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掘进机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
1
作者 刘若涵 刘永立 刘爽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智能化悬臂式掘进机在工作状态感知与控制过程中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而现有悬臂式掘进机防干涉碰撞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的控制方法,将防干涉碰撞条件融入到控制中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 智能化悬臂式掘进机在工作状态感知与控制过程中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而现有悬臂式掘进机防干涉碰撞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的控制方法,将防干涉碰撞条件融入到控制中的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基于多自由度悬臂式掘进机悬臂和铲台机构运动过程中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将悬臂机构简化为分段空间直线、铲台机构简化为空间平面,根据悬臂边界等效分段空间直线上特定点和截割刀具边界点至铲台等效空间平面的距离,判断悬臂与铲台是否干涉。悬臂与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应用实例表明:当铲台处在中位状态时,主悬臂和辅助悬臂无相对摆动下,悬臂和铲台不发生干涉碰撞的极限约束条件为主悬臂下摆动位置角不超过29.5°,截割刀具卧底量不超过42 mm;主悬臂和辅助悬臂协同摆动下,悬臂和铲台不发生干涉碰撞的极限约束条件为截割刀具卧底量不超过163 mm。悬臂和铲台机构关联位置干涉解算模型为悬臂与铲台干涉碰撞全域预测预警的数字化与智能自主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掘进机 悬臂 铲台 关联位置 防干涉
下载PDF
碟盘刀具截割姿态倾角与破岩模式特征
2
作者 刘春生 程硕 +3 位作者 刘延婷 徐鹏 刘若涵 郝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3-1198,共16页
刀具破岩模式识辨是提高截割能力的关键基础,而刀具截割姿态对破岩模式影响显著,探究截割姿态与破岩模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反演低能耗、高效能破岩的最佳截割姿态参数。基于碟盘刀具轴向向上振动时楔面作用岩石的大块崩落状态,在非线性岩... 刀具破岩模式识辨是提高截割能力的关键基础,而刀具截割姿态对破岩模式影响显著,探究截割姿态与破岩模式之间的内在关联,反演低能耗、高效能破岩的最佳截割姿态参数。基于碟盘刀具轴向向上振动时楔面作用岩石的大块崩落状态,在非线性岩石破坏准则的基础上,根据Mohr-Coulomb准则给出了岩石拉剪耦合破坏条件,扩展延伸成三段式线性岩石破坏全域准则(拉破坏、拉剪耦合破坏、剪破坏、压剪耦合破坏和压破坏),给出了不同破岩模式下刀具楔面挤压应力的数学描述,基于楔面作用的最小能量原则提出了破岩模式识辨方法,构建了刀具倾斜姿态截割岩石的载荷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了不同截割姿态倾角下刀具载荷特性和岩石破碎特征(岩石块率分布和粉尘粒度分布)与破岩模式之间的关联特性。结果表明:碟盘刀具楔面能耗表征值与姿态倾角呈正比,破岩模式由拉剪耦合破坏向压剪耦合破坏转变;振动截割时刀具楔面能耗表征值明显小于无振动截割,且多以拉剪耦合破坏为主,而无振动截割时拉剪、压剪耦合破坏近似等比存在;当轴向速度楔面分量大于进给速度楔面分量时,摩擦力转变为破岩助力,楔面能耗明显下降;碟盘刀具破碎岩石宏观形态呈大块月牙状,岩粉细观形态呈类多面体和类球状,刀具姿态倾角与岩石碎片量呈反比,与岩粉量呈正比(类球状粉尘减少、类多面体粉尘增加),表明姿态倾角增大,刀具齿刃碾挤压作用减弱,楔面挤压产生粉尘能耗增加,与破岩模式识辨过程中截割姿态对楔面能耗的影响规律相一致;碟盘刀具径向载荷与姿态倾角呈下凹规律,理论和模拟与实验径向载荷规律具有一致性,其平均误差分别为8.46%和9.55%,验证了碟盘刀具破岩模式识辨方法、倾斜姿态截割岩石的载荷模型和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盘刀具 截割姿态 破岩模式 应力耦合破坏 破碎特征
下载PDF
不同夹矸参数下滚筒载荷特性仿真研究
3
作者 任春平 罗灵芝 +2 位作者 张训洪 张艳军 刘若涵 《煤矿机械》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煤岩中夹矸的存在增大了采煤机开采难度,且夹矸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为了研究不同夹矸参数下滚筒的载荷特性,利用Pro/E构建螺旋滚筒三维模型,导入EDEM离散元软件中建立滚筒截割煤岩的耦合模型,开展不同夹矸参数下滚筒载荷特性研究。... 煤岩中夹矸的存在增大了采煤机开采难度,且夹矸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为了研究不同夹矸参数下滚筒的载荷特性,利用Pro/E构建螺旋滚筒三维模型,导入EDEM离散元软件中建立滚筒截割煤岩的耦合模型,开展不同夹矸参数下滚筒载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研究范围内,滚筒截割阻力均值和峰值均值随着夹矸厚度的增大而增大;滚筒截割阻力均值和峰值均值随着夹矸层数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为复杂煤层工况下的滚筒截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 夹矸厚度 夹矸层数 截割阻力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青海共和盆地结构构造与能源资源潜力 被引量:5
4
作者 何碧竹 郑孟林 +11 位作者 贠晓瑞 蔡志慧 焦存礼 陈希节 郑勇 马绪宣 刘若涵 陈辉明 张盛生 雷敏 付国强 李振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105,共25页
