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州地区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型分布研究
1
作者 刘泽菁 刘欣跃 +1 位作者 吴雪 张尚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1130例HBV感染者、1781例HCV感染者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HBV...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1130例HBV感染者、1781例HCV感染者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以C型最多,为925例(82.0%),其次为B型124例(11.0%);B、C、D基因型间患者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P=0.09),而在各年龄段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8,P=0.01)。HC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主要为2a型930例(52.2%),其次为1b型737例(41.4%);各基因型间患者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1,P=0.01);各年龄段患者1b、2a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6,P=0.01)。结论在兰州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V C型与HCV 2a型为主要感染基因型;HBV B、C、D型分布与年龄有关;HCV各基因型分布与性别有关,HCV 1b、2a型分布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下载PDF
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欣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48-0051,共4页
儿童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盐酸氨溴索气雾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对于其对儿童肺炎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用于儿童肺炎... 儿童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盐酸氨溴索气雾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对于其对儿童肺炎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用于儿童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儿童肺炎100名,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实验组。观察组采用常规疗法加喷雾疗法,实验组采用抗菌药物及对症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数据进行比较。本评定量表从症状缓解和生理指标改善两个维度进行评估,评分较高表明护理质量较好。结果 两组患者在疗效评定中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两组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进行了比较。提示:盐酸氨溴索喷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肺炎的方法。探讨了盐酸氨溴索喷雾疗法用于儿童肺炎的疗效。但是,该方法也有局限性,如样本偏少、疗程过短等。今后的研究还需增加样本量,增加追踪,以便对这种疗法的远期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更充分的评价。结论 综合上述实验,提示了盐酸氨溴索喷雾疗法对儿童肺炎的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理状态,并可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本研究将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用于儿童肺炎的防治奠定基础,并为其在儿童临床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雾化吸入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呼吸时间常数在学龄期儿童哮喘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欣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1-0074,共4页
探究呼吸时间常数在学龄期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行常规通气肺功能测定的442例学龄期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男童RCEXP显著大于女童(P<0.001);年龄、身高与RCEXP均无相关性(P>0.05)。非气... 探究呼吸时间常数在学龄期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行常规通气肺功能测定的442例学龄期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男童RCEXP显著大于女童(P<0.001);年龄、身高与RCEXP均无相关性(P>0.05)。非气道阻塞组RCEXP显著小于气道阻塞组(P<0.001),其RCEXP的cutoff值为0.436;非大气道阻塞组RCEXP显著小于大气道阻塞组(P<0.001),其RCEXP的cutoff值为0.529;非小气道阻塞组RCEXP显著小于小气道阻塞组(P<0.001),其RCEXP的cutoff值为0.434。442例学龄期儿童RCEXP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01),RCEXP与FEF25%、FEF50%、FEF75%及FEV1%未见相关性。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组RCEXP显著小于中度组(P<0.001);治疗3月RCEXP显著小于哮喘初始治疗组(P<0.001),治疗6月组小于治疗3月组(P<0.05)。结论 学龄期儿童RCEXP增加提示气道阻塞,RCEXP大于0.436s、0.529s及0.434s分别提示存在气道阻塞、大气道阻塞及小气道阻塞;RCEXP可以作为评估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及规范化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 呼气时间常数 哮喘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肺实变的效果
4
作者 刘欣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7-0061,共5页
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儿童肺实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肺实变患儿信息的收集,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BAL组以及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AL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气促... 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儿童肺实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肺实变患儿信息的收集,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BAL组以及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AL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啰音吸收时间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1天,BAL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表达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3天,BAL组的WBC、CRP、ESR表达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后7天,BAL组的CRP、ESR表达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BAL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70%,常规治疗组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54.38%,BAL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病原体阳性检出率更高。结论 BAL治疗可以有效提升对肺实变患儿的治疗效果,加快炎症因子的降低,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BAL可以提升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肺实变 支气管肺泡灌洗 炎症指标
下载PDF
生酮饮食治疗婴幼儿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效果
5
作者 刘欣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23-0128,共6页
