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秀梅作品
1
作者 刘秀梅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第4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刘秀
原文传递
基于烟气扩散的储能柜内锂电池热失控预警研究
2
作者 朱鹏杰 李伟 +4 位作者 张楚 宋浩 李贝贝 刘秀梅 刘利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4-635,共12页
研究锂电池热失控过程,及早地发出热失控预警,是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的锂电池热失控烟气预警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理论方法上,较少结合应用场景探究预警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本文通过搭建实验台探究在储能柜和电池包场... 研究锂电池热失控过程,及早地发出热失控预警,是保障储能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的锂电池热失控烟气预警研究大多数停留在理论方法上,较少结合应用场景探究预警方法的实用性与可靠性。本文通过搭建实验台探究在储能柜和电池包场景下,磷酸铁锂电池过充至热失控时的温度变化与储能柜内烟气浓度变化的关系,比较储能柜内不同工业用烟气传感器对锂电池热失控预警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将传感器安放在储能柜顶部并且使防水透气阀上的透气孔正对着传感器的条件下,安全阀打开后,烟雾和气体传感器依次检测到数值;其中烟雾传感器反应最灵敏,能够在安全阀刚打开时发出预警信号;烃类气体传感器能够较准确地反应出锂电池热失控时刻。之后通过Ansys Fluent模拟电池包内锂电池安全阀打开后,气体烟雾在储能柜中的扩散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烟雾与气体的扩散过程主要受气体动量以及防水透气阀壳体上透气孔位置的影响;储能柜顶部位置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到逸散出的气体烟雾。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储能柜中锂电池热失控预警策略以及气体烟雾传感器的位置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储能柜 烟气扩散 预警 仿真
下载PDF
ICU亚谵妄综合征评估及影响因素的范围综述
3
作者 王梦倩 刘秀梅 +3 位作者 康艳楠 唐妍 丛珊珊 贾云艳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4期499-505,共7页
目的对国内外关于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展开范围综述,系统性地整理并阐述该综合征的相关概念、评估手段以及影响因素,为ICU护理人员实施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以期减少亚谵妄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方法遵循Arksey和O’Malle... 目的对国内外关于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展开范围综述,系统性地整理并阐述该综合征的相关概念、评估手段以及影响因素,为ICU护理人员实施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以期减少亚谵妄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不良影响。方法遵循Arksey和O’Malley所确立的系统性文献回顾框架,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指南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5日。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以前瞻性队列研究为主,共纳入3种评估工具,包括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和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手术、药物、环境等。结论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亚谵妄综合征的重视,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识别筛查,防止其进展成谵妄,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ICU 亚谵妄综合征 范围综述 护理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有效传播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实践探索案例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秀梅 陈一奔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在融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成为时代所需。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构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产业命运共同体,是创作者与传播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数字化的视野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有效传播应当采取创新思... 在融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成为时代所需。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构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产业命运共同体,是创作者与传播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数字化的视野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有效传播应当采取创新思维,注重“宏观—中观—微观”的全方面优化。宏观上,应从政策、机制、情感等层面审视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要求。中观上,观照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策略问题,建构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新策略。微观上,通过分析和借鉴于都县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成功案例,优化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传播技巧和具体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融媒体 数字化传播 于都县 红色旅游
