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枝和竹屑栽培平菇配方比较试验
1
作者 刘筱雪 王一 +3 位作者 李冬兵 唐雪 陈雪玲 曾泽彬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降低平菇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以桑枝、竹屑为主料设计配方栽培江都71、台秀,考察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江都71、台秀菌株均能在桑枝、竹屑培养料中正常生长,但台秀菌株综合... 目的:降低平菇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以桑枝、竹屑为主料设计配方栽培江都71、台秀,考察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江都71、台秀菌株均能在桑枝、竹屑培养料中正常生长,但台秀菌株综合表现更好;添加桑枝和竹屑均可降低原料成本,但桑枝更适合作为平菇栽培原料;当桑枝质量分数为80%时,鲜菇产量最高,单袋利润和投入产出比也最高,江都71、台秀菌株的单袋利润分别为2.54元/袋、3.55元/袋,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74、1∶2.04。竹屑作为栽培原料时需要控制添加量,其质量分数不超过4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竹屑 平菇 栽培原料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对四川怀远特色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筱雪 袁文娟 +3 位作者 丁涛 熊粟栗 张杰 白林含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7-543,共7页
为了研究四川怀远特色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当地豆腐帘子和冻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豆腐帘子的菌群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 为了研究四川怀远特色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当地豆腐帘子和冻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豆腐帘子的菌群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检测出40个细菌属和21个真菌属,主要优势微生物是Acinetobacter和Trichosporon.冻糕的菌群主要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检测出36个细菌属和23个真菌属,主要优势微生物是Lactobacillus和Kazachsta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传统发酵食品 微生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去极化法及铂电极直接测定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筱雪 方帷 +4 位作者 李晓 谢晨文 张兴利 赵建 张杰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1-854,共4页
比较了氧化还原电位去极化法和铂电极直接测定法在醌氢醌标液、肉汤培养基(Luria-Bertani medium,LB)、马铃薯肉汤培养基(Potato-Dextrose Broth medium,PDB)中氧化还原电位(Eh)的测定差异。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能快速精确地测定醌氢醌... 比较了氧化还原电位去极化法和铂电极直接测定法在醌氢醌标液、肉汤培养基(Luria-Bertani medium,LB)、马铃薯肉汤培养基(Potato-Dextrose Broth medium,PDB)中氧化还原电位(Eh)的测定差异。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能快速精确地测定醌氢醌标液的Eh,但弱平衡体系LB、PDB培养基的测定值存在60~120mV的差异,且LB培养基Eh测定结果比PDB培养基更稳定。相对于铂电极直接测定法,去极化法具有测量时间短、数据精确、重现性好等特点,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电位 去极化测定法 铂电极直接测定法 弱平衡体系
下载PDF
全国医疗及相关机构治疗药物监测项目开展情况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筱雪 周伟燕 +4 位作者 黄晨蓉 邓宇航 虞勋 缪丽燕 张传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99-1710,共12页
目的对2021年度全国医疗及相关机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样本量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为TDM检测项目开展、试剂盒研发和室间质评等质量控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网络平台发起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双人核... 目的对2021年度全国医疗及相关机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样本量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为TDM检测项目开展、试剂盒研发和室间质评等质量控制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网络平台发起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双人核对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对无效数据进行补充调查或剔除。随后基于锁库的数据采用柱状图结合数据表格方式对开展单位的上报数量、主要检测方法、总体样本量水平及各药物类别下各品种检测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①TDM在临床上具备较大开展需求,其中精神类药物、抗菌药物、免疫抑制药和抗肿瘤药为开展量较大的药物类别;②TDM临床检测方法多样,其中基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原理的免疫分析方法和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的色谱分析方法应用普遍。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对TDM检测有着广泛需求。目前各检测单位间存在多种检测方法并行及以色谱分析为代表的实验室自建方法(LDT)大量应用的状况。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完善仍是未来TDM质量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医疗机构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竹屑和桑枝屑作为基质原料栽培香菇试验
5
作者 王一 李冬兵 +3 位作者 刘筱雪 周丽 王洪江 曾泽彬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3期36-39,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拥有丰富的竹屑和桑树枝条资源,为提高其利用率,以竹屑和桑枝屑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原料,试验研究了在传统香菇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和桑枝屑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 四川省宜宾市拥有丰富的竹屑和桑树枝条资源,为提高其利用率,以竹屑和桑枝屑作为香菇的栽培基质原料,试验研究了在传统香菇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和桑枝屑对香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竹屑和桑枝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香菇均能正常生长,并长出子实体,但香菇产量、经济效益和生物转化率等均低于传统杂木屑基质,表明竹屑和桑枝替代杂木屑栽培香菇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屑 桑枝屑 香菇 培养基质 四川宜宾