探讨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治疗婴幼儿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velopmentalepilepticencephalopathy,DE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行KD治疗的42例DEE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典生酮饮食方案,非禁食门诊启... 探讨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治疗婴幼儿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velopmentalepilepticencephalopathy,DE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行KD治疗的42例DEE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典生酮饮食方案,非禁食门诊启动,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后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脑电图改善情况、认知及行为改善情况,同时统计保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KD在DEE患儿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婴幼儿DEE的癫痫发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脑电图放电频率明显减少,同时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尤其在语言、个人-社交、适应能力三个能区改善明显。虽KD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轻微、可控,经积极调整生酮比例可改善。所以,KD对婴幼儿DE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癫痫发作的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其应用逐渐成熟,KD产品种类多样,非禁食门诊启动也被证实安全、有效,保留率也随之提高。但目前KD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其作用机制,希望更多DEE患儿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 疗效
下载PDF
推拿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刘欣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90-0094,共5页
是研究推拿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98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各49例。联合治疗组采取推拿联合思密达治疗,而单独治疗组使用单独推拿或思密达治疗。结果 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是研究推拿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98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各49例。联合治疗组采取推拿联合思密达治疗,而单独治疗组使用单独推拿或思密达治疗。结果 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统计学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炎症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总效果显著。在健康状况评分上,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健康状况,联合治疗组也均优于单独治疗组。结论 推拿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短,炎症反应较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联合思密达 小儿腹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联合小气道肺功能在哮喘儿童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欣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1-0035,共5页
通过对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及小气道肺功能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小气道功能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儿童哮喘的价值,从而为儿童哮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儿科的慢性咳嗽患儿,共纳入88例,分... 通过对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及小气道肺功能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小气道功能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儿童哮喘的价值,从而为儿童哮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儿科的慢性咳嗽患儿,共纳入88例,分为哮喘组(50例)和非哮喘组(38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MMEF25-75、MEF50)和eNO测定结果(FeNO、CaNO),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性,以及FeNO、CaNO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估FeNO、CaNO、MMEF25-75、MEF50以及CaNO联合MMEF25-75、MEF50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项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 (1)哮喘组患儿FeNO、CaNO与MMEF25-75、MEF50呈负相关。(2)CaNO、MMEF25-75、MEF50单一使用对哮喘具有诊断价值。(3)CaNO联合小气道功能MMEF25-75、MEF50对儿童哮喘具有诊断价值,且优于所纳入的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小气道功能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下载PDF
氧化锌/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梦婷 宋亚萌 +2 位作者 张弘 杨芳芳 刘欣跃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8-405,414,共9页
通过油橄榄叶介导合成氧化锌纳米粒子,将其负载于凹凸棒石上得到复合抗菌材料(ZnO/APT).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ZnO/APT的合成,通过琼脂稀释法研究ZnO/APT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ZnO/AP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 通过油橄榄叶介导合成氧化锌纳米粒子,将其负载于凹凸棒石上得到复合抗菌材料(ZnO/APT).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ZnO/APT的合成,通过琼脂稀释法研究ZnO/APT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ZnO/AP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和1.00mg/mL,对大肠埃希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MIC均为2.50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00mg/mL,具有广谱抗菌性能.以ZnO/APT为抗菌剂,以大肠埃希菌为模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活/死细菌染色、活性氧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其可能的抗菌机制.ZnO/APT纳米复合材料与细菌相互作用时能够捕获细菌,并由外部破坏细菌结构,由内部催化细菌活性氧含量,导致氧化应激失衡.ZnO/APT的接触加剧细菌生理活动的紊乱,抑制并损伤细菌DNA,使细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凹凸棒石 广谱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原文传递
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手卫生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欣跃 尤崇革 石瑞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41-1542,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其防护意识。方法分析临床检验科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HIV、HBV、HCV等感染源),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工作结束后洗手依从性为95.0%,在检验人员手部佩戴饰物,均培养出致病微生物... 目的研究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其防护意识。方法分析临床检验科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HIV、HBV、HCV等感染源),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工作结束后洗手依从性为95.0%,在检验人员手部佩戴饰物,均培养出致病微生物。结论准确地评估和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手卫生不仅仅只是针对医护人员,检验人员的手卫生也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人员 手卫生 危险因素 干预策略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变化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欣跃 隋向前 李春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变化,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和酶免方法检测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9例正常人血清TGF-β1、IGF-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变化,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和酶免方法检测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9例正常人血清TGF-β1、IGF-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含量,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并计算观察对象的左心室体积指数(LVMI)。