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江惠 李建涛 +3 位作者 贺宇彤 戴晓晖 郭建文 左连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本研究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寻找肿瘤患者的病情量化指标,用来预测和判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胸外科手术前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15例及359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3、CD... 目的本研究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寻找肿瘤患者的病情量化指标,用来预测和判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胸外科手术前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15例及359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表达。结果食管癌、贲门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D3、CD4有明显下降(P<0.05),而CD8、CD56有明显的增高(P<0.05)。将癌症组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两组间CD3、CD4、CD8、CD5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外周血T细胞免疫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CD3 CD4 CD8 CD56
下载PDF
胃癌中E-cadherin、MMP-2的表达及侵袭转移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江惠 姜忠彩 +1 位作者 郭建文 左连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E-cadherin和MMP-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 目的通过检测E-cadherin和MMP-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6%(23/50),明显低于正常黏膜100%(10/10,P<0.001)。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5.29%(12/34)明显低于非转移组68.75%(11/1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分级的关系显示,Ⅲ-Ⅳ期和T3-T4级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分别明显低于Ⅰ-Ⅱ期和T1-T2级(P<0.05)。E-cadherin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相关:胃癌分化程度低则阳性表达率也低;分化程度高则阳性表达率也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MMP-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37/50),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几乎无棕染颗粒,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移组MMP-2阳性表达率(82.35%)明显高于非转移组(56.25%,P<0.05)。MMP-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随着胃癌分化程度降低,MMP-2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Ⅲ-Ⅳ期胃癌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T3-T4级MMP-2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级(P<0.001)。(3)MMP-2与E-cadherin表达之间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368,P<0.009)。结论 MMP-2在胃癌中均呈高表达,而E-cadherin则反之。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弱与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相关,可作为胃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转移 MMP-2 E-钙黏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PPARγ和MMP-7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江惠 李金梅 +3 位作者 左连富 郭建文 刘亮 王静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2-24,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PPARγ和MMP-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PARγ和MMP-7蛋白在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5例非典型性增生组织和13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PPARγ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 目的探讨PPARγ和MMP-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PARγ和MMP-7蛋白在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5例非典型性增生组织和13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PPARγ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5%,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20%)和正常黏膜(7.7%)(P〈0.05);MMP-7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28.0%)和正常黏膜(0%)(P〈0.05)。PPARγ的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MMP-7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PARγ和MMP-7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PARγ和MMP-7基因在食管鳞癌中具有高表达,且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提示PPARγ和MMP7在食管鳞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DNA倍体及相关基因蛋白含量的检测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江惠 王珩 +2 位作者 左连富 郭建文 刘亮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腹水中脱落细胞DNA、端粒酶、p53及p21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为临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与脱落细胞学诊断相结合,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对胸腹水中的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利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胸腹水中脱落细胞DNA、端粒酶、p53及p21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为临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与脱落细胞学诊断相结合,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方法对胸腹水中的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93例胸腹水中DNA倍体、端粒酶、p53、p21基因蛋白产物。结果经细胞学诊断为癌或可疑癌41例(44.1%),其中DNA异倍体3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39例,p53表达阳性39例,p21表达阳性35例。在细胞学诊断阴性的52例中,DNA异倍体8例,端粒酶表达阳性20例,p53表达阳性17例,p21表达阳性17例。以上方法联合检测,阳性63例(阳性率为67.7%)。结论采用脱落细胞学与流式DNA倍体、端粒酶和基因蛋白定量检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诊断,阳性率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检查。这对于临床中减少漏诊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基因表达 胸水 腹水
