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化石壁与萍乡一带客家文化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72-76,共5页
文章认为,萍乡一带客家人主要来自闽粤的“棚民”。“棚民”是客家的别称,据其族谱与方志记载来自汀州、嘉应州,其祖先大都以宁化石壁为迁移的中转站。萍乡“棚民”的许多文化特征,均与汀州宁化相似。“棚民”对开发江西山区。
关键词 宁化石壁 萍乡 客家文化 棚民 客家方言 客家源流 武功山 文化特征 罗香林 客家话
下载PDF
陶渊明族属辨溯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美崧 《南方文物》 1992年第2期92-97,共6页
晋宋之际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对陶诗及作者的爱好和研究从未间断过。对于陶渊明的研究,近年来日趋广泛,涉及陶的出仕、归隐、作品、故里、旧居等方面,然而在研究其身世与家族时却很少提及他的族属。陈寅恪... 晋宋之际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对陶诗及作者的爱好和研究从未间断过。对于陶渊明的研究,近年来日趋广泛,涉及陶的出仕、归隐、作品、故里、旧居等方面,然而在研究其身世与家族时却很少提及他的族属。陈寅恪先生曾经著文指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南朝的溪(谿)族在历史文献上又称为“溪人”或“溪子”。周一良师也提到过:“又有所谓溪人者,多以渔钓为业,如唐代蛮(延虫)渔(延虫)之比,散在南境诸州,其来源不可晓?。建国以来出版的各种文学史、中国通史及研究陶渊明的论著,关于诗人的族属很少提及,或语焉不详,有的则认为南朝的溪族属于廪君蛮的一支,有的笼统地说陶侃及渊明是少数民族出身。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陶渊明的族属,探索溪人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属 陶诗 晋宋 陈寅恪先生 廪君蛮 中国通史 于溪 徐夷 始兴郡 潘先生
下载PDF
研究宋代中外海上交通及南海的史籍——评杨武泉的《岭外代答校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美崧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周去非写的《岭外代答》一书 ,记述了南海及印度洋周围几十个国家的名称、位置、国情与航行路线 ,是研究上述海洋沿岸诸国古代史及中西交通史的珍贵史料 ,而杨武泉著的《岭外代答校注》是正确理解《岭外代答》
关键词 书评 宋代 海上交通 南海 杨武泉 《岭外代答样注》 周去非 《岭外代答》 史料 黎母山 市舶司
下载PDF
一部研究土家族文化的力作——《土家族文化史》评述
4
作者 刘美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土家族文化史》 土家族 文化 段超
下载PDF
论南海王国古越人与闽粤赣边区客家先民的历史关系——兼论畲族与客家关系
5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 ,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 ,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 ,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 ,这从考古...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 ,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 ,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 ,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 ,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 ,与汉族 (含客家人 )是两个民族 ,各有独特文化 ;元明清时期 ,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王国 古越人 闽粤赣边区 客家人 畲族 土著居民 语言 古越语 民俗
下载PDF
论归义军节度与回鹘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27-132,共6页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这古代中外交通的陆路大道上,商旅如流。驿使频传,各族人民纷纷荟萃到这里。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汉族人民从汉代起大量迁来这一带屯垦,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这古代中外交通的陆路大道上,商旅如流。驿使频传,各族人民纷纷荟萃到这里。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汉族人民从汉代起大量迁来这一带屯垦,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沙碛边上一块块绿洲。汉朝设立敦煌郡;以后又改名沙州,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稳定在河西地区的统治地位,除了要保障丝路的畅通外,还对这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实行了森严的民族统治。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敦煌及河西地区,势力最强大的,起先是吐蕃,然后是回鹘,曾在这里建立了政权或间接实行统治。沙州在建中二年(781年)落入吐蕃之手。沙州陷蕃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归义军 吐蕃 张议潮 可汗 沙州 西州 东部地区 敦煌 唐朝
