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抑制COX-2和NF-κB激活及p38 MAPK磷酸化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继攀 孙伟 +2 位作者 宋默 李凤丹 赵学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688-1692,1700,共6页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UC组、exosome组,UC组、exosome组小鼠饮用含3%DSS的饮用水造模,...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外泌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UC组、exosome组,UC组、exosome组小鼠饮用含3%DSS的饮用水造模,exosome组小鼠每3 d尾静脉注射1次10μg MSCs外泌体,control组和UC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3周,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记录小鼠黏膜损伤指数(CMDI),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UC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DAI、CMDI显著升高(P<0.001),结肠组织病变明显,结肠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01),与模型组相比,exosome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DAI、CMDI显著降低(P<0.001),结肠组织病变缓解,结肠组织中COX-2、NF-κB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01)。结论:MSCs外泌体可显著缓解小鼠UC,其机制可能为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抑制COX-2、NF-κB表达及p38MAPK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炎症 机制
下载PDF
miR-10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KIF14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继攀 孙伟 +2 位作者 赵学荣 李炳茂 王成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6-779,共4页
目的:研究miR-10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驱动蛋白家族蛋白14(KIF1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靶基因预测库预测miR-101与KIF14的靶向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 目的:研究miR-10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驱动蛋白家族蛋白14(KIF1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靶基因预测库预测miR-101与KIF14的靶向关系,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miR-101和KIF14蛋白的表达。在结直肠癌HT29细胞中转染miR-101模拟物,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KIF14蛋白的表达。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101与KIF14存在靶向关系。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miR-101表达下调,KIF14表达上调(P <0. 05)。miR-101模拟物可以明显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促进其凋亡,同时下调KIF14蛋白表达水平(P <0. 05)。结论:miR-101可靶向作用于KIF14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1 结直肠癌 KIF14 凋亡
下载PDF
三参三草合剂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并降低肠黏膜炎症因子水平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继攀 孙伟 +2 位作者 赵学荣 李炳茂 王成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参三草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黏膜组织损伤及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参三草合剂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饲喂... 目的探讨三参三草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黏膜组织损伤及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参三草合剂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饲喂,模型组及三参三草合剂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乙醇诱导法建立UC大鼠模型,随后三参三草合剂组给予4. 5 g/(kg·d)三参三草合剂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结束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TDI)评分,并采用ELISA测定大鼠结肠组织IL-12P70、TNF-α、IFN-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TDI评分显著增加,IL-12P70、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UC模型组比较,三参三草合剂组TDI评分显著下降,IL-12P70、TNF-α、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三参三草合剂可减轻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降低肠黏膜IL-12P70、TNF-α、IFN-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γ干扰素(IFN-γ)
原文传递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2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继攀 赵光远 尹长恒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功能性空肠代胃术,对照组行P形肠袢代胃术,根据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进行营养状态...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功能性空肠代胃术,对照组行P形肠袢代胃术,根据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进行营养状态评估,根据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2种术式的效果。结果 2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手术简单易行,是全胃切除术后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改良式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5
5
作者 宋默 刘继攀 +2 位作者 王向丽 席姗姗 王成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改良PPH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 目的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改良PPH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和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VAS评分、住院时问及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改良PPH术治疗混合痔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愈合时间、提高痔上黏膜环切宽度及均匀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外剥内扎术 伞状缝合术
下载PDF
COPD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文娟 刘淑红 +3 位作者 姜玉荣 苏云 杨彩霞 刘继攀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8期1511-1512,共2页
免疫功能在许多疾病状态下的变化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也发现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功能的异常研究显示,COPD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为了探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8例... 免疫功能在许多疾病状态下的变化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也发现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功能的异常研究显示,COPD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为了探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8例AECOPD患者和120健康体检者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分别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COPD患者 COPD病 T细胞亚群 健康体检者 免疫球蛋白 疾病状态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宋默 席姗姗 +1 位作者 刘继攀 王成君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9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组从化疗前3 d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共给药14 d。两组患者化疗12...