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膜的氨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萍云 张长瑞 +1 位作者 冯坚 马占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52-1957,共6页
利用原位聚合结合交替沉积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多层聚苯胺(PANI)/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沉积膜,以紫外-可见光谱跟踪成膜过程,用场发射扫描透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合成的纳米膜进行了形貌表征.以自制的气体测试装置研究该膜... 利用原位聚合结合交替沉积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多层聚苯胺(PANI)/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沉积膜,以紫外-可见光谱跟踪成膜过程,用场发射扫描透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合成的纳米膜进行了形貌表征.以自制的气体测试装置研究该膜对氨气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敏感膜具有很好的响应性能,对浓度低至0.1mg/m3氨气,相对灵敏度可达63.47%,响应时间仅为39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膜 聚苯胺复合膜 层层自组装 原位聚合 NH3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膜成膜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萍云 张长瑞 +1 位作者 冯坚 陈斌全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2-748,共7页
从苯胺单体出发,通过原位聚合、现场掺杂以及基于静电力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聚苯胺复合膜。通过苯胺活性溶液的温度及颜色变化跟踪聚合反应进程,同时考察不同聚合反应阶段所得聚苯胺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并进一步探讨聚苯胺复合膜的成... 从苯胺单体出发,通过原位聚合、现场掺杂以及基于静电力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聚苯胺复合膜。通过苯胺活性溶液的温度及颜色变化跟踪聚合反应进程,同时考察不同聚合反应阶段所得聚苯胺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并进一步探讨聚苯胺复合膜的成膜机理。研究表明,成膜机制是由聚合反应初始阶段的苯胺阳离子或苯胺阳离子自由基通过静电作用快速吸附到负电性的基片表面,形成均匀的聚合中心,链增长生成聚苯胺:该聚苯胺在酸性条件下经现场掺杂显电正性,可吸附电负性的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以此循环层层组装得到多层聚苯胺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复合膜 层层自组装 原位聚合 成膜机理
下载PDF
原位聚合(PSS/PANI)_n复合膜的静电层-层自组装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萍云 张长瑞 +1 位作者 冯坚 邹晓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8,共7页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从苯胺单体出发原位聚合、现场掺杂、层-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苯胺(PANI)复合膜。为了明确控制PSS/PANI复合膜纳米结构的因素,以紫外-可见(UV—Vis)光谱跟踪PSS/PANI复合膜的成膜过程,...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从苯胺单体出发原位聚合、现场掺杂、层-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苯胺(PANI)复合膜。为了明确控制PSS/PANI复合膜纳米结构的因素,以紫外-可见(UV—Vis)光谱跟踪PSS/PANI复合膜的成膜过程,系统地研究了基片性质、氧化剂用量及沉积时间等溶液因素对单个双层复合膜纳米结构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单个双层复合膜的较优条件。在此基础上变换苯胺单体浓度,制备了不同纳米结构的多层复合膜(PSS/PANI)n,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及椭偏仪等对该多层复合薄膜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沉积条件,每双层复合膜的厚度可控制在40~100nm,电导率可达2.675mS·cm^-1,并且可制备增长均匀的8个双层的(PSS/PANI)n。复合膜。热失重分析(TGA)表明,(PSS/PANI)n多层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优于普通PSS/PANI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S/PANI)n复合膜 静电 层-层自组装 原位聚合
下载PDF
量子力学教学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萍云 邹晓蓉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材料学与工程专业及应用化学专业“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量子力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酪胺酸-色胺酸缩聚二肽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萍云 李象远 何福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色氨酸 酪氨酸缩聚二肽体系进行电子转移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用UHF/ 6 3 1G 方法分别优化给体 ,受体和桥体的几何构型 ,用线性反应坐标构造了给体和受体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 ,得到两透热势能面在Rc 约为 0处...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色氨酸 酪氨酸缩聚二肽体系进行电子转移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用UHF/ 6 3 1G 方法分别优化给体 ,受体和桥体的几何构型 ,用线性反应坐标构造了给体和受体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 ,得到两透热势能面在Rc 约为 0处交叉 ,表明气相反应为无能垒过程。采用两态变分法 ,获得了色氨酰酪氨酸及酪氨酰色氨酸体系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矩阵元VBA分别为 7.1 0J·mol-1和 5 .5 1J·mol-1。采用Marcus双球模型估算了反应的溶剂重组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矩阵元 酪胺酸 色胺酸 缩聚二肽
下载PDF
肽链体系中的长程电子转移酪氨酸与色氨酸间电子转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象远 刘萍云 +1 位作者 李鲲 何福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用电子转移的半经典模型和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对色氨酸-酪氨酸二肽体系进行电子转移动力学参数计算.用AM1方法分别优化给体、受体和桥体的几何构型,用线性反应坐标构造了给体和受体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得到两透热势能面交叉处的反... 用电子转移的半经典模型和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对色氨酸-酪氨酸二肽体系进行电子转移动力学参数计算.用AM1方法分别优化给体、受体和桥体的几何构型,用线性反应坐标构造了给体和受体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得到两透热势能面交叉处的反应坐标为R≈0.10,并确定了反应的内重组能及反应热.对色氨酰酪氨酸和酪氨酰色氨酸体系进行闭壳层HF自洽场计算,按Koopmans定理计算体系分子轨道分裂能值△,在R约为O处发现了△的极小值,从而获得色氨酰酪氨酸及酪氨酰色氨酸体系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电子转移矩阵元V_(DA)分别为0.96kJ·mol^(-1)和0.87kJ·mol^(-1).采用Marcus双球模型估算反应的溶剂重组能为64.60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 肽链 酪氨酸 色氨酸 电子转移
下载PDF
交替沉积自组装法制备聚苯胺复合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占东 刘萍云 +1 位作者 冯坚 张长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3-54,65,共3页
采用交替沉积自组装法制备了聚苯胺复合薄膜,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法、循环伏安法对薄膜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关键词 聚苯胺 交替沉积自组装 薄膜
原文传递
无机粒子-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傅圣利 刘萍云 +1 位作者 王清华 张长瑞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35,共6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用无机粒子 高分子复合固体电解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复合电解质的种类、无机复合粒子的作用和电解质在锂电池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无机粒子 高分子 复合固体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