下载PDF
雒越铜鼓与东山文化——驳“越南北部是铜鼓的故乡”说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62-64,共3页
雒越铜鼓与东山文化——驳“越南北部是铜鼓的故乡”说刘美崧越南学术界鼓吹“铜鼓起源是在越南的北方,创制铜鼓的人是雒越人”。他们的“依据”是:《后汉书》说马援得雒越铜鼓的记载;在越南北方收集和保存的100多件铜鼓,其中有... 雒越铜鼓与东山文化——驳“越南北部是铜鼓的故乡”说刘美崧越南学术界鼓吹“铜鼓起源是在越南的北方,创制铜鼓的人是雒越人”。他们的“依据”是:《后汉书》说马援得雒越铜鼓的记载;在越南北方收集和保存的100多件铜鼓,其中有50多件属于黑格尔分类法中的第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文化 越南北部 黑格尔 马援 越南北方 《水经注》 古代铜鼓 《后汉书》 骆越 铜石并用时代
下载PDF
唐代岭南的开发及汉族与俚僚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95-103,共9页
五岭以南地区(含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自秦朝设置三郡、迁谪戍卒屯守以来,汉族便陆续移居岭南,和当地的越蛮俚僚等族一道,共同开发祖国的南疆。秦汉是开拓的初期。魏晋南北朝至隋代,中原汉族大量迁入长江以南,也有一部份人进一... 五岭以南地区(含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自秦朝设置三郡、迁谪戍卒屯守以来,汉族便陆续移居岭南,和当地的越蛮俚僚等族一道,共同开发祖国的南疆。秦汉是开拓的初期。魏晋南北朝至隋代,中原汉族大量迁入长江以南,也有一部份人进一步南迁岭南,形成汉族与岭南各土著族交错杂居,使岭南继续得到开发;但进展较迟缓。迄于隋代,“自岭以南二十余郡,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疠,人尤夭折”,当时的岭南地区交通偏僻、生齿不繁,经济文化还相当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唐代后期 汉族 经济文化联系 共同开发 少数民族聚居区 唐朝 海南岛 新唐书 旧唐书
下载PDF
三论干越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美崧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5期125-131,共7页
我曾提出并论证了;干越是南方古代越族的一支,它和“于(於)越”有别,曾活动于荆楚吴越之间的滨湖地区,在西周时期曾建立方国(简称干国),其统治中心在赣东北的馀干一带,约在春秋初年干国被吴国吞灭。上述论点曾引起同行的关注与反响,不... 我曾提出并论证了;干越是南方古代越族的一支,它和“于(於)越”有别,曾活动于荆楚吴越之间的滨湖地区,在西周时期曾建立方国(简称干国),其统治中心在赣东北的馀干一带,约在春秋初年干国被吴国吞灭。上述论点曾引起同行的关注与反响,不少同志的文章对此表示赞同;但对干越族的活动中心地区与干国的具体位置,则尚有争论,主要有四种看法。 1、福建师大朱维斡教授所著《福建史稿》一书主张和赞同干越活动地域在赣东北馀干一带。 2、主张干越活动地区在临淮的,以蒙文通教授为代表。详见蒙老的遗著《越史丛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越 吴国 三论 徐国 越族 赣东北 徐夷 吴越 遗址 江西
下载PDF
唐代真公主与回纥的和亲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美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4-53,共10页
唐代继承了汉代的和亲政策,并有所发展。唐代宰相张九龄说过:“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唐太宗曾以宗女宏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开创了唐代和亲先例;唐肃宗以后,唐天子曾三次以亲生女儿或胞妹宁国公... 唐代继承了汉代的和亲政策,并有所发展。唐代宰相张九龄说过:“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唐太宗曾以宗女宏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开创了唐代和亲先例;唐肃宗以后,唐天子曾三次以亲生女儿或胞妹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先后嫁回纥(鹘)可汗。真公主出嫁回纥,成了和亲史上的佳话,也是维吾尔族与汉族在历史上建立姻亲关系的友好篇章。诚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亲可敦 仆固怀恩 和亲政策 顿莫贺 中央王朝 边疆少数民族 宗女 长寿天亲可汗 保义可汗 赞普
下载PDF
海南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44-49,共6页
