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鲤肠内细菌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2 位作者 杨雨辉 卢彤岩 叶继丹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将5种常用中草药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板兰根IsatisindigoticaFort、黄芪Astra galusmembranaceusFisch、茯苓PoriacocosWolf及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鲤Cyprynus(cyprynus)carpio,研究了这几种... 将5种常用中草药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板兰根IsatisindigoticaFort、黄芪Astra galusmembranaceusFisch、茯苓PoriacocosWolf及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鲤Cyprynus(cyprynus)carpio,研究了这几种中草药对鲤的生长、肠内细菌数量及组成的影响。饲养25d后称重,每组随机取3尾鱼,分别对其前、中、后肠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黄芩及黄芪可明显促进鲤的生长,并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添加茯苓、鱼腥草及板兰根也有一定作用,经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投喂5种中草药均使鲤肠内细菌数增加,并对其组成产生影响,试验组出现了对照组所没有的芽孢杆菌属及棒杆菌属细菌,并且使优势菌群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不动细菌属明显增加,芽孢杆菌属所占的比率也在10%以上,而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及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则明显下降。另外,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明显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及数量,使有益菌类增加,并抑制大部分条件致病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肠内细菌 生长 有益菌类 条件致病菌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鲤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2 位作者 卢彤岩 赵吉伟 叶继丹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研究了5种中草药(黄芪、板兰根、黄芩、茯苓和鱼腥草)对鲤鱼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分别添加黄芪、茯苓、鱼腥草和板兰根(剂量均为10g·kg-1)均可使鲤鱼的白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升高,但添加黄芩... 研究了5种中草药(黄芪、板兰根、黄芩、茯苓和鱼腥草)对鲤鱼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分别添加黄芪、茯苓、鱼腥草和板兰根(剂量均为10g·kg-1)均可使鲤鱼的白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升高,但添加黄芩则下降,几种中草药均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降低;对免疫器官总重量的影响则是添加黄芩、黄芪和茯苓升高,而添加板兰根及鱼腥草下降;黄芪和茯苓可使正常鱼血清NO含量升高,而其它组则降低;除黄芩外,其它几组中草药均使红细胞数目升高,但只有黄芪和茯苓组的白细胞数目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鲤鱼 免疫
下载PDF
黄芪对史氏鲟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红柏 卢彤岩 +2 位作者 张春燕 孙大江 白秀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相当于黄芪(干物质)的用量为日投喂饲料重量的0.5%(A组)、1.0%(B组)和2.0%(C组),对照组鱼灌服蒸馏水。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史氏鲟被灌服黄芪水煎剂后,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溶菌酶含量呈升高的趋势,C组鱼的不同组织变化不一,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史氏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无显著变化,但B组和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S活性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史氏鲟血浆及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有增强作用,尤其B组鱼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黄芪能显著降低史氏鲟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史氏鲟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史氏鲟 免疫 抗氧化
下载PDF
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英文)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红柏 华育平 +2 位作者 曲秋芝 卢彤岩 孙大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20,共7页
采用血细胞计数、光学显微及电子显微技术对二龄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及结构进行了研究。二龄史氏鲟红细胞的数目为47.75×104个/mm3,白细胞数目为2.9万个/mm3,其中淋巴细胞所占比率最高。史氏鲟的外周血中除正常红细胞外,... 采用血细胞计数、光学显微及电子显微技术对二龄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及结构进行了研究。二龄史氏鲟红细胞的数目为47.75×104个/mm3,白细胞数目为2.9万个/mm3,其中淋巴细胞所占比率最高。史氏鲟的外周血中除正常红细胞外,还有处于分裂状态及未成熟的红细胞。史氏鲟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淋巴细胞、粒细胞、血栓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粒细胞有两种,即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含有多种形状的核,其中分叶的核数目较多,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均类似于哺乳动物。对史氏鲟外周血细胞细微结构的观察显示:红细胞中具有少量的细胞器;淋巴细胞结构典型;单核细胞较粒细胞稍小且具有较多线粒体;血栓细胞具有梭形和圆形两种,胞质较少,其中梭形的血栓细胞胞质几乎透明;对粒细胞的颗粒按照形状和电子密度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血细胞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红柏 黄江 +3 位作者 马爱枝 魏巍 王荻 卢彤岩 《水产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18,共5页
