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京及周边地区301例头癣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研究
1
作者 闫玮 王琼 +3 位作者 陈玉萍 佘晓东 胡素泉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01例头癣患者的临床及真菌检测等资料,真菌鉴定采用形态学、时间飞行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301例患者中,儿童及未成年头癣286例(...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01例头癣患者的临床及真菌检测等资料,真菌鉴定采用形态学、时间飞行质谱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301例患者中,儿童及未成年头癣286例(95%),其中以4~7岁学龄前儿童的分布最多(46.5%),性别分布以男童居多(56.3%)。成人头癣仅15例(5%),成人头癣性别分布以女性居多(66.7%)。所有头癣患者的真菌鉴定结果统计显示,犬小孢子菌(164例,54.5%)、须癣毛癣菌(57例,18.9%)和紫色毛癣菌(44例,14.6%)是最常见的菌种,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各年龄段之间病原菌种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石膏样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红色毛癣菌在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7岁的男童是最常见的头癣患病群体,过去10年犬小孢子菌已取代须癣毛癣菌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头癣感染的优势致病菌,这些结果为头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犬小孢子菌 紫色毛癣菌 皮肤癣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易被忽视及误诊的癣病——毳毛癣
2
作者 张璐璐 梁官钊 +3 位作者 陈玉萍 王琼 佘晓东 刘维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本文报告2例儿童面部毳毛癣。例1.女,3岁。面部红斑、丘疹、脱屑及瘙痒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眼眶周圆形红斑及丘疹,境界较清晰,皮损边缘轻微隆起,伴少许脱屑,轻微红肿,鼻尖处少许类似皮损。真菌学检查:毳毛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 本文报告2例儿童面部毳毛癣。例1.女,3岁。面部红斑、丘疹、脱屑及瘙痒1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眼眶周圆形红斑及丘疹,境界较清晰,皮损边缘轻微隆起,伴少许脱屑,轻微红肿,鼻尖处少许类似皮损。真菌学检查:毳毛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示须癣毛癣菌生长,真菌药敏实验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敏感。诊断:毳毛癣。治疗:予口服特比萘芬及泼尼松,外用维生素E乳膏。例2.女,4岁。面部红斑、丘疹、脱屑及瘙痒2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左颊部圆形红斑,境界尚清晰,可见散在丘疹及轻微脱屑,少许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真菌学检查:毳毛真菌荧光镜检阳性,真菌培养未生长。诊断:毳毛癣。治疗:予口服特比萘芬,外用维生素E乳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毳毛
原文传递
皮炎洗剂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非角化型足癣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张璐璐 刘佳 +3 位作者 梅嬛 陈玉萍 佘晓东 刘维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观察皮炎洗剂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非角化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的1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对照组使用萘替芬酮康唑软膏外涂;治疗组使用皮炎洗剂浸泡后外涂萘... 目的 观察皮炎洗剂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非角化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的1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对照组使用萘替芬酮康唑软膏外涂;治疗组使用皮炎洗剂浸泡后外涂萘替芬酮康唑软膏。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观察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在用药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76%比45.88%,P<0.05)。用药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96.47%比84.71%,P<0.05)。治疗2周、4周后,真菌清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皮炎洗剂治疗足癣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好;同时起效快、疗效好,可快速改善水疱、糜烂、浸渍和瘙痒等症状。本研究为皮炎洗剂在皮肤科临床治疗足癣,尤其是炎性反应较重的中、重度足癣治疗提供了充分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洗剂 足癣 非角化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直接PCR与多重实时PCR检测临床标本的实用性评估
4
作者 臧晓慧 梁官钊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直接PCR与DG(Derma Genius)多重实时PCR在鉴定皮肤癣菌菌种的临床实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84例由临床医师怀疑浅部真菌感染的皮屑或甲屑标本,分别行显微镜检、培养、直接... 目的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直接PCR与DG(Derma Genius)多重实时PCR在鉴定皮肤癣菌菌种的临床实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184例由临床医师怀疑浅部真菌感染的皮屑或甲屑标本,分别行显微镜检、培养、直接PCR和DG多重实时PCR。以镜检和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两种PCR方法鉴定皮肤癣菌的有效性。结果直接PCR和DG-PCR的灵敏度分别为64%、99.2%,特异度分别为99.6%、88.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94.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9%、98.1%。125例阳性标本中,培养出71例(56.8%),直接PCR检测出81例(64.8%),DG-PCR检测出99例(79.2%)。结论DG-PCR、直接PCR在检测皮肤癣菌感染方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病 PCR DG-PCR
下载PDF
警惕印度毛癣菌感染在中国的流行
5