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EH组LVMI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相关的指标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中血清TGF-β1较对照组降低(P<0.01);AngⅡ、ALD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原发性高血压中,IGF-1及AngⅡ是左室肥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8、1.081;P=0.020、0.02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与IGF-1、AngⅡ水平有关,而与TGF-β1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转化生长因子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心室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药物过敏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欣跃 魏万胜 +3 位作者 李春风 王成 卢明华 杨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评估建立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的方法在药物过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CD63、CD203c、CD45抗体组合,建立用FCM分析药物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方法;以皮肤点刺试验(SPT)作为金标准方法,将FCM检测活化嗜... 目的评估建立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的方法在药物过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CD63、CD203c、CD45抗体组合,建立用FCM分析药物致敏的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方法;以皮肤点刺试验(SPT)作为金标准方法,将FCM检测活化嗜碱性粒细胞与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测定特异性IgE(sIgE)结果作比较,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以CD45和CD203c联合设门,可以得到纯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是活化嗜碱性粒细胞的最佳标志,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sIgE的Unicap分级与活化嗜碱性粒细胞呈中度相关,FCM检测活化嗜碱性粒细胞与FELISA测定sIgE结果,在药物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的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各项指标都优于后者。结论通过FCM分析CD63的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性粒细胞,是诊断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有效、安全的体外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敏 实验室诊断 CD63表达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诱导低分化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欣跃 张尚弟 +3 位作者 李婧 刘倩 刘泽菁 吕廷洪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诱导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发生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abranol处理前后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Bax、Survivin、Caspase-... 目的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诱导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发生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abranol处理前后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Bax、Survivin、Caspase-3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在高倍透射电镜下,Chabranol处理组BGC-823细胞出现早期凋亡现象,细胞核中异染色质明显增多,髓样体增多,而对照组BGC-823细胞结构完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habranol处理后的BGC-823细胞p53、Bcl-2和Survivin降低,Bax和Caspase-3增加,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S-1、MKN28、SGC-7901细胞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具有潜在的抗胃癌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其致低分化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p53、Bcl-2、Bax、Survivin、Caspase-3基因的异常转录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branol 低分化胃癌细胞 凋亡 分子机制
下载PDF
IL-13及IL-4Rα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欣跃 董晓慧 +1 位作者 刘泽菁 王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497-2499,共3页
目的探讨IL-13、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为研究对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组64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目的探讨IL-13、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为研究对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病例组64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定制SNP芯片技术检测IL-13及IL-4Rα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关联性。结果 IL-13rs20541、IL-13rs1881457、IL-13rs1800925及IL-4Rαrs1801275基因多态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P=0.4、0.074、0.074、0.447)。进行性别分层后其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的CCT及CAC单倍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的P值分别为0.026和0.069,这两种单倍型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IL-13及IL-4R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 抗菌药 多态现象 遗传 白细胞介素类 药物过敏
下载PDF
倍半萜类化合物Chabranol对胃癌细胞BGC-823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欣跃 吕廷洪 +2 位作者 李婧 陈刚 李阳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2798-2800,共3页
目的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影响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为Chabranol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Chabranol对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影响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为Chabranol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Chabranol对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的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凋亡细胞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habranol对BGC-823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habranol干预后,BGC-823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凋亡和自噬。结论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BGC-823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萜化合物 自噬 凋亡 BGC-823细胞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大鼠小脑P38、BDNF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欣跃 王东玉 隋汝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6-889,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小脑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卒中组、单纯抑郁组、卒中后抑郁组(PSD组);并分7d、14d、21d 3个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测试、免疫组化法测定...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小脑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卒中组、单纯抑郁组、卒中后抑郁组(PSD组);并分7d、14d、21d 3个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测试、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脑组织功能活性依赖蛋白突触素(P3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卒中组相比,单纯抑郁组大鼠体重和糖水消耗量下降,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降低(P<0.01);PSD组大鼠体重和糖水消耗量下降更为明显,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水平降低也最为明显(P<0.01)。与卒中组比较,单纯抑郁组P38、BDNF的表达普遍减弱,与单纯抑郁组相比较,PSD组P38、BDNF的表达减弱的更为明显;组内不同时间点(7d、14d、21d)进行比较:卒中组、单纯抑郁组、PSD组随着时间点的推移,小脑组织P38、BDNF表达也呈现出减弱的趋势。结论大鼠小脑功能的改变可能与PSD的发生有关,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小脑 功能活性依赖蛋白突触素P3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欣跃 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770-772,共3页