下载PDF
调节阀多测点空化诱导振动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刘秀梅 韦建秋 +2 位作者 龙正 李贝贝 孙深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2,共8页
针对调节阀阀体不同测点处对流道内空化敏感性存在差异问题,开展了不同测点处空化诱导振动的差异性研究和空化发展状态敏感程度分析。搭建了调节阀空化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试验平台,同步采集了多测点处调节阀空化诱导振动的加速度信号。... 针对调节阀阀体不同测点处对流道内空化敏感性存在差异问题,开展了不同测点处空化诱导振动的差异性研究和空化发展状态敏感程度分析。搭建了调节阀空化振动加速度信号采集试验平台,同步采集了多测点处调节阀空化诱导振动的加速度信号。提出了加速度级比率和重心频率两个表征参数,并利用1/3倍频程谱对调节阀空化振动信号频谱进行划分,最终得到对空化发展最敏感的频带和测点位置。结果表明:调节阀阀体同一表面测点振动信号呈现相似性,不同表面测点信号差异性较大,即调节阀振动信号表现为各向异性;空化状态的发展主要引起中心频率10000 Hz以上的频带振动强度增大,适合作为监测调节阀空化状态的特征频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调节阀 各向异性 加速度级比率 重心频率 1/3倍频程分析
下载PDF
煤液化调节阀流场演变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6
作者 刘秀梅 彭佳佳 +4 位作者 贺杰 李贝贝 张雨佳 向少斌 刘威威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19,411,共8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和涡量分析原理对调节阀不同工况下的流场信息进行测量,研究了进口压力对液压调节阀速度场、涡量场及湍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阀节流口处有对冲射流,其在阀芯头部下游汇...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和涡量分析原理对调节阀不同工况下的流场信息进行测量,研究了进口压力对液压调节阀速度场、涡量场及湍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阀节流口处有对冲射流,其在阀芯头部下游汇合后形成向下游的整体喷射;节流口下游的油液轴向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在喉部末尾处附近趋于稳定;在靠近壁面区域油液径向流动速度都较低,在流道中心区域流动速度较高;阀芯头部和下游流道存在由速度梯度引起的介质回流旋涡,高涡量区域主要分布在阀芯头部和壁面处,强的正涡与负涡呈2条斜形宽带分布;阀芯头部为高涡量区且具有贴壁特征,壁面附近高涡量区向下游延展;随着调节阀进口压力的增大,阀口流量、流场高速分布区域、旋涡的强度和尺度以及湍动能均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阀 粒子图像测速 速度场 涡量场 湍动能
下载PDF
调节阀空蚀-冲蚀耦合磨损的仿真及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秀梅 马雪敏 +4 位作者 李贝贝 赵巧 李世扬 吴思宇 韩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8,共10页
为探究影响煤液化调节阀服役寿命的影响因素,保障煤液化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调节阀内气-液-固复杂多相流问题,基于湍流模型、空化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了阀内冲蚀磨损和空化空蚀的分布特征,获得了阀芯关键部位的空... 为探究影响煤液化调节阀服役寿命的影响因素,保障煤液化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调节阀内气-液-固复杂多相流问题,基于湍流模型、空化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了阀内冲蚀磨损和空化空蚀的分布特征,获得了阀芯关键部位的空蚀-冲蚀耦合速率。通过实验再现了调节阀工作时流道内含固多相流的空蚀-冲蚀耦合磨损行为,分析了金属锡制阀芯在连续空蚀-冲蚀复合作用下的损伤形貌,采用粗糙度值定量评价了不同工况下锡制阀芯的损伤程度,探究了阀芯表面的冲击疲劳与复合损伤机制。结果表明:煤液化调节阀内空化发生的主要区域为节流口至阀芯头部的区域,空化发生的范围随着进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空蚀强度也随之增强;不同进口压力下,阀芯表面冲蚀磨损速率的极值均出现在阀芯头部,最大冲蚀磨损速率为1.42×10^(-4)kg/(m^(2)·s),是其他冲蚀区域的10倍以上,其原因是阀芯头部高速流体的回射流裹挟了粒子撞击阀芯头部,同时空泡的溃灭亦冲击了阀芯表面。研究还发现,长时间工作在冲蚀-空蚀耦合作用下的调节阀阀芯表面呈现沟槽和蚀点等特征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阀 固体颗粒 空蚀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动物生物学课程脊椎动物部分教学改革与实践
8
