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孕药物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TGF-β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纹琰 刘延 刘晓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不同结局的绒毛和蜕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5年3月本院门诊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50例,药物流产者根据最终结局分为完全流产组(n=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不同结局的绒毛和蜕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5年3月本院门诊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50例,药物流产者根据最终结局分为完全流产组(n=15)和不全流产组(n=15),手术流产者作为对照组(n=20)。收集药物流产者服药第3天排出的绒毛和蜕膜以及手术流产者当天负压吸引吸出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孕妇的年龄、孕龄、孕囊直径大小以及流产前血清雌二醇、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似。完全流产组与其他两组相比,绒毛和蜕膜组织TGF-β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不全流产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绒毛和蜕膜组织TGF-β水平是衡量药物完全流产与不全流产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绒毛 蜕膜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雌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纹琰 刘晓瑷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 2006年第5期276-279,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异质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记忆力缓慢下降,人格改变等。研究发现AD发生率老年女性较男性高,可能与绝经后妇女缺乏内源性雌激素保护有关。近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异质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记忆力缓慢下降,人格改变等。研究发现AD发生率老年女性较男性高,可能与绝经后妇女缺乏内源性雌激素保护有关。近来,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防止AD发生的治疗方式之一,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AD发生率较未用者有明显降低,这可能与雌激素对大脑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现综述雌激素对大脑神经细胞、神经递质、神经脂质代谢和脑血流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阿尔茨海默病 N-甲基-D-天冬氨酸载脂蛋白E Β-淀粉样蛋白 5-羟色胺
下载PDF
产后出血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实验诊断探讨 被引量:33
3
作者 侍庆 毛建平 +4 位作者 王敏敏 王玮 刘纹琰 王学锋 王鸿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35-638,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可能性。方法 对 6 9例产妇按分娩时产后出血量分为 3组 ,第 1组 2 8例 ,出血量为 5 0 0~ 80 0ml;第 2组 11例 ,出血量 >80 0ml;第 3组 ,出血量<5 0 0ml,作为正常对照...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可能性。方法 对 6 9例产妇按分娩时产后出血量分为 3组 ,第 1组 2 8例 ,出血量为 5 0 0~ 80 0ml;第 2组 11例 ,出血量 >80 0ml;第 3组 ,出血量<5 0 0ml,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产时及产后 72h止凝血的分子标志物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产时 :第 1组的抗凝血酶活性 (AT :A)降低 ,D 二聚体(DD)升高 ;第 2组的AT :A、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维蛋白原 (Fg)、血小板 (BPC)下降 ,DD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上升。产后 :第 1组的TAT降低 ,DD升高 ;第 2组的AT :A、TAT下降 ,DD升高。产时第 2组Fg的下降及PT的上升与第 1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产后第 2组的抗凝血酶抗原 (AT :Ag)比第 1组下降更显著 (P <0 .0 0 5 )。每组的产后与产时比较 ,第 1组的AT :Ag、Fg明显上升 ,DD、PAP明显下降 ;第 2组的BPC显著上升 ,而第 2组的Fg上升较第1组更明显 (P <0 .0 0 5 )。结论 检测止凝血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子标志物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结合雌激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钟治 刘延 +2 位作者 刘淳 滕宗荣 刘纹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50-51,68,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的防治作用。 方法本研究用QCT法测定腰椎L2 ~L4 骨密度 ,并行骨代谢一般生化指标测试 ,观察 48例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变化 ,用天然结合雌激素倍美力防治骨质疏松的...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的防治作用。 方法本研究用QCT法测定腰椎L2 ~L4 骨密度 ,并行骨代谢一般生化指标测试 ,观察 48例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变化 ,用天然结合雌激素倍美力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结果 48例研究对象治疗前均有骨密度下降 ,其中 32人患有骨质疏松 ,占 6 6 .6 7% ;未用倍美力治疗者 2 3例 (对照组 )骨密度继续下降 ,自身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倍美力 0 .6 2 5mg/d治疗者 2 5例 (治疗组 ) ,一年后测试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说明倍美力能减缓骨密度下降。治疗组服用倍美力后尿钙 /肌酐、尿羟脯氨酸 /肌肝比值均有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则不明显 ,两组治疗后尿羟脯氨酸 /肌肝比值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提示倍美力能有效地减缓骨吸收速度 ,减少骨质丢失 ,从而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质疏松 雌激素替代治疗 防治
