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盐炼化污水高效生化处理中试研究
1
作者 刘继勇 高峰 +4 位作者 杨宇宁 王晓龙 赵锐 桑军强 马欣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3年第5期49-52,56,共5页
塔河炼化反渗透(RO)浓水(简称ROC)盐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现有的臭氧催化氧化+MBBR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差,难以满足新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采用高效生物反应器(ABR)处理塔河炼化检修后的低盐ROC和正常运行时的高盐RO浓水,在现场开展工业侧... 塔河炼化反渗透(RO)浓水(简称ROC)盐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现有的臭氧催化氧化+MBBR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差,难以满足新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采用高效生物反应器(ABR)处理塔河炼化检修后的低盐ROC和正常运行时的高盐RO浓水,在现场开展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塔河炼化ROC中有机物可被ABR技术有效去除,在来水COD为40~100 mg/L时,出水的COD在40 mg/L以下, COD去除率在60%左右。根据中试结果设计了ROC提标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浓水 高效生物反应器(ABR) COD去除率
下载PDF
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周晋辉 郭晓阳 +4 位作者 赵博 金智新 邓存宝 刘继勇 王蒙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69,共11页
为了探究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规律,选取沙曲一矿6组煤岩样,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低温氮吸附、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煤岩甲烷吸附实验,分别研究煤岩样微观组分、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 为了探究煤岩体系微观组分及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规律,选取沙曲一矿6组煤岩样,通过工业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低温氮吸附、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煤岩甲烷吸附实验,分别研究煤岩样微观组分、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和岩样无机组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5.82%~20.93%、90.80%~94.68%,均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岩样BET比表面积为3.32~8.70 m^(2)/g、吸附孔体积为0.0095~0.0191 cm^(3)/g,均大于煤样的BET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岩样孔隙表面粗糙度、孔结构复杂度略大于煤样的孔隙表面粗糙度、孔结构复杂度,与黏土矿物含量高有关。煤岩样甲烷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朗格缪尔模型,可用极限吸附量V_(L)和朗格缪尔压力p_(L)描述吸附规律;相同吸附温度下,岩样存在一定的吸附性,煤样吸附性远大于岩样。分析得出,煤岩样的有机组分含量、黏土矿物含量、表面分形维数、比表面积和吸附孔体积对甲烷吸附过程V_(L)、p_(L)影响显著。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5种因素对甲烷吸附规律的影响关系:有机组分含量高、比表面积大的样品CH 4分子极限吸附量V_(L)越大,而黏土矿物含量高不利于吸附甲烷;吸附孔体积越小、黏土矿物含量越高、比表面积越大,朗格缪尔压力p_(L)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体系 微观组分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 朗格缪尔模型
下载PDF
肝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致肾损伤1例并文献分析
3
作者 曹磊 汪丰 +1 位作者 刘继勇 常莹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6-871,共6页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治疗用药,随着该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增加,其所致肾损伤的不良事件也引起了业界重视。本文报道了1例61岁既往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于2022年3月中旬开始使用TDF,用药2...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治疗用药,随着该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增加,其所致肾损伤的不良事件也引起了业界重视。本文报道了1例61岁既往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癌患者,于2022年3月中旬开始使用TDF,用药2个月后出现肾损伤,其间进行了2个疗程的多纳非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化疗,同时不规律服用双氯芬酸缓解疼痛。本文使用Naranjo’s评估量表评估出与肾损伤可能相关的药物有TDF和信迪利单抗,可疑相关的药物为多纳非尼和双氯芬酸;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致肾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合并用药及高危因素,最终判断为TDF导致的肾损伤。临床应动态监测肝癌合并HBV感染患者使用TDF后的血肌酐变化情况,必要时可调整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选择其他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病毒药物,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降低TDF相关肾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肾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范嘉躜 朱林蕙 +3 位作者 王萌萌 杜琼 刘继勇 翟青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HER2−)的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分子亚型,预后情况常取决于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HR+、HER2−晚期... 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HER2−)的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分子亚型,预后情况常取决于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HR+、HER2−晚期乳腺癌多已对内分泌治疗药物耐药,而此往往会致患者生存期缩短、生命质量下降等不良结局,故临床上亟需有新的治疗策略/药物。近年来,一些新型口服靶向药物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陆续获准上市,它们因能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显著的生存益处且安全性良好,成为该类患者的重要有效治疗选择之一。本文就CDK4/6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有效性 安全性 药物经济学
下载PDF