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9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组从化疗前3 d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共给药14 d。两组患者化疗12个周期后评价细胞免疫及化疗毒副作用。结果:在细胞免疫上,对照组化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CD8+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而治疗组化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较化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且治疗组化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在化疗毒副反应上,两组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肢端麻木、肝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减少5种化疗毒副反应。而治疗组在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血小板减少3种毒副反应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上,治疗组术后改善率为88.9%,对照组术后改善率为61.4%。治疗组术后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改善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细胞免疫抑制、增强细胞免疫、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直肠癌 化疗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伞状缝合技术在PPH术中的应用(附100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宋默 刘继攀 +3 位作者 王向丽 席姗姗 王艳玲 王成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探讨伞状缝合荷包技术在传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Ⅲ度~Ⅳ度混合痔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 【目的】探讨伞状缝合荷包技术在传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Ⅲ度~Ⅳ度混合痔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分为两组,50例采用传统单荷包缝合技术,50例采用双荷包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伞状缝合技术,比较不同荷包缝合技术术后切除直肠黏膜环的宽度、均匀性、完整性,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疼痛、肛门下坠感等),术后电话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痔核有无再次脱出、肛门下坠感有无减轻或消失)。【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单荷包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双荷包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伞状观察组术后切除直肠黏膜环宽度均大于单荷包对照组和双荷包对照组,且黏膜环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完整性,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随访,伞状观察组痔核再次脱出、肛门下坠感发生率均低于两个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伞状缝合技术在PPH术中治疗混合痔患者可减少切除黏膜的缺损、切除宽度不够等发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吻合术 外科/仪器和设备 痔/外科学 黏膜/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中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防震 尹长恒 +3 位作者 王成君 刘继攀 宋德余 高增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3735-3736,共2页
关键词 肠道营养 胃肿瘤/治疗
下载PDF
肛周原发性实体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
10
作者 刘洪博 宋默 +2 位作者 王林娜 刘继攀 任旭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172-3172,共1页
患者,女,27岁。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肛周肿物,如枣样大小,无发热、疼痛、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未行特殊治疗,症状未见转好,为求明确治疗于2014年12月10日来我院就诊。外科检查:患者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发育正... 患者,女,27岁。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肛周肿物,如枣样大小,无发热、疼痛、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未行特殊治疗,症状未见转好,为求明确治疗于2014年12月10日来我院就诊。外科检查:患者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发育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肛周 实体型 原发性 恶心呕吐 传染病史 患者 症状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小肠炎误诊为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例分析
11
作者 刘防震 尹长恒 +2 位作者 王成君 张书亭 刘继攀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387-2387,共1页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诊断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误诊
下载PDF
复合补片修补绞窄性巨大切口疝1例
12
作者 刘防震 尹长恒 +1 位作者 刘继攀 高增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2653-2653,共1页
关键词 疝/外科学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膝关节游离体超声表现1例
13
作者 闫凤琴 马星 刘继攀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年第A12期78-78,共1页
患者,女,60岁。主因左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4年,发现腘窝肿物1年来我院就诊。X线检查:左膝关节组成骨均可见较明显骨质增生,并可见多个软骨骨化影,且融合在一起呈苞米花样改变。
关键词 关节游离体 膝关节肿痛 左膝关节 骨质增生 滑膜性软骨瘤病 关节疾病 声影 滑膜软骨瘤病 关节运动 纤维组织
下载PDF
数码显微技术在鱼腥草解剖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江 方蕾 +3 位作者 刘继攀 曹迎迎 朱梦雅 王晓鹏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3-36,共4页
为了探索数码显微技术对结构植物学研究的有效性、可行性及优缺点,结合石蜡切片法,采用数码显微技术和测微尺比较研究梯度水分处理的鱼腥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为进一步拓宽结构植物学的研究手段及数码显微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 为了探索数码显微技术对结构植物学研究的有效性、可行性及优缺点,结合石蜡切片法,采用数码显微技术和测微尺比较研究梯度水分处理的鱼腥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为进一步拓宽结构植物学的研究手段及数码显微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显微技术 鱼腥草 测微尺
下载PDF
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继攀 张紫华 +4 位作者 关振华 刘文君 李佳欢 金文松 胡开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6-61,共6页
研究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制备真姬菇粗提物、正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与水萃取物,分析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它们的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闽真2号正己烷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好,乙酸... 研究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制备真姬菇粗提物、正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与水萃取物,分析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它们的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闽真2号正己烷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好,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正丁醇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闽真3号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与ABTS自由基能力均最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真姬菇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考虑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率,正己烷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被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科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天然抗氧化剂 多酚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真姬菇水溶性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继攀 李佳欢 +4 位作者 张紫华 关振华 刘文君 金文松 胡开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通过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真姬菇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优化工艺是:水,液料比28:1(mL/g),提取时间4 h与提取温度43℃。