共和盆地处于西秦岭、南祁连、东昆仑造山带结合部,其中发现了高温干热岩及多套烃源岩,但地热藏和油气藏的成因、资源潜力与分布规律尚不清楚,难以对其开展准确评价和有效勘探开发。本文在系统研究共和盆地及周缘地层发育、沉积充填、... 共和盆地处于西秦岭、南祁连、东昆仑造山带结合部,其中发现了高温干热岩及多套烃源岩,但地热藏和油气藏的成因、资源潜力与分布规律尚不清楚,难以对其开展准确评价和有效勘探开发。本文在系统研究共和盆地及周缘地层发育、沉积充填、构造变形与盆地深部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盆地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分析了盆地地热藏和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分布区带和勘探方向。多期活动的哇洪山—温泉、多禾茂、瓦里贡、塘格木右行走滑逆冲断裂与青海南山左行走滑逆冲断裂异向、同向相交(切),叠加地幔上涌作用,导致在中新生代共和盆地长期处于走滑-伸展的独特环境,并控制了盆地7个隆起、断陷构造单元的展布及属性。它经历了6期演化阶段:早中三叠世处于昆北弧前盆地及陆缘火山弧带,共和盆地基底主要岩石发育;晚三叠世阿尼玛卿洋闭合并发生碰撞造山,共和盆地褶皱基底形成;晚三叠纪末期发生碰撞后伸展,发育初始小型陆内裂谷盆地;在侏罗纪—白垩纪区域性伸展环境下形成局部断陷盆地;古近纪晚期—中新世发育拉分-断陷盆地;中新世末至今发育陆内前陆盆地。形成了3个大构造-沉积层序和8个亚层序,发育了深海陆棚相-碳酸盐岩台地相-火成岩相以及多旋回的冲积扇-河流相-滨浅湖相-半深湖相等陆相沉积层序,它们记录了共和盆地的叠合发育演化及多期改造过程,与古特斯阿尼玛卿洋俯冲、后撤式俯冲、碰撞后伸展的近程效应响应,与班公-怒江、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打开、俯冲、闭合以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远程效应响应。共和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色造就了盆地较好的油气和地热的能源资源条件。盆地发育有中下侏罗统羊曲组、下白垩统万秀组、新近系咸水河组和临夏组等三套烃源岩,可形成上-中-下三套潜力油气勘探层系,需进一步开展地层精细对比、区带评价和圈闭落实工作。共和盆地深部5层结构构造特征及盆地形成动力学过程揭示了其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潜力。幔源上涌驱动导致地壳内各层向上扰动,叠加走滑伸展的盆地发育环境,形成短路径-多源增热模式。地幔上涌、中下地壳局部熔融体提供了区域热源、局部热源;陆缘弧和碰撞相关花岗岩类叠加多期次断裂、裂缝及热液活动起到“控热储及热传导”作用;上覆巨厚细粒沉积岩阻热扩散而形成“控热盖”,是中高温干热岩型地热藏主控因素,也为浅层水热型地热的生成奠基。研究成果可为存在局部高大地热流的陆内中小型盆地地热藏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层序 深部结构构造 演化与动力学 短路径-多源增热模式 干热岩地热能 油气资源潜力 共和盆地
下载PDF
塔河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若涵 王明 +1 位作者 姜在兴 杨伟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作为塔河碎屑岩领域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随着立体勘探的实施,展现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一些沉积相认识上的瓶颈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文章以沉积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岩芯、测井...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作为塔河碎屑岩领域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随着立体勘探的实施,展现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一些沉积相认识上的瓶颈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文章以沉积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粒度、微量元素及重矿物分析,明确了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的沉积相类型及物源方向。研究认为,柯下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潮坪相以及浅海陆棚相沉积。其中,下亚段发育河道及潮上—潮间带泥坪沉积,中亚段发育浅海陆棚相沉积,上亚段则发育潮间坪的砂坪—混合坪沉积;柯坪塔格组下段的母岩主要来自于北西方向前寒武系的岩浆岩和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沉积相 柯坪塔格组下段 志留系 塔河地区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Madama组地震相识别与沉积相演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若涵 姜在兴 +3 位作者 王旭影 汤望新 刘超 高艺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6,共8页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将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Madama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MS),并进一步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以及高位体系域。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前积反射地震相、河...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将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Madama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MS),并进一步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以及高位体系域。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前积反射地震相、河道充填反射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以及杂乱反射地震相等四种类型,并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相类型。