实验研究了7种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240尾鱼共分为8组,7个复方中草药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结果显示:实验中所采用的几种中药复方均对施... 实验研究了7种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240尾鱼共分为8组,7个复方中草药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结果显示:实验中所采用的几种中药复方均对施氏鲟血浆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具有升高的作用。血清中AKP酶活性,除方六外其余中草药添加组的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方四及方五升高明显。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中,方五可以显著降低LHD在血清中的含量,方二对ALT有显著降低的作用,方一、方四、方五可以显著降低AST在血清中的水平。大部分所选中药方剂对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钙、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方二和方四能显著升高血糖含量;方二、方六和方七还能提高鲟鱼血清铁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方剂具有促进机体代谢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史氏鲟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华鲟、史氏鲟及达氏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及部分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2 位作者 杨雨辉 叶继丹 孙大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1-537,共7页
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首次分别纯化制备了健康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首次分别纯化制备了健康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琼扩实验等方法对其Ig及Ig亚单位的分子量和部分特性进行了分析。PAGE及SDS-PAGE的结果显示:史氏鲟,中华鲟和达氏鳇IgM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867kD,896kD和924kD;3种鲟鱼Ig的重链分子量均为88kD,都具有29kD的轻链,其中达氏鳇还另有一分子量约为26kD的轻链蛋白。分子量的测定及计算结果显示鲟鱼的Ig为四聚体。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鲟鱼Ig的重链与其Ig具有同样的抗原性,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可被兔抗鲟Ig多克隆抗体所识别,而轻链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则呈阴性。免疫沉淀反应的结果显示,3种鲟鱼的血清及其Ig与相互之间的兔抗Ig血清有免疫沉淀反应,但与兔抗鲤Ig血清无免疫沉淀反应,这表明3种鲟科鱼类的Ig在结构和序列上是较为相似的,而与鲤鱼等高等硬骨鱼类的Ig存在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达氏鳇 中华鲟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中草药方剂对哲罗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红柏 宿斌 王荻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7-134,共8页
哲罗鱼试验组每组60尾,每天按照表3分别投喂添加不同中草药(四种复方及5种单方)的饲料,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连续投喂28 d,停食1 d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及红细胞)及肝脏等样品,进行NO含量、NOS活性、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血... 哲罗鱼试验组每组60尾,每天按照表3分别投喂添加不同中草药(四种复方及5种单方)的饲料,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连续投喂28 d,停食1 d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及红细胞)及肝脏等样品,进行NO含量、NOS活性、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血清中NO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除当归组外NOS含量均有显著升高趋势;肝脏与血清相反,除当归组外NO含量均有上升,除黄芪高剂量组外NOS的活性均下降。血清中SOD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肝脏中,只有茯苓可以显著升高SOD活性,而红细胞中,黄芪、贯众和方二组可以使SOD活性有明显的升高;除方二、茯苓组,其余实验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除方五组外其他实验组均能显著降低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中草药对哲罗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因药物种类、检测组织和指标而有所不同,但所选中草药均有一定程度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鱼 中药方剂 NO NOS SOD MDA
下载PDF
史氏鲟及小体鲟不同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白秀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磷酸酶活性 组织 小体鲟 史氏鲟 碱性磷酸酶 机体健康 动物体内 生长代谢 酸性磷酸酶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中华鲟和达氏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2 位作者 卢彤岩 王荻 赵吉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7-10,共4页
首先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获得了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Georgi)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在此基础上使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对所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片段进行了酶... 首先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获得了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Georgi)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在此基础上使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对所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片段进行了酶解,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等方法分析了所获得的水解片段。结果显示,2种鲟鱼的免疫球蛋白均可被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后均可得到两个完全分离的、均一的蛋白峰。SDS-PAGE检测两个水解片段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4KD和66KD,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66KD的片段可以在硝酸纤维素杂交膜上被各自的兔抗鲟IgM多克隆抗体所识别,而44KD片段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这表明,2种鲟科鱼类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特性相同,提示鲟科鱼类的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及生化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 中华鲟 免疫球蛋白 木瓜蛋白酶 水解片段