作者 李倩 刘秀梅 吕彦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以动物生物学课程的脊椎动物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涉及的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各类群间形态结构复杂且结构特点易混淆,生活习性多样,学生对脊椎动物部分知识的掌握暂存在一... 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以动物生物学课程的脊椎动物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涉及的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各类群间形态结构复杂且结构特点易混淆,生活习性多样,学生对脊椎动物部分知识的掌握暂存在一定难度。为此,采用情境教学、理解记忆、科研助教以及结合实践等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在野外实习环节增加探索及设计类实验;优化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模式,增加与脊椎动物有关的课题演讲等考核;在教学中融入动物保护、工匠精神、勇于探索、协作精神、敬畏生命和辩证能力等思政元素。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反馈,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其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社会责任和辩证能力均得到了锻炼。本文为推动新农科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动物生物学 脊椎动物 动物保护
下载PDF
长期施用化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和盐基离子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冀建华 吕真真 +5 位作者 刘淑珍 侯红乾 刘益仁 刘秀梅 李絮花 蓝贤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99-2611,共13页
【目的】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评估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壤酸化程度、交换性铝产生量和盐基离子损失量的影响,为维持土壤健康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始于198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磷钾肥配施(PK)、... 【目的】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评估氮、磷、钾化肥配施对土壤酸化程度、交换性铝产生量和盐基离子损失量的影响,为维持土壤健康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始于198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氮钾肥配施(NK)和氮磷钾肥配施(NPK)5个处理,采集每个处理的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交换性盐基离子累积量、酸碱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等指标。【结果】经过连续33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定向培育后,CK、PK、NP、NK和NPK处理0—20 cm土层pH较试验前分别下降0.82、0.91、1.13、0.8和1.19个pH单位,导致表层土壤明显酸化,酸化速率分别达到了1.10、1.22、1.46、1.13和1.58 kmol·hm^(-2)·a^(-1)。与CK处理相比,NP和NPK处理的0—40 cm土层显著酸化,土壤pH分别下降0.28—0.38和0.35—0.46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分别增加了35.5%—110.0%和30.4%—120.5%,特别是交换性铝分别增加56.2%—157.6%和73.7%—189.8%,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分别减少6.3%—14.9%和9.9%—13.2%,盐基饱和度降低2.9—14.9和2.6—15.4个百分点;NK处理的0—20 cm土层略有酸化,土壤交换性酸增加53.5%—55.0%,盐基饱和度降低6.0—7.1个百分点;PK处理的0—60 cm土壤酸化均不明显,土壤交换性酸增加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减少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长期施化肥对土壤酸化程度和盐基离子损失量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NPK和NP长期处理加剧土壤酸化进程,且酸化深度到达40 cm,盐基离子损失量和交换性铝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初步估算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降低1个单位,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损失量约是土壤交换性酸增加量的一倍左右;长期磷钾配施、氮钾配施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较小,盐基离子损失量和交换性铝增加量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长期定位试验 稻田 土壤PH 土壤酸化 交换性盐基离子
下载PDF
缓控释肥硅基膜材的制备与表征
10
作者 冯兆滨 吕真真 +5 位作者 冀建华 侯红乾 蓝贤瑾 刘益仁 刘淑珍 刘秀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5-60,共6页
以钙镁磷肥、硅丙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甲基硅酸钠作粘结剂,制备了缓控释肥硅基膜材,并采用撒粉离心包衣、底喷式流化床工艺制备了密封型硅钙镁磷肥、粘结型硅钙镁磷肥、改性硅丙树脂3种包膜尿素,通过静水试验研究了此3种包膜尿素的释放... 以钙镁磷肥、硅丙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甲基硅酸钠作粘结剂,制备了缓控释肥硅基膜材,并采用撒粉离心包衣、底喷式流化床工艺制备了密封型硅钙镁磷肥、粘结型硅钙镁磷肥、改性硅丙树脂3种包膜尿素,通过静水试验研究了此3种包膜尿素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3种包膜尿素的释放周期分别为60、79、96 d,在水中均能保持完整球形,耐水性较好。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法对膜材形貌特征和结构进行表征,发现钙镁磷肥和硅丙树脂为成膜材料;甲基硅酸钠作为密封剂和防水剂参与了成膜反应,有效增加了膜材的塑性和韧性,此复合材料可用作缓控释肥的胶结剂和包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硅基膜材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高压储氢安全阀泄放流场及气动噪声研究