下载PDF
E钙黏蛋白、c-Src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江惠 姜忠彩 +1 位作者 郭建文 左连富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期27-30,F000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c-Src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取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E-cad、c-Src蛋白的表达。结... 目的通过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c-Src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取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E-cad、c-Src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胃癌组织中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46.0%(23/50),显著低于正常黏膜100%(10/10)(P<0.01)。转移组E-cad阳性表达率35.3%(12/34)明显低于非转移组68.8%(11/16)(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分级的关系显示,Ⅲ~Ⅳ期和T3~T4级癌组织中E-cad表达分别明显低于Ⅰ~Ⅱ期和T1~T2级(均P<0.05)。E-cad表达还与组织学分级相关,胃癌分化程度低,其阳性表达率也低,分化程度高,阳性表达率也高(P<0.05)。②c-Src蛋白在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T3~T4级c-Src蛋白表达高于T1~T2级(P<0.05)。结论 c-Src蛋白在胃癌中均呈高表达,而E-cad则反之。E-cad表达减弱与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相关,可作为胃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癌基因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胃蛋白酶消化时间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江惠 郭建文 +3 位作者 王静 刘亮 李金梅 左连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196-2197,共2页
目的探讨凋亡样品制备时,胃蛋白酶消化时间对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0.5%胃蛋白酶分别对胃癌、食管癌、乳腺癌、淋巴瘤和卵巢癌细胞株进行消化,观察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凋亡的情况。结果多数细胞株消化时间在20~30min... 目的探讨凋亡样品制备时,胃蛋白酶消化时间对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0.5%胃蛋白酶分别对胃癌、食管癌、乳腺癌、淋巴瘤和卵巢癌细胞株进行消化,观察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凋亡的情况。结果多数细胞株消化时间在20~30min时所形成的凋亡峰位较好,而肝癌、淋巴瘤细胞则在15~20min时形成的峰位较好。结论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凋亡时,需不断摸索实验的条件,才能得到最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 消化时间 PI染色法 凋亡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专用鸡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江惠 左连富 +1 位作者 郭建文 刘亮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873-875,共3页
目的制备流式细胞仪专用鸡红细胞。方法首先将采集的鸡红细胞制成纯净红细胞,然后用乙醇或甲醛保养液固定,观察各时间段鸡红细胞的DNA含量G0/G1峰X轴细胞半高峰的变易系数(chalf peak X-axis-coeffience of variation,HP X-CV)值的变化... 目的制备流式细胞仪专用鸡红细胞。方法首先将采集的鸡红细胞制成纯净红细胞,然后用乙醇或甲醛保养液固定,观察各时间段鸡红细胞的DNA含量G0/G1峰X轴细胞半高峰的变易系数(chalf peak X-axis-coeffience of variation,HP X-CV)值的变化。结果固定后的鸡红细胞与商售鸡红细胞DNA含量G0/G1峰HP X-CV值相比,完全符合仪器要求且有更多的优势。结论自制鸡红细胞完全可以替代进口鸡红细胞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红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下载PDF
c-Sr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江惠 姜忠彩 +1 位作者 郭建文 左连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c-Src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c-Src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Sr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荧光指数(fl... 目的通过检测c-Src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c-Src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Sr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值为1.326±0.209,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FI值1.000±0.104(P<0.01)。转移组c-Src蛋白FI值为1.346±0.299,明显高于非转移组FI值1.140±0.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rc在Ⅲ~Ⅳ期c-Src蛋白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T_3~T_4级c-Src蛋白表达高于T_1~T_3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Src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低分化胃癌的表达(FI值1.462±0.285)明显高于中分化(FI值1.271±0.257)、高分化(FI值1.137±0.268)(P<0.05);而中、高分化胃癌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rc在胃癌中均呈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胃癌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江惠 王晓旭 左连富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88-291,297,共5页
目的: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 目的: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病变 MMP-2 E-CADHERIN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分析
10
作者 刘江惠 左连富 +1 位作者 范立桥 郭建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7-118,共2页
用流式细胞术(FCM)结合单克隆抗体对胃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分布进行检测,发现胃癌组T_3、T_4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胃癌术后T_4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术前,T_8细胞术后较术前有增加趋势。
关键词 胃肿瘤 围手术期 T细胞亚群 流术细胞术
下载PDF
肝素裂合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研究
11
