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骨近端骨折对伸直状态下膝关节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汪嘉琪 唐江安 +7 位作者 黄国华 孔德策 赵一丁 龚璐璐 潘红元 孔德伟 刘粤 杨铁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57-4762,共6页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腓骨近端骨折是不需要固定的,他人和此次研究提示,近端腓骨结构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值得研究。目的:探讨腓骨近端骨折对于伸直状态膝关节各结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运用...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腓骨近端骨折是不需要固定的,他人和此次研究提示,近端腓骨结构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值得研究。目的:探讨腓骨近端骨折对于伸直状态膝关节各结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生物力学试验。选用1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膝关节MRI和CT影像数据资料建立伸直状态下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模拟4种近端腓骨形态:模型A为完整模型,模型B为腓骨头下以远1 cm骨折模型,模型C为腓骨近端最顶端向远端1 cm的尖端缺损骨折模型,模型D为腓骨近端最顶端向远端2 cm的骨缺损模型。在股骨干上施加纵向集中载荷1500 N,对比分析膝关节伸直状态下,4种工况下膝关节各个结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第一主应力的分布以及改变趋势。结果与结论:①模型A胫骨软骨、半月板外侧室最大等效应力大于内侧;胫骨平台、半月板内侧室最大第一主应力大于外侧;股骨软骨内侧髁最大等效应力大于外侧髁,股骨软骨内侧髁最大第一主应力大于内侧髁;②相较于模型A,模型C的软骨、半月板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第一主应力大小以及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③相较于模型A,模型B的最大等效应力上升幅度依次为内侧胫骨软骨(14.9%),股骨软骨内侧髁(13.6%),内侧半月板(6.6%);最大第一主应力上升幅度依次为内侧半月板(11.06%),内侧胫骨软骨(8.65%),股骨软骨内侧髁(7.46%);韧带的最大等效应力上升幅度依次为:腘弓状韧带(33.2%)>前交叉韧带(21.3%)>腓侧副韧带(17%)>后交叉韧带(14.3%)>前外侧副韧带(13.2%)>内侧副韧带(10.1%);④相较于模型A,模型D的最大等效应力上升趋势依次为内侧胫骨软骨(19.5%),股骨软骨内侧髁(17.9%),内侧半月板(9.9%);最大第一主应力依次为内侧半月板(14.04%),内侧胫骨软骨(13.03%),股骨软骨内侧髁(11.37%);韧带最大等效应力上升趋势依次为:前交叉韧带(25.2%)>后交叉韧带(18.9%)>内侧副韧带(18.5%)>前外侧副韧带(12.7%);⑤提示在膝关节伸直情况下,腓骨头下1 cm骨折和2 cm腓骨尖端骨缺损对内侧室软骨、前交叉韧带以及后外侧韧带复合体结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半月板 关节软骨
下载PDF
骨科病例随访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2
作者 刘粤 张敏洁 +7 位作者 曹波 李伟 姜志高 孔德策 邵进 张岩 刘树义 杨铁毅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为融合病例管理和病例随访功能,设计一种骨科病例随访数据库系统。方法:该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 2012 R2作为数据库,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和MVC(Model-View-Controller)3层架构设计,基于Visual Studio 2017... 目的:为融合病例管理和病例随访功能,设计一种骨科病例随访数据库系统。方法:该系统采用MS SQL Server 2012 R2作为数据库,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和MVC(Model-View-Controller)3层架构设计,基于Visual Studio 2017开发环境和C#语言开发。整个系统包括病例管理、随访管理和数据管理3个功能模块。结果:该系统可以成功地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和髋部疾病研究中,降低传统随访工作的烦琐性,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有利于了解某种疾病在个体上的演变过程。结论:该系统为研究骨科疾病提供了工具,有利于提高骨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师的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疾病 随访 骨科数据库 病例管理 随访管理
下载PDF
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相关控制方法探析
3
作者 刘粤 罗文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131-0134,共4页
现阶段的电力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成为了主导技术,不仅在技术功能上比较丰富,还可以减少技术操作的问题,整体上提供的帮助比较广泛。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理念、控制方法有待革新,各项控制工作的开展不能... 现阶段的电力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成为了主导技术,不仅在技术功能上比较丰富,还可以减少技术操作的问题,整体上提供的帮助比较广泛。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理念、控制方法有待革新,各项控制工作的开展不能盲目实施,要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不断协调,完善自动化方案,提高自动化操作效率,对自动化作业的各类风险准确识别,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最终推动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难度并不低,各项控制手段的实施,应进一步把握好控制的规范性、合理性,除了严格遵守国家的规范、标准外,还要开展个性化控制,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具体走向,将技术功能进行调整优化,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自动化 控制方法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的短缩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粤 郑士伟 +2 位作者 吴亮 张岩 杨铁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598-1604,共7页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mm,短缩≥10mm,短缩≥20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mm,平均(5.21±5.49)mm。股骨颈短缩≥5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10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20mm的发生率为3%(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5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5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短缩 空心钉 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性别 年龄 体质量指数 调查分析 省级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粤 吴亮 +3 位作者 张岩 郑士伟 姜锐 杨铁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9108-9111,共4页