下载PDF
HPLC-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 被引量:8
6
作者 孙鲁宁 刘园园 +3 位作者 赵燕荣 云昌宏 刘筱雪 丁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同时测定的HPLC—MS方法,并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氯沙坦钾片后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同时测定的HPLC—MS方法,并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氯沙坦钾片后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流动相为甲醇-20mmol·L^-1醋酸铵水溶液(含0.1%的甲酸)(60:40,V/V),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检测离子均为m/z207.1,传输区电压为250V。12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口服100mg氯沙坦钾片后,测定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1—2000ng·mL^-1范围内,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两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和浓度的线性关系均良好,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0%?受试者口服100mg氯沙坦钾片后,氯沙坦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6±1.1)h,达峰浓度为(890.2±476.4)ng·mL^-1,消除半衰期为(2.7±1.6)h;EXP3174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9±1.0)h,达峰浓度为(1233±611.6)ng·mL^-1,消除半衰期为(6.4±1.2)h。结论:本试验通过选择相同的碎片离子作为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XP3174的检测离子,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度;所建立的HPLC—MS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方便,可用于氯沙坦及其代谢物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EXP3174 HPLC—MS法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间作模式对桑园土壤养分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丽 贺兵 +5 位作者 李冬兵 刘学锋 曹文 余世权 刘筱雪 王一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为探究不同桑园间作模式下各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并优化桑园间作,以桑树净作(CK)为对照,另设桑树间作大豆(MS)、桑树间作花生(MP)、桑树间作甘薯(MSt)、桑树间作马铃薯(MPt)4种间作模式,分析了5种模式对桑园土壤肥力、桑叶及... 为探究不同桑园间作模式下各间作体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并优化桑园间作,以桑树净作(CK)为对照,另设桑树间作大豆(MS)、桑树间作花生(MP)、桑树间作甘薯(MSt)、桑树间作马铃薯(MPt)4种间作模式,分析了5种模式对桑园土壤肥力、桑叶及间作物产量、种间竞争力指数和系统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模式显著影响了桑园土壤养分含量、系统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土壤养分随生育时期而变化,至共生结束,MS,MP两种养地间作模式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2.37%,0.39%,全氮和全钾含量比共生前分别增加了0.76%,11.49%和2.03%,0.26%;MSt,MPt两种耗地作物土壤pH值升高了5.71%,4.34%,土壤全磷含量降低了5.56%,2.04%,两者在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MSt减少11.41%、MPt增加8.03%,MSt增加0.83%、MPt减少8.50%.与净作相比,MS,MSt,MPt模式下桑叶产量分别提高32.90%,35.50%,13.05%,MP降低10.55%,间作物产量较净作减少,但系统产量总体增加.除花生外,间作下大豆、甘薯、马铃薯的种间竞争能力均弱于桑树;各模式产投比从大到小依次为:MS,MP,MSt,MPt;间作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MSt,MS,MPt和MP模式分别增加了间作物纯收入.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含量、产投比、LER值和桑园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在桑园中间作大豆具有更高的土壤可持续性和经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间作 土壤养分 土地当量比 产量 综合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薄荷油对雌性布氏田鼠的抗生育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兴利 谢晨文 +3 位作者 刘筱雪 方帷 李晓 张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7-324,共8页
我国草地鼠害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增的趋势。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是内蒙古草原主要害鼠之一,为找到有效控制鼠类数量的方法,本文研究了薄荷油对布氏田鼠的抗生育效果。以性成熟的非越冬布氏田鼠为实验对象,将备用的雌、雄布氏田... 我国草地鼠害发生面积呈逐年扩增的趋势。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是内蒙古草原主要害鼠之一,为找到有效控制鼠类数量的方法,本文研究了薄荷油对布氏田鼠的抗生育效果。以性成熟的非越冬布氏田鼠为实验对象,将备用的雌、雄布氏田鼠按2∶1合笼,将妊娠布氏田鼠分为3个不同药物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将薄荷油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溶液(750 mg·kg^(-1)、1 000 mg·kg^(-1)、1 500 mg·kg^(-1)),灌胃7 d后剖检,统计其子宫胚胎着床数,对子宫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薄荷油能有效降低布氏田鼠胚胎着床数(P<0.01)。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薄荷油使布氏田鼠子宫内膜表面容受性发生了改变;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经薄荷油处理的布氏田鼠子宫形态发生了改变,产生病变;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子宫内的雌激素受体(ERα)、孕激素受体(PR)、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MMP2)及E-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都出现了异常。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薄荷油对布氏田鼠的抗生育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调节子宫内ERα、PR、MMP2及E-cadherin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影响其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着床过程,进而导致胚胎着床失败。因此,薄荷油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植物源性不育剂应用于鼠类不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薄荷油 胚胎着床 抗生育