作者 刘江惠 刘颖 +1 位作者 郭建文 左连富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0期854-857,F00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素裂合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探讨肝素裂合酶表达与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为胃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了86例胃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和14例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蛋白的表...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素裂合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探讨肝素裂合酶表达与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为胃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了86例胃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和14例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的方法定量检测50例胃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0例切缘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的含量。运用统计软件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IHC法检测86例胃癌组织、23例癌旁组织和14例切缘正常组织中肝素裂合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65.2%和42.9%,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CM法对50例胃癌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0例切缘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肝素裂合酶的含量进行检测,其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分别为1.86±0.44,1.22±0.45,1.00±0.21。从胃癌→癌旁→正常组织,FI值明显下降,并且三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裂合酶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提示肝素裂合酶可能与胃癌的发展有关;肝素裂合酶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肝素裂合酶高表达与胃癌的分期、浸润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素裂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胰蛋白酶消化时间对流式细胞术PI法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刘江惠 刘亮 +3 位作者 郭建文 李金梅 王静 左连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709-711,共3页
目的以胰蛋白酶消化培养细胞,观察不同消化时间对细胞凋亡检测的影响,探讨胰蛋白酶的最佳消化时间。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结果用胰蛋白酶消化肝癌细胞株2~3min,所收集细胞检测凋亡,形成的峰位较其他... 目的以胰蛋白酶消化培养细胞,观察不同消化时间对细胞凋亡检测的影响,探讨胰蛋白酶的最佳消化时间。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结果用胰蛋白酶消化肝癌细胞株2~3min,所收集细胞检测凋亡,形成的峰位较其他时间点好,且细胞产量大。结论用胰蛋白酶消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e-7721最佳时间为2~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染色与标记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活性
13
作者 刘江惠 左连富 郭建文 《河北医药》 CAS 1997年第1期5-6,共2页
正常人周围血中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活化率很低(2%左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却明显增加,ADP刺激后,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活性明显增高。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受体 单克隆抗体 活化百分率 心脑血管病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红细胞
14
作者 刘江惠 左连富 郭建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9-310,300,共3页
网织红细胞内含有比成熟红细胞更多的RNA。它可与荧光染料派若宁γ特异性结合发出荧光。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强度的测定,可得出网织红细胞在人体末梢血中占红细胞的百分率。本实验与常规的煌焦油蓝法比较、重复性好,变异程度小,且与... 网织红细胞内含有比成熟红细胞更多的RNA。它可与荧光染料派若宁γ特异性结合发出荧光。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强度的测定,可得出网织红细胞在人体末梢血中占红细胞的百分率。本实验与常规的煌焦油蓝法比较、重复性好,变异程度小,且与常规法呈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环氧化酶-2与p53在食管上皮癌变及鳞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林西 左连富 +3 位作者 齐凤英 林培中 刘江惠 刘淑霞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COX) 2基因表达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 ,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anti inflammatorydrugs ,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食管癌高发区人...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COX) 2基因表达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 ,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anti inflammatorydrugs ,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采集食管上皮细胞标本 ;并收集该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新鲜标本 7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COX 2及 p5 3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COX 2在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异型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 ,在癌细胞组达最高 (FI=1.6 2± 0 .2 3) ;COX 2在高分化鳞癌组表达最高 (FI=2 .37± 0 .71) ,并随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少。p5 3的表达在脱落上皮细胞中随细胞异型性的增高逐渐增多 ,在癌细胞组表达含量最高 (FI =2 .2 8± 0 .2 0 ) ;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 ,则随分化程度的降低继续升高。对COX 2与p5 3表达的相关分析发现 ,从正常上皮至高分化鳞癌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42 4,P =0 .0 0 2 ) ;而在不同分化程度癌中的表达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r =- 0 .345 ,P =0 .0 31)。结论 COX 2及 p5 3表达在食管上皮早期癌变进程中异常增高 ,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COX 2单独或与p5 3联合检测可以作为食管上皮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P53 流式细胞术 食管上皮 癌变
下载PDF