海南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刘美崧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海南岛孤悬于南海中。海南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日长达六年多,并曾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日寇杀害的海南各族群众有40余万人,被烧毁的房屋5万余间... 海南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刘美崧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海南岛孤悬于南海中。海南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日长达六年多,并曾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日寇杀害的海南各族群众有40余万人,被烧毁的房屋5万余间,岛上丰富的农林牧渔及矿产资源,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抗日战争 琼崖纵队 抗日根据地 各族人民 国民党顽固派 王昭夷 黎族 抗日民主根据地 冯白驹
下载PDF
干越续论——兼论西周至春秋时期江西地区越文化与吴、楚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S1期90-100,共11页
近代法国汉学家鄂卢梭提出了“越楚同源说”之后,国内外持这一说的颇不少,其主要论据有两条:1.引《世本》“越、华姓也,与楚同祖”的记载,认为越、楚的祖先均出自华姓;2.越、楚(荆蛮)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越南的陶维英在其《越南古代史》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江西 干越 越族文化 几何印纹陶 西周 断发文身 仙人洞遗址 豫章郡 出土
下载PDF
《题菊花》等三首诗是黄巢写的吗?——兼谈对“冲天”的理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美崧 《江西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88-93,共6页
清代康熙年间辑集的《御定全唐诗》九百卷中,收录有相传为黄巢写作的《题菊花》、《不第后赋菊》、《自题像》诗三首(见《全唐诗》今本第733卷),此后,不少的唐诗选本乃至中国文学史沿袭了这一看法。“四人帮”利用评《水浒》,大搞阴谋... 清代康熙年间辑集的《御定全唐诗》九百卷中,收录有相传为黄巢写作的《题菊花》、《不第后赋菊》、《自题像》诗三首(见《全唐诗》今本第733卷),此后,不少的唐诗选本乃至中国文学史沿袭了这一看法。“四人帮”利用评《水浒》,大搞阴谋文艺和影射史学,曾抬出所谓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当棍子,说什么:“唐末著名农民领袖黄巢写过一首冲天(菊花)诗,而宋江的江州‘反诗’中,曾有“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句子(见《水浒传》三十九回)……”。并说:“宋江在菊花会上唱的调子(见《水浒传》七十一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巢 菊花诗 黄巢起义军 《秦妇吟》 皮日休 士子 长安 《全唐诗》 行卷 《水浒传》
下载PDF
楚国中叶曾迁都于鄂吗?
14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87-90,共4页
新近出版的《中华都城要览》(以下简称《要览》)一书第三章第十一节中说:楚之中叶,“楚国为了向北、向西发展势力,便决定放弃丹阳,迁都到鄂(今湖北武昌)”《要览》援引史书《史记·正义》所引刘伯庄语:“鄂,今东鄂州是也”;《括地... 新近出版的《中华都城要览》(以下简称《要览》)一书第三章第十一节中说:楚之中叶,“楚国为了向北、向西发展势力,便决定放弃丹阳,迁都到鄂(今湖北武昌)”《要览》援引史书《史记·正义》所引刘伯庄语:“鄂,今东鄂州是也”;《括地志》亦云:“武昌县,鄂王旧都”;并将今武昌(古之江夏)与古武昌(今鄂城)混而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武昌 青铜铸造 要览 中叶 王国维 史记 史学大师 左传 铭文
下载PDF
唐、宋对海南的经营及黎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15
作者 刘美崧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28,共8页
自汉武帝平定南越、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郡以后,大陆的汉族陆续迁入南海,和当地居民俚僚(黎族先民)等一道,披荆斩棘,开发了这美丽而富饶的宝岛。然而从汉代至隋代,中原王朝在海南设置的郡县,时置时废、或者统治时间不长;而且郡县设... 自汉武帝平定南越、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郡以后,大陆的汉族陆续迁入南海,和当地居民俚僚(黎族先民)等一道,披荆斩棘,开发了这美丽而富饶的宝岛。然而从汉代至隋代,中原王朝在海南设置的郡县,时置时废、或者统治时间不长;而且郡县设治的地点往往在沿海周围。唐以前汉族迁入海南的人口数,估算不会超过二万人海南岛内的腹地山区,仍为当地居民俚僚的聚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黎族 琼州 崖州 “熟黎” 汉族 振州 桂海虞衡志 苏轼 岭南
下载PDF
析屈原至死不离楚国的动机
16
作者 刘美崧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4年第5期92-94,共3页
