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应力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泽凯 陈耀林 唐汝众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4年第1期48-56,共9页
本文介绍胜利油田地应力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对油田开发中与地应力技术相关的问题──注采井网布置、油层压裂改造、高压注水、水平井开采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现场中的实际问题,着重阐述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出地应力技术对提高... 本文介绍胜利油田地应力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对油田开发中与地应力技术相关的问题──注采井网布置、油层压裂改造、高压注水、水平井开采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现场中的实际问题,着重阐述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出地应力技术对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提高原油采收率是不可缺小的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油田开发 井网 水平井 油田注水 采油率
下载PDF
泡沫驱油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泽凯 闵家华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23-29,共7页
该文介绍了泡沫及其基本性质,研究了与驱油作用有关的泡沫的性能及室内实验情况,如流动特性、粘度、稳定性、滤失性能等。阐述了泡沫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它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详细论述了泡沫驱油在胜利油田的... 该文介绍了泡沫及其基本性质,研究了与驱油作用有关的泡沫的性能及室内实验情况,如流动特性、粘度、稳定性、滤失性能等。阐述了泡沫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它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详细论述了泡沫驱油在胜利油田的现场应用及其良好的效果:其中胜坨3-5-23井组有效期为3年,增油5×104t以上,在施工阶段的4个月,投入产出比即达1∶10;草20-1O-18井组,8个月时间增油6000t以上,含水率下降5%~8%;草20-19-13井组,6个月时间增油5000t,含水率下降10%。泡沫驱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油 油田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胜利油区低渗透油田开发实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泽凯 黄琼冰 《低渗透油气田》 1998年第3期22-25,共4页
总结胜利油田较典型的低渗透区块牛25的开发历程和增产措施,详细介绍了以压裂作为投产和增产措施的具体做法,阐明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不利因素,讨论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最后对低渗透油田的开提出认识与建议。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压裂 注水 采收率 油田开发
全文增补中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115
4
作者 李根生 牛继磊 +1 位作者 刘泽凯 张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4,共4页
根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 ,对利用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切割套管和近井地层岩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 ,并在胜利油田现场进行了施工工艺设计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 根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 ,对利用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切割套管和近井地层岩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 ,并在胜利油田现场进行了施工工艺设计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在压力为 2 3~ 2 4MPa的条件下 ,水力喷砂射孔能有效地穿透套管并在天然砂岩上射出直径 30mm以上、深达 780mm的孔眼 ,现场试验证实水力喷砂射孔油井增产效果明显。水力喷砂射孔增产的机理主要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松弛密实圈 ,避免炮弹射孔的压实污染 ,增加地层渗透率并扩展油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射流 增产机理 油气井 水力喷砂 射孔机理 实验 研究
下载PDF
樊128断块整体压裂改造布井方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红玲 张琪 +1 位作者 刘泽凯 李行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根据试油试采资料和油井压裂前后的产能变化 ,分别设计了反九点和五点面积注采井网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边水能量、注水时机、注采比和采油速度对两种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五点井网布井方案优于反九点井网布井方案。... 根据试油试采资料和油井压裂前后的产能变化 ,分别设计了反九点和五点面积注采井网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边水能量、注水时机、注采比和采油速度对两种井网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五点井网布井方案优于反九点井网布井方案。注水井应平行于裂缝伸展方向排列 ,与边水供给方向一致。油井配产量平均为 8.6t/d ,采油速度为 1% ;断块投产 1年左右应及时注水 ,且注采比保持为 1才能保证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128断块 整体压裂 技术改造 布井 油井 注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和下步建议
6
作者 刘泽凯 《低渗透油气田》 1999年第1期45-48,共4页
介绍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地质概况及开发技术,特别是裂缝识别与能量保持,强调水 质应有适合于低渗透油田的标准,并且不能高于破裂压力注水,最后提出了下步开采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裂缝 压裂 注水 油田开发
