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马错与蜀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刘朋乐 蔡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201,共5页
2023年8月17-19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 2023年8月17-19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体育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司马错 重庆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广元市
下载PDF
秦并巴蜀的名将--司马错
2
作者 刘朋乐 《巴蜀史志》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司马错是秦惠文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秦并巴蜀主要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听从司马错的建议,令其率兵攻打巴蜀,一举将这两个西南地区的邦国收入秦国版图,由此开启了巴蜀地区中原化的进程。秦并巴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 司马错是秦惠文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秦并巴蜀主要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听从司马错的建议,令其率兵攻打巴蜀,一举将这两个西南地区的邦国收入秦国版图,由此开启了巴蜀地区中原化的进程。秦并巴蜀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得秦国获得了巴蜀地区充足的物资,为此后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秦并巴蜀的名将,司马错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功绩不应被后世淡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惠文王 司马错 巴蜀地区 生平事迹 西南地区 秦国 历史功绩
下载PDF
乾隆末期驻藏大臣成德的事迹及其历史作用
3
作者 王川 刘朋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8,共8页
清代乾隆嘉庆朝历史人物钮祜禄·成德(1728—1804年),系满洲正红旗人,早年从征准噶尔、叶尔羌、缅甸,后在平定大小金川、抗击廓尔喀入侵等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先后担任四川提督、成都将军、驻藏帮办大臣等职。在担任驻藏帮办大臣期间... 清代乾隆嘉庆朝历史人物钮祜禄·成德(1728—1804年),系满洲正红旗人,早年从征准噶尔、叶尔羌、缅甸,后在平定大小金川、抗击廓尔喀入侵等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先后担任四川提督、成都将军、驻藏帮办大臣等职。在担任驻藏帮办大臣期间,其参与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协助和琳、松筠等人处理西藏事务,平定动乱,加强社会治理,为西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由于任职时间较短和年龄等因素,军人出身的成德在西藏任职不足两年后便调任杭州将军,这制约了其西藏治理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德 驻藏大臣 乾隆年间 廓尔喀 西藏
下载PDF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进及其历史价值
4
作者 周翔 刘朋乐 《巴蜀史志》 2023年第3期44-47,共4页
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商周时期,在战国、秦汉时期产生、发展并成熟。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发展演进中,我国的监察制度几经变革,逐渐形成了制度规范、体制完备、运行高效的监督体系,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官员管理、减少贪腐问题、促进决... 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商周时期,在战国、秦汉时期产生、发展并成熟。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发展演进中,我国的监察制度几经变革,逐渐形成了制度规范、体制完备、运行高效的监督体系,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官员管理、减少贪腐问题、促进决策科学等方面曾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当然,从本质上讲,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一种封建的监察制度,其发展演进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相适应,既积累了许多历史经验,也留下不少借鉴和教训。本文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进为线索,梳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籍此探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监察制度 发展演进 贪腐问题 决策科学 监督体系 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维护国家统一
下载PDF
历代所撰与李冰相关碑记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川 刘朋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9-24,共6页
2000多年来都江堰地区留存了大量的与李冰相关的石刻碑记。从其内容上来看,有的是人们对李冰治水功绩的缅怀;有的是人们对历代治水方略的总结归纳;还有的是时人对修缮都江堰工程及庙宇的记录。碑记的作者群体以历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官员为... 2000多年来都江堰地区留存了大量的与李冰相关的石刻碑记。从其内容上来看,有的是人们对李冰治水功绩的缅怀;有的是人们对历代治水方略的总结归纳;还有的是时人对修缮都江堰工程及庙宇的记录。碑记的作者群体以历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官员为主,涵盖了文人墨客、普通群众等社会阶层。国家政权的推崇、民间对李冰的崇拜以及文人墨客的喜好等共同促进了与李冰相关碑记在都江堰地区的广泛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冰 碑记 金石学 综述