苦参碱对P物质诱导HaCaT细胞表达IFN-γ和IL-10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继勇 胡晋红 +2 位作者 朱全刚 孙华君 刘少明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P物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表达IFN-γ和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P物质诱导HaCaT细胞分泌IFN-γ和IL-10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以P物质刺激HaCaT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共孵育24 h,测定苦参碱...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P物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表达IFN-γ和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P物质诱导HaCaT细胞分泌IFN-γ和IL-10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以P物质刺激HaCaT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共孵育24 h,测定苦参碱对IFN-γ和IL-10表达的影响。结果:以1×10-8mol/L P物质刺激HaCaT细胞24 h,可以显著增加HaCaT细胞IFN-γ和IL-10的分泌量,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均可以促进HaCaT细胞分泌IFN-γ,其中50μg/mL和100μg/mL的苦参碱均可以显著增加IFN-γ的分泌量;但苦参碱对P物质诱导的IL-10的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促进抗炎因子IFN-γ的分泌而发挥抗皮肤变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P物质 HACAT细胞 干扰素Ⅱ型 白细胞介素10 皮肤变态反应
下载PDF
盐酸西替利嗪对IgE诱导的皮肤三相过敏反应P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继勇 胡晋红 +2 位作者 朱全刚 李凤前 孙华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9-653,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西替利嗪对 IgE 诱导的皮肤三相过敏反应中神经肽 P 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 小鼠尾静脉注射 anti-DNP IgE 单克隆抗体,以2,4-二硝基氟苯(DNFB)激发,建立皮肤三相过敏模型。口服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四替利嗪,于激发... 目的研究盐酸西替利嗪对 IgE 诱导的皮肤三相过敏反应中神经肽 P 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 小鼠尾静脉注射 anti-DNP IgE 单克隆抗体,以2,4-二硝基氟苯(DNFB)激发,建立皮肤三相过敏模型。口服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四替利嗪,于激发后特定时间点取小鼠双耳,进行病理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分析。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肤中 P 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 BALB/c 小鼠耳皮肤在 DNFB 激发后1h,24 h,7 d 分别出现速发相(IPR)、迟发相(LPR)、超迟发相(vLPR)二相过敏反应,P 物质在三相过敏反应中的表达逐渐增强。高、低剂量的盐酸西替利嗪均能显著抑制皮肤速发相反应引起的耳肿胀,而对超迟发相反应无明显影响,且盐酸西替利嗪可降低皮肤三相过敏反应中 P 物质的含量。结论神经肽 P 物质参与了皮肤过敏反应的病理过程,盐酸西替利嗪抑制 P 物质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过敏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西替利嗪 皮肤过敏 三相过敏反应 P物质
下载PDF
P物质受体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继勇 胡晋红 朱全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考察P物质受体(Neurokinin1R,NK1R)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方法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NK1R在... 目的考察P物质受体(Neurokinin1R,NK1R)在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方法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NK1R在两种细胞mRNA水平的表达特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在不同刺激因素及药物作用下两种细胞中NK1R的表达调控情况。结果NK1R在HaCaT细胞及真皮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部位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NK1RmRNA在HaCa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上的表达。P物质和IFNγ可以上调NK1R在两种细胞上的表达,而LPS抑制了NK1R的表达;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和P物质受体特异性拮抗剂SpantideI可以降低两种细胞上NK1R的表达。结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在细胞、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NK1R的表达,而且这种表达可被过敏炎症因子调控,提示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参与了皮肤免疫调控,神经肽P物质可能在皮肤过敏性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细胞 真皮成纤维细胞 P物质受体 皮肤炎症
下载PDF
复方羊蛇颗粒处方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8
作者 郁建超 马超 +3 位作者 王萌萌 李丹 刘荣美 刘继勇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优化医院制剂复方羊蛇颗粒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建立处方中有效成分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阿魏酸的高效液相定量方法,并以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阿魏酸的含量以及提取物干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复方羊蛇颗粒处... 目的优化医院制剂复方羊蛇颗粒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建立处方中有效成分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阿魏酸的高效液相定量方法,并以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阿魏酸的含量以及提取物干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复方羊蛇颗粒处方的浸膏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建立的复方羊蛇颗粒中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定量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媒的用量为处方药材量的12倍,醇沉浓度为73%,提取时间为每次60分钟。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复方羊蛇颗粒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经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易行、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羊蛇颗粒 定量分析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下载PDF