背景: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哪种内固定材料更加适合锁骨中段骨折呢?目的:比较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骨解剖钢板和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背景: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哪种内固定材料更加适合锁骨中段骨折呢?目的:比较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骨解剖钢板和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钢板组骨重建时间较重建带组明显缩短(P<0.05)。5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两组各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Neer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相仿,但前者可以减少术中折弯的过程,操作简单,而后者对于长斜型,不规则型锁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微创 接骨术 重建带 锁骨解剖钢板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粤 郝玮 +1 位作者 张岩 杨铁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81-5484,共4页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年龄60~96岁,通过随机数法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对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FR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术前评估,最终综合治疗组148例,传统治疗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随访中,综合治疗组的再骨折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模式较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综合治疗 内固定 关节置换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7
作者 罗文丰 刘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75-0178,共4页
现阶段的电力系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通过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技术操作的局限性,还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优化提供了较多的保障。相对而言,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实施难度并不低,要在... 现阶段的电力系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通过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技术操作的局限性,还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力系统优化提供了较多的保障。相对而言,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实施难度并不低,要在传统继电保护的基础上增设自动化的功能,需加强自动化理念的渗透,完善自动化设施的打造,落实个性化的自动化方案,将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功能参数不断完善。另外,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要加强各项反馈信息的获取,深度分析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根据客观需求开展良好的调整,逐步提高技术的可行性。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新的理念,坚持在技术的内涵上进一步丰富,推动电力产业的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自动化理念 继电保护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粤 王平 +3 位作者 曾丽红 胡敏冬 顾明伦 戴炜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45-45,共1页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辅助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对 1 8例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观察症状、体征、预后变化 ;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PTA等指标。结果 ALSS治疗后 ,症状明显改善 ,肝功能...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辅助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对 1 8例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观察症状、体征、预后变化 ;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肝功能、PTA等指标。结果 ALSS治疗后 ,症状明显改善 ,肝功能显著好转 ;治愈好转率 83 .3 %。结论 ALSS治疗重型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重型药物性肝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HBV主蛋白、HCV-CE2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内的共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粤 王松 +3 位作者 何清 刘聪 马为民 赵连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比较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混合与单独接种对各自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鼠肌组织内单独或混合接种编码HBV主蛋白、HCV-CE2抗原的两种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取不同时间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混合接种后相应蛋白均能够表... 目的:比较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混合与单独接种对各自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鼠肌组织内单独或混合接种编码HBV主蛋白、HCV-CE2抗原的两种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取不同时间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混合接种后相应蛋白均能够表达,但表达强度及持续时间明显不及单独免疫。结论: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可以在小鼠肌细胞内表达,但其程度较弱,可能与相对较弱的体液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主蛋白 HCV-CE2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小鼠 肌细胞
下载PDF
HBV主蛋白、HCV-CE_2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内的共表达与存续
10
