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正创新 服务引领 打造新时代吉林省建设职工思想政治 研究工作新格局
1
作者 刘欣伟 《北方建筑》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思想引领行动方向,实干践行使命担当,笃行开创工作新局。吉林省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以下简称吉林省建设职工政研会)自成立以来,在吉林省住建厅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在中国建设职工政研会、吉林省建设职工政研会指导下,... 思想引领行动方向,实干践行使命担当,笃行开创工作新局。吉林省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以下简称吉林省建设职工政研会)自成立以来,在吉林省住建厅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的领导下,在中国建设职工政研会、吉林省建设职工政研会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基本原则,以“研究是生命、活动是活力”为办会方针,以“壮大组织、强化服务”为奋斗目标,以“理念创新、形式创新”为工作方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好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守牢党的建设“生命线”,深刻把握工作规律,认清形势任务,扭住关键环节,坚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建设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创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不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直属机关党委 职工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工作 政研会 始终坚持 新格局 理念创新
下载PDF
全内保残技术与标准化重建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金文铭 李宝 +2 位作者 赵根 李涵 刘欣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全内保残技术的疗效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内重建组和标准胫骨隧道组,全内重建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4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全内保残技术的疗效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内重建组和标准胫骨隧道组,全内重建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48(35.6±6.7)岁;标准胫骨隧道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2~51(33.7±9.6)岁。术前查体Lachman试验阳性,磁共振均提示前交叉韧带断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编织后移植肌腱的长度及直径,术后1、2年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0(26.9±3.4)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失效或关节感染病例。两组手术时间、韧带直径、韧带长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年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采用保残全内技术和标准化重建技术都能获得相似的术后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但是相比于标准化重建方式,保残全内组只取半腱肌,保留股薄肌,更大地保留胫骨侧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全内重建技术 标准重建技术 保残重建 膝关节镜
下载PDF
改良FIFA11+康复方案在全镜下踝外侧副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后的应用
3
作者 李宝 林欣其 +4 位作者 段英超 李灏坤 李涵 杜树远 刘欣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67-371,37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FIFA11+”康复方案应用于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训练伤致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89例,均行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缝线增强修补... 目的探讨改良“FIFA11+”康复方案应用于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训练伤致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89例,均行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缝线增强修补术。按术后康复方案分为观察组(改良FIFA11+康复方案联合常规康复方案)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方案)。观察组43例,男41例,女2例;年龄19~40岁,平均(27.97±6.24)岁。对照组46例,男44例,女2例;年龄20~37岁,平均(28.45±5.76)岁。比较两组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评分、Berg平衡量表、术后重返生活/运动人数比例及康复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9个月,平均(10.83±2.32)个月。两组术后各评分指数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评分、Berg平衡量表、LS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LS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重返生活、运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康复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改良“FIFA11+”康复方案有益于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和重返运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推荐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关节镜 慢性踝关节不稳 FIFA11+ 康复
下载PDF
全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训练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
4
作者 李宝 林欣其 +5 位作者 刘铭 刘松波 李灏坤 张桐赫 刘欣伟 沈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训练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28例训练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军人,男性2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6.3±6.4)岁。均于北部...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训练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28例训练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军人,男性2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6.3±6.4)岁。均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韧带保残全内重建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和VAS,综上评估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3.2~14.6(平均13.6)个月。