盐酸西替利嗪巴布剂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继勇 胡晋红 +1 位作者 朱全刚 孙华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制备盐酸西替利嗪(CET)巴布剂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CET巴布剂,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CET的含量。按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利用Franz扩散池研究巴... 目的:制备盐酸西替利嗪(CET)巴布剂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CET巴布剂,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CET的含量。按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测定,利用Franz扩散池研究巴布剂的透皮吸收行为。结果:CET巴布剂含量稳定,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速率为0.557 7mg·cm-2·h-1/2。透皮吸收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渗透速率为14.58μg·cm-2·h-1。结论:CET巴布剂为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西替利嗪 巴布剂 体外释放 透皮吸收
下载PDF
培养药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策略和体会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继勇 杨帝顺 +1 位作者 房俨 尤本明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今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对如何培养和提高本科学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提出建议,为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教育 药学 科学 研究 本科生
下载PDF
痹痛宁贴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透皮吸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继勇 顾清 +1 位作者 胡晋红 田景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 :制备痹痛宁贴剂 (洋金花、麝香、樟脑等 )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痹痛宁贴剂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制剂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按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了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利用Fr... 目的 :制备痹痛宁贴剂 (洋金花、麝香、樟脑等 )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和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制备痹痛宁贴剂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制剂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按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了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利用Franz扩散池研究了贴剂的透皮吸收行为。结果 :制备的痹痛宁贴剂含量稳定 ,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 ,释放速率为 0 .4 6 98mg·cm-2 ·h-1/ 2 。其透皮吸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渗透速率为 0 .0 6 7mg·cm-2 ·h-1。结论 :痹痛宁贴剂为皮肤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痛宁贴剂 东莨菪碱 体外释放 透皮吸收 高效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痹痛宁透皮贴剂体外释放度测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继勇 田景振 胡晋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11-713,共3页
目的 :对痹痛宁透皮贴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分别用扩散池法和溶出仪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贴剂的 2 4h累积释药率均超过 90 % ,体外释药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 ,释药模式符合Higu... 目的 :对痹痛宁透皮贴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分别用扩散池法和溶出仪法研究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贴剂的 2 4h累积释药率均超过 90 % ,体外释药随时间为一递增过程 ,释药模式符合Higuchi方程。 结论 :痹痛宁贴剂具有良好的控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给药 释放度 东莨菪碱 乌头碱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优选痹痛宁贴剂的处方基质配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继勇 顾清 +1 位作者 胡晋红 田景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优选痹痛宁贴剂的处方基质配比,对其体外透皮吸收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U6(66)均匀设计安排试验,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实验。以东莨菪碱和乌头碱24h累积渗透量为指标优选处方配比。结果基质比例分别为PVA11.02%... 目的优选痹痛宁贴剂的处方基质配比,对其体外透皮吸收行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U6(66)均匀设计安排试验,利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实验。以东莨菪碱和乌头碱24h累积渗透量为指标优选处方配比。结果基质比例分别为PVA11.02%、PVP29.93%、甘油7.42%、氮酮4.95%、丙二醇11.06%,贴剂具有最大的累积释药量,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的配方组成符合骨架控释型透皮给药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痛宁贴剂 均匀设计 东莨菪碱 乌头碱 HPCE
下载PDF
个性化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继勇 邓敏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9-131,共3页
当今世界的发展有力地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则是实现这一重要任务的根本途径。个性化教育问题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有其自身特定的... 当今世界的发展有力地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则是实现这一重要任务的根本途径。个性化教育问题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有其自身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结合各高校学生的实际,寻找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 个性化教育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下载PDF
