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西花 杨玉如 +2 位作者 马甜甜 秦芳 于子夫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SCI)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SCI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CI患者60例,根据吸气肌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35例和对照组(≥50%)25例。收...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SCI)患者呼吸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SCI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SCI患者60例,根据吸气肌百分比(实际肌力指数/预计肌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肌功能障碍组(<50%)35例和对照组(≥50%)2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运动爱好、BMI、病因、病程、损伤平面、ASIA残损程度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CI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在60例患者中,呼吸肌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8.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呼吸肌功能障碍组间在性别、损伤部位、ASIA残损程度分级、运动得分和感觉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病程和AISA残损分级是SCI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BMI分级和ASIA残损程度分级为危险因素,病程为保护性因素。结论:SCI后约有60%患者会存在呼吸肌功能障碍,BMI、病程和ASIA残损程度分级是影响SCI患者呼吸肌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于肥胖伴完全性SCI患者应尽早介入呼吸肌训练,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呼吸肌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有氧运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纤维化机制研究
2
作者 秦芳 马甜甜 +1 位作者 于子夫 刘西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病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重,发病人群逐渐增多。炎症反应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炎症保护心肌功能。但有氧运动对AS心肌纤维化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病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重,发病人群逐渐增多。炎症反应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炎症保护心肌功能。但有氧运动对AS心肌纤维化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AS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机制。方法2022年2—8月选取27只8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9只。制备AS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运动训练,Masson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NOD受体3(NLRP3)、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量。结果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加重;有氧运动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HE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错乱,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增大,存在炎性细胞浸润;有氧运动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尚整齐,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基本正常。模型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SOD、GSH-Px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SOD、GSH-Px表达量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明显改善ApoE^(-/-)AS小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炎性反应、激活抗氧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化 有氧运动 炎症 ApoE^(-/-)小鼠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呼吸肌功能影响因素及预测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西花 伊长松 +3 位作者 周铂 王青 于子夫 毕鸿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脊柱侧凸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期,据调查在8—14岁青少年儿童中患病率高达1.06%[1]。胸廓畸形通常会使胸壁扩张受限,同时胸肺功能的顺应性也会受到影响,由于肋骨的变形使附着其上的呼吸肌群也发生了功能性的改变,影响着膈肌和肋间肌的正... 脊柱侧凸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期,据调查在8—14岁青少年儿童中患病率高达1.06%[1]。胸廓畸形通常会使胸壁扩张受限,同时胸肺功能的顺应性也会受到影响,由于肋骨的变形使附着其上的呼吸肌群也发生了功能性的改变,影响着膈肌和肋间肌的正常收缩[2—3],尤其是对于Cobb角<45°的保守治疗患者来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功能 青少年儿童 胸廓畸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COBB角 肋间肌 顺应性 患病率
下载PDF
肌骨超声评价呼吸训练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多裂肌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超 张佩佩 +4 位作者 徐朦婷 李琳琳 丁江涛 刘西花 毕鸿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7-1421,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腰椎稳定训练可以改善慢性下背痛患者多裂肌的肌肉形态,呼吸训练是否影响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多裂肌形态暂无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腰椎稳定肌(多裂肌)肌肉厚度与横截面积改变的影响。方...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腰椎稳定训练可以改善慢性下背痛患者多裂肌的肌肉形态,呼吸训练是否影响慢性下背痛患者的多裂肌形态暂无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腰椎稳定肌(多裂肌)肌肉厚度与横截面积改变的影响。方法: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呼吸对照组(n=32)和核心对照组(n=32),呼吸对照组接受呼吸训练,核心对照组接受核心稳定训练,试验组接受呼吸训练合并核心稳定训练,治疗1次/d,20 min/次,5 d/周,持续10周。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记录患者腰椎稳定肌(多裂肌)的肌肉厚度与横截面积,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多裂肌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双侧L5多裂肌厚度和呼吸对照组与核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治疗后双侧L5多裂肌横截面积和试验组>呼吸对照组>核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2)应用肌骨超声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多裂肌的形态学变化,证实呼吸训练对腰椎多裂肌的厚度和横截面积均有改善作用,同时肌骨超声技术作为新的疗效观察工具,可以作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评估及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呼吸训练 腰椎稳定肌 肌骨超声 多裂肌
下载PDF
六字诀联合呼吸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晓旭 刘西花 +2 位作者 高振梅 任硕 曹海豪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58-564,共7页
