以及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点,所以又被解释为地震振荡作用形成的液化砂岩脉。显微镜下,这种岩墙具有明显的富残余有机质构成的边界,以及由粉砂颗粒相对聚集所显示出的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征;再加上与这种粉砂岩岩墙共生的沉积构造主要是皱饰构造,局部还发育变余波痕,由此表明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因此,这种粉砂岩岩墙应该解释为沉积面在曾经被微生物席封闭的情况下,相对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脱气作用和脱水作用的产物,最终可以归为由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一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蓟县 古元古界 串岭沟组 粉砂岩岩墙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
下载PDF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 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洪顺英 申旭辉 +3 位作者 单新建 刘智荣 戴娅琼 荆凤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4期98-102,共5页
升降轨干涉测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利用欧空局ASAR数据通过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提取了新疆于田县Ms 7.3级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信息。结果显示:升轨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约+13.3 cm,沉降形变量约-83.9 cm... 升降轨干涉测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利用欧空局ASAR数据通过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提取了新疆于田县Ms 7.3级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信息。结果显示:升轨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约+13.3 cm,沉降形变量约-83.9 cm;降轨同震形变场最大LOS向隆升形变量约+36.5 cm,沉降形变量约-66.5 cm。于田地震以NNE向正断层破裂为主,并伴随左旋走滑运动,西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上盘(沉降盘),东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下盘(隆升盘)。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趋势与特征非常相似,其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观测模式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升降轨 D—InSAR 同震形变场 视线向
下载PDF
分析测井相预测歧50断块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浩 刘双莲 +1 位作者 郑宽兵 刘智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59,共3页
歧50断块是大港油田南大港构造带的富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系沙三段发育岩性油藏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可划分为5套砂体单元,测井曲线对其沉积特征有清晰反映。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双组孔隙系统,其形成与沉积微相... 歧50断块是大港油田南大港构造带的富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系沙三段发育岩性油藏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可划分为5套砂体单元,测井曲线对其沉积特征有清晰反映。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双组孔隙系统,其形成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砂体的坝体边部水动力变弱且不稳定,形成薄互层的岩性结构,导致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化,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地质条件;而砂坝主体的岩性结构与孔隙结构相对简单,油层电阻率较高。根据测井相准确认识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规律,有助于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歧50-10井的3个小层因泥质含量高而电阻率较低被解释为干层,用此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它们具有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试油获得较高产量。通过测井相分析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对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低电阻率油层 沉积相 测井分析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洪顺英 申旭辉 +3 位作者 单新建 刘智荣 戴娅琼 荆凤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31,共9页
2008年1月9日在西藏改则地区发生6.9级地震,接着1月16日又发生6.0级余震,表现为双震型。本文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通过对欧空局A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其同震干涉形变场。通过分析表明:改则地震干涉形变场呈双贝壳状,影响范围... 2008年1月9日在西藏改则地区发生6.9级地震,接着1月16日又发生6.0级余震,表现为双震型。本文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通过对欧空局A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其同震干涉形变场。通过分析表明:改则地震干涉形变场呈双贝壳状,影响范围约33 km×30 km,以北东向地震破裂带为分界线分为西北视线向沉降盘与东南视线向隆升盘,最大视线向沉降形变量约53.2 cm,最大视线向隆升形变量约11.3 cm。西北沉降盘又存在东、西两个形变中心,推测西部形变中心受6.0级余震的控制,东部形变中心受6.9级主震的控制。宏观震中位置应位于左旋走滑改则—洞错断裂与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的分阶部位(左阶),构造应力场以张性拉伸为主,导致地震破裂为典型的正断层破裂,与此次地震的干涉形变场特征及哈佛大学震源机制解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则地震 D-INSAR 同震形变 视线向形变 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