认为层序MS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高位体系域则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Madama组整体表现为一个海退的沉积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 Termit盆地 上白垩统 Madama组 沉积相 地震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若涵 李德根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6-19,共4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双创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现状。从教育模式、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双创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现状。从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双创教育质量的评估等维度给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以期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思想素质 大学生 就业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悬臂式掘进机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若涵 赵振民 赵杰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14年第6期67-69,共3页
由于煤矿巷道内煤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是时时变化的,这就给高效开采带来了难度。悬臂式掘进机在巷道中作业时,会因为煤层分布的不确定性,导致所受的截割阻力不停地变化,因此,要求掘进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能够快速地、实时地调整... 由于煤矿巷道内煤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是时时变化的,这就给高效开采带来了难度。悬臂式掘进机在巷道中作业时,会因为煤层分布的不确定性,导致所受的截割阻力不停地变化,因此,要求掘进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能够快速地、实时地调整悬臂的摆动速度。该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复合控制理论的悬臂式掘进机的控制模式。该控制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悬臂式掘进机 智能控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及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
9
作者 何碧竹 焦存礼 +8 位作者 刘若涵 曹自成 蔡志慧 兰明杰 贠晓瑞 朱定 姜忠正 杨玉杰 李振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共24页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古代塔里木...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旋回,形成3个沉积超层序和7~9个层序。盆地与盆缘新元古代沉积相带分布受断陷控制而变化差异较大,发育有陆棚相、冰川相、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潮坪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海相和冲积扇-河流相等不同的沉积相,还发育有火成岩相。对南华纪—早寒武世之间主要的不整合结构构造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盆缘及盆地内深埋区构造-沉积格架反映了伸展环境下的不整合结构构造特征,主要类型包括单斜低角度不整合、渐进角度不整合、断控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它们进一步揭示了不同部位的构造作用过程。根据层序地层特征、新元古代断裂活动、不整合三元结构构造、震旦系及南华系地震地层学特征及波阻抗属性特征综合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深埋区震旦系、寒武系沉积前的构造古地理,各沉积相带的分布与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晚期断陷分布、沉降中心的分布和构造变形差异等有关。与Rodinia超大陆外向生长与裂解、Gondwana拼合响应,塔里木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演化经历了3个旋回:第一旋回为盆地内深裂陷启动期(900~760 Ma),第二旋回为深裂陷发育期(ca.750~630 Ma),第三旋回为裂陷快速扩张期及衰退期(630~520 Ma),3个旋回分别与塔里木陆块周缘新元古代早期俯冲相关的弧后伸展、中期裂谷盆地和晚期被动大陆边缘等大地构造环境转换相关。广盆存在的寒武系与震旦系或前震旦系不整合,揭示了震旦纪、寒武纪之交是塔里木地块由多个裂谷-断陷盆地向统一克拉通盆地的重要转换期。本研究形成了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恢复深埋区古构造、古地理的重要方法;根据相控条件预测了盆地内下寒武统及南华系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区,对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不整合结构构造 古构造-古地理 多期转换 新元古代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分数阶微分算子结合正则化的煤层包裹体图像边缘识别算法
10
作者 刘若涵 刘永立 +2 位作者 赵杰 韩德亮 车长瑞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245-250,共6页
