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肺炎支原体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杜改梅 王月 +3 位作者 茅慧华 雷卫强 储岳峰 刘茂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8-1737,共10页
旨在探索小鼠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实验室感染模型的可行性,筛选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的最佳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感染组1、感染组2、感染组3和感染组4(n=12)。Mo感染组1小鼠分别滴鼻30μ... 旨在探索小鼠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实验室感染模型的可行性,筛选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的最佳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感染组1、感染组2、感染组3和感染组4(n=12)。Mo感染组1小鼠分别滴鼻30μL和腹腔注射25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各1次,Mo感染组2和3小鼠分别滴鼻2和3次30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Mo感染组4小鼠喉头喷雾50μL 10^(8 )CCU·mL^(-1) Mo NJ01株菌液2次,对照组用正常培养基处理。分别于感染后第0、7和14天称量小鼠体重。感染后第14天处死所有小鼠,采集血液和肺组织。通过HE染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剖检进行肺组织病理评分、q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Mo的载荷量和ELISA检测血清Mo IgG水平,确定小鼠感染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及最佳建立方法。Mo感染组2和组4中小鼠体重第14天时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7.2%(P<0.05)和21.6%(P<0.05);感染第13天,感染组2和组4小鼠出现死亡;感染后第14天剖检,Mo感染组2和组4小鼠肺部有炎症,肺病变平均评分分别为3.5和3.3,均显著高于Mo感染组1(P<0.05)和组3(P<0.05),而对照组小鼠无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Mo感染组小鼠肺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性肺炎,肺泡腔内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完整,肺泡内未见明显细胞浸润。小鼠肺组织中Mo DNA拷贝数在Mo感染组1和组3中分别为10^(2.56)和10^(3.21)拷贝·g^(-1);感染组2和组4分别为10^(3.84)和10^(3.77)拷贝·g^(-1),且显著高于Mo感染组1(P<0.05)和组3(P<0.05),对照组为阴性。小鼠血清Mo抗体OD_(450 nm)值在Mo感染组1、组2、组3和组4分别为0.63、1.05、0.81和0.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组2和组4均显著高于1组(P<0.05)。本研究通过1×10^(8 )CCU·mL^(-1)的Mo NJ01株菌液滴鼻2次或喉头喷雾2次均可成功建立Mo感染小鼠模型。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小鼠 感染模型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研究
2
作者 刘镝钺 程子龙 +8 位作者 陈益 陈思宇 李文良 毛立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熊富强 刘茂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与1型和2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株攻毒组与1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型参考株C1602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ALB/C小鼠 致病性 基因型
下载PDF
疫苗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茂军 方保岭 李双晶 《天津药学》 2023年第3期74-78,共5页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及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品,其主要作用是激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以预防或治疗疾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降低,传统的疫苗以单剂免疫多次注射为主,大部分疫苗均需要多次使...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及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品,其主要作用是激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以预防或治疗疾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降低,传统的疫苗以单剂免疫多次注射为主,大部分疫苗均需要多次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缓控释技术应用于疫苗领域,使疫苗实现了仅单次注射即可达到长期免疫的效果。缓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使用后,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释放或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从而达到其药效可以长时间保持在一定水平的制剂。经研究发现,有效的转运载体和材料是研制缓控释疫苗的主要方向。本文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缓释疫苗和控释疫苗制剂使用的新型转运载体(微球、微囊、纳米粒和纳米囊)以及使用新型壁材、载体材料(聚合物微粒类、壳聚糖、海藻酸钠)等方法进行综述,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疫苗 控释疫苗 微球 微囊 纳米粒 纳米囊 聚合物微粒类 壳聚糖 海藻酸钠
下载PDF
粤东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
4
作者 刘茂军 洪怡妍 杨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科目,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粤东地区的两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两所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存在学校对小学科学教育监督和支持不...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科目,对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粤东地区的两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两所小学科学教育实施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存在学校对小学科学教育监督和支持不足、小学科学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家校合作欠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加大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投入力度、搭建平台促进多方协同育人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小学 调查 粤东地区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5