术后6、12个月Lysholm评分(分,术前vs.术后6个月vs.术后12个月:64.6±3.2 vs.82.1±6.7 vs.90.0±10.1)、IKDC评分(分,67.6±3.9 vs.80.3±7.3 vs.88.9±9.0)、膝关节ROM(99.0°±7.3°vs.113.3°±9.5°vs.120.0°±6.8°)、VAS(分,4.5±1.0 vs.1.9±0.8 vs.0.8±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手术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保残全内重建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短期(术后1年)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全内重建技术 膝关节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宝 李灏坤 +5 位作者 林欣其 杜树远 郑滨 程诗涵 刘欣伟 邵兵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于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松解术的28例膝关节僵硬患者资料,依据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采...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于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松解术的28例膝关节僵硬患者资料,依据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案,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8~54岁,平均(31.3±9.5)岁。观察组13例采用常规康复方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23~56岁,平均(29.8±10.1)岁。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8±2.4)个月。随访期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IKDC评分、Lysholm评分、ROM均优于术前,观察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ROM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应用于膝关节僵硬关节镜术后的康复治疗中,疗效满意,推荐临床中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僵硬 下肢康复机器人 关节镜 康复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6
作者 李宝 林欣其 +5 位作者 李思桐 李婧雯 杜树远 沈阳 刘欣伟 李灏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全镜下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26例,按手术技术不同分为两组:双束重建组(取自体肌腱行韧... 目的探讨全镜下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26例,按手术技术不同分为两组:双束重建组(取自体肌腱行韧带双束重建)和增强重建组(双隧道韧带重建,一束为自体肌腱,另一束为高强线)。双束重建组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21~33岁,平均(25.9±3.8)岁。增强重建组13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9~32岁,平均(27.2±3.2)岁。主观评价指标:手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客观评价指标:术后相关查体阳性率(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术后12个月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和随访期间出现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0±1.8)个月。两组病例术前一般资料及客观评价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束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低于增强重建组(P<0.05),术后6、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其余主观评分(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IKDC评分)和客观指标(查体阳性率、LS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各观察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适用于自体移植物不满足双束重建的情况,相比于常规双束重建术式,术后关节功能差异不明显,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增强重建
下载PDF
菱镁矿制备轻烧氧化镁及其水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欣伟 冯雅丽 +2 位作者 李浩然 张萍 汪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12-3917,共6页
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备轻烧氧化镁,并对轻烧氧化镁的水化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水化温度,氧化镁质量浓度和颗粒度对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镁活性影响要比颗粒度的大,最佳煅烧条件是温度为750℃,煅烧时间为1... 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备轻烧氧化镁,并对轻烧氧化镁的水化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水化温度,氧化镁质量浓度和颗粒度对水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镁活性影响要比颗粒度的大,最佳煅烧条件是温度为750℃,煅烧时间为1.5 h,颗粒度为1 mm;氧化镁的水化反应过程为内扩散控制类型,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3.78 kJ/mol,在此基础上,用MATLAB做多元线性归回分析,得到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水化温度、氧化镁浓度和颗粒度的经验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镁 水化率 水化反应 动力学 内扩散控制
下载PDF
应用动力髋螺钉与Gamma钉治疗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前瞻设计的生物相容性随访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欣伟 苏佳灿 +2 位作者 管华鹏 陈育岳 张春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433-2436,共4页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与Gamma钉材料治疗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及临床疗效并予比较。方法:选择2003-01/2006-01收治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配进入动力髋螺钉组65例及Ga...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与Gamma钉材料治疗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相容性及临床疗效并予比较。方法:选择2003-01/2006-01收治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配进入动力髋螺钉组65例及Gamma钉组65例。按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从切开皮肤至关闭伤口计算,闭合复位的时间不纳入统计。手术出血量以红细胞压积所代表的百分数表示。术后9个月时评估肢体功能水平。观察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结果:130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①术中问题:Gamma钉平均手术时间47.1min(13~120min),平均出血量160mL;动力髋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53.4min(30~150min),平均出血量152mL。②疗效评估:全部骨折均在9个月随访时间内达到骨性愈合,双下肢基本等长,无髋内翻畸形。Gamma钉组优59例,良3例;动力髋螺钉组优60例,良2例。③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Gamma钉组中5例出现伤口表皮感染;动力髋螺钉组中1例出现伤口表皮感染。均未出现内固定物切出股骨头或断裂等内固定失效现象。结论:对于稳定性骨折,两种内固定装置均可选择,而动力髋螺钉具有价格便宜的优点;对于不稳定性骨折,Gamma钉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应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钉 动力髋螺钉 转子间骨折 前瞻性、随机性研究 医学植入体