11
作者 李贝贝 杨傲伟 +3 位作者 李世扬 刘秀梅 刘利利 李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5,共8页
针对安全阀气动噪声问题,结合声类比方程和动网格技术,研究高压储氢安全阀动态开启过程中的流场声场特性。搭建安全阀气动噪声测试试验台,分析阀盘不同角度对安全阀气动噪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全阀声源分布主要集中在阀盘下侧、左... 针对安全阀气动噪声问题,结合声类比方程和动网格技术,研究高压储氢安全阀动态开启过程中的流场声场特性。搭建安全阀气动噪声测试试验台,分析阀盘不同角度对安全阀气动噪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全阀声源分布主要集中在阀盘下侧、左右阀腔和出口段,合适的阀盘角度可以减小压力波动,改善压力凝滞现象。结论可为特种阀门国产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阀 动态开启 流场特性 声场 气动噪声
下载PDF
不同原料配比对芦笋秸秆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4 位作者 冀建华 蓝贤瑾 侯红乾 冯兆滨 刘益仁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70-75,共6页
为促进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于芦笋秸秆中,进行资源化堆肥效果的试验研究。以发酵温度、pH、发芽指数、有机质、氮、磷、钾等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和稻壳添加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芦笋秸秆堆... 为促进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于芦笋秸秆中,进行资源化堆肥效果的试验研究。以发酵温度、pH、发芽指数、有机质、氮、磷、钾等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和稻壳添加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芦笋秸秆堆肥发酵过程,无高温阶段,未能达到发酵堆肥要求。添加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均能促进芦笋秸秆堆肥发酵,高温维持时间12~13 d,高温阶段平均温度为56.3~60.4℃,发酵周期21~29 d,发酵30 d结束时,发芽指数达到了92%~118%,pH>8.0,有机质含量50.70%~57.02%,氮磷钾总养分含量4.64%~5.20%。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70%芦笋秸秆+10%鸭粪+20%稻壳粉的配比发酵效果优于其他配比,更适合芦笋秸秆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秸秆 原料配比 好氧发酵 腐熟度 堆肥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正交实验的双流体喷雾对电池包内热失控锂电池降温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鹏杰 李伟 +4 位作者 张楚 宋浩 李贝贝 刘秀梅 刘利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77-4186,共10页
锂电池热失控具有温升速率快、易蔓延、化学反应复杂等特点,一般消防措施难以对其进行快速灭火降温。本工作提出使用CO_(2)和水组成低压双流体雾化喷雾消防系统,将此系统应用于液冷型电池包内热失控锂电池的消防降温,监测电池包内部以... 锂电池热失控具有温升速率快、易蔓延、化学反应复杂等特点,一般消防措施难以对其进行快速灭火降温。本工作提出使用CO_(2)和水组成低压双流体雾化喷雾消防系统,将此系统应用于液冷型电池包内热失控锂电池的消防降温,监测电池包内部以及电池温度变化,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双流体喷雾各因素对电池包内的热失控锂电池降温效果的影响程度,分析各因素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流体喷雾在电池包内的弥漫特性良好,能够对位于雾化喷嘴正下方的热失控电池进行有效降温,并且气体压力越高,水流量越大,喷嘴气孔数越多,雾滴弥漫性越好,电池降温时间越短,其中,雾化气体压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优水平参数下组合的双流体喷雾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热失控电池降温至安全温度,并有效抑制热量进一步传播。本工作研究成果在成本、环保性、二次伤害及降温效果上均优于传统灭火系统,可为储能电站及储能柜消防系统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双流体 正交试验 降温 液冷型电池包
下载PDF
四大洋及不同温度带海洋微生物组成结构和差异分析
14
作者 寻卓然 倪妍 +7 位作者 孙晓玥 腾新栋 刘秀梅 曲江勇 王丽君 邢志凯 郑立 王绪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为了探究大洋不同温度带间海洋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及差异,采用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对四个大洋的海水样品进行菌群结构研究。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比较分析显示,太平洋(PO)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组样本间存... 为了探究大洋不同温度带间海洋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及差异,采用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对四个大洋的海水样品进行菌群结构研究。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比较分析显示,太平洋(PO)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组样本间存在差异。