作者 刘维达 梁官钊 +2 位作者 李筱芳 孔雪 谢文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89-290,309,共3页
近年来,已有多国报道发现印度毛癣菌感染引起难治性复发性皮肤癣菌病,该菌常对特比萘芬或多种抗真菌药耐药。现对印度毛癣菌感染现状进行阐述,旨在引起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重视。
关键词 印度毛癣菌 耐药 特比萘芬
下载PDF
白念珠菌药物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宇颖 刘维达 李筱芳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白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念珠菌血症的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造成了严重的临床问题。由于治疗药物有限,其耐药问题使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此外,对于一部分持续性感染的患者,即使采用体外药敏试验提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白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念珠菌血症的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造成了严重的临床问题。由于治疗药物有限,其耐药问题使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此外,对于一部分持续性感染的患者,即使采用体外药敏试验提示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常常伴随迁延不愈和复发,临床疗效和低耐药率不一致的情况可能和药物耐受有关。而临床上常将耐受和耐药概念混淆,忽视白念珠菌耐受对治疗的影响。该文就白念珠菌耐受的概念、机制及其与耐药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受 耐药 抗真菌药
下载PDF
美浮特^(■)皮肤抗菌液联合菲嘉^(■)皮肤抗菌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徐晓光 尹建凯 +3 位作者 刘竹 郑锐 刘维达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美浮特^(■)皮肤抗菌液联合菲嘉^(■)皮肤抗菌液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浮美连锁门诊入组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先以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泡足治疗,再以菲嘉^(■)皮肤抗菌液泡甲治疗每周1次... 目的观察美浮特^(■)皮肤抗菌液联合菲嘉^(■)皮肤抗菌液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浮美连锁门诊入组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先以美浮特^(■)皮肤抗菌液泡足治疗,再以菲嘉^(■)皮肤抗菌液泡甲治疗每周1次,常规治疗28周,最后再给予1次美浮特^(■)皮肤抗菌液巩固治疗。以治疗前后病甲改变情况评估疗效,记录不良事件,并于疗程完成后进行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112例患者完成研究,共纳入病甲588个。疗效及满意度:总有效率58.0%(341/588),痊愈率20.6%(121/588),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3.8%(105/112)。安全性:不良反应均为局部症状,如甲下出血(2例)、甲周脱皮(4例)、皮肤轻度红肿(6例)、轻到中度的烧灼感或刺痛感(16例),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治疗过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浮特􀆿皮肤抗菌液联合菲嘉^(■)皮肤抗菌液治疗甲真菌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依从性高,不失为一种临床可选择的甲真菌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 甲真菌病 治疗
下载PDF
抗念珠菌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余宇 佘晓东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量的人类真菌病。据报道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血液感染的第四大原因[1-2],白念珠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占50%以上[3]。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常与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广谱抗... 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量的人类真菌病。据报道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血液感染的第四大原因[1-2],白念珠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占50%以上[3]。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常与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相关。目前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有限,主要包括唑类、多烯类和棘白菌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抗念珠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γδ+T细胞与真菌感染
9
作者 杨航 佘晓东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54-358,363,共6页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低下宿主数量的增加、耐药菌的多发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进展缓慢等原因,全球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感染菌株也发生了变迁,白念珠菌的比例在逐渐减少而非白念珠菌呈上升趋势,同时耐唑类烟曲霉感染...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低下宿主数量的增加、耐药菌的多发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进展缓慢等原因,全球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感染菌株也发生了变迁,白念珠菌的比例在逐渐减少而非白念珠菌呈上升趋势,同时耐唑类烟曲霉感染以及隐球菌病也均呈上升趋势。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真菌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T细胞上识别和结合抗原并介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根据T细胞表面TCR的类型,可将T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Τ细胞两类。随着研究的深入,γδ+T细胞在真菌感染中的免疫应答也逐渐被揭示,其参与过继免疫以及辅助疫苗接种的潜能逐步被挖掘。该文就γδ+T细胞在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其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γδ+Τ细胞 过继治疗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区底层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维达 林昭进 +1 位作者 江艳娥 黄梓荣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103,共9页