曹大中同志认为:“屈原至死不离本国,最后怀沙自沉,并非出于爱国的动机,而是由于既为楚王委质之臣,又与王室有血族关系的缘故。”他还引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第一版序言》中的一段话(这里从略)之后断言:“因为中... 曹大中同志认为:“屈原至死不离本国,最后怀沙自沉,并非出于爱国的动机,而是由于既为楚王委质之臣,又与王室有血族关系的缘故。”他还引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第一版序言》中的一段话(这里从略)之后断言:“因为中国的以血统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诸侯国,到战国时代,仍然没有由于新形成的社会各阶级的冲突而被炸毁,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并不是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统治阶级内部血族集团之间的斗争。中国只有发展到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彻底消灭封建,建立郡县,国家的基层单位才不复是血族团体、而是地区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国 血族关系 战国时期 顾炎武 诸侯国 动机 战国时代 怀沙 郡县制
下载PDF
内藤湖南先生和文廷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神田喜一郎 刘美崧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4-67,72,共5页
当《内藤湖南①全集》②出版三年之后,举世对内藤先生学术成就的评价越来越高,据说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到(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留学的美国留学生,以“内藤湖南的研究”作为论文题目。这就说明。
关键词 人文科学研究 京都大学 文廷式 汉学家 二十年 重要人物 中国历史 东洋史学 东京 五十年
下载PDF
回纥更名回鹘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美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77-81,共5页
今天聚居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其名称起源于唐代的回纥(公元八○九年改称回鹘)。维吾尔(Uyghur)这一名称的历史含义是什么?据中世纪波斯、阿剌伯文献的解释,包含有联合、同盟、归依者等意义。它反映在回纥可汗政权建立时,有许多的铁勒部族... 今天聚居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其名称起源于唐代的回纥(公元八○九年改称回鹘)。维吾尔(Uyghur)这一名称的历史含义是什么?据中世纪波斯、阿剌伯文献的解释,包含有联合、同盟、归依者等意义。它反映在回纥可汗政权建立时,有许多的铁勒部族即所谓内九族(十姓回纥)与外九部(九姓乌古思)联合在回纥可汗药罗葛氏族周围,构成强盛的回纥民族。据汉文献记载,隋至唐初期,回纥在我国北部一带游牧,联合了铁勒其他部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勒 药罗葛 保义可汗 九姓 乌古 怀信可汗 贞元 畏吾儿 骨咄禄 遣使
下载PDF
宋代汉族迁入岭南及其对南疆的开发
19
作者 刘美崧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30-34,共5页
两宋时期,由于辽、金、西夏、蒙古陆续在我国北方扩张其势力,战争相当频繁。于是北方的汉族纷纷南迁,自黄淮流域渡江移居江南;进而逾五岭、迁到珠江流域乃至海南。汉族南迁的势头与避战乱密切相关,“靖康之乱”后是汉人渡江南迁的高潮,... 两宋时期,由于辽、金、西夏、蒙古陆续在我国北方扩张其势力,战争相当频繁。于是北方的汉族纷纷南迁,自黄淮流域渡江移居江南;进而逾五岭、迁到珠江流域乃至海南。汉族南迁的势头与避战乱密切相关,“靖康之乱”后是汉人渡江南迁的高潮,衣冠士民“襁负而归,相属于路”。南宋在临安建都之后,偏安东南,“西北流寓,皆抱孙长息于东南”。而荆襄沅湘一带,是自西北迁往东南的交通要道,也有不少汉族士民在荆湖地区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外代答》 《宋史》 汉族 《太平寰宇记》 《舆地纪胜》 岭南 《宋会要辑稿》 海南岛 《续资治通鉴长编》 少数民族
原文传递
南汉主刘氏族属为俚僚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美崧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87-190,共4页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政权,是由刘谦肇基,其子刘隐、刘岩建立的。关于南汉主刘氏的族属,旧史籍多言其为汉族。解放后出版的中国通史、隋唐五代断代史与其它有关论著,往往沿袭这一说法。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在《南汉刘氏之祖先》一文中,最先怀...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政权,是由刘谦肇基,其子刘隐、刘岩建立的。关于南汉主刘氏的族属,旧史籍多言其为汉族。解放后出版的中国通史、隋唐五代断代史与其它有关论著,往往沿袭这一说法。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在《南汉刘氏之祖先》一文中,最先怀疑刘氏不是汉族,而是来闽粤经商的大食(阿剌伯)商人后裔。这一论点已引起中国史学界的注意,且为新近出版的《五代史略》一书所采用。我认为,刘谦父子是岭南俚僚的武装酋领出身,在建立南汉政权的过程中,冒称汉族,迅速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汉 刘氏 刘谦 汉族 伊斯兰教 中国通史 岭南 日本学者 大食 五代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