下载PDF
镁离子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欣伟 冯雅丽 +2 位作者 李浩然 蔡震雷 杨志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53-2359,共7页
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培养过程中其他营养物质足量的情况下,通过考察不同初始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生长活性的影响,得到在不同Mg2+浓度下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T.f对Mg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培养基中ρ(Mg2+)≤10 g/L时... 在氧化亚铁硫杆菌(T.f)培养过程中其他营养物质足量的情况下,通过考察不同初始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T.f)生长活性的影响,得到在不同Mg2+浓度下细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T.f对Mg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培养基中ρ(Mg2+)≤10 g/L时,Mg2+对细菌生长活性影响很小;其ρ(Mg2+)为15 g/L时,Mg2+开始产生延迟效应,抑制细菌生长;ρ(Mg2+)为20 g/L时,细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同时利用基于存在非竞争性抑制的Monod方程,建立了T.f在高Mg2+浓度下的生长动力学方程模型,确定在不同条件下细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Monod常数Km及镁离子抑制常数KI。利用correl系数工具分析细菌比生长速率的实验值和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3,表明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Mg2+浓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长动力学 非竞争性抑制 比生长速率
下载PDF
硫酸铵焙烧法浸出镍磁黄铁矿中有价金属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欣伟 冯雅丽 +2 位作者 李浩然 蔡震雷 杨志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0-1526,共7页
将镍磁黄铁矿与(NH4)2SO4混合后在高温下焙烧,考察(NH4)2SO4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稀硫酸浸出液的pH值对焙烧产物中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并在氨水-(NH4)2SO4混合溶液中浸出焙烧产物。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况下,Ni和Cu的浸出率较高,Mg... 将镍磁黄铁矿与(NH4)2SO4混合后在高温下焙烧,考察(NH4)2SO4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稀硫酸浸出液的pH值对焙烧产物中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并在氨水-(NH4)2SO4混合溶液中浸出焙烧产物。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况下,Ni和Cu的浸出率较高,Mg和Fe的浸出率较低;氨性溶液有利于Ni和Cu的浸出,总氨浓度为7 mol/L时,Ni和Cu的浸出率分别为89.56%和79.35%;低pH值的稀硫酸溶液有利于Mg和Fe的浸出,pH值为0.5时,Mg和Fe的浸出率分别为61.39%和62.56%。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RD分析可知,矿样中Ni和Cu大部分被浸出;由于焙烧产物中部分Mg和Fe以铁酸钙和硅酸镁等形态存在,Mg和Fe的浸出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磁黄铁矿 硫酸铵 焙烧 浸出 能谱
下载PDF
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系统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欣伟 苏佳灿 +3 位作者 张春才 管华鹏 禹宝庆 付青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目的]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系统进行评价并分析此种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26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Letournel分型系统10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6例,再分为2组: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 [目的]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系统进行评价并分析此种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26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Letournel分型系统10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6例,再分为2组: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CT组30例(提供X线片、二维CT),抽取9位骨科创伤专业医生对两组进行读片并根据Letournel分型系统做出诊断;每位观察者只读片而不给予其他临床资料。第二阶段即3个月后再次对相同资料进行分析,将结果统计Kappa值用来评估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不同观察者间在前后2个阶段的可信度为平片组0.65(0.70)、CT组0.66(0.71);同一观察者前后2次读片可重复性分别为平片组0.74、CT组0.77。[结论]以Letournel分型系统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诊断时,可以获得一致度较高的诊断结果,CT虽然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明显提高对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诊断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分类法 三维CT 可信度
下载PDF
生理性成骨力值概念在镍钛聚髌器置入治疗髌骨骨折的应用:106例回顾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欣伟 苏佳灿 +7 位作者 张春才 禹宝庆 纪方 许硕贵 傅青格 牛云飞 管华鹏 陈育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3225-3228,共4页
