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诠释和定向--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思考--访刘笑敢教授 被引量:2
1
作者 本刊特约记者 刘笑敢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哲学方法论 中国哲学 诠释 老庄思想 文章 注意 领地 格义
原文传递
两种逍遥与两种自由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笑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8,共6页
庄子的自由追求逍遥于四海之外,无极之野,是超越现实既定境遇的精神感受。郭象的自由则是安于性分或自足其性的逍遥,是安于现实的既定境遇的心境。庄子与郭象是两种逍遥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自由传统的主要代表。庄子和郭象这种... 庄子的自由追求逍遥于四海之外,无极之野,是超越现实既定境遇的精神感受。郭象的自由则是安于性分或自足其性的逍遥,是安于现实的既定境遇的心境。庄子与郭象是两种逍遥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中的自由传统的主要代表。庄子和郭象这种内在感受式的自由传统与现代的或西方的突出个人自主性的自由传统有根本不同。然而,这两种不同的自由传统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而是可以衔接或转化的。按照柏林的自由理论,庄子和郭象的逍遥就是从否定方面定义的自由、或曰有限定性的自由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古代的逍遥传统与现代的政治方面的自由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光谱中的不同区域。二者各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且是可以互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郭象 柏林 逍遥 自由
下载PDF
从超越逍遥到足性逍遥之转化──兼论郭象《庄子注》之诠释方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笑敢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4,共10页
关键词 《庄子注》 诠释方法 逍遥游 郭象 经典诠释 方法论 诠释学 跨越性 异质性
下载PDF
道家式责任感与人际和谐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笑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7,共13页
将古代思想转化为现代思想文化的精神资源是必要而艰巨的工作,这方面需要众多人的实践,也需要方法和理论的探讨。提出《老子》中隐含着的责任感的观念,接受马斯洛的创造,提出"道家式"的责任感,当便于现代人理解它的独特性。... 将古代思想转化为现代思想文化的精神资源是必要而艰巨的工作,这方面需要众多人的实践,也需要方法和理论的探讨。提出《老子》中隐含着的责任感的观念,接受马斯洛的创造,提出"道家式"的责任感,当便于现代人理解它的独特性。道家式责任感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关切的对象性,在于对百姓万物"辅"而不"为"的基本方法,这背后体现了对一切生存个体的尊重和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责任感 马斯洛 和谐
下载PDF
试论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笑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7-73,共7页
试论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刘笑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本文提出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的观念,认为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所要表达的最基本的信息和主张就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而然的存在和发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中心价值,“无为”则是... 试论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刘笑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本文提出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的观念,认为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所要表达的最基本的信息和主张就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而然的存在和发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中心价值,“无为”则是实现这一价值的行为原则或方法。从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哲学 《老子》 中心价值 自然无为 崇尚自然 “自然” 自然的价值 道家思想 帛书本 陈鼓应
下载PDF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被引量:38
6
作者 刘笑敢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1期32-40,共9页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是这一传统的现代代表。本文认为,西方诠释学从原则上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和论证,但西方诠释学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哲学的诠释传统,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打破了西方诠释学理论所说的“诠释的循环”,从而构成了对西方诠释学的一种挑战,回答这种挑战就可以丰富和发展诠释学理论,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理解和说明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王弼 郭象 诠释学 道德形而上学
下载PDF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笑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2,共11页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拘束或奴役,在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在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位、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根源...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拘束或奴役,在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在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位、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根源。庄子的逍遥之乐在于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的感觉,在于独与天地万物相往来的体验,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但不是现实欲望的满足。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可以是无限的,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体验。从现实之苦到逍遥之乐的转化的关键在于心灵的宁静,而心灵的宁静在于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和非目的性,避免面对苦难时的狭隘的、个人的、目的性的解释;在于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有限性,避免对个人或群体抱过高的期待。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超越现实之苦去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苦乐观 世界非目的性 人类有限性 精神无限性
下载PDF