下载PDF
胃蛋白酶合剂中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尧 刘筱雪 吴憩 《抗感染药学》 2016年第4期740-742,共3页
目的:建立胃蛋白酶合剂中羟苯乙酯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ccur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羟苯乙酯在2.0~20μg/mL... 目的:建立胃蛋白酶合剂中羟苯乙酯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Accur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6nm。结果:羟苯乙酯在2.0~2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为0.31%(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蛋白酶合刑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合剂 羟苯乙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HSCT患儿血浆中白消安的浓度测定及暴露量研究
10
作者 杜小换 黄晨蓉 +7 位作者 胡绍燕 刘筱雪 董吉 朱增燕 刘纪松 李芳 王文静 缪丽燕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第6期425-429,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体内白消安(BU)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并进一步估算非清髓预处理(RIC)方案下患儿体内BU暴露情况。方法:以白消安D8(BU-D8)为内标,乙腈蛋白沉淀,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 目的:建立测定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儿体内白消安(BU)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并进一步估算非清髓预处理(RIC)方案下患儿体内BU暴露情况。方法:以白消安D8(BU-D8)为内标,乙腈蛋白沉淀,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50 mm×2.1 mm,1.7μm);柱温:40℃;流动相以含0.1%甲酸的乙腈为有机相,以含10 mmol·L^(-1)甲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为水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BU和BU-D8离子通道分别为m/z 264.10→150.90和m/z272.10→159.10。使用NextDose贝叶斯回归模型分别计算患儿体内BU暴露量,以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示。结果:BU在0.1~10.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0.1μg·mL^(-1)。定量下限以及低、中、高浓度质控品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3%~5.1%和3.2%~6.9%,平均提取回收率为(111.2±11.8)%,经内标归一化的基质效应均<15%。21例患儿经模型估算的BU AUC中位值为1191.23(775~2511.57)μmol·min·L^(-1)),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开展BU血药浓度监测。RIC方案下患儿体内BU暴露存在个体差异性,有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消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桑枝适栽香菇品种筛选及多糖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一 曾泽彬 +5 位作者 刘学锋 李冬兵 周丽 刘筱雪 王洪江 兰凤杰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12期5-8,15,共5页
为充分利用宜宾市丰富的桑枝条资源,2018年至2019年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开始利用桑枝屑栽培香菇,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择11个香菇菌株,分别进行菌丝生长和桑枝屑栽培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香菇“808”为综合性状最优菌株,适宜在宜宾市桑枝... 为充分利用宜宾市丰富的桑枝条资源,2018年至2019年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开始利用桑枝屑栽培香菇,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择11个香菇菌株,分别进行菌丝生长和桑枝屑栽培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香菇“808”为综合性状最优菌株,适宜在宜宾市桑枝代料栽培食用菌中进行推广。若以香菇多糖含量为筛选指标,则桑枝栽培香菇“236”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桑枝 多糖
下载PDF
桑枝栽培香菇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曾泽彬 刘学锋 +4 位作者 王一 李冬兵 周丽 牟碧涛 刘筱雪 《食用菌》 2019年第2期42-45,共4页
以桑枝(屑)部分或全部替代硬杂木(屑)具体栽培香菇试验结果表明:①栽培香菇的基质中桑枝(屑)占主料50%比较适合,即主料桑枝(屑)40%,杂木(屑)40%,辅料麸皮18%,白糖0.5%,石膏1%,石灰0.5%,丰菇素1.5 g/袋;②此配方栽培香菇具有原料成本低,... 以桑枝(屑)部分或全部替代硬杂木(屑)具体栽培香菇试验结果表明:①栽培香菇的基质中桑枝(屑)占主料50%比较适合,即主料桑枝(屑)40%,杂木(屑)40%,辅料麸皮18%,白糖0.5%,石膏1%,石灰0.5%,丰菇素1.5 g/袋;②此配方栽培香菇具有原料成本低,菌丝生长速度快、粗壮、浓密、洁白、活力强等特点,鲜菇产量、生物转化率与纯杂木(屑)基本无差异,产出香菇蛋白质、活性多糖含量高、低脂肪,富硒。该配方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③香菇对1-脱氧野尻霉素没有富集能力;④以桑枝(屑)作为主料栽培香菇,其产量主要集中于第一、二潮,为香菇的工厂化栽培料配方筛选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 杂木 配方 营养成分 香菇
下载PDF
青藏高原牧区传统游牧方式及生态启示
13
作者 张丰羽 刘筱雪 《草业与畜牧》 2016年第6期57-59,共3页
文章综述了青藏高原牧区传统游牧方式及生态意义。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游牧是草原传统的基本生产方式,是高寒草原的一种生产适应方式,其中蕴含了人类的生存智慧。面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由人、草、畜三要素构成... 文章综述了青藏高原牧区传统游牧方式及生态意义。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游牧是草原传统的基本生产方式,是高寒草原的一种生产适应方式,其中蕴含了人类的生存智慧。面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由人、草、畜三要素构成的草原生态系统,为高寒牧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游牧 草地退化 生态