目的:镍钛聚髌器在人体温度下产生的固定和加压作用为持续不断的,使出现吸收的骨折端继续紧密对合。回顾性分析生理性成骨力值概念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①选择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3-01/2006-01应用镍钛聚... 目的:镍钛聚髌器在人体温度下产生的固定和加压作用为持续不断的,使出现吸收的骨折端继续紧密对合。回顾性分析生理性成骨力值概念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①选择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3-01/2006-01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患者106例,其中男75例,女31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9.3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h^7d,全部为闭合性骨折。②西脉产聚髌器由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由5个功能爪枝和1个连结爪枝的功能腰部组成,分为大、中、小3个型号。根据其结构为奥-马互逆的特性使其在体温驱动下,功能爪可从5~9个方面对髌骨产生持续、稳定、立体、向心的加压聚合力。记忆合金还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理想的人体生物功能材料。③术后2,4,8周及5个月时复查X射线片。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06例患者平均随访23个月(11~50个月),X射线片示髌骨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者96例,患膝功能平均3.3周达到90°,平均6.9周屈、伸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按Bostman临床评分系统,优99例,良7例,优良率100%。术后未见聚髌器松动、断裂等材料反应。无炎症、排异等宿主反应。结论:镍钛聚髌器使骨折端获得可靠的固定,同时使生理性应力在骨愈合的过程中持续通过骨折端,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愈合和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聚髌器 髌骨骨折 成骨力值 骨折固定术 医学植入体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欣伟 于海龙 +4 位作者 韩天宇 曹志强 柳云恩 周大鹏 侯明晓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例胫骨畸形(观察组),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导板制作和术前预演,行胫骨畸形矫形术。随机选取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胫骨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8例胫骨畸形(观察组),通过CT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3D打印导板制作和术前预演,行胫骨畸形矫形术。随机选取8例既往未采用手术导板进行截骨矫形的病例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导板制作时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C"型臂机透视次数即术中X线暴露频次。结果观察组导板制作时间(16.5±3.5)h,患者均成功设计制作了手术导板并进行了应用,术区骨面均能与导板准确帖服并引导摆锯截骨成功,矫形后胫骨对位对线均恢复正常,导板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变形、断裂。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暴露频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均获随访,时间为1~16个月,平均4.5个月,截骨端均顺利愈合,无感染,对位对线未出现再次移位。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骨科矫形领域,具有能够实现术前个体化设计、进行手术预演、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效率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胫骨畸形 外科手术 手术导板 畸形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结合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欣伟 王攀峰 +4 位作者 付青格 张春才 许硕贵 苏佳灿 潘思华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12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5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收治12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65岁,平均5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1例。按Seinsheimer分类均为Ⅴ型。均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38个月,平均28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3~4.5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不连等并发症。按Merle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6.75±1.14)分,其中优4例,良8例。结论:动力髋螺钉结合形状记忆合金弓齿钉治疗股骨粗隆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选择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转子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形状记忆合金
下载PDF
N掺杂纳米TiO2/电气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欣伟 陈勇 +1 位作者 陈昌兵 张文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09,共6页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尿素为N源,电气石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N掺杂纳米TiO_2/电气石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UV-Vis DRS,SEM,EDS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别考察煅烧温度、掺N量、电气石添加量、催...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尿素为N源,电气石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N掺杂纳米TiO_2/电气石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UV-Vis DRS,SEM,EDS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别考察煅烧温度、掺N量、电气石添加量、催化体系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500℃,N掺杂量为5%(摩尔分数),电气石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为3g/L,500W紫外灯照射条件下,N掺杂纳米TiO_2/电气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TNT(10mg/L)的效果最佳,且具有良好的再生利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掺杂 TI02 电气石 复合材料 光催化 TNT
下载PDF