[目的]观察六字诀联合呼吸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9例脊髓损伤(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和吸气肌训练,训练组在对... [目的]观察六字诀联合呼吸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59例脊髓损伤(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和吸气肌训练,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训练。8周后对患者的肺功能、吸气肌力量、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8周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吸气肌力量、心理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训练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每分最大通气量(MVV)、吸气肌肌力指数(MI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用力呼气75%流量(MEF75%)、吸气流速峰值(PI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字诀联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SCI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况,效果好于单纯呼吸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 呼吸训练 脊髓损伤 肺功能 心理状况
下载PDF
骶神经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子夫 马甜甜 +5 位作者 秦芳 门伟业 杨晓霞 毕鸿雁 李晓旭 刘西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5-671,共7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全球每年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10.4—83人/100万人[1]。SCI患者常在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等方面遗留功能障碍[2]。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全球每年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10.4—83人/100万人[1]。SCI患者常在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等方面遗留功能障碍[2]。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躯体神经活动之间的协调性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神经源性膀胱 躯体神经 脊髓损伤 磁刺激 骶神经 副交感神经 脊髓结构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观和客观平衡功能测量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亚楠 刘西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仪测试指标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平衡仪测试指标对BBS的预测效能。方法2022年3月至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采...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仪测试指标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平衡仪测试指标对BBS的预测效能。方法2022年3月至10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采用平衡仪测试患者睁、闭眼静态站立状态下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采用BBS和FMA-LE分别进行评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平衡仪指标与BBS评分和FMA-LE评分的相关性,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平衡仪指标对BBS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是否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否吸烟和是否饮酒间,BBS评分和FMA-U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24,P>0.05)。平衡仪测试中,睁眼运动椭圆面积、睁眼运动长度、闭眼运动椭圆面积、闭眼运动长度均与BBS评分和FMA-UE评分呈负相关(|r|>0.250,P<0.05)。睁眼运动椭圆面积预测BB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685(P=0.019),睁眼运动长度预测BB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4(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睁眼运动椭圆面积、睁眼运动长度、闭眼运动椭圆面积、闭眼运动长度4个平衡测试结果与BBS评分和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睁眼站立平衡仪测试指标对BBS评分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 运动功能 平衡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康复领域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马甜甜 于子夫 +2 位作者 秦芳 冷晓轩 刘西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2-832,共11页
目的了解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康复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关于CIMT在康复领域应用的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突现词等知识... 目的了解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康复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关于CIMT在康复领域应用的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突现词等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16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59篇,英文文献806篇。中英文文献年度发文趋势总体一致,经过快速增长后,呈现波动趋势。英文文献中,各机构间合作较多,但地域有局限性。中文文献中,各机构存在合作不足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CIMT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CIMT对运动功能的改善,CIMT联合其他疗法的应用以及CIMT的相关机制研究。近年中文文献突现关键词有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英文文献突现关键词有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unilateral cerebral palsy。结论CIMT在康复领域的研究处于稳定发展期,该疗法联合非侵入性脑刺激或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康复 功能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联合抗阻-耐力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西花 李晓旭 +1 位作者 毕鸿雁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5-919,927,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抗阻-耐力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招募的10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阻—耐力组、常规耐力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生活方式的指导,常规耐力运动组... 