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蓝细菌(Cya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Uroviricota分别在古菌、细菌、真菌、病毒中占有绝对优势。细菌菌门的物种组成多样性高于真菌、古菌及病毒。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原绿球藻属(Prochlorococcus),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是四个大洋中的主要细菌属,且在不同的大洋及不同的温度带都有明显的优势菌属。差异分析显示四个大洋中共有21个属存在显著差异,三个温度带间共有32个属存在显著差异。基因功能方面,能量生产与转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功能为四个大洋中最丰富的两个类别。铁复合外膜受体蛋白功能可能在海洋微生物的耐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印度洋(IO)和北冰洋(ArO)为四个大洋中毒力因子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两个大洋。研究发现世界四大洋及不同温度带间微生物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海洋微生物中细菌丰度所占比例最高,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后续对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四大洋 宏基因组 海洋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菌群结构
下载PDF
史氏背尖贝(Nipponacmea schrenckii)响应镉胁迫的机制
15
作者 薛浩 王成红 +5 位作者 王丽君 刘秀梅 邢志凯 王爽 王绪敏 曲江勇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7-29,共13页
使用转录组分析方法,模拟4个含镉海洋环境(0、0.01、1.0、10.0 mg/L),从基因表达水平探究史氏背尖贝(Nipponacmea schrenckii)响应镉胁迫的行为模式,比较不同镉浓度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变化,筛选对镉离子浓度变化敏感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 使用转录组分析方法,模拟4个含镉海洋环境(0、0.01、1.0、10.0 mg/L),从基因表达水平探究史氏背尖贝(Nipponacmea schrenckii)响应镉胁迫的行为模式,比较不同镉浓度之间的基因表达量变化,筛选对镉离子浓度变化敏感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共组装出261922个unigene,其中32.30%的unigene被注释到7个常用数据库中;基于NR注释发现史氏背尖贝与霸王莲花青螺(Lottia gigantea)在基因表达方面具有较高同源性;挖掘出2021个响应镉胁迫的差异基因,其中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有238个基因表达水平持续上调。CTSL、GST、GSTO 1基因对镉浓度变化相对敏感,可以作为指示海洋镉污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背尖贝 RNA-SEQ 海洋污染 镉污染
下载PDF
纳米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张树清 冯兆滨 何绪生 王玉军 王茹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研究了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处理浓度下,纳米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量均比天然高岭土高,氮的吸附量是天然高岭土的1.5~1.7倍、磷是1.9~2.2倍、钾是1.4... 研究了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处理浓度下,纳米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量均比天然高岭土高,氮的吸附量是天然高岭土的1.5~1.7倍、磷是1.9~2.2倍、钾是1.4~2倍、碳是1.3~1.9倍.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解吸量与其吸附量呈正相关.2种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规律均可用Langmuir和 Freundlich 方程来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高岭土 解吸 吸附 特性 天然 研究 有机碳 营养元素 浓度
下载PDF
风化煤腐殖酸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被引量:63
17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冯兆滨 张树清 何绪生 王茹芳 王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研究了风化煤腐殖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在pH 4 ~ 8条件下,随着氮、磷、钾初始处理浓度的增加,腐殖酸对其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解吸率均呈下降趋势;2)在不同pH值的介质溶液中,腐殖酸对... 研究了风化煤腐殖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在pH 4 ~ 8条件下,随着氮、磷、钾初始处理浓度的增加,腐殖酸对其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解吸率均呈下降趋势;2)在不同pH值的介质溶液中,腐殖酸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不尽相同,其中,在碱性条件下,腐殖酸对氮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较强,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对磷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较强,而腐殖酸对钾的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在中性条件下更易发生;3)腐殖酸对氮、磷、钾的等温吸附可用Linear、 Langmuir和Freundlich三个吸附方程来拟合,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以Freundlich方程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吸附 解吸 pH值