根据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种类丰富度和渔获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渔获种类数以湛江断面最多(405种),汕头断面最少(337种)。种类数随水深变化呈非对称正... 根据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种类丰富度和渔获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渔获种类数以湛江断面最多(405种),汕头断面最少(337种)。种类数随水深变化呈非对称正态分布,以40—80m水深组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空间分布与种类数基本一致。在总渔获物中,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3大类群重量组成比例为80:12:8,在断面分布上,组成比例鱼类以珠江口断面最高,头足类以湛江断面最高,甲壳类以阳江断面最高。在水深分布上,鱼类占比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头足类占比在40—100m水深较高,甲壳类在10—20m浅水区最高。鱼类最主要的优势种有6种,其中,深水金线鱼主要在90—120m水深占优势,黄鳍马面鲀在60—90m水深占优势,条尾绯鲤在60—120m水深占优势,单棘豹鲂鮄在120—200m水深占优势,六指马鲅在30—60m水深占优势,龙头鱼在10—30m水深占优势。鱼类渔获率断面分布以珠江口和粤西海域较高,汕头海域最低;水深分布渔获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头足类渔获率以粤西和珠江口海域较高,粤东海域较低;在100m水深范围内,渔获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100m以深渔获率减少。甲壳类渔获率以阳江断面最高,其他断面均较低;10—20m浅水区渔获率最高。通过与历史资料比较,南海北部渔业资源衰退后种类更替现象十分明显,大型优质种类数量大幅减少,小型低值鱼类和头足类数量明显上升,受近海捕捞压力较大影响,鱼类的渔获率呈现随水深增加而增加的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渔业资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维达 王金燕 吴建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30株皮肤癣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0.06~4μg/ml和1~32μg/ml,均值分别为0.32μg/ml和7.76μg/ml.结论: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MIC初步显示了用药量少、重复性好、结果较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 伊曲康唑 最低抑菌浓度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平顺性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维达 王铁 +1 位作者 申晋宪 易晨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27,334,共6页
针对某厂商自主研制的自卸车存在乘坐舒适性较差的问题,采用试验设计技术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中对驾驶室进行模态分析,采用ADAMS软件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柔耦合多体... 针对某厂商自主研制的自卸车存在乘坐舒适性较差的问题,采用试验设计技术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中对驾驶室进行模态分析,采用ADAMS软件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接着,对实车工地路试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以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弹簧刚度和减振阻尼为试验因子,以驾驶室座椅地板处的振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的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运用响应面法对悬置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驾驶室的振动明显减弱,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室悬置 刚柔耦合模型 平顺性 优化
下载PDF
医学真菌分类学最新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维达 梁官钊 +4 位作者 张美洁 葛力瑜 刘加 董嘉琤 宋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近年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进步迅速,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日新月异,真菌命名及分类已发生划时代的改变。诸多真菌存在种属拆分与合并,甚至菌名的改变,亟需更新相关信息。该文总结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 近年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进步迅速,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日新月异,真菌命名及分类已发生划时代的改变。诸多真菌存在种属拆分与合并,甚至菌名的改变,亟需更新相关信息。该文总结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接合菌门(Zygomycota)等分类学新进展,涵盖了主要医学真菌致病菌,如毛霉菌、皮肤癣菌、念珠菌、隐球菌、马拉色菌及暗色真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接合菌 皮肤癣菌 念珠菌 隐球菌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愈2例交链链格孢引起的角膜真菌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维达 沈永年 +2 位作者 吕桂霞 陈伟 陈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4-505,共2页
对临床疑有角膜真菌病的2例患者取材涂片和培养,显微镜下见棕色分隔菌丝,培养生成的菌落鉴定为交链链格孢,并经动物接种试验证实该菌可引起兔角膜真菌病,遂确诊为交链链格孢角膜真菌感染。2例均用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日0.4g,连用4周,均... 对临床疑有角膜真菌病的2例患者取材涂片和培养,显微镜下见棕色分隔菌丝,培养生成的菌落鉴定为交链链格孢,并经动物接种试验证实该菌可引起兔角膜真菌病,遂确诊为交链链格孢角膜真菌感染。2例均用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日0.4g,连用4周,均获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链链格孢 伊曲康唑 角膜真菌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念珠菌核型脉冲电泳分析及在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维达 吴绍熙 +1 位作者 柴建华 郭宁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0-314,共5页