下载PDF
李有明先生及其史学研究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朋乐 《文史杂志》 2017年第3期68-73,共6页
当代学者李有明先生(1924-2009)20世纪40年代就读于四川大学政治系,后在北京《光明日报》任文史编辑,60年代后回到四川从事地方史研究工作。其在四川近代史、太平天国史等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并组织编纂了一系列巴蜀文化研究书籍,成果... 当代学者李有明先生(1924-2009)20世纪40年代就读于四川大学政治系,后在北京《光明日报》任文史编辑,60年代后回到四川从事地方史研究工作。其在四川近代史、太平天国史等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并组织编纂了一系列巴蜀文化研究书籍,成果丰富。本文概括性地介绍李氏生平事迹,并以李氏的著作为基础,初步归纳其史学成就,概括其治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有明 学术人生 史学研究 成就与特点
下载PDF
徐仁甫生平事迹及其經史成就略論 被引量:1
7
作者 劉朋樂 《蜀学》 2017年第2期184-191,共8页
近代學者徐仁甫(1902—1988),是一位研究成果豐富但尚未引起學界足夠重視的經史學家。目前,僅有徐湘靈《徐仁甫先生學述》、繆樹晟《徐仁甫與<廣釋詞>》、魏學峰《徐仁甫先生和他的古代文學研究》等文對徐仁甫的生平與學術做了介... 近代學者徐仁甫(1902—1988),是一位研究成果豐富但尚未引起學界足夠重視的經史學家。目前,僅有徐湘靈《徐仁甫先生學述》、繆樹晟《徐仁甫與<廣釋詞>》、魏學峰《徐仁甫先生和他的古代文學研究》等文對徐仁甫的生平與學術做了介紹,且偏重於其文學研究方面。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徐仁甫著作集》十册,將徐仁甫已刊與未刊的專著和學術文章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爲後世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本文寫作,意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著重對徐仁甫經史方面的成就做一探討,以就教於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仁甫 生平事迹
下载PDF
钢结构金属网防火涂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8
作者 刘朋乐 《河南建材》 2016年第4期105-106,共2页
分析了钢结构金属网防火涂层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环保控制措施,对效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以作为同类工程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钢结构 金属网 防火涂层 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 质量控制 安全控制 环保控制 效益分析
下载PDF
预应力管桩桩头防水施工要点分析
9
作者 刘朋乐 《河南建材》 2016年第4期160-161,共2页
分析了预应力管桩桩头防水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环保控制措施,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桩头 防水 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 质量控制 安全控制 环保控制
下载PDF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五点认识
10
作者 刘朋乐 吴艾坪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13,共6页
在2021年8月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 在2021年8月召开的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明确指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路线、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团结
下载PDF
外國人對於四川文化認識的變遷及其原因初探
11
作者 劉朋樂 《蜀学》 2020年第1期-,共13页
在中國古代社會,四川與外界始終保持着較爲密切的聯繫。在外國人的印象中,四川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徵。但因所留存的記載較少,外國人的四川印象僅能呈現出物産豐富、歷史悠久等宏觀概念。到了近代,隨着四川經濟社會的發展,四川文化... 在中國古代社會,四川與外界始終保持着較爲密切的聯繫。在外國人的印象中,四川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徵。但因所留存的記載較少,外國人的四川印象僅能呈現出物産豐富、歷史悠久等宏觀概念。到了近代,隨着四川經濟社會的發展,四川文化在外國人眼中經歷了由封閉落後、略顯怪異到頗具現代化氣息的轉變。經濟的發展水準、政府對文化教育的投入、中外交流的日益密切以及四川文化本身具備的獨特魅力等,是造成外國人對四川文化印象轉變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國人 四川文化 認識變化 中西交流
下载PDF
“城市地方学”研究的新成果——评何一民、王苹教授主编《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
12
作者 刘朋乐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1年第2期294-300,共7页
《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是一部系统介绍成都历史文化的工具书。该书收录先秦至民国这一时期内,有关成都的历史文化词条4000余则,涵盖行政区划、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宗教民俗等十九个篇目。在编撰过程中,该书注重科学性与科普性的结合,... 《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是一部系统介绍成都历史文化的工具书。该书收录先秦至民国这一时期内,有关成都的历史文化词条4000余则,涵盖行政区划、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宗教民俗等十九个篇目。在编撰过程中,该书注重科学性与科普性的结合,所收录词条对弘扬成都优秀历史文化影响深远。该书的出版弥补了学界对成都历史文化整体把握的不足,对推动成都学、城市地方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 成都学 城市地方学