下载PDF
6种植物对Pb的吸收与耐性研究 被引量:196
18
作者 刘秀梅 聂俊华 王庆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3-537,共5页
为了选择和筛选重金属Pb的耐性与富集植物 ,在温室砂培盆栽条件下对铅锌尾矿区附近生长的 6种植物 (山野豌豆 (ViciaamoenaFisch)、草木樨 (MelilotussuavenaLedeb)、披碱草 (ElymusdahuricusTurca)、酸模 (Rumexace tosa)、紫苜蓿 (Med... 为了选择和筛选重金属Pb的耐性与富集植物 ,在温室砂培盆栽条件下对铅锌尾矿区附近生长的 6种植物 (山野豌豆 (ViciaamoenaFisch)、草木樨 (MelilotussuavenaLedeb)、披碱草 (ElymusdahuricusTurca)、酸模 (Rumexace tosa)、紫苜蓿 (Medicagosativa)和羽叶鬼针草 (BidensmaximowiczianaOett) )体内Pb的含量与分布、重金属Pb的迁移总量、根系的耐性指数做了研究 ;拟定了 6种植物对Pb的耐性临界值。Pb设了 6个浓度梯度 (10 0、2 0 0、40 0、80 0、10 0 0、15 0 0mg·L-1) ,研究结果表明 :1)随着Pb离子浓度的增高 ,羽叶鬼针草、酸模茎叶和根系含Pb量也增高 ,在 15 0 0mg·L-1浓度下含Pb量达最大值 ,而其它 4种植物体内Pb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2 )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 ,羽叶鬼针草地上部迁移总量在Pb处理浓度为 5时高达 11.2 9mg ,酸模在Pb处理浓度为 6时地上部迁移总量为 9.17mg;3)羽叶鬼针草和酸模的根系耐性指数较高 ,分别为 1.6 3(Pb处理浓度为 1时 )、1.42 (Pb处理浓度为 2时 ) ,其它 4种植物的根系耐性指数在 1.0左右。结论 :羽叶鬼针草和酸模能够富集重金属Pb ,对Pb有很好的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耐性指数 Pb吸收 迁移总量 临界值 重金属富集
下载PDF
潮棕壤免耕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秀梅 李琪 +2 位作者 梁文举 姜勇 闻大中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47-2351,共5页
研究了潮棕壤免耕和常规耕作农田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耕可显著提高表层(0~10cm)土壤酶活性,其蔗糖酶活性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常规耕... 研究了潮棕壤免耕和常规耕作农田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耕可显著提高表层(0~10cm)土壤酶活性,其蔗糖酶活性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常规耕作,脲酶活性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显著高于常规耕作,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孕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常规耕作(P〈0.05);在10~20cm土层,免耕土壤蔗糖酶活性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与常规耕作差异显著,脲酶活性除孕穗期外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P〈0.05);在20~30cm土层,免耕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玉米各生育期均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土壤脲酶活性在苗期、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成熟期与常规耕作差异显著(P〈0.05).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免耕农田土壤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 常规耕作农田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玉米 免耕 蔗糖酶 脲酶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稀土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抗钒作用 Ⅱ.稀土的抗钒机理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秀梅 韩秀文 +2 位作者 包信和 宗保宁 罗一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45,共7页
采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改性的Y型分子筛(SRY和SRNY)的钒中毒机理和添加稀土的抗钒作用。结果表明,沉积在分子筛表面的钒物种,在氧化气氛下分解,形成含氧钒离子;在催化剂再生的... 采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改性的Y型分子筛(SRY和SRNY)的钒中毒机理和添加稀土的抗钒作用。结果表明,沉积在分子筛表面的钒物种,在氧化气氛下分解,形成含氧钒离子;在催化剂再生的高温水热过程中,进一步反应生成具有强酸特性的钒酸,从而加速了分子筛骨架结构的破坏,导致了裂化反应活性的下降。稀土化合物作为钒物种的捕获剂与生成的钒酸形成稳定的钒酸盐,一方面减缓了钒的迁移速率,另一方面抑制了对分子筛骨架的破坏。在采用的多种稀土氧化物添加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抗钒机理 催化 催化裂化 催化剂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