作者 戴黎 胡诚 +4 位作者 万建华 徐化林 刘茂军 郭卫红 乔月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为了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效果,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普通复合肥,氮肥分次施用)(FFP)、等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性施肥)(T1)、等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分次施用)(T2)、90%养分有机无机... 为了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效果,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普通复合肥,氮肥分次施用)(FFP)、等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性施肥)(T1)、等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分次施用)(T2)、90%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分次施用)(T3)、80%养分有机无机复混肥(氮肥分次施用)(T4)共6个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各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62.7%~68.5%)均高于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31.5%~37.3%);各处理的实际产量表现为T2>T1>FFP>T3>T4>CK,与FFP处理相比,T2和T1处理增产6.6%和2.2%,T3和FFP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各处理水稻植株地上部氮素和磷素吸收积累量在籽粒部分占比达到65%和70%以上,与FFP处理相比,T1处理氮磷肥吸收利用率、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8.9%和12.9%、0.9%和3.2%、0.9和3.2 kg·kg^(-1),T2处理氮磷肥吸收利用率、氮磷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6%和1.6%、2.6%和9.6%、2.6和9.6 kg·kg^(-1),T3和T4处理与FFP处理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率,在氮磷钾总养分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更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磷吸收,在氮肥分次施用情况下,有机无机复混肥增产效果更明显,适当减肥不会降低水稻产量,还可以减少稻田养分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养分吸收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的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敏 郝飞 +5 位作者 张纹纹 李文良 杨蕾蕾 毛立 程子龙 刘茂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6-743,共8页
旨在探讨原核表达纯化的山羊α干扰素(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分析山羊IFN-α的序列特点,比对不同种属IFN-α的同源性,进而构建山羊IFN-α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去除信号肽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I... 旨在探讨原核表达纯化的山羊α干扰素(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分析山羊IFN-α的序列特点,比对不同种属IFN-α的同源性,进而构建山羊IFN-α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去除信号肽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IFN-α,将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Rosetta(DE3),IPTG诱导后镍柱及亲和纯化获得山羊IFN-α。利用RT-qPCR测定山羊IFN-α作用于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MDBK cell)后6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利用TCID50及Western blot测定其对CPIV3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山羊IFN-α蛋白含量为0.20 mg·mL^(-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ku,与预期结果相符。RT-qPCR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MDBK细胞后,可显著刺激RSAD2、STAT1及ISG15等6种ISGs基因的转录上调。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山羊IFN-α显著下调MDBK细胞中CPIV3的病毒滴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显著下调CPIV3非结构蛋白C的表达水平。山羊IFN-α对CPIV3在MDBK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扩展了I型干扰素的研究范围,为CPIV3等反刍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IFN-α 原核表达 ISGs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羊腹泻样本中大肠杆菌的分离、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刘鑫欢 恽佳蕾 +11 位作者 毛立 李基棕 郝飞 何苗锋 杨蕾蕾 张纹纹 程子龙 孙敏 刘茂军 王少辉 白娟 李文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45-3454,共10页
为确定华东地区发生腹泻的羊群中大肠杆菌感染、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进化分群、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发生腹泻的羊场病死羊肠道、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87份样品中分离到163株大肠杆菌,其... 为确定华东地区发生腹泻的羊群中大肠杆菌感染、毒力基因携带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进化分群、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发生腹泻的羊场病死羊肠道、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187份样品中分离到163株大肠杆菌,其中B1群及A群的菌株占大多数,检出率分别为59.51%和28.83%;B2和D群的检出率分别为9.82%和1.84%。对分离菌株31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yijp、crlA、mat、ompA、fimC、ibeB 6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大于87%;所有菌株均未检出毒力基因afa/draB和LT。fimC、mat、crlA、ibeB、yijp及ompA在各进化群大肠杆菌均广泛存在。根据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有72株菌为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主要携带毒力基因stx2。STEC另一标志性毒力基因eae检出率为61.11%。药敏试验检测的16种抗菌药中有4种的耐药率大于80%,有13种大于50%。属于多重耐药(MDR)的菌株有150株,占92.02%,且多为五重及以上耐药菌(84.05%)。华东地区临床流行的羊源大肠杆菌菌株毒力基因多样、耐药性普遍且耐药性强。该结果为本地区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进化群 毒力基因 多重耐药
下载PDF
大肠杆菌O8、O9和O89血清型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恽佳蕾 何苗锋 +9 位作者 刘润春 张梦洁 毛立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刘茂军 邹彬 王少辉 李文良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定O8、O9和O89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三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3种血清型大肠杆菌O抗原合成基因簇序列,设计3对检测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三重PCR方法。结果:经条件优化后的三重PCR方法可有效鉴别O8、O9和O89血清...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定O8、O9和O89血清型大肠杆菌的三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3种血清型大肠杆菌O抗原合成基因簇序列,设计3对检测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三重PCR方法。结果:经条件优化后的三重PCR方法可有效鉴别O8、O9和O89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其他肉羊养殖场常见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和致病菌无特异扩增条带;敏感性检测显示,三重PCR方法对O8和O89血清型的最小检出量为10 pg/μL,对O9血清型的最小检出量为100 pg/μL;采用该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与传统血清凝集方法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可快速、准确、特异地对O8、O9和O89血清型大肠杆菌进行检测,为养殖及肉品加工环节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血清型 O8 O9 O89 三重PCR