作者 刘粤 王松 +3 位作者 何清 马为民 刘聪 赵连三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54-55,共2页
目的 比较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混合与单独接种对各自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肌组织内单次或多次 ,单独或混合接种编码HBV主蛋白、HCV -CE2 抗原的两种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取不同时间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混合接... 目的 比较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混合与单独接种对各自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肌组织内单次或多次 ,单独或混合接种编码HBV主蛋白、HCV -CE2 抗原的两种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取不同时间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混合接种后相应蛋白均能够表达 ,但表达强度及持续时间明显不及单独免疫 ,多次接种后存续时间可延长。结论 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可以在小鼠肌细胞内共表达 ,但其程度较弱 ,存续时间较短 ,可能与相对较弱的体液免疫应答有关 ,多次接种可望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主蛋白 HCV-CE2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小鼠 肌细胞 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福元 杨铁毅 +3 位作者 姜锐 张岩 刘粤 邵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381-8387,共7页
背景:经三角肌劈开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后存在一些并发症。目的:评价经三角肌劈开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降低相关并... 背景:经三角肌劈开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后存在一些并发症。目的:评价经三角肌劈开入路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移位的三、四部分骨折病例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81例患者获得12-30个月的随访。内固定后12个月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平均为(76.57±4.70)分。内固定后共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8.3%),其中肩峰撞击16例(19.8%),头干角丢失6例(7.4%),头干角丢失合并螺钉穿出关节面2例(2.5%),螺钉穿出关节面2例(2.5%),肱骨头坏死2例(2.5%),切口脂肪液化5例(6.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撞击组与无撞击组比较,大结节位置过高、钢板位置过高及Neer分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头干角丢失组与未丢失组比较,年龄、内固定后内侧皮质缺损、Neer分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大结节位置过高、钢板位置过高及Neer分型是发生内固定后肩峰撞击的独立预测因素。内固定后内侧皮质缺损、Neer分型是发生内固定后头干角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Neer分型 并发症 肩峰撞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范鑫斌 张岩 +6 位作者 杨铁毅 罗从风 龚璐璐 梁旭 刘树义 吴亮 刘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10-3516,共7页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 背景:如今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已由起初的内外侧"双轨道结构"逐步转型为"360°全方位立体结构",国内外学者们更关注平台后侧结构的稳定性、复位情况以及对复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后侧平台的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仍无明确定论,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胫骨平台后外侧1/2和后外侧1/4骨折。分别使用前侧2枚6.5 mm拉力螺钉、外侧4.5 mm L型钢板以及后侧3.5 mm T型钢板置入内固定骨折块。在胫骨平台中心处加载500 N纵向应力,比较3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状态。结果与结论:在1/2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与后侧钢板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较小,外侧钢板的位移较其他两种固定方式大。而在1/4骨块模型中,前侧拉力螺钉在各方向的位移优势更明显,后侧钢板的位移居次,外侧钢板的位移最大。1/2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523 MPa,外侧钢板为153.372 MPa,后侧钢板为115.922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4.309 MPa,外侧钢板为4.37 MPa,后侧钢板为3.124 MPa。1/4骨块上前侧拉力螺钉的最大应力为36.803 MPa,外侧钢板为153.336 MPa,后侧钢板为104.234 MPa;而在骨块上的最大应力前侧拉力螺钉模型为1.195 MPa,外侧钢板为0.827 MPa,后侧钢板为1.196 MPa。提示前侧拉力螺钉能够承担更大的应力,并在受到应力后位移变化较小,可提供较稳定的支持。而后侧钢板在骨块较大(1/2骨块)时,能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与拉力螺钉相仿;而在骨块较小(1/4骨块)时,稳定性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外侧钢板在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稳定性较差,不如前侧拉力螺钉和后侧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骨植入物 有限元分析 胫骨平台 骨折 后外侧骨块 内固定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艾自胜 张长青 +2 位作者 刘粤 王刚 陈圣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99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术后门诊随访和通讯手段随访相结合的形式获得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9例,运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并进...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99年5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术后门诊随访和通讯手段随访相结合的形式获得有完整随访资料者99例,运用SPSS14.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到2006年1月为止,99例患者术后随访共有15例出现坏死,坏死率为15.2%。交互作用分析得出: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性别与复位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骨折是否移位、复位质量和内固定是否取出是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年龄与内固定是否取出、复位质量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后的精细分析得出:56~85岁患者中,内固定取出组股骨头坏死是未取出组的26.00倍(95%CI=3.076~219.747)。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手术时年龄越大,越不易并发股骨头坏死;对于老年患者,取出内固定可能会增加股骨头坏死和塌陷的风险;解剖复位有助于降低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红果参抗氧化面膜的研制
