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催化处理海洋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及应用
1
作者 王立明 孙珊 +4 位作者 李志林 金晓杰 赵玉庭 于潇潇 刘继晨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人为生活生产向近岸海域排放的污染物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是环境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传统工艺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和副产品多等局限性。光催化以光为能源,是一种新兴的催化氧化和高效的清洁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中多种... 人为生活生产向近岸海域排放的污染物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是环境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传统工艺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和副产品多等局限性。光催化以光为能源,是一种新兴的催化氧化和高效的清洁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中多种污染物的处理。由于光催化在环境修复中具有优异的适应性,可用于重金属的去除。综述海洋等水体各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处理技术,分析探究光催化技术处理海水重金属污染物的反应原理及优势;总结不同催化剂去除水体中各种重金属污染的最新进展及去除效果,并针对光催化重金属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光催化处理海洋重金属污染的检测及风险防控提供科学指导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工程 光催化 海洋重金属 污染状况 去除效果
下载PDF
纳米Fe^(3+)-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水产养殖废水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继晨 金晓杰 +2 位作者 尚晓琳 季秋忆 张健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第8期19-20,共2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用硝酸铁作为掺杂试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掺杂Fe的纳米Ti O2光催化剂,用XRD、SEM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照射下,研究了掺铁纳米二氧化钛对废水中氨氮的光催化氧化情况;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当氨氮废水...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用硝酸铁作为掺杂试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掺杂Fe的纳米Ti O2光催化剂,用XRD、SEM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照射下,研究了掺铁纳米二氧化钛对废水中氨氮的光催化氧化情况;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当氨氮废水浓度为10mg/L、催化剂掺铁质量分数为0.25%,Fe3+-Ti O2投加量0.7g/L,H2O2溶液浓度为0.8g/L,光照反应时间持续4h时,氨氮氧化去除率达到9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掺杂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氧化 养殖废水 氨氮
下载PDF
登陆台风内降水效率变化对降水增幅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继晨 钟玮 +1 位作者 刘爽 陆汉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在应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Forecasting model)对台风"海葵"(加12)发展演变成功模拟的基础上,研究登陆台风内降水效率变化对降水增幅的影响。通过物理场配置、水成物的分布和收支演变的诊断分析表明:... 在应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Forecasting model)对台风"海葵"(加12)发展演变成功模拟的基础上,研究登陆台风内降水效率变化对降水增幅的影响。通过物理场配置、水成物的分布和收支演变的诊断分析表明:在台风登陆后内部次级环流减弱,环境场水汽供应稳定并有所减少的条件下,台风内六种水成物粒子(水汽、云水、云冰、雪、雨和霰)在跟墙和螺旋雨带区域发生配置变化,对于提高台风系统降水效率,维持整体降水强度具有重要作用。将六种水成物按照水汽、云和降水的属性分为三类,分别进行收支诊断分析,发现不同水成物的分布与转化过程对于台风登陆后的降水效率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冰相粒子的减少、云体的消耗、以及霰粒子的转化,使得台风内部产生了空间范围更加集中、大值中心更贴近地面的降落型水成物,是台风登陆后降水维持和增幅的直接原因。因而,分析水成物的分布与转化过程对降水效率的影响,对于台风登陆后降水维持或增幅的预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降水 WRF模式 降水效率 水成物配置
下载PDF
虾夷扇贝苗种培育水中可培养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雪莹 刘继晨 +4 位作者 李明 赵学伟 梁峻 孙丕海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is苗种培育过程中幼体发育5个时期苗种培育水中(受精卵期水样W1,担轮幼虫期水样W2,D型幼虫期水样W3,壳顶幼虫期水样W4,稚贝期水样W5)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每个水样分离细菌30...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is苗种培育过程中幼体发育5个时期苗种培育水中(受精卵期水样W1,担轮幼虫期水样W2,D型幼虫期水样W3,壳顶幼虫期水样W4,稚贝期水样W5)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每个水样分离细菌30株,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细菌。结果表明:分离的150株细菌可归为2门、3纲、6目、9科、10属、22种;在门水平,W1~W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假交替单胞菌属为所有水样第一优势属,此外,W1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弧菌属和海杆菌属,W2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Cobetia,W3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W4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弧菌属,W5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Pseudophaeobacter、芽孢杆菌属和赤杆菌属。研究表明,扇贝幼体不同发育时期苗种培育水中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育苗培育水 16S RRNA基因 细菌群落
下载PDF
虾夷扇贝育苗阶段幼体细菌性病原的确定
5
作者 刘继晨 金晓杰 +3 位作者 李明 陈娟 郭宗明 马悦欣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2,共7页
本研究确定了獐子岛集团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育苗过程中幼体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菌。采用TCBS培养基从患病幼体中分离弧菌,其数量为1.12×104CFU/g,以V1菌株和V2菌株为优势菌,占总弧菌数的64.3%和32.1%。用血琼脂平板测定V... 本研究确定了獐子岛集团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育苗过程中幼体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菌。采用TCBS培养基从患病幼体中分离弧菌,其数量为1.12×104CFU/g,以V1菌株和V2菌株为优势菌,占总弧菌数的64.3%和32.1%。用血琼脂平板测定V1菌株和V2菌株的溶血性,2株菌分别呈β溶血和α溶血。用2株菌分别感染扇贝幼体,幼体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与自然状态下的发病症状一致,并且从感染死亡的幼体中分离到原感染菌株,确定V1菌株和V2菌株是造成扇贝幼体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菌。对2株病原菌进行致病基因分析,结果发现V1菌株含有胞外金属蛋白酶基因。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V1菌株(Gen Bank登录号KR 232924)和V2菌株(GenBank登录号KR 232925)与Vibrio splendidus ctt 31/5和Vibrio tasmaniensis 007的相似度分别为99.9%和99.2%。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利福平、氟苯尼考和磺胺异恶唑均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幼体 细菌性病原 灿烂弧菌 塔斯马尼亚弧菌