髋臼骨折ABC分类系统的可信度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欣伟 魏显招 +3 位作者 王志 石鹏飞 苏佳灿 张春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对髋臼骨折ABC分类系统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1 12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ABC分类系统3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20例,再分为2组: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平片+CT组30例(提供... 目的对髋臼骨折ABC分类系统进行可信度评价。方法于已行手术治疗的1 122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库中按ABC分类系统3个亚型中每种亚型随机抽取20例,再分为2组:平片组30例(提供骨盆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线片)及平片+CT组30例(提供X线片、二维CT)。抽取1~5年资、5~10年资、10~15年资各3位骨科专业医生,对平片组和平片+CT组影像资料进行读片并根据ABC分类系统做出诊断;每位观察者只读片而不知晓其他临床资料。于第1次读片(第1阶段)3个月后将相同的病例资料打乱顺序,再次请原3组人员进行读片(第2阶段)。对两次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以评估观察者间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结果不同观察者间在第1和第2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分别为:平片组0.66、0.71,平片+CT组0.67、0.72;同一观察者前后两次读片可重复性分别为:平片组0.75,平片+CT组0.78;高年资组医生诊断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相对较高。结论以ABC分类系统对髋臼骨折进行分类诊断时,可以获得一致度较高的诊断结果;CT虽然对于髋臼骨折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明显提高对髋臼骨折分类诊断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分类法 可信度
原文传递
高镁型低品位硫化镍矿浸出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欣伟 胡文韬 +1 位作者 李浩然 冯雅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9-1606,共8页
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出-细菌浸出处理工艺,研究高镁型低品位硫化镍矿的浸出工艺路线及矿物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镍、铜、镁和铁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3.24%、92.07%、62.67%和63.39%;焙烧和细菌浸出对矿物都有选择性,焙烧过程中含铁较高的... 采用硫酸铵焙烧-水浸出-细菌浸出处理工艺,研究高镁型低品位硫化镍矿的浸出工艺路线及矿物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镍、铜、镁和铁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3.24%、92.07%、62.67%和63.39%;焙烧和细菌浸出对矿物都有选择性,焙烧过程中含铁较高的蛇纹石易与硫酸铵相作用,铁元素生成无水铁铵矾,镁元素生成(NH_4)_2Mg_2(SO_4)_3和镁橄榄石,和原矿中的橄榄石一起在水浸、细菌浸出过程中溶解进入溶液。含铁量较低的蛇纹石在焙烧、水浸过程中基本不发生变化,只有少量铁元素在细菌浸出过程中被浸出,而镁随蛇纹石损失于细菌浸出渣;含铜、镍矿物同硫酸铵相作用生成硫酸盐,在水浸、细菌浸出过程中进入溶液;磁黄铁矿焙烧后生成的赤铁矿在水浸、细菌浸出过程中被少量浸出,剩余部分残留于细菌浸出渣,造成氧化铁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镍矿 硫酸铵焙烧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微生物浸出 选择性浸出
下载PDF
好氧和厌氧条件下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对Fe^(3+)氧化FeS_2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欣伟 冯雅丽 +2 位作者 李浩然 杨志超 蔡震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4-281,共8页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errooxidans菌)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浸矿细菌,其能量代谢途径复杂多样。在好氧和厌氧气氛下,分别对Fe3+浸出黄铁矿及A.ferrooxidans菌对Fe3+氧化浸出黄铁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errooxidans菌)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浸矿细菌,其能量代谢途径复杂多样。在好氧和厌氧气氛下,分别对Fe3+浸出黄铁矿及A.ferrooxidans菌对Fe3+氧化浸出黄铁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A.ferrooxidans菌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在不同气氛下A.ferrooxidans菌对电子传递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和厌氧气氛下,加菌时的黄铁矿浸出率比无菌时的分别提高了40.03%和27.76%。在好氧和厌氧气氛下,A.ferrooxidans菌均可以提高电子传递速率,进而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说明A.ferrooxidans菌在厌氧环境下,能以Fe3+为电子受体、含还原性硫的黄铁矿为电子供体来进行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实验结果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在厌氧情况下,A.ferrooxidans菌进行呼吸作用的一条可能的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铁氧化系统 硫氧化系统 电子传递
下载PDF
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0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欣伟 赵勇 +3 位作者 周大鹏 刘兵 马鑫 项良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4-965,共2页
目的:探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应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输血量,采用改良Harris髋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 目的:探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应用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记录手术时间、失血输血量,采用改良Harris髋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1±18)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91±131)m L,58例术后输血(1.97±0.5)单位红细胞悬液,平均住院时间(14.8±4.5)d,随访6~15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骨愈合,未出现各类并发症。改良Harris髋部功能评分(75.1±13.4)分。结论:Inter Tan髓内钉具有股骨头颈防旋、加压的生物力学特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Brostrom手术在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欣伟 刘松波 +4 位作者 张敬东 刘铭 郭超 李如珍 王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了4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均行改良Brostrom手术,术后采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了42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患者,均行改良Brostrom手术,术后采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9~17个月随访,平均(12.7±3.5)个月。全部病例末次随访时均能正常参与日常跑步等训练任务。2例合并距骨软骨损伤者运动水平较伤前下降,余40例能参加对抗性训练。全部病例术后AOFAS评分(88.4±4.9)分较术前的(43.3±7.8)分提高,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手术在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满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关节镜 Brostrom修复术 距腓前韧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