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2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鹤共舞常相随——刘玉峰摄影作品选登
1
作者 刘玉峰 《农场经济管理》 2018年第12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摄影作品 霞光 日出
下载PDF
情系诺敏河畔——刘玉峰摄影作品选登
2
作者 刘玉峰 《农场经济管理》 2019年第7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摄影作品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姚强华 王颖超 +1 位作者 王叨 刘玉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龄9.0(7.0~13.0)岁,低、中、高危组患儿分别为24例、41例、38例,早期死亡13例。与生存组比较,早期死亡组初诊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D-二聚体≥9 mg/L、骨髓早幼粒细胞≥90%、危险度为高危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早期死亡的13例患儿中,男10例、女3例,从诊断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4.0(2.0~7.0)d。13例患儿均死于出血,其中颅内出血13例,颅内出血合并肺出血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诊WBC≥10×109/L(OR=17.27,SE=1.12,95%CI:1.92~155.04)是发生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APL早期病死率高,初诊WBC≥10×109/L是APL患儿发生早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死亡 儿童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Bmal1、Per2在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OCI-LY8及HL-60中的昼夜表达规律
4
作者 张永卓 王叨 +3 位作者 炜青 刘玉峰 李白 苏淑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生物钟基因Bmal1、Per2在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OCI-LY8及HL-60细胞中不同时间点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LY-8、HL-60经血清休克法诱导节律后,RT-PCR... 目的通过检测生物钟基因Bmal1、Per2在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OCI-LY8及HL-60细胞中不同时间点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LY-8、HL-60经血清休克法诱导节律后,RT-PCR法检测生物钟基因Bmal1及Per2在不同时间点的mRNA转录水平,以时间为变量分别对其转录量进行余弦函数拟合,通过余弦函数预测基因转录高峰及低谷时段。结果Bmal1和Per2基因表达在OCI-LY8、Hut-78、HL-60细胞中呈现昼夜节律(P<0.05);Raji细胞内Bmal1基因无节律性表达(P>0.05),而Per2基因呈昼夜节律表达(P<0.05)。结论生物钟基因Per2和(或)Bmal1在多种血液肿瘤细胞株内呈昼夜节律性表达,其可能参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昼夜节律 BMAL1 PER2 血液肿瘤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5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赵华 张园 +3 位作者 吴爽 闵燕平 刘玉峰 徐学聚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MGCT)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MGCT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复发的高危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其总生存率(...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MGCT)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治疗MGCT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复发的高危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其总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共109例MGCT患儿,5年的OS率、EFS率分别为(91.3±2.8)%、(86.5±3.4)%;复发率为12.8%,主要的复发部位为骶尾部(9/14)。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在发病部位(χ^(2)=18.45,P<0.01)、COG分期(χ^(2)=11.32,P<0.01)、是否转移(χ^(2)=12.80,P<0.01)、肝转移(χ^(2)=15.29,P<0.01)和肺转移(χ^(2)=9.57,P<0.001)等方面存在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示骶尾部为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组的OS(59.1±1.4)%低于未复发组(95.7±2.1)%;未完整切除肿瘤组的OS(65.8±1.4)%低于完整切除组(94.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未完整切除肿瘤的MGCT患儿预后差,骶尾部为MGCT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颅外生殖细胞肿瘤 复发 骶尾部手术
下载PDF
赤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玉峰 白静 +1 位作者 许肇初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93-199,F0002,共8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缺氧导致的脑部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赤芍中的活性成分如单萜苷类成分可通过参与调控酪氨酸、柠檬酸循环、苯丙氨酸等重要代谢途径以及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自由基损伤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而...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缺氧导致的脑部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赤芍中的活性成分如单萜苷类成分可通过参与调控酪氨酸、柠檬酸循环、苯丙氨酸等重要代谢途径以及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自由基损伤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细胞正常功能受损、代谢通路的异常变化(如柠檬酸循环等)有关,因此推测赤芍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了解赤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与治疗机制,本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与赤芍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赤芍的临床用药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效物质基础 治疗机制