下载PDF
育苗阶段虾夷扇贝幼体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明 刘继晨 +4 位作者 孙雪莹 赵学伟 梁峻 孙丕海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79,共6页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育苗过程中5个发育时期(受精卵时期S1、担轮幼虫时期S2、D形幼虫时期S3、壳顶幼虫时期S4、稚贝时期S5)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2216E平板涂布法,从每个发育时期的幼体样品中各分离出30...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育苗过程中5个发育时期(受精卵时期S1、担轮幼虫时期S2、D形幼虫时期S3、壳顶幼虫时期S4、稚贝时期S5)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2216E平板涂布法,从每个发育时期的幼体样品中各分离出30株细菌,并对150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50株细菌归属于2门3纲8目12科16属39种;在门水平,5个时期幼体样品中变形菌门均为优势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优势属为弧菌属(51/150)、假交替单胞菌属(43/150)、芽孢杆菌属(16/150)、交替单胞菌属(9/150),占总数的79.3%;其中弧菌属在S1(43.3%)、S2(36.7%)、S3(36.7%)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1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6.7%)、动性球菌属(10.0%)和枝芽孢杆菌属(6.7%),在S2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3.3%)、亚硫酸杆菌属(20.0%)和芽孢杆菌属(13.3%),在S3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16.7%)、动性球菌属(13.3%)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假交替单胞菌在S4(36.7%)和S5(40.0%)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4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30.0%)、芽孢杆菌属(16.7%)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在S5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23.3%)、芽孢杆菌属(16.7%)和Pontibacillus(10.0%)。研究表明,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幼体 16S RRNA基因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金建平 于鑫 +2 位作者 包云轩 汪婷 刘继晨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31,共8页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 根据阳澄湖2010-2011年水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阳澄湖东湖前期环境因子与蓝藻密度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阳澄湖蓝藻密度的重要环境因子有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和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2)气温是制约阳澄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因子,日照条件不是导致蓝藻暴发的关键因子,微风、少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聚集并形成水华,湖面蓝藻的南北飘移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条件下,当某日前5d平均气温<30℃、日平均日照时数为4~10h、日平均降水量<3.0mm、平均风速为1~2.5m/s、盛行风向持续2d以上,则易暴发蓝藻水华。(4)利用前期对蓝藻密度变化有影响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了蓝藻密度预报方程,并对阳澄湖蓝藻水华发生状况进行拟合和试报,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方程拟合率较高,但峰值误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阳澄湖蓝藻监测预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密度 水环境因子 气象条件 逐步回归
下载PDF
位涡塔结构及演变对飓风Wilma(2005)强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爽 钟玮 +1 位作者 刘继晨 陆汉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3-1525,共13页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飓风Wilma(2005)不同发展阶段内位涡塔(Potential Vorticity Tower:PVT)的结构和演变进行诊断分析,并讨论位涡塔分布特征对飓风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RI)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核区域位... 本文利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飓风Wilma(2005)不同发展阶段内位涡塔(Potential Vorticity Tower:PVT)的结构和演变进行诊断分析,并讨论位涡塔分布特征对飓风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RI)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核区域位涡的强度和结构变化主要取决于高层的暖心下传、中层的凝结潜热释放和低层的动力稳定性,而低层切向平均位涡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变化,对飓风快速增强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飓风Wilma增强过程中,在高层增温、潜热释放和对流垂直混合作用下,PVT的结构出现单极位涡塔(Monopole PVT:MPVT)和中空位涡塔(Hollow PVT:HPVT)的相互转化,也造成了涡旋系统动力稳定性的变化.在实际个例中,重新定义位涡环的结构参数,即相对厚度和中空度,这两个参数能够表征系统的稳定性,将其在RI过程中的变化与飓风Wilma强度变化作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构参数能够表征PVT结构的不稳定性,且与飓风系统强度变化参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构参数与海平面气压变化率的相关性能够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位涡塔 强度变化 稳定性
下载PDF
1株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用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对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学伟 李明 +3 位作者 梁峻 刘继晨 孙雪莹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4-519,共6页