下载PDF
四川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筱雪 王一 +3 位作者 曾泽彬 李冬兵 周丽 刘学锋 《食用菌》 2020年第5期72-75,共4页
为了保障四川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现对四川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 四川 食用菌 发展现状
下载PDF
宜宾市桑枝栽培香菇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一 刘学锋 +4 位作者 曾泽彬 李冬兵 周丽 牟碧涛 刘筱雪 《食用菌》 2019年第5期7-9,共3页
分析了宜宾市桑枝栽培香菇有利条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科学组织生产、强力拓展产品市场和加强技术支撑服务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 宜宾 桑枝香菇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宜宾市蚕桑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16
作者 王一 李冬兵 +3 位作者 刘学锋 曾泽彬 周丽 刘筱雪 《四川蚕业》 2022年第4期4-6,共3页
以宜宾市兴文县215户养蚕农户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计算不同规模化蚕桑发展综合得分。结论认为:在宜宾养蚕农户发展规模化生产中,桑园规模在7.42亩(666.67 m^(2))以上,养蚕量6.29张以上,蚕桑综合得分为正效益。
关键词 宜宾市 因子分析 综合得分 蚕桑
下载PDF
桑椹菌核病绿色防控药剂筛选试验
17
作者 刘筱雪 王一 +5 位作者 曾泽彬 李冬兵 周丽 王洪江 兰凤杰 刘学锋 《中国蚕业》 2022年第1期4-8,共5页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主要病害,常造成严重损失。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利用从病椹中分离出的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最小抑制浓度法(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从10种低毒杀菌剂中筛选...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主要病害,常造成严重损失。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利用从病椹中分离出的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最小抑制浓度法(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从10种低毒杀菌剂中筛选绿色高效的防控药剂。药剂室内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脂肪酸、香芹酚、二氧化氯的1 000倍稀释药液对Ciboria shiraiana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9.21%、96.38%和93.23%;药物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311 mg/L、62 mg/L和322 mg/L。药剂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脂肪酸对桑椹菌核病的相对防效为4.08%~46.93%,而香芹酚和二氧化氯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控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菌核病 桑实杯盘菌 绿色防控药剂 脂肪酸 香芹酚 二氧化氯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桑园土壤肥力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丽 王一 +5 位作者 李冬兵 刘筱雪 曾泽彬 王洪江 兰凤杰 刘学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25-2434,共10页
【目的】揭示间作下桑园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桑园间套作模式和桑园培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桑树净作为对照(CK),设桑树间作大豆(MSS)、桑树间作花生(MPP)和桑树间作甘薯(MST)3个间作模式,开展2年田... 【目的】揭示间作下桑园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桑园间套作模式和桑园培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桑树净作为对照(CK),设桑树间作大豆(MSS)、桑树间作花生(MPP)和桑树间作甘薯(MST)3个间作模式,开展2年田间试验,分析4种种植模式下桑园土壤理化性状、细菌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土壤养分含量、OTU数量、α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随种植模式而变化。与CK相比,间作显著改变了土壤pH、速效钾含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桑园土壤中细菌OTU数量及ACE、Chao1、Simpson指数均高于CK,其中间作处理的ACE指数与CK差异显著(P<0.05)。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影响桑园土壤中大于1%的优势细菌门数量,在丰度前10的细菌门类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间作土壤中的优势种群,相对丰度之和在62.32%~71.27%;在属水平上,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Uncultured_bacterium_f_SC-I-84、Uncultured_bacterium_f_Chitinophagaceae、酸微菌(Ilumatobacter)、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JGI_0001001-H03、砂壤土杆菌(Ramlibacter)和黄色土源菌(Flavisolibacter)是间作土壤的优势细菌属,较CK分别高60.9%、50.0%、19.1%、17.9%、11.3%、25.0%、50.5%和45.6%。此外,各模式下土壤细菌属群落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桑园间作模式显著改变了桑园土壤pH及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并影响桑园土壤中优势细菌分类水平组成(门、属)和优势细菌的相对丰度,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富度;发展桑园间作大豆和花生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维护桑园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间作模式 土壤肥力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持续负压吸引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体会
19
作者 刘筱雪 《柳州医学》 2000年第3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 机磷农药中毒 临床资料 护理 治疗
下载PDF
浅议胸腹壁浅静脉穿刺的体会
20
作者 刘筱雪 《柳州医学》 2000年第2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胸腹壁 浅静脉穿刺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