下载PDF
史氏鲟及小体鲟不同组织中溶菌酶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红柏 魏巍 《水产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史氏鲟及小体鲟血清和几种主要组织的溶菌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后发现,同小体鲟相比,史氏鲟的血清、鳃、肝、胃、前肠及后肠的溶菌酶量均较高,血清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鳃、肝及后肠均有显著性的差别,胃及前肠之间无差异;小体鲟的粘... 对史氏鲟及小体鲟血清和几种主要组织的溶菌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后发现,同小体鲟相比,史氏鲟的血清、鳃、肝、胃、前肠及后肠的溶菌酶量均较高,血清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鳃、肝及后肠均有显著性的差别,胃及前肠之间无差异;小体鲟的粘液、幽门垂及脾中的溶菌酶含量较史氏鲟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虽然同为鲟科鲟属,溶菌酶在两种鱼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小体鲟 溶菌酶
下载PDF
三种中草药方剂对鲫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红柏 宿斌 王荻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4-28,共5页
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对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 aura-tu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 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对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 aura-tu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15尾,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0%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饲料。实验结束后,取样测定鱼体肝脏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A、B、C皆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尿酸(URIC)、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和球蛋白(GLB)的含量,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升降不一;复方A、B、C对肝脏中Fe、ALP和肌酐(CREA)3项生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对Ca、P、AS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TP和GLB起相反作用。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中草药配方组成成分、取样部位、测试的生化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方剂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红柏 《水产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1-94,96,共5页
关键词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应用 水产养殖 有效成分 复方制剂 免疫功能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序列及多样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红柏 王荻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7-563,共7页
为了研究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组织结构和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从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脾脏总RNA中获得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cDNA克隆,随机挑取31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序列相同率高于75%,前导肽相同... 为了研究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的组织结构和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从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脾脏总RNA中获得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cDNA克隆,随机挑取31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序列相同率高于75%,前导肽相同率高于90%,应属于同1个VH家族。其变异主要存在于互补性决定区,特别是CDR3区。在D片段序列中发现大量保守的基因序列(motif)。并发现多个VH基因片段可以共用一个J片段的现象。在基因组DNA重排过程中,VH片段可以与任意的D和J片段结合。此外,史氏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的VH,D和J片段的随机重排外,外切核酸酶作用,以及在重排位点大量N,P片段的插入现象,都大大增加了鲟鱼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免疫球蛋白 重链 可变区 多样性
下载PDF
史氏鲟胚胎发育与温度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红柏 宋苏祥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0-81,共2页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孵化条件下有关史氏鲟胚胎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史氏鲟胚胎发育的阈值温度及孵化的最适温度。在17-19℃范围内,史氏鲟发育正常,且随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低于17℃,发育则受到抑制,高于22℃,则畸形...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孵化条件下有关史氏鲟胚胎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史氏鲟胚胎发育的阈值温度及孵化的最适温度。在17-19℃范围内,史氏鲟发育正常,且随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低于17℃,发育则受到抑制,高于22℃,则畸形率升高,从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胚胎发育 最适温度范围 极限温度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鲤血清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17,共2页
采用5种常用中草药(黄芪、板兰根、茯苓、黄芩和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 血清 一氧化氮含量 黄芪 茯苓 免疫调节作用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鲤血清主要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红柏 张颖 《水产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48-52,共5页