为准确识别煤层中包裹体图像边缘,提升截齿自适应截割煤岩能力,通过伪彩化煤层包裹体实际图像,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预处理识别的煤层包裹体图像,将一阶Sobel与二阶Laplacian边缘图像识别算法扩展到分数阶模式,构造其图像边缘识别的... 为准确识别煤层中包裹体图像边缘,提升截齿自适应截割煤岩能力,通过伪彩化煤层包裹体实际图像,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预处理识别的煤层包裹体图像,将一阶Sobel与二阶Laplacian边缘图像识别算法扩展到分数阶模式,构造其图像边缘识别的分数阶微分模式,实现煤层中包裹体结构的快速识别及边缘特征的提取。结果表明,相比整数阶微分算子,所提算法能够更好地识别煤层包裹体图像的边缘,执行时间分别为0.2221、0.2451、0.1413、0.1732 s,占用内存分别为36.35、39.82、28.99、33.13 MB,其最佳的分数阶次值为0.6。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煤层包裹体边缘特征,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煤层包裹体 分数阶微分算子 正则化预处理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晚白垩世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毛凤军 刘若涵 +6 位作者 刘邦 姜虹 刘计国 王旭影 汤望新 郑凤云 李早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7,共12页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 Termit盆地及其周缘是中西非裂谷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也是中石油海外最具潜力的风险勘探区,但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性,研究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理演化缺乏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作为研究区域,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地层学及地球物理等手段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的古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物源,最终明确了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研究认为,晚白垩世早期的森诺曼阶(Cenomanian)研究区开始发生海侵,三冬阶(Santonian)时期达到最大海侵范围,之后开始逐渐海退的过程。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的区域构造挤压事件使盆地形态发生改变,该构造事件最终以区域不整合结束。地球化学资料、岩性资料以及地震资料综合表明,森诺曼阶(Cenomanian)—三冬阶(Santonian)时期研究区处于偏还原的浅海陆架沉积,属典型的热带气候,接受来自北东向的物源供给;至坎潘阶(Campanian)—马斯特里赫特阶(Maastrichtian)时期,伴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研究区由海相沉积逐渐转变为海陆过渡相沉积,且物源主要来自于北东及南西两个方向。本次研究明确了Termit盆地及其周缘在晚白垩世的古沉积演化过程,这为进一步明确研究区的沉积体系及砂体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环境 古地理演化 晚白垩世 Termit盆地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尼日尔Termit盆地Yogou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望新 姜在兴 +1 位作者 刘若涵 王旭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2-601,632,共11页
Yogou组泥岩是Termit盆地主要的烃源岩之一。为了揭示Termit盆地Yogou组沉积时期物源属性、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及其沉积环境,通过对4口井20块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对Yogou组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Yogou组泥岩是Termit盆地主要的烃源岩之一。为了揭示Termit盆地Yogou组沉积时期物源属性、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及其沉积环境,通过对4口井20块泥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对Yogou组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Yogou组上部以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为主,下部以长英质物源为主,物源区处于大陆岛弧的构造背景条件下。Yogou组中-上部沉积时期水体盐度相对较低,为海陆过渡相沉积;Yogou组下部沉积时期水体盐度较高,为海相沉积。CIA指数、Sr/Cu值等指标表明,Yogou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湿热的气候条件;V/(V+Ni)等指标说明,Yogou组沉积时期水体处于厌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Yogou组 Termit盆地
下载PDF
悬臂式掘进机恒功率变频调速控制器的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振民 刘若涵 赵杰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39-542,共4页
针对悬臂式掘进机在矿井掘进时情况复杂和负载变化较大的特点,采用高度非线性识别能力的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融合的方法,实现悬臂式掘进机恒功率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该方法运用遗传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系数,改进网络性能,提高... 针对悬臂式掘进机在矿井掘进时情况复杂和负载变化较大的特点,采用高度非线性识别能力的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融合的方法,实现悬臂式掘进机恒功率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该方法运用遗传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系数,改进网络性能,提高学习效率,根据系统电流的实际情况对掘进机进行变频调速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设计的以DSP为控制核心的掘进机恒功率调速控制器具有一定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能根据电流变化自动调整电机的转速,实现了掘进机恒功率变频调速,提高了掘进机的工作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DSP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恒功率