下载PDF
李仪祉———我校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创始人
8
作者 刘玉峰 李晓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1909年京师大学堂毕业,先后两次赴德国留学,专攻土木与水利工程。回国后,参与创办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李仪祉(1882-1938),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1909年京师大学堂毕业,先后两次赴德国留学,专攻土木与水利工程。回国后,参与创办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创办了陕西省水利专科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前身)等,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主持建设陕西泾、渭、洛、梅四大惠渠,树立起我国现代灌溉工程样板,为我国水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水利事业 李仪祉 京师大学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灌溉工程 水利工程 陕西蒲城
下载PDF
含呋喃环生物基芳香聚酰胺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刘玉峰 曹凯凯 +5 位作者 袁锋 李忠良 宋志成 王进 黄安民 杨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4,共5页
以生物基来源的呋喃二甲酰氯和3,4′-二氨基二苯醚为原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制备了高分子量的含呋喃环的芳香聚酰胺树脂(简称F树脂),并采用傅利叶转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和乌氏黏度计对树脂的化... 以生物基来源的呋喃二甲酰氯和3,4′-二氨基二苯醚为原料,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制备了高分子量的含呋喃环的芳香聚酰胺树脂(简称F树脂),并采用傅利叶转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和乌氏黏度计对树脂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比浓对数黏度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溶解性、热稳定性、阻燃性与间位芳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F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与阻燃性能,与间位芳纶树脂相当,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有利于加工成型。同时,其原材料为生物质来源,属于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芳香聚酰胺 呋喃环 高分子量 耐热性 阻燃性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与评价
10
作者 刘玉峰 张长兴 黄雨欣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94-97,103,共5页
课程是基于课程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是检验课程质量的唯一标准。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可概括为学生、教师、教服人员等主体因素和课程性质、环境条件等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课程是基于课程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是检验课程质量的唯一标准。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可概括为学生、教师、教服人员等主体因素和课程性质、环境条件等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客体因素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产生效用,体现出教学效果和课程价值。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调查表明,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偏低,对教师依赖性偏高,也不认可线上授课方式。这就需要从学校层面,加强课程建设的正确引导,提高课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教师层面,需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从学生层面,需要增强成长成才的使命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课程 教学效果 影响因素 评价
下载PDF
牙鲆mstn基因SNPs位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11
作者 李兵部 王桂兴 +9 位作者 张晓彦 刘玉峰 何忠伟 曹巍 任建功 任玉芹 张祎桐 伞利择 王玉芬 侯吉伦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为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肌肉生长抑制基因(mstn)多态性,开发其分子辅助育种新标记,采用重测序方法对120尾牙鲆(3个双克隆杂交家系:60尾;3个雌核发育家系:60尾)的mstn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为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肌肉生长抑制基因(mstn)多态性,开发其分子辅助育种新标记,采用重测序方法对120尾牙鲆(3个双克隆杂交家系:60尾;3个雌核发育家系:60尾)的mstn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并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及SNP标记验证。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个SNPs位点,均为颠换型突变;外显子区3个(Exonl 1:G2063A;Exonl 3:C3883T,C4009A),为同义突变;内含子区3个(Intron 1:A2444T;Intron 2:T3816C,A3832C);3'端非编码区1个(3'UTR:C4564A)。SNPs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3832C和C4564A标记位点与牙鲆体质量、体长、体高等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中A3832C位点AA基因型和C4564A位点AC基因型在生长上表现出优势,A3832C位点CC和C4564A位点AA、CC基因型在生长上表现出劣势,其他5个SNPs位点对牙鲆生长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将A3832C和C4564A标记位点在牙鲆生长快速群体(F:60尾)和生长缓慢群体(S:60尾)中验证,验证结果与多重比对结果一致,表明2个SNPs位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综上所述,研究筛选出了牙鲆mstn基因中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A3832C和C4564A两个标记位点,为牙鲆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肌肉生长抑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状