目的:探讨联合抗阻-耐力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招募的10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阻—耐力组、常规耐力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生活方式的指导,常规耐力运动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耐力运动训练,而抗阻—耐力组则在常规耐力运动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训练12周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三组在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常规耐力运动组的VE/VCO_2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和峰值氧摄取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和FEV1两指标均显著改善,康复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FVC、FEV1,以及FEF25%、FEF50%、FEF75%等小气道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FEV1、FEF25%、FEF50%、FEF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上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三组患者在屈肘、伸膝和屈膝等三方面的肌肉力量间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屈肘、伸膝和屈膝力量均高于对照组,单纯耐力运动组的屈肘和屈膝力量优于对照组,并且抗阻—耐力组的伸膝和屈膝力量也优于单纯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耐力运动相比,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给予抗阻—耐力运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但对静息肺功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抗阻 耐力运动 心肺康复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西花 高杰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2,共2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遭受损害并使其运动、感觉、反射等主要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类损伤[1]。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中,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遭受损害并使其运动、感觉、反射等主要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类损伤[1]。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中,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脊髓损伤后的导尿方法已得到明显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尿路感染 影响因素 严重并发症 康复医学技术 生存质量 导尿方法
下载PDF
心肺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西花 毕鸿雁 林远 《中国康复》 201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肺康复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无氧阈(AT)、峰值... 目的:观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肺康复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及峰值氧摄取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心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肺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西花 毕鸿雁 +4 位作者 柳晓梅 林远 伊长松 高振梅 任硕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至2012年9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Man4.2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至2012年9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Man4.2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10篇文献涉及膝关节伸屈度(ROM),7篇涉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Meta分析表明,早期康复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WMD=17.08,95%CI:15.59-18.57,总体检验结果 Z=22.51,P〈0.000 1;早期康复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后的OR=5.14,95%CI:3.00~8.80,总体检验结果Z=5.97,P〈0.000 01。结论早期康复功能训练可较好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META分析 早期康复训练
下载PDF
吸气肌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西花 李晓旭 +2 位作者 杨玉如 毕鸿雁 李鑫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9期972-977,共6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功能障碍状况给... 目的:探讨吸气肌联合膈肌抗阻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功能障碍状况给予针对性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气肌联合膈肌抗阻训练,每日1次,治疗4周。评估患者吸气肌肌力、肺通气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在康复训练中共出现7例失访,总体依从率92.05%。康复训练后,呼吸训练组吸气峰流速、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4个指标较训练前均显著改善,且呼吸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吸气肌肌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呼吸训练组患者的吸气肌肌力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气肌联合膈肌抗阻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及肺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吸气肌训练 肺通气 膈肌 抗阻训练
下载PDF
缺血压迫减轻肌筋膜激痛点痛觉增敏与自发性肌电活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永慧 张杨 +5 位作者 丁欣利 陈静 宁丽萍 刘西花 刘庆梅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研究大直径有髓鞘肌肉传入纤维是否参与了肌筋膜激痛点(MTrP)的痛觉增敏和自发性肌电活动。方法:20名青年志愿者均可在肱桡肌上找到潜在的MTrP,参与本项目两部分的实验。用7cm宽的袖带对一侧肱桡肌进行施加压力20min以引起缺血压... 目的:研究大直径有髓鞘肌肉传入纤维是否参与了肌筋膜激痛点(MTrP)的痛觉增敏和自发性肌电活动。方法:20名青年志愿者均可在肱桡肌上找到潜在的MTrP,参与本项目两部分的实验。用7cm宽的袖带对一侧肱桡肌进行施加压力20min以引起缺血压迫阻滞(ICB)大直径有髓鞘的肌肉传入纤维。第一部分研究受试者肱二头肌受压至缺血前,压迫阻滞20min后及解除压迫10min后,肱桡肌MTrP局部疼痛、牵涉痛及自发性电活动的改变;第二部分在1周后,研究受试者肱二头肌受压至缺血前,压迫阻滞20min后及解除压迫10min后,肱桡肌MTrP与对侧肱桡肌相应部位non-MTrP(非激痛点)的压力疼痛阈值(PPT)与牵涉痛阈值(PTRP)的改变。结果:ICB后MTrP的局部疼痛、牵涉痛及自发性电位活动的波幅及频率均明显降低,解除压迫后恢复至未压迫前水平;MTrP的PPT和PTRP均在ICB后明显升高,解除压迫后又降低;ICB后,MTrP的PPT仍然低于非MTrP区。结论:大直径的有髓鞘的肌肉传入纤维参与了MTrP的机械性痛觉增敏和自发性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激痛点 缺血压迫阻滞 压力疼痛阈 牵涉痛阈 有髓鞘纤维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及其在心脏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晓旭 刘西花 毕鸿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102-104,共3页
心脏康复近年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多种心脏康复模式。运动处方作为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 心脏康复 运动处方 心脏疾病
下载PDF