胃癌组织Skp2表达的意义及其与P27、PTEN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秀梅 刘江惠 +2 位作者 郭建文 刘颖 左连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促进泛素介导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降解,是细胞G1-S期转化所必需。研究发现Skp2过表达参与细胞转化和肿瘤的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胃癌Skp2表达的意... 背景与目的: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促进泛素介导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降解,是细胞G1-S期转化所必需。研究发现Skp2过表达参与细胞转化和肿瘤的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胃癌Skp2表达的意义及Skp2与P27和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胃粘膜138例、配对淋巴结转移癌组织102例、非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和正常胃粘膜5例Skp2表达及138例胃癌P27和PTEN的表达。结果:Skp2的标记率(%)在肠化(12.68±0.86)及癌旁胃粘膜(19.32±1.22)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0.53±0.13)及正常胃粘膜(0.47±0.19)(P<0.001),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典型增生(16.74±0.82)明显高于肠化(P<0.001);原发胃癌(31.34±2.17)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及癌旁胃粘膜(P<0.001);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39.76±2.00)明显高于原发胃癌(P=0.037)。胃癌Skp2标记率与分化程度(rs=0.315,P=0.000)、脉管内瘤栓(rs=0.303,P=0.000)及淋巴结转移(rs=0.254,P=0.000)呈正相关。胃癌Skp2表达与靶蛋白P27表达(rs=-0.451,P=0.000)和肿瘤抑制蛋白PTEN(rs=-0.480,P=0.000)表达呈负相关;胃癌PTEN表达与P27表达呈正相关(rs=0.642,P=0.000)。结论:胃癌Skp2蛋白过表达与P27蛋白降解及PTEN蛋白低表达有关,提示Skp2蛋白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P27 PTEN
下载PDF
乳腺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左连富 齐风英 +1 位作者 刘江惠 郭建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乳腺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DNA倍体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P53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DNA异倍体乳腺癌P53表达量(FI值)明显高于二倍体...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乳腺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DNA倍体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P53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DNA异倍体乳腺癌P53表达量(FI值)明显高于二倍体乳腺癌。P5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其生存期(4.7±2.9年)和五年生存率(34.6%)明显低于P53阴性表达的乳腺癌。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新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NA P53 基因 蛋白 流式细胞术 预后
下载PDF
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静 单保恩 +5 位作者 张超 赵瑞撵 李启亮 刘江惠 李巧敏 李润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8,32,共4页
目的探讨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细胞因子GM-CSF、IL-4共培养,于第5天加入DC的促成熟刺激剂TNF-α(阳性对照组)或... 目的探讨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细胞因子GM-CSF、IL-4共培养,于第5天加入DC的促成熟刺激剂TNF-α(阳性对照组)或CPLA。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DC的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的表面标志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的含量;用MTT法测定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培养10d后,经CPLA刺激的PBMC呈现出典型DC的形态学特征;成熟DC的特征性表面分子CD1a、CD83、CD80和CD86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5);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CPLA可诱导PBMC来源的DC分化成熟,并可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DC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加皮羽扇豆烷乙酸酯(CPLA) 树突状细胞 诱导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食管癌前细胞DNA、端粒酶含量及多基因表达产物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左连富 林培中 +3 位作者 齐凤英 张林西 郭建文 刘江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277,共5页
为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改变及早期癌变机理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及碘化丙啶DNA荧光染色方法 ,对食管上皮癌前细胞的DNA含量、端粒酶含量和多个基因p5 3、p16、cyclinD1蛋白质表达进行了定量检... 为探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改变及早期癌变机理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及碘化丙啶DNA荧光染色方法 ,对食管上皮癌前细胞的DNA含量、端粒酶含量和多个基因p5 3、p16、cyclinD1蛋白质表达进行了定量检测 .检测结果发现 ,DNA含量在癌变形成时明显增加 ,异倍体率为 87 9% ;p5 3蛋白积聚发生在癌变早期 ,在癌细胞组的阳性率为 10 0 % (5 5 ) ;抑癌基因 p16在癌变早期有明显缺失 ;癌基因cyclinD1及端粒酶阳性率在癌细胞组都为 10 0 % (分别为 6 6 ,7 7) .研究结果表明 :在癌变早期 ,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 ,癌基因cyclinD1表达增高 ,抑癌基因 p16缺失及 p5 3蛋白积聚 ,端粒酶含量也明显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前细胞 DNA含量 端粒酶 检测 p53 P16 cclinD1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亮 王静 +2 位作者 郭建文 刘江惠 左连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接种到裸鼠左前上肢,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用药,第1组Art 100 mg/kg,第2组Art 200 mg/kg,第3组Art 300 mg/kg,第...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接种到裸鼠左前上肢,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用药,第1组Art 100 mg/kg,第2组Art 200 mg/kg,第3组Art 300 mg/kg,第4组顺铂(cisplalin,又称DDP)3 mg/kg,第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周期、凋亡以及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ell division cycle 25 A,CDC25A)、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β,TGF-β)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C25A、Smad3和TGF-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Art治疗后,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Art 200 mg/kg组抑瘤作用最强,与DDP组相当。Art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G_0-G_1期显著增高(P<0.05)、S期显著减少(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CDC25A蛋白及mRNA显著减少(P<0.05),Smad3和TGF-β蛋白及mRNA显著增高(P<0.05)。结论:Art具有抑制人食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CDC25A、上调Smad3和TGF-β的表达量而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_0-G_1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食管鳞状细胞癌 细胞分裂周期素25A 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