下载PDF
栅格法与Dijkstra算法的掘进机截割轨迹规划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若涵 刘永立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优化掘进巷道过程中夹石层等复杂断面的截割路径,提高截割效率、降低能耗,构建了不同断面形状的数学条件和边界的约束条件,利用局部灰度波动的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二值化巷道断面图像,识别煤和岩在巷道断面中的位置,通过栅格法建立巷... 为优化掘进巷道过程中夹石层等复杂断面的截割路径,提高截割效率、降低能耗,构建了不同断面形状的数学条件和边界的约束条件,利用局部灰度波动的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二值化巷道断面图像,识别煤和岩在巷道断面中的位置,通过栅格法建立巷道断面模型,采用Dijkstra算法优化巷道断面截割过程轨迹,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巷道断面的截割路径。结果表明:Dijkstra算法与栅格法的轨迹规划可以有效识别煤和岩的位置,规划的截割轨迹可以使掘进机平稳截割,为提高掘进巷道效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轨迹规划 Dijkstra法 栅格法 截割模式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赛 刘若涵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2-83,共2页
虚拟现实技术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的虚拟现实产业热度也持续上升。在虚拟现实影视制作行业,空前的资本聚集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如何跳脱传统电影的创作套路,在全新的时空逻辑中摸索出虚拟现实影像的“语法”,将成... 虚拟现实技术近两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的虚拟现实产业热度也持续上升。在虚拟现实影视制作行业,空前的资本聚集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如何跳脱传统电影的创作套路,在全新的时空逻辑中摸索出虚拟现实影像的“语法”,将成为业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电影创作 爆发式增长 影视制作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汝男 刘若涵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27期65-68,共4页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后,已逐步探索融合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提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策略,唤...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引入"课程思政"理念后,已逐步探索融合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提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策略,唤醒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和职业价值导向,创新优化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社会价值认同及规划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完成"立德树人"与"职业发展教育育人"的双重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大学教学 职业发展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初创期网络传媒企业的产品基因塑造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若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0期268-268,共1页
"高风险"与"低寿命"是当今网络传媒企业的共性特征。"初创期"是其最为重要且死亡率最高的阶段,因而本文将从产品设计维度对该阶段的企业发展起步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 网络传媒企业 产品设计 初创期
下载PDF
正念认知疗法和艾司西酞普兰在老年期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婷 张郦 +3 位作者 李晟 陈龙云 刘若涵 郭旦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目的:评估团体正念认知疗法与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老年期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老年期焦虑障碍患者80例,将入组患者采用分层区组方法随机分为正念认... 目的:评估团体正念认知疗法与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老年期焦虑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老年期焦虑障碍患者80例,将入组患者采用分层区组方法随机分为正念认知组(40例)和药物治疗组(40例)。正念认知组,给与连续8周的团体MBCT。药物治疗组给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分别于基线、4周末、8周末、12周末,对两组患者评估HAMA、TESS(仅药物治疗组)。结果:①在研究期间,共有7例患者脱落,脱落率为8.7%。正念认知组脱落4例,药物治疗组脱落3例。