采用五种常用中草药 (黄芪、板兰根、茯苓、黄芩和鱼腥草 )作为饲料添加剂 ,按 1 0g·kg- 1 的剂量添加到饲料当中饲喂一龄鲤 ,测定这几种中草药对鲤的血清中的K+、Na+、Ca2 +、Cl- 、Mg2 +、Fe2 +、Zn2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 采用五种常用中草药 (黄芪、板兰根、茯苓、黄芩和鱼腥草 )作为饲料添加剂 ,按 1 0g·kg- 1 的剂量添加到饲料当中饲喂一龄鲤 ,测定这几种中草药对鲤的血清中的K+、Na+、Ca2 +、Cl- 、Mg2 +、Fe2 +、Zn2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草药使血清中的游离离子浓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也测试了生活在含高浓度敌百虫水中的鲤在加中草药及不加中草药时血清的几种主要离子含量 ,并同正常水体中对照组及加中草药鲤血清的离子含量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 血清 离子 含量
下载PDF
施氏鲟细菌感染应答中几种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
17
作者 刘红柏 高智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感染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血清中补体、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鲟科鱼类细菌感染应答的敏感因子。首先采用腹腔注射法测定了Ah对施氏鲟的LD... 本文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感染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血清中补体、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鲟科鱼类细菌感染应答的敏感因子。首先采用腹腔注射法测定了Ah对施氏鲟的LD50,然后给健康非免疫状态的1+龄施氏鲟,注射LD50剂量Ah菌液,观察发病情况,同时采集健康组和病理模型组血清及肝组织样品,测定血清中补体、NO水平及NOS活性。结果显示:施氏鲟在感染Ah时,血清中补体C3、C4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升高,其中C3的含量显著升高,表明C3在施氏鲟对抗细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NO是感染应答中重要的炎性反应调节分子,在Ah感染后,施氏鲟血清中NO的水平显著升高,肝脏中的NO水平变化不显著。NOS在NO的生成中起关键作用,但施氏鲟感染后血清及肝脏中的NOS活性无显著变化,由于未做分型检测,属正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补体 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合酶(NOS) 嗜水气单胞菌Ah
下载PDF
喹乙醇对鲤肝胰脏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1
18
作者 叶继丹 韩友文 +3 位作者 赵吉伟 卢彤岩 刘红柏 杨雨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用含不同剂量喹乙醇(0~3200mg·kg-1)的饲料饲喂鲤,分别对鲤在摄食3、6、9和12周时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等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 AOC)进行了测定。结果... 用含不同剂量喹乙醇(0~3200mg·kg-1)的饲料饲喂鲤,分别对鲤在摄食3、6、9和12周时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等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 AO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OD活性随饲料喹乙醇剂量的升高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试验时间对各个处理组的SOD酶活性影响不大。饲料中喹乙醇对GSH px活性的影响较小,其剂量达1600mg·kg-1以上时GSH-px酶活性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诱导效应。饲料中喹乙醇剂量的改变大体上不对MDA含量产生影响,且随时间的延长,除3200mg·kg-1组外,其余各实验组的MDA含量都有所降低。随喹乙醇剂量的增加和实验时间的延长,T AOC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以1600和3200mg·kg-1组的下降幅度最大。结果提示,高剂量下喹乙醇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较大,并伴随着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乙醇 肝胰脏 抗氧化酶系统 脂质过氧化物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不同投饵率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赵吉伟 邱岭泉 +4 位作者 杨雨辉 刘红柏 卢彤岩 孙大江 叶继丹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5-378,共4页
采用同一种饵料 5个投喂率水平 (1.5 %、2 .0 %、2 .5 %、3.0 %、3.5 % ) ,室外流水养殖系统 ,在水温 (16 .5± 1.8)℃的条件下对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 (4 2 .6± 9.2 )g进行 4 2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增重率... 采用同一种饵料 5个投喂率水平 (1.5 %、2 .0 %、2 .5 %、3.0 %、3.5 % ) ,室外流水养殖系统 ,在水温 (16 .5± 1.8)℃的条件下对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 (4 2 .6± 9.2 )g进行 4 2d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增重率、饵料利用率、鱼体蛋白质及水分含量受投饵率影响显著 (P <0 .0 5 )。随着投饵率的增加 ,相对增重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饵料利用率随着投饵率的升高而下降。根据最大相对增重率和最大饵料利用率 ,确定施氏鲟幼鱼适宜投喂率在水温 15~ 18℃时为体重的 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饵率 施氏鲟 幼鱼生长 体成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西洋鲑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绍戊 王荻 +3 位作者 连浩淼 卢彤岩 刘红柏 尹家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40,共7页
杀鲑气单胞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革兰阴性短杆菌,可导致鲑鳟鱼类发生疖疮病或溃疡病。患病鱼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体侧或尾部形成特征性脓肿,严重时脓肿部位溃烂形成溃疡,剖检可见肝脏、脂肪组织出现点状出血[1]。已有研究表明,杀鲑气... 杀鲑气单胞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革兰阴性短杆菌,可导致鲑鳟鱼类发生疖疮病或溃疡病。患病鱼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体侧或尾部形成特征性脓肿,严重时脓肿部位溃烂形成溃疡,剖检可见肝脏、脂肪组织出现点状出血[1]。已有研究表明,杀鲑气单胞菌包括多个亚种如无色亚种(Achromogenes)、杀鲑亚种(Salmonicida)、杀日本鲑亚种(Masoucida)、史氏亚种(Smith)和溶果胶亚种(Pectinolytica)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疖疮病 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 16S r RNA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