14
作者 张富东 乔石 +12 位作者 易辉 赵静 刘粤 张婷 王美容 李懿 朱敏凤 袁茂华 余敏灵 杨璐 陈丽 欧阳志珏 何德强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3年第1期74-77,106,共5页
为了解红果参的美容功效及开发利用价值,以红果参萃取液作为功效成分,制备了一款性能稳定的抗氧化面膜。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面膜各组分含量,并对该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产品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为了解红果参的美容功效及开发利用价值,以红果参萃取液作为功效成分,制备了一款性能稳定的抗氧化面膜。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面膜各组分含量,并对该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产品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红果参抗氧化能力强,各指标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制得的红果参面膜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既适应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来满足求美者的需求,又能对时令性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参 面膜 抗氧化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岩 梁旭 +6 位作者 范鑫斌 邵进 刘粤 叶维光 吴亮 杨铁毅 龚璐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5011-5016,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修复方案包括后侧钢板螺钉、外侧钢板螺钉和前后拉力螺钉内固定;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是靠医师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也大多是临床报道,缺乏力学实验的依据。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外侧钢板螺钉组、后侧钢板螺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3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6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胫骨标本共12个进行干骺端骨密度测定。电动摆锯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1/2骨折模型,模型随机分3组进行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外侧钢板螺钉固定、后侧钢板螺钉固定。利用有限元法和生物力学方法在250,500,1 000 N的轴向载荷下测试骨折块的轴向位移值及最大位移值分布区。结果与结论:3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轴向载荷为250 N时,有限元实验中骨折块的位移值,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小,为0.013 521 mm;后侧钢板螺钉组居中,为0.016 991 mm;外侧钢板螺钉组最大,为0.138 200 mm,在500,1 000 N时情况类似。实验生物力学结果显示,前后拉力螺钉组的位移值明显小于外侧钢板螺钉组和后侧拉力螺钉组(P<0.05);后侧钢板螺钉组与外侧钢板螺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测试方法最大位移值分布区域都在近侧胫腓关节交界区。提示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前后拉力螺钉组最具优势,外侧钢板螺钉组较差。临床可以考虑将前后拉力螺钉固定作为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平台 内固定 骨折 有限元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LISS-DF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的应力分布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岩 杨铁毅 +4 位作者 刘树义 王治 刘粤 龚璐璐 丁祖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81-584,共4页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目的:对LISS-DF钢板... 背景:如何确定LISS-DF近端螺钉单双皮质合理搭配的固定方式,以便达到骨折两端螺钉固定强度的相对平衡,降低锁定钢板、螺钉和骨皮质之间的剪切应力,避免螺钉的应力集中,产生更有效的治疗结果是避免内固定失败的关键。目的:对LISS-DF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的固定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力学评价。方法:在ANSYS9.0软件中建立LISS-DF钢板固定股骨远端骨折(AO/OTA33-A3型)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在近端螺钉单、双皮质不同组合固定方式下,通过模拟生理应力做轴向加压、扭转实验,同时评估近端螺钉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在16种不同组合方式中,当近端螺钉组合为1,3单2,4双皮质固定时,近端4枚螺钉的应力均值最小为24.21975N,同时剪切应力均值亦为最小,位移变化与其他组合固定方式相当且均较小。提示近端螺钉靠近骨折端处双皮质固定,其余螺钉依次单双皮质交替固定时,LISS-DF系统应力分散,抗拔出和抗扭转效果好,从而减少钢板螺钉早期的松动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分布 LISS-DF 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预后预测:两种评分的差异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亮 杨铁毅 +3 位作者 郝玮 张岩 刘粤 范鑫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8期8437-8442,共6页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症较多,承受能力差,围手术期风险高,因此,需要治疗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与评估。目的:比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与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两种方法,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治疗预后准确性的差异。方法:选取上海市... 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症较多,承受能力差,围手术期风险高,因此,需要治疗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与评估。目的:比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与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两种方法,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治疗预后准确性的差异。