下载PDF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6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田凤艳 李嘉 +6 位作者 董萧 侯晓寒 陈娇 王叨 魏琳琳 张蕾 刘玉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相关基因突变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SDS患儿临床资料,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7月的相关文献,总结SDS相关基因突变、肿瘤易... 目的总结儿童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相关基因突变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SDS患儿临床资料,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7月的相关文献,总结SDS相关基因突变、肿瘤易感性机制、SBDS基因突变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患儿于生后1~10 d发病,确诊年龄为1月余至13岁,明显生长落后4例,粪便可见脂肪滴3例,肝功能异常3例,血细胞减少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3例,既往腹泻/腹胀病史3例,尿路感染病史2例。6例患儿均为SBDS基因突变。检索到SBDS、SRP54、DNAJC21、EFL1基因突变导致的SDS分别为487、30、19、10例,男性较女性多见,以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反复感染病史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疾病。结论我国SDS患者几乎均为SBDS基因突变,SDS发病主要与核糖体成熟的破坏有关,SBDS突变影响p53发挥肿瘤抑制作用且常伴有TP53突变导致肿瘤易感性增加。本病起病较早,首发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者应尽早行遗传学检查以免延误诊治,恶性转化前需及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 核糖体疾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
13
作者 陈明叶 刘玉峰 +3 位作者 晓光 徐兆翮 曾立雄 肖文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为探究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机制,确定优先恢复区域与适宜恢复措施,以秭归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分别从景观和立地尺度开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景观尺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森林景观恢复的... 为探究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机制,确定优先恢复区域与适宜恢复措施,以秭归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分别从景观和立地尺度开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景观尺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森林景观恢复的优先恢复地块,制定重点恢复策略;在立地尺度,构建以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生物量、生产力为核心的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结果表明,秭归县适宜森林景观恢复地块总面积18674.06 hm^(2)。在3643.74 hm^(2)适宜新造林地块中,41.74%适宜恢复为针叶林,29.93%适宜恢复为针阔混交林,24.53%适宜恢复为阔叶林,3.80%适宜恢复为灌木林。15030.32 hm^(2)地块适宜提升森林质量,根据其林地类型,提出补植补造、促进林下植被生长、被动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单一树种改造、栽植混交林、封山育林等具体干预措施及其组合。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定量评估,结合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可有效确定优先恢复地块和恢复策略,为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定量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恢复 物元模型 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 秭归县 森林质量提升
下载PDF
顺层钻孔有效抽采半径影响因素及布孔间距研究
14
作者 刘玉峰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确定顺层钻孔瓦斯抽采半径影响因素及布孔间距,基于贵州土层矿M12煤层赋存条件,建立瓦斯运移的多物理耦合数值模型,通过改变单一因素数值分析其对抽采半径的影响效果,并对单一钻孔和多钻孔抽采半径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流量法... 为确定顺层钻孔瓦斯抽采半径影响因素及布孔间距,基于贵州土层矿M12煤层赋存条件,建立瓦斯运移的多物理耦合数值模型,通过改变单一因素数值分析其对抽采半径的影响效果,并对单一钻孔和多钻孔抽采半径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流量法确定,在抽采时间达150 d时,抽采半径计算为2.2 m;由模拟分析发现抽采半径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随钻孔孔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煤层初始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的幅度随着抽采时间的延长而增涨,而抽采负压对有效抽采半径几乎没有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抽采时间达150 d时,抽采半径模拟结果为2.1 m,受相邻钻孔抽采叠加的影响,其多钻孔抽采半径相对单个钻孔有所增大,约为单钻孔抽采半径的1.76倍,研究结果为现场合理布置抽采钻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半径 数值模拟 叠加效应
下载PDF
STD和WaterLOGSY探测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徐亮 鞠婉婷 +3 位作者 安会丽 妮萍 吴学签 刘玉峰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66-372,共7页