两组患者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第12周末,两组HAMA总分均有显著下降,两组内HAMA总分在不同评估时点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5.139,P=0.000);不同时点与分组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HAMA总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每个评估时点,两组之间HAMA总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12周后,和基线比较,两组患者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8周末、12周末,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药物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恶心4例(10.8%)、口干4例(10.8%)、头痛1例(2.7%),均为极轻。结论:团体正念认知治疗和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改善焦虑症状,尤其是躯体性焦虑方面疗效相当,均能显著降低老年期焦虑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认知疗法 艾司西酞普兰 焦虑障碍 躯体性焦虑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共和盆地东北部新生代沉积物源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贠晓瑞 何碧竹 +5 位作者 蔡志慧 陈希节 张盛生 刘若涵 郑孟林 李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75-3796,共22页
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系相互叠置的关键区域,盆地及周缘造山带记录的构造、岩浆、变质、沉积作用事件复杂多样,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沉积演化的关键位置。本文以多口钻井的岩心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共和盆地东... 共和盆地处于秦岭、祁连、昆仑造山系相互叠置的关键区域,盆地及周缘造山带记录的构造、岩浆、变质、沉积作用事件复杂多样,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沉积演化的关键位置。本文以多口钻井的岩心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共和盆地东北部进行了岩石组合、沉积类型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砂岩组分和重矿物分析,明确了共和凹陷新生代的沉积特征、地层发育格架、沉积相类型、沉积物源及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了共和凹陷新生代砂岩具有200~300Ma、400~500Ma、750~1000Ma、1800~2000Ma以及2400~2550Ma的年龄峰值,且主要集中在200~300Ma和400~500Ma,表明三叠纪的侵入岩及浅变质岩是其主要物源。砂岩组分和重矿物分析结果记录到共和盆地东北部在咸水河组和临夏组沉积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环境转变,其时共和凹陷的沉积物源发生变化,来自青海南山的物质供给增加。共和盆地东北部共和凹陷新生代沉积物在西宁组-咸水河组沉积时物源方向为NEE方向,而在临夏组沉积时物源方向为NNE方向。青海南山的隆起主要发生在晚中新世-上新世,分隔了青海湖盆地与共和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锆石U-PB 物源分析 构造-沉积演化 新生代
下载PDF
轴向振动截割下碟盘刀刃与煤岩作用机制及其载荷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春生 刘延婷 +3 位作者 李德根 刘若涵 任春平 袁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4-496,共13页
针对现有刀具截割复杂地质条件煤岩(尤其截割硬岩时)损耗高、效率低和易磨损等问题,提出了具有截-楔效应的碟盘刀具复合振动截割破碎煤岩的方法,碟盘刀具径向进给与不同振动形式和姿态来实现复合截割破碎煤岩。以碟盘刀刃为研究对象研... 针对现有刀具截割复杂地质条件煤岩(尤其截割硬岩时)损耗高、效率低和易磨损等问题,提出了具有截-楔效应的碟盘刀具复合振动截割破碎煤岩的方法,碟盘刀具径向进给与不同振动形式和姿态来实现复合截割破碎煤岩。以碟盘刀刃为研究对象研究轴向振动截割对煤岩损伤破坏的力学特性,基于剪切破碎理论给出刀刃作用载荷破坏煤岩条件以及刀刃轴向向下振动、向上振动和径向截割煤岩时等效集中载荷的计算方法,采用位移应变等效力合成的方法建立刀刃结构参数与载荷关联模型,模拟研究其径向单作用截割和轴向振动复合截割工况下破碎煤岩的载荷特性,研究碟盘刀具在有振和无振的实验条件下破碎煤岩载荷,对比分析了刀刃载荷的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碟盘刀刃对煤岩的损伤区域面积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与数值模拟应力云图相吻合;振动截割条件下数值模拟和实验的刀刃径向载荷均小于无振条件下的载荷值;轴向振动截割下其数值模拟和实验载荷均与轴向振动位移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规律,且存在超前相位差,径向与轴向载荷幅值与振动位移幅值非同时性,其相位差随振动频率增大而减小;随着截割厚度增大,碟盘刀具径向载荷理论值、模拟值与实验值呈现递增变化规律相吻合,且其误差均值分别为12.01%和6.37%,截割厚度对载荷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正值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和负值轴向载荷;碟盘刀刃轴向向上振动时径向载荷(最大振幅处对应载荷均值)的理论值、模拟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别为11.65%和13.99%,其轴向载荷的误差分别为10.46%和13.51%,轴向向下振动时径向载荷的误差分别为13.91%和5.61%,其轴向载荷的误差分别为14.90%和7.88%。结合已有文献碟盘楔面载荷模型共同验证了碟盘刀刃载荷模型的正确性,进而说明了运用位移应变等效力合成的方法建立复合运动破岩载荷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盘刀具 刀刃载荷 煤岩破碎 轴向振动 载荷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