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治疗前进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及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结论: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预测,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48例及97例,而实际发生并发症89例。前者预测值显著高于实际值,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发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预测死亡例数分别为27例及6例,实际死亡3例,前者预测值明显高于实际值,后者预测值和实际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有一定误差,但评分系统在临床上应用简便。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比较,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风险,并且能够较为客观的预测治疗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老年 髋部骨折 预后 并发症 病死率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 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白介素-28B 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演化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粤 朱质斌 +6 位作者 黄亮 王敏 张国良 吴其恺 王松 戴炜 周伯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本项目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IL-28B基因SNP进行分型,明确CHC患者中IL-28B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中医证候、肝纤维化的分布特征,借以比较肝纤维化在不同IL-28B等位基因及中医证候患者中的发生率,并指导今后针对... 目的:本项目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IL-28B基因SNP进行分型,明确CHC患者中IL-28B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中医证候、肝纤维化的分布特征,借以比较肝纤维化在不同IL-28B等位基因及中医证候患者中的发生率,并指导今后针对CHC患者尤其是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的高危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5例CHC初治患者的IL-28B基因rs12979860 SNP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完善其血生化、病理学等检查,再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等位基因中的中医证候的分布及不同证候中肝纤维化患者所占的比例。结果: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得我院CHC患者的IL-28B基因分型为CC型(90例)及CT型(15例)。在等位基因为CC型的CHC患者中,中医证候为肝肾阴虚的患者比例最多[41.3%(37/90)],而CC型患者中肝纤维化的比例为53.3%(48/90),CT型为20%(3/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C型患者中医证候为肝肾阴虚的发生肝纤维化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4.1,95%CI为1.6-10.2。结论:IL-28B等位基因为CC型的CHC患者主要中医证候为肝肾阴虚,CC型比CT型更容易发生肝纤维化,CC型中肝肾阴虚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概率最高,我们应加强对IL-28B等位基因为CC型患者的治疗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8B 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及Singh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郝玮 杨铁毅 +2 位作者 张岩 刘粤 邵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9期7380-7384,共5页
背景: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评估骨强度和骨量丢失情况的指标,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6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或... 背景: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评估骨强度和骨量丢失情况的指标,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6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测定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及股骨近端Singh指数,计算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0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为(6.11±2.09)nmol/mmol;其中97例高于正常值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已经有骨量的丢失;Singh指数4级以下91例;5级9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呈负相关(r=-0.32,P=0.007)。提示脱氧吡啶啉与肌酐比值与Singh指数存在线性相关性,在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质方面2种方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尿脱氧吡啶啉 肌酐 SINGH指数 相关性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鑫斌 张岩 +6 位作者 杨铁毅 梁旭 罗从风 刘粤 吴亮 叶维光 应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制作成年男性尸体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模型12个,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使用前侧6.5 mm拉力螺钉、胫骨平台外侧L型4.5 mm解剖锁定钢板、后侧T型3.5 mm锁定钢板固定。对标本模型进行...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合理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制作成年男性尸体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模型12个,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使用前侧6.5 mm拉力螺钉、胫骨平台外侧L型4.5 mm解剖锁定钢板、后侧T型3.5 mm锁定钢板固定。对标本模型进行轴向加压250、500、750、1000 N,检测其轴向位移及应力。结果在相同应力下,前侧螺钉组轴向Y轴位移最小,分别与外侧钢板组和后侧钢板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外侧钢板组与后侧钢板组之间Y轴位移没有显著差异;前侧螺钉组在标识点的应力分布最为均衡。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固定中,前侧螺钉能够有效增加轴向稳定,骨折块周围应力分布均衡,是一种有效的力学固定方式,外侧钢板在横向的稳定性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后侧钢板对于后方需要复位的平台骨折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内固定 螺钉 钢板 应力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