下载PDF
一株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茂军 邵国青 +5 位作者 周勇岐 苏国东 王继春 孙佩元 冯志新 刘冬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8-310,共3页
从猪支原体肺炎病例病料中分离得到1株支原体,对其进行培养试验、代谢抑制试验、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分离株攻毒猪后,该猪出现典型的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和病变,证明该分离株为猪肺炎支原体。这为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分离 鉴定 毒力
下载PDF
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茂军 靳岷 +2 位作者 杜改梅 邵国青 张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7-441,共5页
选用猪肺炎支原体Mhp J株培养物制备抗原,建立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显示,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5μg/ml,待检血清的最佳稀释浓度1∶100,2%明胶作封闭液,抗原抗体最佳结合时间... 选用猪肺炎支原体Mhp J株培养物制备抗原,建立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间接ELISA(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显示,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5μg/ml,待检血清的最佳稀释浓度1∶100,2%明胶作封闭液,抗原抗体最佳结合时间为90 min,酶标抗体1∶10 000(体积比)稀释,最佳作用时间为60 min。对136份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猪肺炎支原体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与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的符合率达到83.8%,假阴性率8.8%,假阳性率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检测方法 间接ELISA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P97基因抗原决定簇R1区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茂军 邵国青 +1 位作者 张映 聂向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通过引物定点突变PCR法,扩增了猪肺炎支原体(Mhp)168株黏附因子P97基因抗原决定簇R1区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 a(+)中构建重组质粒,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含有... 通过引物定点突变PCR法,扩增了猪肺炎支原体(Mhp)168株黏附因子P97基因抗原决定簇R1区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 a(+)中构建重组质粒,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含有正确的目的基因。经0.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37℃诱导4 h,重组质粒表达的目的蛋白量可达到总蛋白的23%。W estern b lotting和ELISA试验结果证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猪肺炎支原体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97基因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茂军 赵艳林 吕海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6-58,共3页
首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温度作用、干湿作用以及基础位移等作用下,各种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各种作用下裂缝的特点进行了描述。然后,根据各种情况下裂缝的成因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裂缝 作用 体积安定性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P65基因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茂军 张悦 +4 位作者 杜改梅 白昀 王海燕 姜平 邵国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267,共6页
P65蛋白是猪肺炎支原体的主要免疫优势蛋白,与其他支原体无交叉反应,常作为猪肺炎支原体检测的靶蛋白。本研究通过基因合成获得P65基因中含有3个稀有密码子的前922bp,利用PCR从Mhp168株扩增获得P65基因后段,然后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 P65蛋白是猪肺炎支原体的主要免疫优势蛋白,与其他支原体无交叉反应,常作为猪肺炎支原体检测的靶蛋白。本研究通过基因合成获得P65基因中含有3个稀有密码子的前922bp,利用PCR从Mhp168株扩增获得P65基因后段,然后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将前后段连接后,克隆入pET-32a(+)中,获得重组质粒pET-32a(+)/mhp P65,经IPTG诱导获得87ku的重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与Mhp血清呈强阳性反应。将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成功表达了可溶性的Mhp P65融合蛋白,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这为猪肺炎支原体P65蛋白的功能研究以及诊断学方法的建立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65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临床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茂军 苗连叶 +5 位作者 赵永前 苏国东 周勇岐 王继春 孙佩元 邵国青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95,共3页
本试验用中间试制生产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在河南3个猪场进行了临床试验,先后免疫猪7000多头,观察发病率和生产指标。屠宰场跟踪随机抽样,观察屠宰后肺部病变,结果表明:猪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减少,肺部病变减轻,而生产指标有明显... 本试验用中间试制生产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在河南3个猪场进行了临床试验,先后免疫猪7000多头,观察发病率和生产指标。屠宰场跟踪随机抽样,观察屠宰后肺部病变,结果表明:猪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减少,肺部病变减轻,而生产指标有明显提高,饲料报酬率提高。这表明猪支原体活疫苗对猪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猪喘气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疫苗 效力 生产性能 肺部病变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黏附因子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茂军 邵国青 张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2-525,共4页
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培养获得菌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黏附因子P97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的P97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基因变化与致病性的关系... 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培养获得菌体,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黏附因子P97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将猪肺炎支原体不同毒力株的P97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基因变化与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P97基因与菌株致病性有一定关系,但除P97基因之外,还有其他与致病有关的基因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黏附因子 毒力 序列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碳化混凝土损伤细观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茂军 赵军 +1 位作者 王根伟 吴丽琴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CT数变化与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试件不同部位CT数的离散性反映出了混凝土的非均质性;CT数曲线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以及CT数方差曲线的先下降后上升过程,均对应着试件在压力试验过程中首先在压力作用下密实度提高,随后微裂纹扩展直至破坏的变化过程。另外,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CT数差值的最大值由12.1 HU逐渐下降至5.4 HU,反映出了碳化作用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特点。研究结果不仅是对常规力学实验的补充,而且也能够对常规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混凝土 碳化 损伤