药学专业本科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继勇 郝天龙 +1 位作者 朱全刚 胡晋红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药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文着眼于药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建议,旨在培养、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为一线教学和科研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教育 药学 学生 药学 实验
下载PDF
唾液肌酐、尿素和尿酸水平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继勇 徐翠玲 +3 位作者 杨保昌 田雪梅 武彩虹 银广悦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2100-2103,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和尿酸(UA)水平对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88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将88例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CCr)分为CKD晚期26例(A组),CCr<30 ml/(min·1.73 ... 目的探讨检测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和尿酸(UA)水平对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88例CK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将88例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CCr)分为CKD晚期26例(A组),CCr<30 ml/(min·1.73 m2);CKD中期32例(B组),30 ml/(min·1.73 m2)≤CCr≤60 ml/(min·1.73 m2);CKD早期30例(C组),CCr>60 ml/(min·1.73 m2)。另选择健康人群92例为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和唾液中Cr、Urea、UA含量,并对各指标与年龄、CKD分期、吸烟状况、BMI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血清和唾液Cr、Urea、UA水平呈升高趋势(P<0.01),但C组和对照组间血清和唾液Cr、Urea、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血清Cr、UA水平明显高于唾液,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和唾液Ur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各组间,血清Cr、UA水平明显高于唾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和唾液Urea水平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Urea、UA水平与唾液Cr、Urea、UA水平分别呈正相关(P<0.05);血清和唾液Cr、Urea、UA水平与CKD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吸烟状况、BMI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唾液Cr、Urea、UA水平可反映血清Cr、Urea、UA含量,与CKD病情进展密切相关,随着CKD病情的进展呈现上升趋势,检测唾液Cr、Urea、UA含量可用于中晚期CKD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唾液 尿素 肌酐 尿酸
下载PDF
痹痛宁透皮贴剂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继勇 田景振 胡晋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5-37,共3页
该贴剂能提高小鼠痛阈 ,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的炎症反应 ,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关键词 痹痛宁贴剂 透皮给药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下载PDF
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神经递质与皮肤免疫系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继勇 胡晋红 朱全刚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介绍神经递质在皮肤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示神经递质可能作为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神经递质与皮肤免疫系统的关系。结果:由皮肤神经元或皮肤细胞分泌的神经肽类物质,如P物质... 目的:介绍神经递质在皮肤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示神经递质可能作为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神经递质与皮肤免疫系统的关系。结果:由皮肤神经元或皮肤细胞分泌的神经肽类物质,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促黑激素参与了皮肤免疫系统的免疫调控机制,在炎症性皮肤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神经肽类物质作为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免疫系统 炎症 皮肤疾病 皮肤
下载PDF
盐酸西替利嗪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继勇 赵永哲 +3 位作者 彭程 李凤前 朱全刚 胡晋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研究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以及对P物质诱导两种细胞表达IFN-γ、IL-1β、IL-6及IL-8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分析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P物质受体表... 研究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以及对P物质诱导两种细胞表达IFN-γ、IL-1β、IL-6及IL-8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分析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的影响;以P物质刺激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西替利嗪共孵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西替利嗪对IFN-γ、IL-1β、IL-6及IL-8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替利嗪显著抑制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的表达;P物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IFN-γ、IL-1β、IL-8的分泌量;1~100μmol·L^-1的西替利嗪均可抑制皮肤细胞IL-1β、IL-8的分泌,但对IFN-γ的分泌无明显影响。P物质和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IL-6的产生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西替利嗪 P物质受体 HACAT细胞 真皮成纤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继勇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24-226,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公德建设 中国 非道德性思潮 功利主义 规则意识 社会道德 道德教育 终极关怀 教育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