下载PDF
浅论油田压裂技术和压裂液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闵家华 李昱 +1 位作者 寇永强 刘泽凯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针对不同储层性质,选用压裂技术系列中的不同压裂方式,使压裂效果达到最佳。方法:对压裂技术系列中的数种压裂工艺和与之配伍的压裂液的特性、技术关键点及对压裂层的预处理技术分别作了论述和对比。结果:压裂技术是低渗油层... 目的:针对不同储层性质,选用压裂技术系列中的不同压裂方式,使压裂效果达到最佳。方法:对压裂技术系列中的数种压裂工艺和与之配伍的压裂液的特性、技术关键点及对压裂层的预处理技术分别作了论述和对比。结果:压裂技术是低渗油层改造的重要措施,选准适合油层特点的压裂技术是压裂作业成功的先决条件。结论:低渗透、薄油层是压裂作业的主要对象,压裂前后对压裂井的地应力测井、裂缝监测技术及综合测井资料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对即将投入开发的低渗油田,整体压裂改造开发效果会更好,压裂井油层防污染保护和套管保护是压裂作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压裂 油层 压裂液
下载PDF
断块油田防砂效果研究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时鹏程 许磊 +1 位作者 蔡建成 刘泽凯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1期50-53,共4页
我国的第三系出砂油层在构造特征上大多呈现多断、多阶,垒、堑相间的面貌,且由于陆相沉积地层非均质性严重,使防砂工艺必须密切结合断块油田的具体地质情况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文中结合断块油田的实际,分析了影响防砂效果的因素和... 我国的第三系出砂油层在构造特征上大多呈现多断、多阶,垒、堑相间的面貌,且由于陆相沉积地层非均质性严重,使防砂工艺必须密切结合断块油田的具体地质情况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文中结合断块油田的实际,分析了影响防砂效果的因素和判断依据,提出利用物理建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研究方法在断块油田进行防砂效果研究,对防砂效果由定性评价转换为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田 防砂 定量评价 陆相沉积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下水稻OsRboh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
9
作者 刘晓龙 廖婧芃 +5 位作者 钟歆 段惜淼 胡永轩 刘嘉诚 刘泽凯 杨洪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探究高温胁迫诱导水稻活性氧(ROS)产生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在幼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设置高温胁迫,分析水稻ROS积累的动态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下水稻中9个NADPH氧化酶(Rboh)编码基因成员(OsRboh1~... 为了探究高温胁迫诱导水稻活性氧(ROS)产生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在幼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设置高温胁迫,分析水稻ROS积累的动态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下水稻中9个NADPH氧化酶(Rboh)编码基因成员(OsRboh1~OsRboh9)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水稻叶片和籽粒内ROS积累呈显著增加趋势。幼苗期高温胁迫7 d后水稻叶片ROS含量增加缓慢;抽穗期间和灌浆初期(1~10 d)高温胁迫导致水稻籽粒ROS含量持续增加。幼苗期和抽穗期高温胁迫下,9个Rboh家族基因的表达量随高温胁迫的持续逐渐升高,基因表达量较高的是OsRboh7和OsRboh5。灌浆期高温胁迫下,OsRboh1、OsRboh5和OsRboh9的基因表达量持续增加,其他基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水稻OsRboh基因家族成员中以OsRboh7和OsRboh5在幼苗期、抽穗期和灌浆初期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较高。此外,OsRboh7和OsRboh5在水稻幼苗叶片、剑叶、小花、外稃、内稃、雄蕊、雌蕊和籽粒等组织器官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高温胁迫对幼苗叶片、小花、雄蕊、雌蕊和籽粒中OsRboh7和OsRboh5的基因表达量诱导幅度较大。综上所述,水稻OsRboh基因家族成员以OsRboh7和OsRboh5对不同生育期高温胁迫的响应最为明显,在高温胁迫诱导水稻ROS生成的代谢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活性氧 Rboh 表达模式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减控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海候 韩奇隆 +4 位作者 刘泽凯 金梅娟 施林林 沈明星 顾海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84-191,共8页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堆肥添加剂,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 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堆肥添加剂,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 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生物质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1、B2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3挥发、N2O排放、pH值等参数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生物质炭在堆肥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1、B2处理促进了堆肥初期的温度快速上升,堆肥体初次升温至55℃所需时间分别较CK缩短了2、6 d,B2处理的促升温、增温效应优于B1处理;堆肥43 d后,CK、B1与B2处理的NH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78.12、117.22、94.16 mg/kg,N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13.9、26.3、23.6 mg/kg,氮素损失率分别为47.8%、34.1%,30.5%;与对照组相比B1、B2处理增加了堆肥体N2O排放,降低了堆肥体NH3挥发,整个堆肥过程中N2O排放累积量远小于NH3挥发累积量,添加生物质炭对堆肥过程氮素损失表现为正向的减控作用,B1、B2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28.66%、36.19%,B1、B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堆温快速上升、氮素损失控制等指标,B2处理对羊粪堆肥过程保氮效果优于B1处理;堆肥工程中应用生物质炭减控氮素损失及提高堆肥质量,优选热解温度650℃制备的生物质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热解 温度 堆肥 氮素损失