下载PDF
猪支原体肺炎可疑肺组织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茂军 张映 +5 位作者 邵国青 姜俊兵 冯志新 王海燕 孙佩元 甘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44-447,共4页
建立了病猪肺脏组织的处理方法和DNA提取方法,根据猪肺炎支原体的P36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建立猪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使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临床样品。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能成功从猪支原体肺炎... 建立了病猪肺脏组织的处理方法和DNA提取方法,根据猪肺炎支原体的P36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建立猪肺炎支原体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使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临床样品。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能成功从猪支原体肺炎可疑肺组织中扩增出目的条带,成功建立了猪支原体肺炎可疑肺组织PCR检测方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肺组织 PCR 检测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单轴受压混凝土损伤细观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茂军 王根伟 吴丽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9-284,共6页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不同强度等级,以及不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的损伤演化特征,对强度等级分别为C20、C30、C40以及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试验全过程进行了动态监...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不同强度等级,以及不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的损伤演化特征,对强度等级分别为C20、C30、C40以及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试验全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获得了表征混凝土损伤演化过程的典型声发射事件累积计数(burst line cumulate,BLC)曲线;以及声发射事件数-相对应力水平关联曲线。结果显示:1 BLC曲线的三个部分分别反映出材料损伤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曲线的两个转折点分别对应混凝土材料内部的起裂点和失稳点;2在低应力时,不同强度等级以及不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试件的声发射特征没有明显区别;随着应力的增加,高强度等级和碳化龄期长的混凝土试件的声发射事件数增长较快,并且声发射活性急剧增加点明显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混凝土 损伤 碳化 累积计数曲线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破坏裂纹源3D定位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根伟 刘茂军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裂缝变化规律,文章利用声发射技术,通过试验获取再生混凝土试件内部损伤演化过程的声发射信息,并通过参数分析、波形分析、频能图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掌握试件内部损伤演化情况,并用声发射3D定位功能确定再生混凝土试块...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裂缝变化规律,文章利用声发射技术,通过试验获取再生混凝土试件内部损伤演化过程的声发射信息,并通过参数分析、波形分析、频能图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掌握试件内部损伤演化情况,并用声发射3D定位功能确定再生混凝土试块内部损伤的具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声发射 噪声 3D定位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STAT1途径对小鼠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茂军 李子宁 +3 位作者 梁彪 李妍 褚春 杨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目的观察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_2S)对小鼠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4(MMP-24)、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对... 目的观察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_2S)对小鼠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4(MMP-24)、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酒精干预组、酒精加H_2S组、酒精加炔丙基甘氨酸(PAG)组,每组10只。在标准饲料喂养的基础上,除对照组外,小鼠经由每天饮用4%(Vol/Vol)的乙醇水溶液12周制作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对照组则每天自由饮用等量清水。另外,酒精加H_2S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H_2S供体硫氢化钠(NaHS)(50μmol/kg),酒精加PAG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PAG(40mg/kg),对照组和酒精干预组每天腹腔注射1次PBS。90 d后处死小鼠,取出肾脏组织,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结构变化以及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MMP-24、TIMP-1以及STA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酒精干预组肾脏肾小球肥大,肾小管间质炎性改变以及肾间质出现明显纤维化,同时MMP-24、TIMP-1以及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酒精干预组相比,酒精加H_2S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炎性及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改善,而肾组织中MMP-24、TIMP-1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酒精加PAG组与酒精干预组相比,小鼠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加重,且TIMP-1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H_2S可改善小鼠酒精性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STAT1改善MMP-24/TIMP-1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酒精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肾间质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24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