孔子之仁与老子之自然──关于儒道关系的一个新考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笑敢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0年第1期41-50,共10页
关于儒家与道家的关系问题,学者多有不同见解,或强调二者精神之不同,或强调二 者之互补,或争辩儒道二者孰为主流。本文通过孔子之仁的观念和老子之自然的观念试图说明儒道 两家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孔子强调仁者安仁,为仁由己,... 关于儒家与道家的关系问题,学者多有不同见解,或强调二者精神之不同,或强调二 者之互补,或争辩儒道二者孰为主流。本文通过孔子之仁的观念和老子之自然的观念试图说明儒道 两家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孔子强调仁者安仁,为仁由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固然是强调仁的内在 意义,但同时也透露了儒家道德实践中的自然的原则,即自然的道德流露高于勉强的或有意的道德 行为,而这一点恰好与老子所强调的自然的价值相一致。笔者曾论证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是自然而 然的原则,儒家在道德实践这一中心课题上也是承认自然高于人为做作的。在这方面,儒家与道家 的精神是相通的。论者常认为道家是反对儒家伦理的,据笔者考察,老子并非一概反对儒家道德,只 是反对强制的或虚伪的道德表现。道家的自然原则为儒家的道德原则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标准,为儒家道德原则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润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中心价值
下载PDF
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笑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2,共12页
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 ,分析老子“自然”的三个层次 ,即“道法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论述老子“自然”原则在现代社会中 ,在最高价值与理想原则、处理社会群体关系和个体生存发展三个层面上的运用 ,分析了... 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 ,分析老子“自然”的三个层次 ,即“道法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论述老子“自然”原则在现代社会中 ,在最高价值与理想原则、处理社会群体关系和个体生存发展三个层面上的运用 ,分析了作为实现“人文自然”之方法的“无为”。多侧面考察“人文自然”原则 ,论述“人文自然”的工具意义和价值毅义。探究“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的衔接 ,以及由“人文自然”的提倡和实践走向“天地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人文自然 天地自然 无为
下载PDF
简论中国哲学的身份、角色与功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笑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次笔谈除刘笑敢先生外,主要采自各位作者在2009年5月3日《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二: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范式转换"上的发言,所涉及问题均为目前中国哲学界关心最迫切、讨论最热烈、思考最深入的话题... 本次笔谈除刘笑敢先生外,主要采自各位作者在2009年5月3日《文史哲》编辑部主办的"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二: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范式转换"上的发言,所涉及问题均为目前中国哲学界关心最迫切、讨论最热烈、思考最深入的话题,相信对今后中国哲学史研究及中国哲学本身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简论 中国有无哲学 是其所是
下载PDF
官本位怪儒家是“孙子有病爷吃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笑敢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3-23,共1页
将官本位的根源或文化根源归结为儒家都是不准确的。当前的官本位现象并不是因为有儒家影响而变得严重,辛亥革命前儒家影响是正统官方意识形态,那时的官本位远不如今天严重。将官本位或任何现实问题归之于儒家或传统文化都不能直接帮助... 将官本位的根源或文化根源归结为儒家都是不准确的。当前的官本位现象并不是因为有儒家影响而变得严重,辛亥革命前儒家影响是正统官方意识形态,那时的官本位远不如今天严重。将官本位或任何现实问题归之于儒家或传统文化都不能直接帮助解决现实问题,某种程度是孙子有病,给爷爷吃药,甚至是给死人喂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本位现象 儒家 孙子 官方意识形态 辛亥革命前 文化根源 传统文化 正统
下载PDF
关于老子之自然的体系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笑敢 《宗教与哲学》 2017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对一古代哲学概念或术语进行分析和解读时多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语词义或字面义,二是术语义或概念义。经过对老子之自然之理论意义的再三推敲,笔者发现,对于一个成熟的、有重大影响的概念,仅有语词义和概念义的分析是不够的。更全... 对一古代哲学概念或术语进行分析和解读时多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语词义或字面义,二是术语义或概念义。经过对老子之自然之理论意义的再三推敲,笔者发现,对于一个成熟的、有重大影响的概念,仅有语词义和概念义的分析是不够的。更全面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分析概括一个重要术语的体系义,即哲学义。所谓体系义是在对词语本身以及词语上下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文献思想的整体进行思考分析的工作。一般说来,体系义或哲学义是语词分析和概念分析无法达到的目标,必须结合思想家的整体意识、文本的核心内容和全局观照以及各个主要概念和思想侧面的关系分析才能有所发现。本文提出,老子之自然的体系义至少包括最高义、整体义、价值义和自觉义,这也是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忽略了老子之自然的体系义和哲学义就无法准确地理解老子之自然的古义、原义和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人文自然 哲学义 体系义 两种定向
下载PDF
道家视野看风云
13
作者 刘笑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110,共13页
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各种冲突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的时代,但人们的反思往往基于现代或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传统,因此难以跳脱既有思维框架的限制。道家式的思考或可提供一个更新、更根本的视野和视角。老子之道反映了精英阶层及人... 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各种冲突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反思的时代,但人们的反思往往基于现代或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传统,因此难以跳脱既有思维框架的限制。道家式的思考或可提供一个更新、更根本的视野和视角。老子之道反映了精英阶层及人类整体的认知的局限性,老子的正反相生理论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性,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价值观的狭窄和盲目,以及管理制度的不足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哲学 老子之道 正反观 文明反思 价值冲突 现代管理
下载PDF
老子《二十五章》析评札记
14
作者 刘笑敢 《中国文化》 2004年第21期18-23,共6页
一、“道法自然”如何读?关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节,历来有不同的读法。特别是“道法自然”一句歧异更多。不同的读法就涉及不同的句法结构。