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临床药物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个别患者对常规药物治疗非常敏感而出现各种程度不等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这些异常药物反应是由许多特殊基因型构成的特定基因型组所决定的,是目... 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是药物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临床药物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个别患者对常规药物治疗非常敏感而出现各种程度不等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这些异常药物反应是由许多特殊基因型构成的特定基因型组所决定的,是目前药物基因组学需要明确的研究内容。现依据有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研究内容及与个体化给药的关系,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药理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药物疗法
下载PDF
Hs-CRP和NSE在急性脑梗死预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欣跃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 例脑梗死患者、3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 例脑梗死患者、3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和NSE含量。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 CRP、NSE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 2)脑梗死患者血清Hs CRP、NSE含量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关系密切。结论 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 CRP、NSE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NSE 脑梗死患者 血清 对照组 急性脑梗死 临床意义 大小 发生过程 含量变化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大鼠小脑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刘欣跃 王东玉 +1 位作者 隋汝波 李宝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1-2,5,共3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小脑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卒中组、单纯抑郁组、PSD组;分7d、14d、21d 3个时间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测试、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脑组织功能活性依...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小脑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卒中组、单纯抑郁组、PSD组;分7d、14d、21d 3个时间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测试、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脑组织功能活性依赖蛋白突触素(P3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卒中组相比较,单纯抑郁组大鼠的体重及糖水消耗量均下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均降低(P<0.01);PSD组大鼠体重及糖水消耗量下降程度更为明显,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1)。与卒中组比较,单纯抑郁组P38、BDNF的表达普遍减弱;与单纯抑郁组相比较,PSD组P38、BDNF的表达减弱的更为明显;组内(7d、14d、21d)比较:卒中组、单纯抑郁组、PSD组随时间推移,小脑组织P38、BDNF表达呈现减弱趋势。结论大鼠小脑功能改变可能与PSD发生有关,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小脑 功能活性依赖蛋白突触素P3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倩 刘欣跃 +5 位作者 李林静 梁伟 李婧 张尚弟 刘泽菁 王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268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统计冠心病组患者病变累及支数,并按冠状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268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统计冠心病组患者病变累及支数,并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计算Gensini积分。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Hcy、Cys C等生化指标结果,分析Cys 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Cys C、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Cys 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32,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ys C、Hcy对Gensini积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20.255,t=2.749,P<0.05;β=0.327,t=2.093,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Cys C、Hcy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增高(P<0.05)。结论Cys C和Hcy水平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开展危险分层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同型半胱氨酸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兰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有利 潘云燕 +4 位作者 张尚弟 张鑫 吴雪 肖春红 刘欣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6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 184例疑似过敏儿童进行食入及吸入过敏原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抗体检测,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群患儿中的差...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 184例疑似过敏儿童进行食入及吸入过敏原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抗体检测,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群患儿中的差别。结果在1 184例受试者中,96.62%呈现出tIgE阳性,而36.15%呈现出sIgE阳性。所有吸入性过敏原中,猫/狗毛皮屑检出率最高(12.5%),其次是霉菌(9.12%);食入性过敏原中牛奶检出率最高(6.76%),其次是蛋清(3.55%)。常见过敏原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艾蒿/豚草花粉和牛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艾蒿/豚草花粉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牛奶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过敏原阳性患儿中,1种过敏原阳性218例(50.93%),2~3种过敏原阳性178例(41.59%),4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32例(7.48%)。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895)。结论兰州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猫/狗毛皮屑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为主,血清过敏原IgE测定有利于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