下载PDF
中共早期革命家孫炳文生平事跡及其思想探微
13
作者 劉朋樂 《蜀学》 2018年第1期220-227,共8页
孫炳文,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曾先後在國民革命軍、黃埔軍校及廣東大學任職,1927年4月被國民黨殺害於上海。對於孫炳文的事跡,學界早有關注,一些地方史志工作者也對其進行了較爲深入的敘述。本文在目前所見的書籍、論文的基... 孫炳文,大革命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曾先後在國民革命軍、黃埔軍校及廣東大學任職,1927年4月被國民黨殺害於上海。對於孫炳文的事跡,學界早有關注,一些地方史志工作者也對其進行了較爲深入的敘述。本文在目前所見的書籍、論文的基礎上,敘述其革命生涯、總結其革命思想、旁及其與同時代革命者的交往,從而達到抛磚引玉之效,以期學界對其作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孫炳文 生平事跡 思想
下载PDF
晚清四川碑派書家包弼臣書法藝術特色及其影響
14
作者 劉朋樂 《蜀学》 2017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清代前期的書法以帖學爲主,書法主要受到趙孟頫、董其昌書風的影響。康熙皇帝十分鍾愛董其昌的書法,乾隆皇帝又對趙孟頫的書法大加讚揚,這使得帖學在清代前、中期發展到了極致。但物極必反,由於帖學的氾濫,這一時期一些富有創新精神的... 清代前期的書法以帖學爲主,書法主要受到趙孟頫、董其昌書風的影響。康熙皇帝十分鍾愛董其昌的書法,乾隆皇帝又對趙孟頫的書法大加讚揚,這使得帖學在清代前、中期發展到了極致。但物極必反,由於帖學的氾濫,這一時期一些富有創新精神的書法家如傅山、鄭燮、石濤等人看到了帖學的弊病,他們積極打破傳統的審美觀念,在碑學上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乾嘉時期,由於此時大興文字獄、思想十分僵化,大批文人爲逃避政治和現實,轉向考證和古代典籍的研究, 展开更多
下载PDF
1945年都江堰“开水节”李冰祭祀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川 刘朋乐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6,共6页
"开水节"(现称"放水节")是都江堰最为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渊源为古蜀人对水神的崇拜,后逐渐演变为民众对李冰父子的祭祀习俗,在北宋初年形成为"开水节"。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川省主席张群亲赴都江堰主持开水大典,担任主... "开水节"(现称"放水节")是都江堰最为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渊源为古蜀人对水神的崇拜,后逐渐演变为民众对李冰父子的祭祀习俗,在北宋初年形成为"开水节"。民国三十四年(1945),四川省主席张群亲赴都江堰主持开水大典,担任主祭祭祀李冰父子,表面上是四川最高当局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以及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实际上,四川省政府更以开堰祭祀为契机,不仅检查验收上年度水利修缮之成果,进而强化四川的中央化,推进川人的家国认同,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开水节 李冰祭祀 张群 家国认同
原文传递
20世纪50年代初期十八军“西藏问题研究室”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16
作者 王川 刘朋乐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180,共9页
西藏和平解放前夕,为了贯彻中央"政治为重"的解放西藏方略,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领导机关设立"西藏问题研究室",作为了解西藏、制定政策的咨询窗口,由李安宅(藏名索南多木吉)、于式玉(藏名央金拉毛)、谢... 西藏和平解放前夕,为了贯彻中央"政治为重"的解放西藏方略,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领导机关设立"西藏问题研究室",作为了解西藏、制定政策的咨询窗口,由李安宅(藏名索南多木吉)、于式玉(藏名央金拉毛)、谢国安(多吉卓巴)、戴新三、杨东生(协饶登珠)等一批藏学专家、藏事人员、藏族红军干部等组成。从2月成立到9月解散的7个月之中,研究室从调查研究西藏社会情形、制定进军守则、进行广泛思想宣传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十八军决策层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直接服务于西藏和平解放事业。短暂存在的十八军"西藏研究室"是该军乃至中共中央西南局执行西藏和平解放重任的早期决策咨询机构,其职能虽然逐步被"西藏工作团"等后续机构替代,但其为西藏和平解放发挥的历史作用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问题研究室” 十八军 历史作用
原文传递
民国中后期西康省外地商人的族际互动及其社会影响初探
17
作者 周翔 刘朋乐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94,155,共12页
民国中后期,由于抗日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西康省迎来了大量的外地人口,其中外地商人群体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外地商人在西康省积极开展商业贸易,进行了深入的族际交往,在获取利益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地商人在西康... 民国中后期,由于抗日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西康省迎来了大量的外地人口,其中外地商人群体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外地商人在西康省积极开展商业贸易,进行了深入的族际交往,在获取利益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地商人在西康省的活动,对西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作为康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外地汉人,外地商人群体不仅推动了西康省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康省 外地商人 族际互动 汉藏贸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