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郝世杰 李琳琳 +3 位作者 毕鸿雁 刘西花 孙超 杨玉如 《中国康复》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PT、OT),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肌力训练,联合吸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3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PT、OT),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肌力训练,联合吸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呼吸训练。练习3个月后,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干预后的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干预后的FEV1、MVV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均P<0.05);训练组与对照组间、联合组与训练组间的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联合组和训练组患者的MIP、PIF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训练组及对照组(均P<0.05);训练组干预后的MIP、PI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吸气肌功能,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吸气肌训练 六字诀 肺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世杰 毕鸿雁 +2 位作者 刘西花 李晓旭 韩李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3期2989-2991,共3页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迅速蔓延,心脏康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心脏康复是一个系统综合的体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目的在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病人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迅速蔓延,心脏康复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心脏康复是一个系统综合的体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目的在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病人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认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本文通过检索近15年国内外文献阐述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脏康复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综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世杰 庄贺 +3 位作者 刘西花 卫晨 王丽敏 邹建鹏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58例伴有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训练,包括呼吸控制训练、缩唇...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58例伴有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构音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训练,包括呼吸控制训练、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和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2组患者均训练6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FDA)、最长声时(MPT)测定、最大数数能力(MCA)测定和肺功能测试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训练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DA评分(8个项目)较训练前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中除呼吸项目其余7个项目评分较训练前也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FDA评分中呼吸、唇的运动、软腭运动、喉的运动、舌的运动和言语6个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2组患者MPT和MCA值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MPT和MCA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FVC、PEF和MIP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仅FV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性构音障碍,改善言语与呼吸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控制 缩唇-腹式呼吸 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 脑卒中 运动性构音障碍
下载PDF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心肺康复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西花 +5 位作者 李晓旭 毕鸿雁 王贤良 郑心 杨玉如 郝世杰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259-265,269,共8页
心肺功能康复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心肺功能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根基,心肺功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循证医学显示,心肺康复是通过全面、规范的评定,采取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等综合医疗干预手段进... 心肺功能康复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心肺功能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根基,心肺功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循证医学显示,心肺康复是通过全面、规范的评定,采取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等综合医疗干预手段进行心肺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制定心肺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临床心肺功能障碍评估及康复治疗方法,以提高康复疗效。本指南从范围、术语和定义、心肺系疾病的中医四诊(心系、肺系辨证分型)、心肺功能评估、心肺功能训练等方面对心肺康复流程进行梳理。其中心肺功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心脏超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导管检查、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能测试、气体代谢测试)、呼吸困难程度分级、功能性肺残疾分级、心功能分级、运动耐力的评估(6 min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体适能评估(肌力、徒手柔韧性、平衡能力评估);心肺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肺通气与肺容量改善训练、气道廓清技术、呼吸肌训练、运动训练、针刺疗法、推拿疗法、太极罐疗法、耳穴疗法、中医导引术等。本指南可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康复从业人员进行心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 中医 康复 指南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躯干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娄天伟 田梦 +2 位作者 刘彦彬 刘西花 毕鸿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6-989,共4页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障碍中居于首位[2],平衡功能是站立与步行的必要条件。虽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后恢复了步行功能,但是平衡和步态障碍在慢性期仍然存在,严...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1]。平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障碍中居于首位[2],平衡功能是站立与步行的必要条件。虽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康复后恢复了步行功能,但是平衡和步态障碍在慢性期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躯干肌群的收缩调整对维持身体正常姿势、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具有重要意义[3],脑卒中后患者躯干位置感觉和躯干肌力降低显著影响其平衡功能。有研究报道,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中的抗阻骨盆前方上提和后方下掣能够增强躯干下部肌力,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行走[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患者 平衡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后偏瘫 早期脑卒中 步行功能 PN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