根据优化的提取工艺,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真实得率是6.0... 通过单因素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真姬菇天然抗氧化剂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优化工艺是:水,液料比28:1(mL/g),提取时间4 h与提取温度43℃。根据优化的提取工艺,从真姬菇中提取多酚的真实得率是6.08±0.034 mg/g。此外,分别应用钼酸铵法与自由基清除法分析了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活性。这些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多酚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弱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本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多酚提取优化工艺可行,真姬菇多酚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多酚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加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Ⅲ~Ⅳ度混合痔的近期疗效及安全对比 被引量:11
17
作者 信学礼 宋德余 +5 位作者 赵斌 姚红亮 李云 孙伟 刘继攀 王成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3期2547-2550,共4页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加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Ⅲ~Ⅳ度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入院的200例老年Ⅲ~Ⅳ度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 目的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加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Ⅲ~Ⅳ度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入院的200例老年Ⅲ~Ⅳ度混合痔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选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选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3及7 d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疼痛评分下降3分及3分以上)时间,创面愈合(上皮组织增生并覆盖创面)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术后出血、尿潴留、肛门狭窄、肛门坠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1、3及7 d疼痛评分为(2.21±0.39)、(1.28±0.32)、(0.47±0.11)分,低于对照组[(3.02±0.47)、(2.07±0.41)、(1.5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9±0.31)、(6.93±0.91)、(2.37±0.48)d,均短于对照组[(3.02±0.48)、(10.54±1.02)、(6.74±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8.00%,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加外剥内扎术治疗老年Ⅲ~Ⅳ度混合痔的近期疗效均显著,但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的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多普勒超声 痔动脉结扎术 外剥内扎术
下载PDF
微生态免疫营养剂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倩 张丽贤 +2 位作者 王丽华 刘继攀 陈玉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9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观察微生态免疫营养剂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腹泻型IB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单药口服,试验组加服微生态免疫营养剂,疗程均为4周。治疗效果使... 目的观察微生态免疫营养剂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腹泻型IB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单药口服,试验组加服微生态免疫营养剂,疗程均为4周。治疗效果使用肠易激严重程度评分系统(IBSSS)及《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基线时两组IBSSS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IBS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IBS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评估两组治疗方案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差异无显著性(χ~2=2.174;P=0.140);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生态免疫营养剂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免疫营养剂 马来酸曲美布汀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姚红亮 安书强 +1 位作者 孙伟 刘继攀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男性小儿腹股沟斜疝1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两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及随访指标。结果单孔腹腔镜手术组... 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男性小儿腹股沟斜疝1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两组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及随访指标。结果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总长度、排气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发现隐匿疝9例,传统手术组未发现隐匿疝病例。术前24 h,两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和48 h,两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均较术前24 h升高,单孔腹腔镜手术组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时,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仅并发尿潴留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 33%;传统手术组并发阴囊肿胀15例,鞘膜积液6例,尿潴留3例,瘢痕切口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1. 67%,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时,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无疝复发病例,传统手术组1例出现疝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应激反应轻及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儿童 腹腔镜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不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红亮 安书强 +2 位作者 信学礼 刘继攀 王成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比较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与腹膜内结肠造口术两种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式对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168例,均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比较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与腹膜内结肠造口术两种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式对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168例,均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对照组行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造口功能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血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96 h,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旁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便前出现排便信号、区分排气或排便、感知排便全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可提高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造口功能和生存质量,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2型糖尿病 结肠造口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