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关键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目前已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其中,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波谱法是在原子水平上筛选蛋白质配体和表征蛋白质-配体结合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了两种基于... 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关键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目前已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其中,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波谱法是在原子水平上筛选蛋白质配体和表征蛋白质-配体结合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了两种基于配体的NMR方法——饱和转移差(Saturation transfer differential, STD)和梯度光谱监测水配体(Water ligand observed via gradient spectroscopy, WaterLOGSY),因不受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并且不需要靶标同位素标记,基于配体的NMR在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它们的原理、在筛选配体和表征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 相互作用 综述 配体
下载PDF
合成酯在可生物降解润滑剂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俊明 黄芸琪 +2 位作者 李团乐 刘玉峰 薛卫国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3年第4期12-20,共9页
润滑油脂泄漏,废弃润滑油脂的非正规处置或无序排放都会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我国相关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已经逐步倒逼国内润滑油行业开始研发和应用相关可生物降解润滑剂。可以预见,今后国内可生物降解润... 润滑油脂泄漏,废弃润滑油脂的非正规处置或无序排放都会给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我国相关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已经逐步倒逼国内润滑油行业开始研发和应用相关可生物降解润滑剂。可以预见,今后国内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的市场需求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发展速度将逐渐加快。因此,开发可生物降解润滑剂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现实意义。合成酯的分子结构类型多,可调控性强,具有固有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特性,是开发可生物降解润滑剂的最佳基础油。对合成酯在可生物降解润滑剂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分子结构 生物降解性能 市场前景
下载PDF
做好基层工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17
作者 刘玉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0157-0160,共4页
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技术革新的物质基础。基层工业统计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当前,在我国基层工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基层工业统计的内... 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技术革新的物质基础。基层工业统计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当前,在我国基层工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对基层工业统计的内涵、意义和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新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完善基层资料与统计工作的体制机制,保证了基层资料与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基层统计 工业企业 数据质量
下载PDF
优质家禽品种林甸鸡介绍
18
作者 李满雨 郑殿重 +3 位作者 刘玉峰 赵秀华 岳山 张元良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3年第6期18-21,共4页
林甸鸡起源于黑龙江省林甸县,具有产蛋性能好、适应性强、肉质鲜美和蛋质优良等特点,素有“北方小凤凰”的美誉,是我国北方高寒地区重要的肉鸡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文章从优质家禽林甸鸡的品种特点、生长环境、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等方... 林甸鸡起源于黑龙江省林甸县,具有产蛋性能好、适应性强、肉质鲜美和蛋质优良等特点,素有“北方小凤凰”的美誉,是我国北方高寒地区重要的肉鸡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文章从优质家禽林甸鸡的品种特点、生长环境、养殖技术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林甸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鸡 优质家禽 品种特点 养殖技术 市场前景
下载PDF
基于5-(2-羧基苯基)吡啶-3-甲酸配体的镍(Ⅱ)和锌(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催化及抗磨性质
19
作者 赵正华 张勤 +2 位作者 刘玉峰 师自法 顾金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28,共8页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5-(2-羧基苯基)吡啶-3-甲酸配体(H_(2)cpna)与1,2-二(4-吡啶基)乙烷(dpea)或1,2-二(4-吡啶基)乙烯(dpey)分别与NiCl_(2)·6H_(2)O和ZnCl_(2)在160℃下反应,合成了2个三维配位聚合物{[Ni(μ3-cpna)(μ-dpea)_(0.5)]...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5-(2-羧基苯基)吡啶-3-甲酸配体(H_(2)cpna)与1,2-二(4-吡啶基)乙烷(dpea)或1,2-二(4-吡啶基)乙烯(dpey)分别与NiCl_(2)·6H_(2)O和ZnCl_(2)在160℃下反应,合成了2个三维配位聚合物{[Ni(μ3-cpna)(μ-dpea)_(0.5)]·H_(2)O}n (1)和{[Zn(μ_(3)-cpna)(μ-dpey)_(_(0.5))]·H_(2)O}_n (2),并对其结构、催化和摩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化合物2在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同时,2在聚α-烯烃合成润滑剂中显示出有效的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二羧酸 催化性质 KNOEVENAGEL缩合反应 摩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