下载PDF
欣母沛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时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滕宗荣 刘延 +2 位作者 刘纹琰 陈昕华 朱钟治 《广州医药》 2007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时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手术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注射欣母沛0.25m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宫缩...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时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手术终止妊娠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剖宫产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注射欣母沛0.25m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宫缩仍不佳再继续应用欣母沛0.25mg;对照组28例,剖宫产胎儿娩山后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宫缩仍不佳再继续应用注缩宫素20—50U。比较两组术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时,应用缩宫素和欣母沛比单纯应用缩宫素有减少出血的疗效,并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母沛 剖宫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产后出血
下载PDF
手术绝经后妇女结合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延 刘晓瑷 +1 位作者 季晓琼 刘纹琰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绝经后妇女用结合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年内行子宫加双卵巢切除者20例(双侧组),行子宫加单侧卵巢切除者 21例(单侧组)。口服结合雌激素 0. 625 mg/d,每月连续服用 28 d,共服用 ... 目的:探讨手术绝经后妇女用结合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年内行子宫加双卵巢切除者20例(双侧组),行子宫加单侧卵巢切除者 21例(单侧组)。口服结合雌激素 0. 625 mg/d,每月连续服用 28 d,共服用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FSH、LH、E2骨密度(BMD)及骨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P<0.001);两组术后血FSH、LH升高,双侧组较单侧组高(P<0.01,P<0.05);E2下降,双侧组较单侧组低(P<0.05)。治疗前、后两组FSH、LH、E2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两组治疗前骨密度(BMD)变化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MD无明显变化(P>0.05);血AL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尿钙/肌酐、尿羟脯氨酸/肌肝均有下降(P<0.05)。结论:手术绝经后妇女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更年期症状,减缓骨吸收速度,减少骨质丢失,防治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骨质疏松 雌激素替代疗法
下载PDF
二甲双胍和达英-35治疗非肥胖PCOS的随机研究
7
作者 刘纹琰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4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达英-35 联合用药 非肥胖型 PCOS 诊断标准
下载PDF
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司美格鲁肽片对比西格列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PIONEER 12研究中国人群亚组分析
8
作者 纪立农 胡吉 +4 位作者 蒋晓真 刘军 刘纹琰 孟琦 申泽薇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5-843,共9页
目的针对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司美格鲁肽片对比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PIONEER12研究是一项Ⅲ期临床研究。预设中国亚组人群随机分配至司美格鲁肽片3 mg、7 mg和14 mg组或西格列汀100 mg组。... 目的针对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司美格鲁肽片对比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PIONEER12研究是一项Ⅲ期临床研究。预设中国亚组人群随机分配至司美格鲁肽片3 mg、7 mg和14 mg组或西格列汀100 mg组。主要终点为第26周时HbA 1C较基线的变化,确证性次要有效性终点为第26周时体重较基线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084例中国受试者。基线时,平均年龄约为53岁,男性占比62.2%,糖尿病病程5.5年,HbA 1C为8.2%,体重为74.3 kg。经过26周治疗,司美格鲁肽片3 mg、7 mg和14 mg组HbA 1C分别下降0.9%、1.4%和1.6%,西格列汀100 mg组HbA 1C下降0.7%。各组与西格列汀组的估计治疗差异分别为-0.2%(95%CI-0.4~-0.0)、-0.8%(95%CI-0.9~-0.6)和-0.9%(95%CI-1.1~-0.8),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3 mg组,P=0.011;7 mg和14 mg组,P<0.001)。司美格鲁肽片各组体重相对基线的改变分别为-1.1 kg、-2.5 kg和-3.4 kg,西格列汀组为-0.4 kg,各组与西格列汀组的估计治疗差异分别为-0.8 kg(95%CI-1.3~-0.2)、-2.1 kg(95%CI-2.6~-1.6)和-3.0 kg(95%CI-3.5~-2.5;3 mg组,P=0.004;7 mg和14 mg组,P<0.001)。所有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大部分为轻、中度,且呈一过性。结论对于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剂量的司美格鲁肽片治疗26周降糖和减重效果均优于西格列汀100 mg,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司美格鲁肽片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中国人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