关键词 读法 札记 老子 句法结构
下载PDF
文明的对话:何以包容天下——老子哲学新说与西方宽容理论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笑敢 杨柳岸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如果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宽容概念与《老子》相关思想进行比较,科恩将宽容视作“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主体有意识地、有原则地不干涉那些反对他的人,尽管他自认为有能力予以干涉”,与老子关于“不善者亦善之”“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如果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宽容概念与《老子》相关思想进行比较,科恩将宽容视作“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主体有意识地、有原则地不干涉那些反对他的人,尽管他自认为有能力予以干涉”,与老子关于“不善者亦善之”“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战胜以丧礼处之”的思考以及慈爱思想相融通。然而,考虑到比较研究中的不对等性,以及比较对象自身的系统性,文明对话的研究不应止步于此。细究文本,《老子》思想中实则包含超越西方宽容概念的内容。《老子》中持类似西方宽容观念的是圣人,但圣人并非宽容的直接主体,而是“道”的拟人化象征,超越万物,包容万有,无所偏私,以“无为”养育万物,使万物归于自然有序的状态。老子的目标是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和谐,其思想中虽然包含了宽容理念,却远远超出西方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老子包容天下的襟怀中,各种差异的共生共荣就是世界的本来样貌,欣然承认,接受差异和不同,并坦然地生活于其中,那么冲突就不是必然的,战争就不是人类的宿命。这为冲突和动荡频发的今日世界分歧与对立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包容 宽容 分歧 圣人
下载PDF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静 刘笑敢 《中华文化论坛》 1996年第2期93-100,共8页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or",但通常译成"Non-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老子》 庄子后学 “无为”思想 《庄子》 道家 无为思想 无为而无不为 《吕氏春秋》 杨朱
下载PDF
《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的“自发秩序”之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笑敢 曹峰 +3 位作者 赖锡三 莫加南 陈晓妍 李志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0-40,共21页
莫加南(Mark Frederick McConaghy,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家早!我们先请赖老师介绍今天的活动。赖锡三(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家早!先感谢莫加南的帮忙。今天的主角当然是刘笑敢老师,还有曹峰老师,希望他们多发言,看他们怎么谈《老子... 莫加南(Mark Frederick McConaghy,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家早!我们先请赖老师介绍今天的活动。赖锡三(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家早!先感谢莫加南的帮忙。今天的主角当然是刘笑敢老师,还有曹峰老师,希望他们多发言,看他们怎么谈《老子》与"共生"的问题,尤其是今天触及的《老子》最核心的概念──"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发秩序 刘笑敢 中山大学 台湾 老师
下载PDF
“自然”的蜕变:从《老子》到郭象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笑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2,166,共13页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或体系义并未得到后人的领悟和继承,而是汇入或淹没于百花各自盛开的景观之中。这种流变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自然一词的词义,但也忘却和掩盖了《老子》之自然的宏大眼光和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自然(本性自然) 外在自然 社会自然 《老子》 《老子指归》 《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想尔注》 《老子道德经注》 《庄子注》
下载PDF
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矛盾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笑敢 《文史哲》 1985年第2期61-67,共7页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观的理论学说。庄子的人生哲学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理想、自由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反映了他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庄子的人生哲学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充满了矛盾,本文拟对这些矛盾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观的理论学说。庄子的人生哲学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理想、自由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反映了他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庄子的人生哲学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充满了矛盾,本文拟对这些矛盾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并试图揭示庄子哲学的根本矛盾和根本错误。一外化与内不化《庄子·知北游》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古之人是庄子学派的理想人物。“外化而内不化”是庄子学派理想的生活原则,也是全面分析庄子哲学的一个契机。外化即随顺外物的一切变化。庄子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因而人们只能随顺外界的必然,任何脱离和抗拒命运之必然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学派 人生哲学 庄子哲学 精神境界 精神自由 统治者 外化 哲学体系 根本矛盾 全面分析
下载PDF
取向、入径与科学启示:孟子人性论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笑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7,共13页
现代学界有关孟子人性论的解释蕴含两种入径:第一种入径可称之为“直接、素朴式解读”,以汉学家葛瑞汉、哲学家孟旦以及历史学家华霭仁为代表;第二种入径可称之为“迂回、注入式重释”,以牟宗三和安乐哲为代表,他们分别借用康德理论、... 现代学界有关孟子人性论的解释蕴含两种入径:第一种入径可称之为“直接、素朴式解读”,以汉学家葛瑞汉、哲学家孟旦以及历史学家华霭仁为代表;第二种入径可称之为“迂回、注入式重释”,以牟宗三和安乐哲为代表,他们分别借用康德理论、杜威观点以及过程哲学对孟子人性论说进行重新诠释。讨论孟子人性论,亦不应忽视现代科学的新发现。保罗·布鲁姆运用实验心理学,断定婴儿的反应确实带有成人道德判断的某些标志性特征,从而证实了“人天然具有道德感”的假设,而这与孟子的人性观是完全吻合的。孟子和现代心理学家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人性中存在善的基因。进一步探究和反思接纳这些理论的原因和理由应该是有重要意义的,它有助于我们树立起对待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正确态度,而这反过来又将长期影响我们生活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入径 两种取向 孟子人性论 牟宗三 安乐哲 保罗·布鲁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