下载PDF
添加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腐殖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候 程月琴 +4 位作者 金梅娟 刘泽凯 韩奇隆 施林林 沈明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6-774,共9页
为探讨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羊粪堆肥的腐殖化特征,采用静态堆制、高温好氧发酵的方法设置了3个处理,以羊粪与食用菌渣鲜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初级物料,在初级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占初级物料干质量百分比15%,BC45... 为探讨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羊粪堆肥的腐殖化特征,采用静态堆制、高温好氧发酵的方法设置了3个处理,以羊粪与食用菌渣鲜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初级物料,在初级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占初级物料干质量百分比15%,BC450、BC650)以及未炭化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CK),进行43 d的堆肥试验,监测了堆肥体水溶性有机物、总有机碳、可提取腐植酸含量等,分析了堆肥体腐殖化率、胡富比等。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促进了羊粪与食用菌渣混合堆肥体的无害化及腐熟,其中BC650处理对堆肥腐解的促进作用优于BC450处理,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堆肥过程中BC450、BC650处理较CK处理减少了水溶性有机物、可提取腐植酸、富里酸、胡敏酸含量,降低了堆肥腐殖化率、腐殖化指数,提高了总有机碳、胡敏素含量,提升了胡富比,堆肥43 d后,BC450、BC650处理的可提取腐植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降低了29.32%、42.37%,富里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8.05%、46.77%,胡敏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6.28%、40.83%,但BC450、BC650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堆温、种子发芽指数、腐植酸及其组成等腐殖化特征来看,添加生物质炭促进了堆肥的腐解,虽没有提升腐植酸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但提高了腐植酸的稳定度,且4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堆肥腐殖化程度优于650℃热解生物质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热解温度 堆肥 腐植酸 羊粪 菌渣
下载PDF
稻壳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中氮素转化及固定的影响
12
作者 王海候 程月琴 +3 位作者 金梅娟 刘泽凯 施林林 陆长婴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7期51-59,共9页
为探讨稻壳生物质炭应用于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去向与固定途径,以羊粪、食用菌渣、450℃和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原料,采用室外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监测堆肥体氨挥发总量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采用室内吸附解吸浸提方法,分别对经... 为探讨稻壳生物质炭应用于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转化去向与固定途径,以羊粪、食用菌渣、450℃和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为原料,采用室外高温好氧堆肥方法,监测堆肥体氨挥发总量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采用室内吸附解吸浸提方法,分别对经稻壳生物质炭吸附后、稻壳生物质炭解吸后的浸提样品进行水溶性总氮、铵态氮含量等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对比CK,BC450、BC650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68.99%、75.09%、氮素固持率分别提高了26.2%、33.1%,降低了堆肥体水溶性总氮、铵态氮、腐殖态氮,提高了堆肥体微生物量氮,其中BC650处理的作用效应强于BC450处理;稻壳生物质炭对相同氮素含量载体进行吸附浸提后,BC450、BC650处理的氮素载体中全氮含量分别较吸附前降低了21.79%、28.6%,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3.68%、32.45%;稻壳生物质炭解吸之后,BC650处理解吸液中的全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大于BC450处理;堆肥过程中生物质炭对氮素物理与化学吸附作用并存,吸附的氮素未能提高堆肥体的腐殖态氮含量,并且具有可逆解吸性,其中650℃热解的生物质炭比450℃热解的生物质炭具有更强的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 堆肥 生物质炭 氮素 转化 固定
原文传递
妈妈的水果店
13
作者 刘泽凯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 2015年第12期17-17,共1页
妈妈开了一家水果店,因为水果新鲜,价格实惠,所以生意很不错。 那天,奶奶和我来到店里,妈妈马上抽出一根甘蔗削给我们吃。她很快把甘蔗切成一节节的,然后抢着吃甘蔗结,把多汁、好啃的部分留给我们。我既感动又心疼,也抢着吃起... 妈妈开了一家水果店,因为水果新鲜,价格实惠,所以生意很不错。 那天,奶奶和我来到店里,妈妈马上抽出一根甘蔗削给我们吃。她很快把甘蔗切成一节节的,然后抢着吃甘蔗结,把多汁、好啃的部分留给我们。我既感动又心疼,也抢着吃起甘蔗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妈妈 甘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