采用脉冲电泳技术分离了7种常见致病念珠菌标准株染色体DNA,其染色体带数为4~10条,大小范围0.5~2.8Mb。种特异性电泳带型的获得表明电泳核型可作为念珠菌种间基因型鉴定的依据。
关键词 念珠菌属 电泳核型 基因型鉴定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中国地区球孢子菌病现况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维达 梁官钊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球孢子菌是一种Ⅱ类真菌,包含两个种,即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posadasii),主要由人吸入肺部感染致病,严重者可播散感染而致死[1]。流行病学显示,球孢子菌病主要流行于美国西南部与中美洲和... 球孢子菌是一种Ⅱ类真菌,包含两个种,即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和波萨达斯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posadasii),主要由人吸入肺部感染致病,严重者可播散感染而致死[1]。流行病学显示,球孢子菌病主要流行于美国西南部与中美洲和南美洲部分地区。一般认为,球孢子菌为域外真菌,疫区外发现该菌感染主要考虑为输入性[2]。中国地区球孢子菌病报道较少,临床工作者对该病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误诊漏诊率高[3]。本文现回顾分析中国地区报道的球孢子菌病病例,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子菌 流行病 中国
下载PDF
应用微量稀释法对伊曲康唑于皮肤癣菌MIC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维达 王金燕 吴建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4-336,共3页
测定抗真菌药物 MIC的方法和程序急待标准化 ,多种实验因素可影响 MIC值。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 2 0株红色毛癣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 ,用正交设计表 L9( 34 )法分析比较了不同 p H值、培养温度、接种密度及结果判读时间等对 MIC值的... 测定抗真菌药物 MIC的方法和程序急待标准化 ,多种实验因素可影响 MIC值。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 2 0株红色毛癣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 ,用正交设计表 L9( 34 )法分析比较了不同 p H值、培养温度、接种密度及结果判读时间等对 MIC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 RPMI 1640液基上 ,p H7.0、2 7℃培养、1× 10 5个孢子 /ml接种量以及 8天培养期为适宜实验条件。这些为今后测定丝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标准化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皮肤癣菌 伊曲康唑 MIC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致病酵母对氟康唑敏感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维达 张秀丽 于长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40,共3页
测定MIC是估计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方法。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0株念珠菌和20株新型隐球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白念珠菌40株敏感(76.92%),7株耐药,5株中介。克柔念珠菌... 测定MIC是估计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方法。我们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0株念珠菌和20株新型隐球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白念珠菌40株敏感(76.92%),7株耐药,5株中介。克柔念珠菌几乎全部耐药,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多数非敏感。新型隐球菌MIC均值高于念球菌属。来自阴道分泌物的白念珠菌其耐药频率高于其它来源的菌株。电泳核型Ⅱ型菌株氟康唑非敏感株显著多于Ⅰ型菌株。这些结果表明临床进行抗真菌治疗及监测时测定药物敏感性及菌种鉴定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酵母 氟康唑 微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电泳核型——一种新的念珠菌分类鉴定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维达 吴绍熙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3-207,共5页
念球菌分类鉴定以往主要以表型特征为依据.近年开始进行基因型分类的尝试.脉冲电泳分离全染色体 DNA 所产生的电泳核型,具有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多态性显著等优点,可用于念珠菌的分类鉴定及流行病学研究。
关键词 念珠菌 电泳核型 分类 鉴定
下载PDF
医学真菌新分类及其与临床诊治关联的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维达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45-146,共2页
自然界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孢子和菌丝细节的微小真菌大约有10万种,但迄今已报告可引起人类致病的不过400种;其中所谓常见致病真菌仅有20-30种左右,可即便是如此少量的医学真菌却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严重的医学问题。人群... 自然界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孢子和菌丝细节的微小真菌大约有10万种,但迄今已报告可引起人类致病的不过400种;其中所谓常见致病真菌仅有20-30种左右,可即便是如此少量的医学真菌却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严重的医学问题。人群中浅部真菌病的发病如此广泛,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真正掌握医学真菌又能熟练驾驭诊治难题的临床医生极为匮乏。笔者以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医学真菌分类体系和教学方案的复杂和纷乱,让临床医生们望而却步,以真菌太难太复杂为由而不愿从事其相关研究甚至不喜欢学习真菌相关的基础知识,结果导致临床上出现太多由于医生诊治水平低下而造成的误诊误治。近期,笔者经深入思考,提出一个将所有医学真菌按与人类关系的远近分为三大类的新分类方法,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特别是临床医生的关注,以期为推动临床真菌病学的进一步发展做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分类 诊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