为筛选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苗种培育用潜在益生菌,采用培养方法从虾夷扇贝幼体及养殖水环境中共分离出300株细菌,经过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能力测定,及以灿烂弧菌为指示菌株的拮抗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既能产酶又拮... 为筛选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苗种培育用潜在益生菌,采用培养方法从虾夷扇贝幼体及养殖水环境中共分离出300株细菌,经过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能力测定,及以灿烂弧菌为指示菌株的拮抗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既能产酶又拮抗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W115菌株。溶血试验结果显示,W115菌株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以终浓度为1×106cells/m L的W115菌株浸浴感染受精后48 h的扇贝幼体49 d,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扇贝幼体是安全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W115菌株与埃氏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相似性为100%;将该菌株以终浓度1×104cells/m L和1×106cells/m L添加在虾夷扇贝苗种培育水体中,以不加潜在益生菌为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扇贝幼体至出库(共49 d),在第11天(壳顶幼体期)、26天(匍匐幼体期)、49天(稚贝期)时测定并计算幼体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SGR),结果显示,1×104cells/m L组3个时期幼体的存活率和第26天匍匐幼体及第49天稚贝的SGR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106cells/m L组3个时期幼体的存活率和SGRs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埃氏假交替单胞菌W115菌株可促进虾夷扇贝幼体的存活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苗种培育 益生菌 筛选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长岛海域沉积物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0
作者 王立明 张娟 +5 位作者 刘元进 马元庆 由丽萍 赵玉庭 刘继晨 齐延民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11期67-75,共9页
文章依据2018年8月长岛海域表层海洋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通过单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岛表层沉积物各污染物的单因... 文章依据2018年8月长岛海域表层海洋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通过单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岛表层沉积物各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P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s、Cr、Cu、Cd、Zn、Pb、有机碳、石油类、硫化物、Hg,重金属指标污染情况较理化指标严重;全部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05,属低生态风险;Cd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为47.0%,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长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主要来源包括:①大气沉降、海上交通排污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②周边区域的养殖面源、生活污水污染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③煤矿和金矿等矿产资源开发等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岛海域 沉积物 污染物 分布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涂膜技术在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娟 刘继晨 《烟台果树》 2018年第1期43-44,共2页
樱桃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但采后易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涂膜保鲜技术可以有效地延缓采后樱桃的品质变化。本文介绍了多糖类涂膜、蛋白类涂膜、脂质类涂膜和中草药提取物涂膜在樱桃保鲜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樱桃涂膜保... 樱桃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但采后易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采用涂膜保鲜技术可以有效地延缓采后樱桃的品质变化。本文介绍了多糖类涂膜、蛋白类涂膜、脂质类涂膜和中草药提取物涂膜在樱桃保鲜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樱桃涂膜保鲜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膜技术 樱桃 保鲜
下载PDF
制浆工艺对3种豆制品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陈娟 赵伟 +1 位作者 李颖 刘继晨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传统豆制品豆腐、豆干、百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生浆工艺和熟浆工艺制成的豆制品在蛋白质、脂肪、水分、固形物含量和风味口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浆工艺相比,熟浆工艺制成的豆制品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提高;熟浆工艺豆制品... 以传统豆制品豆腐、豆干、百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生浆工艺和熟浆工艺制成的豆制品在蛋白质、脂肪、水分、固形物含量和风味口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浆工艺相比,熟浆工艺制成的豆制品蛋白质含量有明显的提高;熟浆工艺豆制品脂肪含量比生浆工艺高0.11%~0.20%;熟浆工艺豆制品感官评价得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浆工艺 熟浆工艺 豆制品 营养成分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毛延妮 郭宗明 +1 位作者 陈娟 刘继晨 《烟台南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5-38,共4页
从高校、企业、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高校对于挂职锻炼的管理、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教师个人思想觉悟的提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对策,以期为高校教师挂职锻炼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挂职锻炼 问题 研究对策 机制完善
下载PDF
ALLOCATION DIFFERENCE ANALYSES OF WATER SUBSTANCES DURING TYPHOON LANDING PROCESSES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继晨 钟玮 +1 位作者 刘爽 陆汉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8年第3期300-313,共14页
Based on a successful simulation of Typhoon Haikui(2012) using WRF(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ing)model with the WSM6 microphysics scheme, a high-resolution model output is presen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o... Based on a successful simulation of Typhoon Haikui(2012) using WRF(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ing)model with the WSM6 microphysics scheme, a high-resolution model output is presented and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cause of the average gridded rainfall stability and increases after Haikui's landfall,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fields of the physical terms as well as the vapor and condensate distributions and budgets, including their respective changes during the landing process. The environmental vapor supply following the typhoon landfall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before the landfall. Although Haikui's secondary circulation weakens, this circul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yphoon rainfall stability or increases, although the amounts of the six kinds of water substances(vapor,cloud water, cloud ice, snow, rain, and graupel) increase in the outer region of the typhoon. This reallocation of water substances is essent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rainfall. The six kinds of water substances are classified as vapor, clouds(cloud water and ice) and precipitation(snow, rain, and graupel) to diagnose their budgets. This sorting reveals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budge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water substances, caused by the reduced mixing ratios of snow and ice, the water consumption of clou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raupel, induce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precipitation fallout,which occur closer to the ground after typhoon landfall. In addition, this pattern is an efficient way for Haikui's rainfall to remain stable after its landfall. Thus, the allocation and budget analyses of water substances are meaningful when forecasting the typhoon rainfall stability and increases after land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rainfall microphysical model scheme allocation of water substances
下载PDF
纳米Fe_2O_3-SnO_2光催化降解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氨氮 被引量:12
15
作者 金晓杰 刘继晨 +3 位作者 张涛 李洋 王萍 程仁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3,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_2O_3-SnO_2光催化剂,采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形貌、物象、粒径一系列的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制得的催化剂仍保持纯SnO_2四方金红石型结构.研究了Fe_2O_3-SnO_2光催化剂投加量、Fe_2O_3与SnO_2物质的量比、...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_2O_3-SnO_2光催化剂,采用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形貌、物象、粒径一系列的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制得的催化剂仍保持纯SnO_2四方金红石型结构.研究了Fe_2O_3-SnO_2光催化剂投加量、Fe_2O_3与SnO_2物质的量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氨氮初始浓度、p H值、H2O2浓度以及光照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降解效率的影响.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dm3,煅烧时间为3 h,物质的量比为1∶2,氨氮初始含量为50 mg/dm3,光照反应时间为2 h.这5个因素对Fe_2O_3-SnO_2光催化氧化速率影响的大小程度依次为:Fe_2O_3与SnO_2物质的量比>煅烧时间>Fe_2O_3-SnO_2光催化剂投加量>氨氮初始浓度>光照时间.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85.1%,相同条件可见光下也可达到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纳米Fe2O3-SnO2 海水养殖废水 光催化 氨氮
下载PDF
Response of ammonia-oxidizing betaproteobacteria to short- term fertilization in a salt marsh in China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悦欣 陶韦 +3 位作者 刘姣 刘长发 李晋 刘继晨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51-361,共11页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short-term(6 months) fertilization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bundance of ammonia-oxidizing betaproteobacteria(β-AOB) and the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 in sediment colonized...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s of short-term(6 months) fertilization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bundance of ammonia-oxidizing betaproteobacteria(β-AOB) and the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 in sediment colonized by S uaeda heteroptera in a saltmarsh located in Shuangtai estuary, China. Th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lo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an N fertilizer(urea supplied at 0.1, 0.2, 0.4, and 0.8 g/kg(nitrogen content in dry sediment)), and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N fertilizers(urea,(NH4) 2 SO 4, and NH_4NO_3, each supplied at 0.2 g/kg). The fertilizers were applied 1–4 times during the plant-growing season in May, 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 of 2013. Untreated plots were included as a control. As revealed i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of the 16 S r RNA gene, the β-AOB community responded to both the amount and form of 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indicated that both abundance and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 of β-AOB increased after N addition, regardless of concentration and form(except NH_4NO_3). Thes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short-term N application influences the sediment β-AOB community, β-AOB abundance and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 in a saltmarsh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oxidizing betaproteobacteria (β-AOB)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NITRIFICATION FERTILIZATION SALTMARS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